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师说教师的职责

师说教师的职责

发布时间: 2020-11-30 23:31:31

㈠ 阅读《师说》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文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2)文中陈述择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小学而大遗

㈡ 韩愈的师说中有关于教师的功能、师生关系、择师原则等问题有论述,你认为哪些

韩愈的《师说》中,有以下关于教师功能、师生关系、择师原则的论述。
1、关回于教师职能答的论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
2、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阐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
3、关于择师原则的论述:“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从正面回答了以谁为师的问题。

㈢ 师说人为什么要从师老师的职责能是什么

《师说》:
一师说(话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历史地位)/传道受业解惑(作用职责)
从师(阐述):人非生而知之(小话题)/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庸知年之先后(小结论)
师道(结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以上是第一段,全文总话题,“师说”。
二第二段是论述的核心部分,以对比论证为主,写不同的师道、不同的做法,得到的不同结果。
师道:师道不传(话题)/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圣益圣,愚益愚(结论)
从师:今之众人(话题)/对子女//对自己/小学大遗(结论)
今之众人(话题)/巫医百工//士大夫族/师道不复可知矣(结论)
三第三段是全文的结论,照应首段“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圣人无常师(话题)/孔子从师(阐述)/师不必贤于弟子(结论)
“圣人无常师”照应“古之学者必有师”,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照应“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个段落的内容,形式上构成一种回环美(师说——从师——师道/师道——从师——师说),内容上说理更加严密,环环相扣,起于“师说”,结于“师说”。
四第四段只是一个交代,说明写作缘由和目的。
全文重点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提高。批判了“耻学于师”及“群聚笑之”的不良风气。同时在对老师的作用或职责的界定上,也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关键是“传道受业解惑”的逻辑关系。“解惑”即解答个别问题,“受业”指传授系统知识,“传道”则具有更高境界的意义,强调应用能力(素质)的形成。
一般肢解文章的方法,仅限于“解惑”“受业”,而“道”的形成则完全靠学生自己的“悟性”,明确了“三个意识”的重要意义,和“两个单元”的一般规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才能使学生在能力形成方面,有想对明确的思路。这一飞跃就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再迷茫,不再困惑,不再有登天无路、下地无门的不知所措。

㈣ 韩愈在《师说》中点明老师的职责和作用的句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㈤ 师说中论述教师职能的句子是哪一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传授儒家的“道”,讲授儒家经典,解决“道”和“业”方面的疑惑的人。

就是这句啦。。。。

㈥ 韩愈师说中阐述老师职责的句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古代求学的内人一定有老师。老容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评析: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做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然后句句顶接,推论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㈦ 在《师说》一文中,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什么

在著名的《师说》一文中,韩愈提出了他对教师问题的独特看法。他认为,教师的职回责,在于“传道答,授业,解惑”。由于人不是生下来就无所不晓的,故而必定有对事物迷惑不解的时候,这时,如果不去求师,则那些疑惑就不会得到消除。但韩愈并没有清楚地解释“传道,授业,解惑”的确切含义,只是从他习惯于把“道”代指儒学的伦理道德准则,我们可以断定,这个“传道,授业,解惑”,是以对儒学伦理道德观念的传播、疏解为中心内容。 有意义的是,韩愈对求师的原则进行了界定。他主张,确定教师的标准,不在于年龄的大小、官职的高低,而在于他究竟是否“闻道”。所以求师也应当以求“道”为原则,而无需考虑所师者的身份。既然如此,求师者就需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因为被自己当作老师求教的人,并不一定要比自己高明。 《谏太宗十思书》文章第一段通过比喻引出道理:积累道义是治国之本

㈧ 师说,第一段,老师的职责是什么

(1)《师说》抄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㈨ 师说 人为什么要从师 老师的职责能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这句吧)

还有全文 毕竟查来的不如自己理解~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