坚守一个底线两项原则
① 在坚持党性原则、坚守从政底线,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方面的建议
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从政底线,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我觉得一定要以积极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政治生活,一定要时刻恪守清正廉洁的从政准则。一定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个党的宗旨。
② 爱情中什么底线是你必须坚守的
导语:爱情也要有底线,爱情其实也是风险很大的投资,一旦失败,免不了伤痛。因此,在享受爱情的甜蜜时刻时,你一定要牢记以下这六条底线,人生不会只爱一次只爱一个人,大多只能有一次成功,固然爱重要的是过程是感觉,但我们也应记住不要让失去的爱让自己长久一蹶不振。在恋人纠缠自己情史的时候,在他(她)和亲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自己爱情的底线先有所认识,方能对待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至于手足无措。爱情底线一、不要使自己失去对财产的控制。 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经济社会,你不能丢失生存的根本。房产存折别都只写你至爱的人的名字,你的权益也应如实地反应在上面,当爱不在时你才不致一无所有,要记住,有一定的财富会使你更快地获得幸福。 爱情底线二、不要失去自我。 别以为爱情就是两个人变成一个人。爱情最强烈最美丽的时候,是因为对方能强烈地感觉到你与别人的不同个性,独特的自我正是你吸引对方的最基本原因。 爱情底线三、不要使自己没有魅力。 不要因耽于爱情而忘记自我提升、忘记了修饰自我仪表、忘记了保持优雅的言行,这一切是你魅力的基础,没有了魅力爱情也会渐行渐远。 爱情底线四、不要疏远朋友圈。 好的爱情其实应是在友谊基础上产生,如果把友谊作为爱情的底色,或许当爱不在时,你们不会象仅有爱情的人分手后那么陌生。更何况朋友圈是你保持健康个性促进事业成长的基础,也是你在失去一段感情后重获爱情的机会之窗。 爱情底线五、不要忽视亲情。 爱情远不是全部,而亲情更长久,如果爱情须与亲情对决,那么你不要忘记最接近无私的爱是父母之爱,而最自私的爱其实是爱情。 爱情底线六、不要忽视自己的身体。 健康是第一财富是最大的自由。如果你真想在婚前享受共浴爱河心身融合的快乐,别忘了戴上安全套,须知每一次的引产都是对自己身体的伤害,别等到因经常流产而体质虚弱,而在今后感觉不到健康的快乐时才后悔莫及。也别忘了男人都有处女情结,不要等到你遇到相伴一生的人时才又心中不安。有困惑?来提问吧!不要再犹豫!
③ 坚守道德的底线的事例 4个
1.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
2.有一天,几个侵略维也纳的拿破仑军官发现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若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贝多芬愤怒到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已。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3.徐悲鸿拒绝给蒋介石画像。1935年,名声鼎盛的大画家徐悲鸿从巴黎刚回来,蒋介石就特意差张道藩来请徐悲鸿给他画一张半身像。张道藩尽管说了许多好话,可是都被徐悲鸿断然拒绝了。徐悲鸿说:“我是画家对你们委员长丝毫没有兴趣。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道藩非常吃惊地说:“对委员长你没有兴趣,你对什么有兴趣?”徐悲鸿冷冷地笑了笑说:“我对人民大众感兴趣。”张道藩说:“这么说肯定不愿给蒋委员长画像了?”徐悲鸿说:“是的,是这样。”张道藩急。“徐先生,你是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我奉劝你还是不要做这样愚蠢的事,免得后悔。”徐悲鸿看了张道藩一眼说:“我永远不后悔。”
4.1941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软硬兼施,企图制服他。但叶挺威武不屈,坚持斗争,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尊严。他在狱中还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哪能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记生!”
④ 党员干部必须坚守哪些底线
底线,是做人立身之本,做事思想根基,处世根本标准。人生路上,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本色,不断积蓄正气,牢牢坚守底线。底线,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其线愈牢,其行愈正,其志愈专。底线,是不能突破的道德警戒线。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提到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有益于人民的人,就是党员干部应该守住的底线之一。道德底线托着人的良心,谁挣脱了它,谁就会掉入罪恶的深渊。底线,也是不能触碰的法纪高压线,谁碰谁吃亏。
底线,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也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规程”。党员干部处于单位管理层,是单位建设发展的“火车头”,手中有权力,肩上有重担,身后有资源,按不按《党章》这个“规程”操作,照不照要求办事。反映“觉悟”,体现“党性”,也是党员干部是否为一名合格的党员的“试金石”。倘若,连“底线”都守不住,也就丧失了党员“资格”,逾越了身份“底线”。若再道德败坏、蜕化变质,则会身败名裂,自尝苦酒,最终会难逃党纪国法制裁。
党员干部要守住底线,就是要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无论做人做事,我们都要保持本色,积蓄正气,坚守底线,这样才能立足于世,行高于人,德惠于众。严守人生的“底线”,必先从坚定理想信念做起。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要当成“大德”来坚守。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时刻补“钙”,使之成为立身做人,躬身实践的行动指南。成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良药”,始终做到知而后行,知行合一。严守人生的“操作规程”,还在于自我警醒。人无完人,难免不足。党员干部只有时刻“明镜高悬”,时刻警醒警惕,时刻如临深渊,时刻如履薄冰,坚持做到“言出思微过,行前否三回”,才能在执行“规程”的过程中少出或不出差错和失误,才能防止误入违规的“雷池”,跌入诱惑的“陷阱”,滑入犯罪的“深渊”。
严守人生的“底线”,更在于历久弥坚。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进步成长,都是一级级干出来的,一步步走上去的。而从人民公仆沦为贪官污吏有时则只是“一念之差”或“一步之遥”。党员干部要以党和国家的利益,单位建设的发展,个人家庭的幸福为重,始终如一,持之以恒,严守人生的每一时每一处“规程”,努力实现从官路上的从始至终的“零事故”。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忠诚和诚信是太难得的品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坚持好做人的底线,不断加强作风建设,严格遵规守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将来才不会因此而后悔。
⑤ 爱情中是否需要坚守道德底线200字
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问了很多人。
有人说:爱是自私的,所以爱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有人说:爱是无私的,所以爱是有道德的。
爱情究竟是什么?
心理学家总结:爱情是人类的一种复杂的情感。爱情由亲密性、排他性、激情和承诺组成。那么他们从本质上就决定了爱情的道德属性,至少是从本人的理解而言是这样的。
亲密性,这一点是绝对不可能少的。别说爱情了,就是友情也具有很强的亲密性。所以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亲密基础上的。既然是真正的亲密恋人又怎会做出伤害对方的没有道德的事情呢?失去了真正的亲密性的恋人,他们还能称作是拥有爱情的吗?
排他性,友情和爱情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爱情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时常可以在网上看到那些因爱生恨,所以分手之后伺机报复,亦或是对前任的新的对象进行各种精神上甚至肉体上打击,就是因为爱情具有排他性。但是如果你仔细理解爱含义的话,请问什么是爱,什么是有道德的爱?是让他或她得到幸福!那么,做出傻事的那一刻起,曾经的爱情还真的是爱情吗?至少那一刻,他们曾经的爱情都已消逝。
激情,激情是爱情重要的组成部分。彼此对爱的追求,为彼此的开心而开心,为彼此的忧伤而忧伤,一起分享,一起分担,彼此爱恋的心在一起以同一节奏跳动,享受着爱情中的激情。
最后是承诺,我认为真正的爱情的道德体现就是彼此之间对于承诺的恪守。承诺是一种约定。可以是彼此相约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可以是相约一起永不变心,无论是金钱、名利还是其他的诱惑。总之,有道德的爱情中,承诺是不可或缺的。遵守它才是真正的能够对爱情保鲜的东西。
爱情的道德,该怎样遵守?我想真正的爱情是那么地让人渴望,有道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同样的,爱情虽然亲密但不是占有。爱情使两个人走到一起,使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相知、相恋、相互依赖、相互帮助。但是真正的爱情是传说中的亲密无间吗?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心理距离。即使是恋人,甚至夫妻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当然,我并不否认,而且十分赞成他们相互宽容对方,但是那绝对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以及双方情愿的基础之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任何人都不是绝对的占有。占有一个人是极端自私的,是非常不理智和野蛮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尊重人权。
爱情是具有排他性的。任何一对恋人都不会希望对方和异性之间有过多的接触。所以说,如果深知爱情具有排他性,就应当正确地对待异性友情,恰到好处而又不过分,既保全了友情,又不会让深爱着你的恋人困扰(即吃醋)。
爱情的激情是很多大学生包括工作了却未成家的恋人们难以把握的。有不少年轻人因为爱,因为他们所谓的爱(依我看来,那都是一种借口),而做出了十分不理智的做法:有的放弃学业,有的沉迷于两人世界荒废了彼此的个人发展,有的甚至走向犯罪。坠入爱河的人要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该去做的。年轻人做事往往会有过分冲动的行为,后果是严重的,可能难以承受。
爱情需要承诺。一份真正的爱情最初是没有动机的,是纯洁无瑕的,而不是社会上的那种所谓的钓金龟婿、傍富婆。年轻人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当彼此在一起经历社会洗礼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经受起金钱、名利、权力等诱惑?一对真正的恋人是要恪守承诺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双手一起创造美好的未来,而不是以所谓的廉价的爱情去换取。十分感动的是那些一起奋斗,从艰难困苦中挺过来走向成功的故事。总而言之,爱情中对承诺的恪守不仅仅是道德问题,不仅是检验爱情的试金石,它还将是双方共同奋斗的动力。
爱情是每一个人渴望得到的东西。当你我彼此相遇,当爱情遇上道德,当一切化学变化开始的那一刻起,一场真正的考验就将来临。而道德将会是这艘航船漫长旅途中最重要的航标。
⑥ 求坚守底线的事例,急急急
司马光在《交趾献奇兽赋》中有言“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可见自古以来,修炼正直的高尚的品格就被视为安身立命的基石。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为世人所景仰,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他年轻时代,贴手书警句于大立镜旁,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旬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纵观周恩来一生,不论局势如何动荡、严峻,他都照镜自勉、坚守高尚的品格,赢得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尊敬。周总理的事迹,为我们树立了坚守高尚品格的榜样。
尊严是上帝赋予每个人的最崇高的信物,也是一个国家得以高昂头颅,不被侮辱的脊梁。天津有两个计算机系的高材生,刚毕业就被日本某软件开发公司邀为程序员,开发一个以日本二战为题材的大型游戏,公司答应给予他们丰富报酬。但在得知此游戏的宗旨含有美化侵略的成份,他们毅然辞职。公司加酬谢,他们严辞拒绝:“我们是程序员,但首先是中国人!”就这样,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坚守住了自己的尊严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不论多么优厚的物质回报,都无法腐蚀他们自己坚守的那一方心灵的净土。
正义是道德的核心,是一切社会准则的灵魂。作为真正的人,在面对强暴、威逼、利诱之时,必须毫不动摇地为正义而战!南宋末年,宋都临安被元军攻破,文天祥面对元军高官厚禄的诱惑,毫不动心。元军没办法,只得把他囚禁起来,折磨他,但为了民族大义,他始终没有屈服,反而写下了令人感佩的《正气歌》,最后英勇就义。文天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捍卫民族大义。
⑦ 如何坚守七条底线
一是法律法规底线。这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坚守的底线,当然,也必须是网民坚守的底线,网络不是逃离现实的虚拟世界,网络必须是受到法律法规约束的虚拟世界,这个底线不能丢,丢了,网络就会丑陋不堪。
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这是我们的基本制度,这个底线不能丢,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网络上,我们吃的是社会主义的饭,过的是社会主义的生活,我们不能自己给自己掘墓。
三是国家利益底线。这是一个网民必须坚守的责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没有国家就没有我们的一切,现实世界如此,网络世界更如此,我们应该打造网络爱国主义文化,国家利益至上应该是网络文化的灵魂。
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网络为公民合法权益维护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我们应该好好利用这个平台,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我们应该警惕某些人利用这个平台维护自己的非法权益。
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幸福生活,美丽社会,需要公共秩序来打造,网络秩序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秩序必须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的底线,一旦触犯,就会成为公共秩序混乱的导火索,我们必须维护好网络秩序。
六是道德风尚底线。道德风尚是一个社会的精神支柱,网络时代是自媒体时代,这个时候特别需要维护道德风尚底线,因为一旦网络上的道德风尚底线下滑,对现实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恶劣的。
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现在,一些假新闻、假信息充斥网络,这就是信息真实底线失落的表现,我们每个网民都有责任维护这个真实底线,应该辨别真假,不制作、不传播不真实信息,虚拟世界的信息不能虚拟。
⑧ 坚守底线的作文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一个人靠不靠谱,看他能否内坚守容心中底线。
中国人常讲:慎独。
意思是说,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不做违背良知的事情。作家杨大侠表达,坚守底线是做人的品质。
⑨ 坚守底线,抵制不良言行 我该怎么做
做为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做人的准则,人对于自己的言行,应该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坚守的,越过了这条线,一个人便很难再称做一个纯粹的人了。我个人的理解是,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不能侮辱他人、欺凌他人;以任何借口,一个人都不能以暴力侵害他人,更不能肆意残害他人的性命。这是做人在行为方面的一个底线。在言论上,人同样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线,即:不可以无中生有造谣毁谤,不可以诬陷栽赃血口喷人,如常说的牵扯到别人的亲戚,这是做人在言论上的一条基线,也是底线。一个人,如果在言行上越过了这样一些线,他即使还算人,也已是个残损的人了。
当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社会又是十分复杂、有时甚至是很凶险的。为了避难,一个人难免要说些谎;为了活命,一个人也有可能去栽陷他人。在这时,制人于死地的事是万万不能做的,这是在非常情况下做人的一道底线,越过了这条线,一个人就不配被称做人了。
回顾历史,我们社会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在一些很冠冕堂皇的旗帜口号下行残忍之实。比如在“公有制”和“革命”的名义下剥夺个人的合法财产;以“坏人”、“犯罪分子”为借口毒打人、侮辱人,甚至不经过任何合法的审判和逮捕程序就将人野蛮地处死。仿佛一个人一旦成了“坏人”、“反革命”,成了“犯罪分子”,便不再拥有丝毫的人权,便可以任人虐待和处治。“文革”中的种种残暴、种种灭绝人性的行为,以及今天我们仍能经常听到看到的对待“坏人”、“犯罪分子”甚至仅仅是犯罪嫌疑人的凌迟,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反映。在这样一种传统下,我们首先应该在全体国民中确立这样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观念:即便是“坏人”,他也拥有他做为一个人所享有的一些最基本的权利,他所做的坏事、他所犯下的罪行,我们应该以法定的程序按法律明确的条文对其予以“法办”,而不能随随便便象一群流氓一样对其施行苦肉计、实行粗野的“人治”。这又是一条线,不过这是一条要求政府和国民一同来遵守的线,越过了这条线,即便不会出现“国将不国”的情况,这国也必是一个无法无天弱肉强食互相践踏人人自危的“国”了。“文革”的历史已经再充分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进一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想起了鲁迅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说过的一段话,其大意是这样的:一个人应尽可能地做一些既利人又利己的事;若不能,则尽量做一些利己却不损人的事;若还行不通,则做一些虽损人但利己的事;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他是坚决反对的。鲁迅历来是被我们的社会做为精神文化方面的旗手看待的,他的许多主张,也往往被认为十分的激进和有叛逆性,可是他对新式青年的要求、他为生活在传统社会中的新人开列的“为人处事大纲”,其底线竟至于此,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至于说一个人怎样才能守住做人的底线,看来我要交白卷了。人生险恶,我连自己也说不准,是否能守住这条线。我只有一个大概的猜测:吃“人奶”长大的,或可守住做人的底线;吃“狼奶”长大的,要守住这条线,恐怕要好好经历一番灵魂的生死搏斗。另一方面,在一个有充分人权保障的社会,一个人比较容易守住这条线;而在一个肆意践踏人权、把人不当人的社会,要守住这条线,则似乎唯有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才能做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底线,通常是说者无意,听着有心,所以尽量要以考虑别人的尊严为主,连岳先生写的《作为底线的尊严》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越多考虑人的尊严,越容易进化成善法,刑法越人道,法律越容易得到尊重”。可能说的远了,但是未尝不是我们现在年轻人说要注意的地方。
⑩ 以“坚守底线”为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做为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做人的准则,人对于自己的言行,应该有一个底线,这个底线是需要每个人自己坚守的,越过了这条线,一个人便很难再称做一个纯粹的人了,做人的底线作文。我个人的理解是,在任何情况下,一个人都不能侮辱他人、欺凌他人;以任何借口,一个人都不能以暴-力侵害他人,更不能肆意残害他人的性命。这是做人在行为方面的一个底线。在言论上,人同样有一条不可逾越的线,即:不可以无中生有造谣毁谤,不可以诬陷栽赃血口喷人,如常说的牵扯到别人的亲戚,这是做人在言论上的一条基线,也是底线。一个人,如果在言行上越过了这样一些线,他即使还算人,也已是个残损的人了。
当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社会又是十分复杂、有时甚至是很凶险的。为了避难,一个人难免要说些谎;为了活命,一个人也有可能去栽陷他人。在这时,制人于死地的事是万万不能做的,这是在非常情况下做人的一道底线,越过了这条线,一个人就不配被称做人了。
回顾历史,我们社会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在一些很冠冕堂皇的旗帜口号下行残忍之实。比如在“公有制”和“革命”的名义下剥夺个人的合法财产;以“坏人”、“犯罪分子”为借口毒打人、侮辱人,甚至不经过任何合法的审判和逮捕程序就将人野蛮地处死。仿佛一个人一旦成了“坏人”、“反革命”,成了“犯罪分子”,便不再拥有丝毫的人权,便可以任人虐-待和处治。“文-革”中的种种残暴、种种灭绝人性的行为,以及今天我们仍能经常听到看到的对待“坏人”、“犯罪分子”甚至仅仅是犯罪嫌疑人的凌迟,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反映。在这样一种传统下,我们首先应该在全体国民中确立这样的一个最为基本的观念:即便是“坏人”,他也拥有他做为一个人所享有的一些最基本的权利,他所做的坏事、他所犯下的罪行,我们应该以法定的程序按法律明确的条文对其予以“法办”,而不能随随便便象一群流氓一样对其施行苦肉计、实行粗野的“人治”,优秀作文大全《做人的底线作文》这又是一条线,不过这是一条要求政府和国民一同来遵守的线,越过了这条线,即便不会出现“国将不国”的情况,这国也必是一个无法无天弱肉强食互相践踏人人自危的“国”了。“文-革”的历史已经再充分不过地证明了这一点。
随着进一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我想起了鲁迅在自己的一篇文章里说过的一段话,其大意是这样的:一个人应尽可能地做一些既利人又利己的事;若不能,则尽量做一些利己却不损人的事;若还行不通,则做一些虽损人但利己的事;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他是坚决反对的。鲁迅历来是被我们的社会做为精神文化方面的旗手看待的,他的许多主张,也往往被认为十分的激进和有叛逆性,可是他对新式青年的要求、他为生活在传统社会中的新人开列的“为人处事大纲”,其底线竟至于此,这是很耐人寻味的。
至于说一个人怎样才能守住做人的底线,看来我要交白卷了。人生险恶,我连自己也说不准,是否能守住这条线。我只有一个大概的猜测:吃“人奶”长大的,或可守住做人的底线;吃“狼奶”长大的,要守住这条线,恐怕要好好经历一番灵魂的生死搏斗。另一方面,在一个有充分人权保障的社会,一个人比较容易守住这条线;而在一个肆意践踏人权、把人不当人的社会,要守住这条线,则似乎唯有把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的人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