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坚守一个心

坚守一个心

发布时间: 2020-11-30 13:14:07

『壹』 坚守一份感情坚守那颗心名言句子怎么说

1、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离思》
2、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洪升《长生毁·传概》
3、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元好问《两栖曲》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鹃柝仙》
5、兔丝及水萍,所寄终不够。——江淹《古离别三十首》

『贰』 如何保持本心,坚守道德

摘要:本文在通过分析熊十力对儒、佛、道三家修养方法评述和修正的基础之上再结合熊十力关于“思”方面的论述,尝试性的归纳出熊十力可能主张的“思修交尽”的同时以体认为本,思辨为辅体认本心及其发用的方法,希望对把握熊十力本心论的体用关系有所帮助。

关键词:实证;本心;修养;修;思

熊十力的“本心”论是其本体论哲学的核心部分,他在《新唯识论》一开篇就明确的提出了要研究哲学本体必须求助于实证“今造此论,为欲悟诸究玄学者,令知一切物的本体非是离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识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实证相应故。”(《新唯识论?明宗》)。然而熊十力又认为实证无所谓方法,因为实证所对应的是性智,它只“本心”自知道自己而已,但是如何获得实证,也就是说“本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是需要方法的,这个方法就是使“本心”或“性智”不为杂染所障蔽的修养方法,而要获得这个方法必须求助于儒、佛、道诸家的修养方法。但是这三家的修养方法各有特点,也都有缺陷,按照熊十力的说法“儒言散见,而俗学每不悟;佛说祥密,其究趣寂,当以儒学折中之;道家有造微之功,而反知不可为训。”

一、对儒学修养方式的评述与修正——儒言散见,而俗学每不悟

首先,我们来看看“儒言散见”的地方。儒学关于如何认识“本心”之体,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比较有代表的有孔子的默识,“默识”出自《论语?述而》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原意是默默的记住,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可以引申为一种道德心性修养的方法境界。孟子尽心、知性、知天的方法,出自《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这是通过扩充人的本心,来认识人的本性,来认识天的方法。

“俗学每不悟”又指的是什么呢?儒熊十力可能认为儒家的修行方法讲求“经世致用”,对于本体的体悟上可能不如佛道两家,使他不得不对于儒学的修养方式加以新的阐释和发展。孔子“默识”的方法,熊十力就给予默识新的定义:“孔子自明其为道之功曰‘默而识之’。默者,非屏去事物、冥然不生其心之谓,乃贯动静而恒无昏扰,是为默也。识者,体认仁心而不放失,即由仁心运行乎万物万事之交,不令有一毫私意私见搀杂,是以知明处当,万理平铺现前,故曰默识也。默识是生生动动,活泼泼的。”(《体用论?明心》)可见在熊十力那里,所谓默识,就是返己体认天然明睿、感而无系的本心之仁,没有一丝私心杂念,和孔子的“默识”相比就明确的指出了道德心性修养关键在于体认和运用仁心。熊十力又在定义“默识”的基础上提出了默识法 ,所谓默识法就是将“本心”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动静语默当中,随事随地知明处当而动不失宜,恒清静而无昏扰,忧乐不违而道及中庸,通过道德心性修养达到的悟得宇宙真理的一种方法,这样熊十力就将“默识”的从体悟本心上升到了体悟宇宙真理的高度了,而这种方法才是熊十力赞同的体认本心的方法。

熊十力的默识方法在修养方式上对于“修”的方面比较重视,强调“本心”对认识客体的主导作用,“默识法,反求吾内部生活中而体认夫炯然恒有主在,恻然时有感来,有感而无所系,有主而不可违,此非吾所固有之仁心钦。”但是只依靠默识法,来修养本心之“体”,就会忽略本心“用”的作用,可能导致以心为实体,将超脱现实世界以养其神,不符合他“体用不二”的思想,认识“本心”的修养方法不能单靠“修”来完成还应该认识到“思”的辅助作用。所以熊十力又提出了修养本心需要默识法为主,辅以思维术的方法,“哲学的心理学,其进修,以默识法为主,亦铺之以思维术。”(《体用论?明心》)那么什么又是思维术呢?熊十力说:“思维术者,直任明睿的思维深穷体用,洞然旷观,毋滞一曲,须会其全;毋妄推度,要必有据。久之,体用透彻,而心之所以为心,有其源,有其关系,皆明明白白,无复疑矣。”

二、对佛学修养方式评述与修正——佛说祥密,其究趣寂,当以儒学折中之

佛家通过修养“本心”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达到 “常、乐、我、静”的“涅盘” ,在其达到“涅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认识到“真谛”。按照佛教的说法,一切事情是“有”的,世俗的道理,称为“俗”谛;但本质上一切“事物”都是空的,顺应这个的道理,才是真理,佛家修养方式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到真“谛”。

佛家的修养本心方法,对熊十力影响较大的一个是“比量”,一个是“证量”。 比量,在佛家那里是通于思维的全体,主要指推理,是一般获得知识的方法。而熊十力的“比量”是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或实测获得科学知识或真理的方法,也就是说熊十力的“比量”比佛家的“比量”多了实测这个依据,并不只是依靠思维。“证量”是本心的自然呈现,它既是证得本心方法,也是证得本心时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其实 “比量”类似于思维术而“证量”类似于儒家的默识。按照佛家的说法,“证量”和“比量”是二者不可偏废。根据楼宇烈在《熊十力“量论”杂谈》中总结的后世对熊十力主张二者关系来看,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注意于两种思维方法的前后关系,都是以体认为本,比较强调“融思辩以入体认。”第二种观点注意到两种思维方法的互补作用,认为理智思辨亦有助于体认“本心”,甚且是体认“本心”的全整体性过程中不可或缺者。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只是其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已,第一种观点侧重于二者的地位关系,从地位上来说,“证量”是本心的自然呈现,证得本心方法当然处于主导地位,而“比量”是获得一般知识的方法理应属于从属地位。

既然佛家佛家在修养的方法上与熊十力主张是基本一致的,那么熊十力有为什么认为“佛说祥密,其究趣寂,当以儒学折中之”呢?熊十力认为是佛家研究的兴趣出了问题,其修养的目的是最求“涅盘”。关于这点熊十力首先,肯定了佛教对于人心中坏的一面有极深的研究,他指出:“佛氏日损之学,其照察人生痴惑可谓极深极密。”(《体用论?明心》)这就是所谓的“佛说祥密”的地方。接着,熊十力指出佛家从对人性的黑暗面研究出发,一味的让人们去除痴惑,并未发现到人性中还有纯善的一面,并非是修养“本心”的正道。紧接着,熊十力进一步指出佛家的修养方法有三个坏处,需要儒学折中:1、一切从坏处看人生,断绝痴惑,是一种消极的方法,而没有像儒学从人性的善端向至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方法。2、佛家的善行只是一种以行为上的善,并非是从善的本性出发。3、佛家认为一切痴惑都是幻事,所以断绝一切痴惑,但在其断绝一切痴惑的同时,一切修行的善也就同时断绝了。而孔子的儒学从人的善性出发,通过以“慎独之功”来防范人性坏的一面,人性善的一面就会不断发展,其生命力也越来越顽强,所以佛家的修行方法需要儒学加以折中。熊十力认为他看到了佛家的缺陷,于是他在《十力语要》中将的“真谛”与“俗谛”改造为“玄学真理”与“科学真理”,玄学真理是对宇宙本体的一种透悟,而科学真理则是对现象界的一种真理认识。他认为无论科学真理还是玄学真理都是对世界的正确认识,所不同的是科学真理是对“用”的认识,而玄学真理是对“体”的认识。由此可以看出,熊十力对于佛家追求空寂是深为不满的,所以熊十力反对的并非是佛家的修养方法本身,而是其修养“本心”的目的。

三、对道家修养方式的评述与修正——道家有造微之功,而反知不可为训

道家的修养本心的目的在于“绝圣去智”(《老子?第十九章》)一个人要成为“圣人”,达到最高的修养境界,则必须抛弃聪明智巧。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老子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思想(《老子?第四十八章)其中“为学”是指的追求外在的经验知识,“为道”是指通过直观体悟以把握“道”的本性或内索自身虚静的心境。人们修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为道”来“绝圣去智”,而“绝圣去智”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体“道”。

就具体的修养方法来看,老子提出了“静观”、“玄览”的方法,“静观”的意思就是要使心灵达到无知、无欲、无为的极度虚寂,坚守心灵的清净笃实,也就是保持心灵的自在朴实状态;所谓“玄览”,就是保持心境的清净,排除一切外物的障碍和干扰,采取一种直觉的内心体验方式。庄子也提出了“心斋”和“坐忘”的修养方法,“心斋”是指空虚的心境,认为只有保持“心”的虚静,方能得妙道;“坐忘”是指坐而浑忘一切物我、是非差别的精神状态。以上四种方式都是通过“去知”、“去欲”的神秘的直觉主义体认方式来认识“道”,这就是熊十力所提到的道家的“造微之功”。

从“反知不可为训”看出熊十力反对道家的修养方式主要是道家“反知”。熊十力指出:“老氏为日损之学,以去知去欲为不可易之规。”道家为了养神而去欲、去知,有其一定的道理,“养神莫急于去知,好知则强于逐外物,而神不得敛于内矣;养神莫急于去欲,从欲则迷以狂逞,而神不得正其位矣。”(《体用论?明心》)但是,道家为了达到养神的目的而提出要“绝欲”、“黜知”在熊十力看来是一种“边见太过”的行为。“道家去知,殆将黜耳目、遗视听以绝物,此大悖孔子之道也”(《体用论?明心》)道家摒弃一切感觉经验的做法,不知道人的“慎思”、“精思”都来源于感觉经验,思的结果只能是离“大通”渐行渐远,所以,熊十力认为应该像儒学一样“凡人之欲从大而戒小,从公而戒私。”人的欲望有善恶之分,恶欲当然应该摈除,而善欲不但不能去除反而应该得到发展。比如孔子提出了“我欲仁,斯仁至矣”没有想为仁的欲,仁又从何而来?人的自然之知可以改善生活和自然之欲并没有过分的地方,对待人的欲望,只有孔子的“敦仁”、“爱知”、“格物”才是达道的正确途径。

熊十力在《原儒?序言第一》总结出了佛道修养的方式虽然在体认“本心”的“日损之学”上的造诣要超过儒学,但由于它们的志趣在于“虚”、“寂”忽视“日益之学”的作用,导致其现实上不可行和脱离群众,所以不得不通过儒学来矫正它们。

四、量论的体认方式

从以上分析的修养“本心”的目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看出熊十力不赞同佛道的修养目的,而熊十力又认为实证“本心”只能求助于儒、佛、道三家,那么熊十力就可能会赞同追求儒家“内圣外王”的境界。“内圣外王之道”一语包举中国学术之全体,其旨归在于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熊十力对“内圣外王之道”给出了他的解释:以“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为“内圣”功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外王”功夫。他在《读经示要》中说道:“君子尊其身,而内外交修,格、致、正、城内修之目也。齐、治、平,外修之目也。国家天下,皆吾一身,故齐、治、平皆修身之事。小人不知其身之大而无外也,则私其七尺以为身,而内外交修之功,皆所废而弗讲,圣学亡,人道熄矣。”可见,在熊十力那里修养“本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内圣外王”相统一的最高境界。“内圣”和“外王”的关系上,“内圣”是“体”,通过实证的方法可以获得的,“外王”是“用”是“本心”的发用,思辨才能获得,二者还是一种“体用不二”的关系。

那么具体的修养方法又是什么呢?从前面对于儒、佛、道三者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证“本心”的方法大概两种,一种是儒家的“默识”,佛家的“证量”,道家的“静观”、“玄览”、“心斋”和“坐忘”方法。这些方法都是通过体认的方式来达到和“本心”的同一,另一种是佛家“比量”以及熊十力自己提出的“思维术”的方法即通过思辨对事物进行理智、逻辑的推求。在这两种修养方式的基础上熊十力在《原儒?序言第一》提到了“思修交尽”的修养方式“思维与修养交致其力,而修养所以立本。思修交尽。久而后有获也。”这里的“修”就是指的第一种修养方法,“思”就是第二种修养方法。熊十力认为这两种方法各有所长,亦各有所失。“专尚思辨著,可以睿理智,而以缺乏修为故,则理智终离其本,无可语上达。专重修为者,可以养性智,而以不务思辨故,则性智将遗其用,无可成全德也。是故思修交尽,二智圆融,而后为至人之学。”(《新唯识论?明宗》)二者应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达到“二智圆融”, 在“思修交尽”基础上还是要以体认为本,思辨为辅,人的性智还是要统摄理智。

熊十力提出“思修交尽”的同时以体认为本,思辨为辅的修养方式的目的还是要服务于他的“内圣外王”的观点。“修”就是“内圣”的修养方式 、“思”作用于“外王”,“思修交尽”就是“内圣外王”统一的体现,以体认为本,思辨为辅的修养方式就是以“内圣”为体,以“外王”为用的体现。而“内圣”就是“本心”的体现,“外王”就是“本心”的发用,以达到“内圣外王”相统一的“思修交尽”的过程,就是实证 “本心”的过程。

『叁』 "花花世界,坚守本心。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是什么意思

"花花世界,坚守本心。勿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灯红酒绿的现实中坚持我们的理想,不要受外界的干扰,不能被环境所同化。在不要忘了最初的信念,才能得到最初想要的,让我们坚守自己的心。

『肆』 坚守心灵的一盏灯1000字

曾几何时,梦的桅杆被狂风肆虐地摧断,生命如同漂浮在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
曾几何时,理想的火花被凄雨无情地浇灭,无助的心灵在黑暗的旷野上苦苦寻觅……
风雨兼程里,是我孤独的行走;漫漫红尘中,有我永远的坚守.
有朋友笑问: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多少次子夜梦回,我独拥黑夜的一盏孤灯,认真审视着一个真实的自己.我也常常扪心自问:你到底在寻觅什么?你一直又在坚守着什么?
闲暇的日子里,我总爱在过去泛黄的回忆里怀念生命里曾经有过的人和事.那逝去的岁月总会使我有一种圣洁的感动.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我始终相信这个流俗世界依旧还有真、善、美的存在.
寂静的长夜里,我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信步在自己真实的文字里.面对这个世界太多的诱惑和随波逐流,坚持着对高贵生命的仰慕,用真诚和高傲,不流于世俗,证明着心灵应有的尊贵与圣洁.
于是,就有一个卑微的人,背负着曾经的伤痛,用一颗执着的心坚守着心灵的一盏明灯.
他承受着人世沧桑的变迁,怀着执着在心底的热切追求,始终不渝地追寻着理想的光芒.他用整个身心挚爱着这个世界,对所有爱他的人、关注他的人心怀感恩.他用自己拙笨的文字,用忧郁的思绪,却希望为人们留下快乐的,永远赞美生活的诗句.
一个现实里的理想主义者.
一个有残缺的完美主义者.
一个失望中的乐观主义者.
也许这个世界上有卑微的生命,但是决不应该有卑微的心灵.生命的富有并不在于拥有很多财富,而在于精神世界的富有;生命的高贵不在于你地位的尊卑,而是你能始终不渝地坚守心灵的一盏明灯.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盏心灵的明灯.无论是快乐的日子还是忧郁的日子,它都会指引着你去寻找真、善、美的光芒.而那盏心灵的明灯,就是由你的尊严,你的操守,你的信仰,你的忠诚,你的善良,——你生命中最宝贵,最圣洁的爱凝聚而成!

『伍』 心中有一个声音,怎样坚守自己的信仰

提后1:14 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地守着。

·网络——视频—— 辛班尼 香港 信息篇
·网络——视频—— 辛班尼 香港 见证篇
(现场)
·网络——视频—— 非洲大复兴
(现场)

『陆』 让心中有一份坚守八百字作文

让心中有一份坚守(作文)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题记
诗仙李白曾感叹:“噫吁巇,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行蜀道,真的很难吗?或许是嫦娥与后羿相望的距离不知隔了多少国度,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触及到那九万里高的宫阙,逐渐地失去了要行蜀道,上青天的毅力,从而放弃了心中的那一份坚守。可是不曾知终究会有“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时候。可见再难的高度终有人会抵达,看珠穆朗玛峰之巅有了人类的足迹,远离地球之外的月球上也留下了人类的脚印。可见世上无难事,只要你有一份肯攀登的勇气和心中有一份不灭的坚守。
习惯于“故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匆匆,更喜欢从历史的长河中找寻曾经心中的坚守和那盛开不落的花。喜爱卧薪尝胆的故事,或许是它不会随滚滚东逝的江水,消匿于笑谈之中吧。卧薪尝胆,简单的四个字,浓缩了一段帝王重夺江山的传奇,见证了越王勾践心中的坚守。心中还有那份亘古不变的坚守——雪耻复国。以一个王的尊严坚守''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终成就了霸业。
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古人身处逆境之中,仍旧没有忘记心中的那份坚守,终以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流芳千古。想必当时的司马迁也从前人的经历中也找到了心中的那份坚守——凭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坚守,成就了一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千古佳作。奏出了属于司马迁心中坚守的千古绝唱,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
坚守本来就是一场孤独的旅程,路上没有风景可言,胸怀坚守的人独自行走在坎坷的路上,任由风吹雨打,这时你那颗早已饱经风霜、疲惫不堪的心,是否依然还在坚守?记得马云说过这样一段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才是美好的,但是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不错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看到了后天的朝阳。请问一夜之间究竟有多少小时?一颗不再坚守的心,随着夜晚消失在沉寂的夜色之中,没人会记得你。为什么不再坚守那一小下呢?有些时候坚守与放弃不过是昙花一现的瞬间,可是,如果你放弃坚守,你就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永远也看不到明日升起的朝阳。或许我们应该有一份秋季花的坚守——哪怕知道凋零,也要努力的开放,展现自己的美丽。
由此可见,坚守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就像一把钥匙,为你开启成功的大门。如果你不坚守,你就注定会失败。柳永因宋仁宗的“且填词去”而颓废,它并没有坚守自己的信念,从此放浪形骸与市井,断送了它的官宦人生。可见,不能执着坚守,就会写就悲剧人生。
让心中有一份坚守,不要怕蜀道上的艰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不要在乎一时的痛楚,而要饮得一世的甘甜。坚守心中的那份依然,你一样可以触及九万里高的宫阙,你一样可以奏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绝唱,你一样可以书写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传奇,你一样可以看到日后冉冉升起的朝阳。
等花开花谢,望云卷云舒,让我们心中有一份水滴石穿的坚守绮绻我们的每一个四季;让我们为曾经坚守过的青春不曾悔过;让我们所处的困境因坚守而柳暗花明;让我们的人生因坚守而闪耀光芒。

『柒』 守住本心的经典语录

1、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佚名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陈继儒《小窗幽记》
3、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丰子恺《不宠无惊过一生》
4、守其初心,始终不变。——苏轼

5、小水长流,则能穿石。—— 翟灏
6、立志不坚,终不济事。——朱熹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8、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
9、有一种人,他们始终坚守着本心,不因为寂寞而恋爱。他们一直单身,只因未曾遇见自己的命中注定。因为,有一种单身叫“宁缺毋滥”,若想爱,请深爱,若只为消遣,宁可从未发生。
10、我不明白未来是什么,我只是想坚守本心,不被时间洪流所湮灭。
11、
即使腐朽侵蚀了我,我一依会坚守本心,欲望还是淡化,一切由你。
7、过多的尔虞我诈带来的只是陌生,我们要做的是坚守本心。
8、坚守不住本心,坚持不住离开。
9、对于碳基生命来说,生命太过短暂,一个人追求的信念容易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但是,作为泛维度生命,拥有永恒的生命,所坚守的的必须是不能更改的,意志中容不得虚假,所说的每一句话,只要是出自本心的,都是无比真实的,只要稍有背叛,就是无法逆转的毁灭。
10、不骄不躁,不争不抢,坚守本心,是为真人。
11、这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不断的被世界抛弃、伤害,但他们却还坚守本心。也许他们的生命并不富贵,但是,他们的生命美丽而完美。
12、不骄不躁,不争不抢,坚守本心,是为真人。
13、过多的尔虞我诈带来的只是陌生,我们要做的是坚守本心。
14、即使腐朽侵蚀了我,我一依会坚守本心,欲望还是淡化,一切由你。
15、人生不需要什么人的评价、讨论,只需要做好自己,坚守本心就足够了。

『捌』 为你坚守这颗心是什么意思

  1. 你们在一起,为你坚守这颗心就是他的心永远为你坚守,至死不渝,不会动摇,一心为你。

  2. 你们不在一起,为你坚守这颗心,就是他的心里永远为你准备,为你保留,一直等待,等到你回头,等到你想起他,等到你向她走来。


希望采纳,你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