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犯罪
① 社会治安差,犯罪率高的原因,危害以及措施是什么
搞好治安,跟有关部门有很大关系
② 治安拘留属于犯罪吗
1、拘留分为治安拘留、司法拘留和刑事拘留。
2、如果是治安拘留,则不属于犯罪。
治安拘留是行政处罚之一,也称为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对于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所作出的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措施。其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行政拘留是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也是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处罚之一。我国的行政拘留,主要为治安拘留。由于它是一种严厉的行政处罚,因此法律对这一处罚的规定也是严格的,只有公安机关才能实施,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无权实施。拘留地点为治安拘留所。
3、如果是司法拘留,也不属于犯罪。
司法拘留又称为民事拘留,是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诉讼活动的人,采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法院拥有司法拘留的决定权。
4、如果是刑事拘留并判刑,则属于犯罪。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在侦查过程中,遇到法定的紧急情况时,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
③ 社会治安如果不违法犯罪会不会影响社会治安
只要是人都会违法,不管是老实人还是混混都是在法律的的约束下生活,否则社会治安很乱。
④ 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还存在其它治安违法行为,对治安违法行为是否还做处理
这个是必须的,刑事违法与治安违法如果分属两个行为,公安部门是应该分别处罚的,其法理原理在于对不同程度违法行为应进行分别的负面评价,以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制裁不法行为。这个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已有明确规定。
⑤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派出所会有,,犯罪记录吗
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行政拘留只是有记录,但不会留下案底。
根据目前法律规定来看,一般不会影响生活及工作,因为有些行业,如公务员等,只要求没有受过刑事处罚,不会要求受过治安处罚。
如果在公安局的电脑系统中查找,是会有你的记录。当你下次再犯错的时候,就能很快地被搜索到。
但是这种记录是不留案底的,所以只要你不再犯错,这对你的未来发展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政治审查是查不到你这个记录的。
有些特殊行业入行审查时,需要政治审查,会要求入行者到公安机关开具违法犯罪记录,其中受过刑事处罚就是犯罪记录,受过治安处罚就是违法记录。
(5)治安犯罪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
建立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开展有关犯罪记录的工作,要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框架内,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要立足国情,充分考虑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注意与现有法律法规和其他制度的衔接。要充分认识我国的犯罪记录制度以及有关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一现状;
抓住重点,逐步推进,确保此项工作能够稳妥、有序开展,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犯罪记录制度,健全犯罪记录工作机制创造条件。
⑥ 在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中有哪些是行为犯哪些是结果犯哪些是危险犯
1、客体公共安全
(1)关于公共安全的不同理解——对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的危险;——对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的危险;——对不特定人并且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的危险;——对不特定人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的危险;通说:对不特定人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财产的危险
(2)对不特定的理解——是指危害行为可能侵害的对象和可能造成的结果实际无法确定,行为人对此既无法具体预料也难以实际控制,行为的危险或行为造成的危害结果可能随时扩大或增加;——行为人的行为如明确指向特定的人身或财产,而事实上危及了不特定人或财产的安全,亦属危害公共安全;——如果行为人采用危险方法实施犯罪,其可能造成的破坏被有意识的限制在不危害公共安全的范围内,客观上也没有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结果,则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
2、危害公共安全罪构成条件
(1)侵害的客体是社会的公共安全,即对不特定多人的死伤或重大公私财物的广泛性破坏,而不是侵犯某一特定个人的人身权利或者特定的公私财物的少量损失。这是危害公共安全罪区别于其他各类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2)客观要件表现为实施了各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并已经造成了实际损害后果,或者虽未造成实际损害后果,但却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情形。这类犯罪中的某些具体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即构成犯罪的既遂。
(3)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应由特殊主体构成。
(4)主观要件有些犯罪表现为故意,有些则为过失。过失犯罪比较集中
3、危害公共安全罪客观方面
(1)实施了危害不特定人或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
(2)从行为的表现形式上看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破坏公用工具、设施危害公共安全;实施恐怖、危险活动危害公共安全;违反枪支、弹药管理规定危害公共安全;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危害公共安全。
(3)本罪包含有危险犯、实害犯、结果犯、行为犯3、犯罪主体既有一般主体又有特殊主体
4、犯罪主观方面既有故意又有过失关于罪过:对行为引起的结果的心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