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责分离
1. 什么是职责分离原则
职责分离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分工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
职责分离就是指有明确的分工、授权和建立岗位责任制,企业应根据合理分工的原则,尽量将不同的工作岗位分派给不同的人员来担任,在内部岗位、职员之间形成内部牵制。
例如明确规定出纳岗位不能兼管审核、复核业务,不能保管会计凭证,不能担任银行账对账工作等。
2. 职责分离的定义是什么
职责分离是指通过合理的组织分工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
职责分离就是指有明确的分工、授权和建立岗位责任制,企业应根据合理分工的原则,尽量将不同的工作岗位分派给不同的人员来担任,在内部岗位、职员之间形成内部牵制。
例如明确规定出纳岗位不能兼管审核、复核业务,不能保管会计凭证,不能担任银行账对账工作等。
3. 存货岗位怎样设计职责分离措施
:基本职责:①建立具体仓库存货核算办法、制定各种存货目录②负责各存货的明细核专算,正确计价属,定期对账,保证账账、账实相符③检查各项存货计划执行情况,及时反映储存情况及存货问题④按规定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编制存货盘点表,认真查明盘盈、盘亏问题。 基本要求①落实保管责任制度②建立严格的存货收发和计量制度③采用永续盘存制,加强会计对各项存货的控制④健全实地盘点制度⑤实施存货保险制度⑥建立库存存货质量管理制度⑦确定恰当的存货明细分类账分户方法⑧健全存货明细账设置。
4. 销售与收款循环中职责分离的内部控制,涉及哪些认定
1、主营业务收入帐与记录应收账款的人员相互分离,并由另一位不负责账簿记录的职员定期调整总账和明细账,这项内控的设计与哪些认定相关?
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生、完整性、准确性;应收账款的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认定可能相关。
2、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的记账的职员不得经手货币资金。这项控制与哪些认定相关?
可能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生,完整性认定,应收账款的存在、完整性认定,货币资金的存在、完整性认定相关。
3、企业应当分别设立办理销售、发货、收款三项业务的部门(或岗位)。这项控制与哪些认定相关?
这些内部控制与销售交易的发生、完整性认定均相关。比如营业收入发生、完整性、准确性相关。应收账款的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相关。
4、企业在销售合同订立前,应当指定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谈判人员至少应有两人以上,并与订立合同的人员相分离。这项控制与哪些认定相关?
与营业收入的发生认定相关。
5、编制销售**通知单的人员与开具销售**的人员应相互分离。这项控制与哪些认定相关?
与收入的发生认定,准确性认定相关。
6、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货现款。这项控制与哪些认定相关?
与营业收入的完整性认定、货币资金的完整性认定相关。
7、企业应收票据的取得和贴现必须经由保管票据以外的主管人员的书面批准。这项控制与哪些认定相关?
与应收票据的存在、完整性相关。
5. 装运部门与仓库部门为什么要职责分离
为了防止监守自盗,试想下,要是装运部门和仓储部门是一个的话,那么可能把公司的货物偷光。还比如,这个部门毁坏了或者偷掉了公司的货物,可以撒谎说是运输路程中的正常毁损等等。
6. 会计职责分离具体有哪些
职责分工
首先是会计电算化使用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职责相分离(业务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
其次是财务部门电算化岗位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例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其岗位设置一般为会计主管、出纳、稽核、会计核算各岗等基本会计工作岗位。
会计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成本核算工作,资产管理人员负责工程及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人员负责资金的筹集,预算管理人员负责各项资金预算、成本预算以及工程预决算等,会计主管人员负责各项经济业务的合规、合法性审核,出纳人员负责资金的结算,以上各岗位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
在实行电算化后,各项职能分工均按照会计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有电算主管或系统管理员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对上述电算岗位设置相应的功能权限、账套权限、操作时间权限等。
在功能权限设置上负责审核人员,不赋予制证权限,不兼任出纳工作,对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完整性负责。制证人员赋予审核权限,出纳人员不赋予除固定资产管理之外的其他工作,电算主管和系统管理员负责日常监督、系统安全运行、数据安全以及协调各工作人员关系等。会计档案人员负责数据光盘、系统光盘及各类纸制资料的保管工作,但系统光盘和数据光盘应分开保管。
7. 对外投资职责分离制度的含义 以及投资业务职责分离制度设计的主要内容
投资业务的职务分离制度,是指在投资业务中的授权、执行、会计记录以及投资资产的保管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分工,不得由一人同时负责上述任何两项工作。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投资计划的编制人员与投资的审批人员相分离,以保证审批人员客观地分析投资的可行 性、合理性。
(2)投资业务的操作人员与会计人员相分离,以保证业务运行和会计记录的相互核对、控 制关系。(3)有价证券的保管人员与会计记账人员相分离,以保证会计账簿对有价证券的安全进行有 效监控。
(4)参与投资交易活动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有价证券的盘点工作。
8. 为什么要职责分离
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9. 会计岗位设置中,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有哪些
1、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
2、执行业务职务与监督审核职务;版
3、执行业务职权务与会计记录职务;
4、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
5、执行业务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
10. 职责分离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吗
内部控制既能在人数有限的小部门实施也能在人数众多的大部门通过职责分离来实现。内部控制包括五个相关的要素:
⑴控制环境:包括全体员工的正直性、道德价值观及能力等要素。管理哲学及运营风格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高级管理层及董事会的关注及引导以控制环境有着极在的影响。
⑵风险评估:每个组织或部门都面临着各种外来的或内部的风险。管理层必须鉴别与管理这些相关风险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层也必须能处理与变化的经济、产业、规章及运营环境相关的风险。
⑶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协助确保管理指令执行的政策与程序。除了职责分离外内部控制活动还包括批准程序、授权、审核、确认与复审等及资产安全。
⑷信息与勾通: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鉴别、取得及交流有关信息以使人们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要素对内部控制来说是很重要的。它不仅包括产生经营、财务与遵循性信息报告的信息系统而且包括员工、督导与高层管理层的日常交流过程。纵贯组织结构、部门与分部的信息与交流也是极为重要的。
⑸监督:事后评估内部控制质量的程序是必要的。可通过不间断的监督、单独的评估或两者结合来实现。不间断的监督包括管理层、督导的每天督导行为。管理层与内部审计师则都可以进行单独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