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坚守
A. 《霸王别姬》讲的到底是什么故事
我觉得这部影片讲诉的就是我们应该坚守自我,还是顺应时代。作为华语影坛艺术成就最高的影片之一,《霸王别姬》集文艺性和观赏性与一身,在保留导演创作理念的同时,也很好地兼顾了观众的审美情趣,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经典电影。
程蝶衣迷恋上了京戏艺术,无论是对袁四爷,还是对日本人,亦或是对国军,程蝶衣都能粉墨登场、亮嗓开唱。“她”不在乎听众是谁,只要“懂京戏”,“她”就可以将之“视为知己”。
正如项羽“坚守自我”不肯过江东,从而成就了“西楚霸王”的一世英名。程蝶衣“坚守自我”,便成就了“虞姬再世”的千古绝唱。也正如刘邦,虽然他的发迹与飞黄腾达颇受诟病,但因能“顺应现实”而赢得了天下。《霸王别姬》里的人物为“顺应”而“背叛”,一个个“如愿以偿”地活得。而菊仙终因未能“顺应现实”,只得悬梁自尽,与这个无情的世界永别。大家觉得这部剧主要是讲诉了什么呢?
B. 催人泪下的霸王别姬,原来是假的,虞姬的结局到底如何
无数的艺人精彩地演绎了“霸王别姬”这出千古绝唱,多少人被项羽和虞姬的深情感动至落泪。一位穷途末路的天下霸主,一名能歌善舞的绝世美女,不得已挥泪惜别,最终以不同的方式双双殉情。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后人杜撰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已。
事实上的虞姬,并未自刎。
项羽被困垓下时,屡战不利,然而汉军同样无法攻占城池。只要项羽不死,即使这一次被打的孤身逃脱,凭借他的武力和威望,还是很有可能东山再起,尤其是逃回江东,其他诸侯也趁机割地自立,天下一统不知道还要猴年马月才能实现。于是,韩信利用俘虏的楚国士兵,夜唱楚歌,准备从心理上彻底瓦解敌方斗志。
想不到竟然产生奇效,不可一世的项羽也深受感染,怀疑楚地已为汉军所得,悲伤之余,吟唱起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表达的是“有千里马却无处驰骋,有美女却无可奈何”的几乎绝望的心情。虞姬也和声歌唱,歌声悲戚,众人低头哭泣,不敢仰视这悲情的一幕。
于是,韩信趁着楚军军心瓦解,思乡厌战的关键时刻,半夜率大军突袭,不出所料,楚军大败。此时的项羽情绪低落,意志不强,根本不可能鼓励将士坚守城池,更没时间组织有效的抵抗,转眼间兵败如山倒,只能带领身边的八百轻骑突围而去。
注意:韩信开足火力进攻与项羽出逃之间的时间很短。凭借项羽的能力,如果想要弃大军于不顾,带领少量亲兵突围,应该轻而易举,但是他一直没有这样做,直到大军溃败,再无收拾的可能,才不得已带轻骑突围。所以,在项羽和虞姬吟唱的时候,尽管深知围困甚重,凶多吉少,但是不至于顷刻崩盘,所以,虞姬根本没有必要唱完便自刎。
《史记》根本没有提到虞姬自刎,或者被俘的事情。毕竟司马迁距离那段历史很近,尽可能地还原真相,如果虞姬被俘,凭借刘邦好色的个性,必然纳入后宫好好享受,这种成就感不是其他美人可以替代的。然而,并没有。如果虞姬真的自刎,这么重要的一个历史事件,司马迁自然不会放过。事实上,虞姬只是项羽的一个侍妾,“虞”不是姓而是名,“姬”是女子的意思。“虞姬”的意思是:一个名叫“虞”的女子。况且,《史记》里写的很简单“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虞美人,只是项羽众多侍妾中的一位而已,并无特殊之处。
秦汉时期,并不提倡女子贞烈,女子改嫁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汉武帝的生母,已经结婚生女,还被母亲送入宫中,汉景帝也毫不介意,生下刘彻之后,还被封为皇后,儿子照样继承天下大统。所以,无论从当时的风俗来看,还是从她的身份地位来看,或是从正史的记载来看,虞姬,都没有可能自刎殉情。
霸王别姬,不过是后人根据当时的价值观重新编排的一出戏曲而已,为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而把虞美人编成了凄美的自刎而死。
那么,真正的虞美人最后怎么样了?有人说,被项羽所杀,那也是不可能的,毕竟项羽连宝马都舍不得斩杀,最后送给乌江亭长,何况是一个美人。倘若他真的杀了虞美女,司马迁一定不会略过,他对项羽的描写那是相当的详尽。回过头来看,韩信率军半夜围歼楚军,除了项羽带领的八百轻骑成功出逃,城内将士全军覆没。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虞美人应该就在那一晚的战火之中,随着战败的守军一同香消玉殒了。
C. 霸王别姬,虞姬为什么最后要自刎而死
虞姬自刎主要是因为看到项羽败局已定,不想让他为自己担心,所以拔剑自刎。
历史上面记载曾说过,楚汉相争的后期,项羽趋于败局,在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了激战,这就是历史上面著名的“垓下之战”,历时四年多的“楚汉之争”来到了最后的时刻。
项羽被汉军围困在垓下,兵少粮尽、更要命的是将士们夜夜都能听到四面传来的楚歌,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结果士气全无,纷纷逃走。看着自己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唱出了那首流芳千古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可谓是苍凉悲壮啊!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了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
看到自己的丈夫如此悲伤,虞姬起身拔剑起舞,泪流满面地对唱《复垓下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可谓是历史上少见的绝命悲歌,也是爱情的悲歌,虞姬为了让项羽不再有牵挂,唱完《和垓下歌》,拔剑自刎。面对虞姬的吟唱,项羽“泣数行下”。
项羽悲恸万分,在仓促间只好在垓下草草掩埋了虞姬,随即带着六百骑兵连夜突围而出,被汉军追至乌江边,此时的乌江亭长对项羽说:“江东还是霸王的地方,汉军没有船,让霸王渡江东山再起。”
项王说:“自己当年与江东8000子弟出征,已全部战死,自己不愿苟且偷生,并无颜面再见江东父老”,谢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将乌骓马送给乌江亭长引渡,然后自己率领28个子弟兵执短兵器和杀来的汉军再次拼杀,最后项王见到自己的旧部下吕马童,说:不是我项羽不能打,今天天要亡我,我又奈何,既然老朋友都来了,那就让老朋友得万户侯,于是慷慨地自刎在乌江边,将头送给了吕马童年仅31岁。
(3)虞姬坚守扩展阅读:
垓下之战发生的历史背景
公元前203年(高祖四年)八月,梁地的彭越对楚兵发起骚扰断其粮道,项羽率领军队狙击了彭越后返回。这时候钟离昧正被汉军围困,汉军因为害怕项羽都开始逃窜。这时齐王韩信开始率领军队对楚军发起攻击,项羽开始感到害怕。
于是,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 九月,西楚霸王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向固陵方向的迂回线路向楚地撤军。刘邦也欲西返。
但是,正当刘邦打算率军西返之时,张良、陈平却建议撕毁鸿沟和议,趁楚军疲师东返之机自其背后发动偷袭。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
刘邦于是采纳二人建议,遂背约,向楚军突然发起战略追击作战。大军追至夏南时,刘邦约集韩信、彭越南下,共同合围楚军。由于韩信及彭越未如约出兵合击楚军,结果刘邦在固陵被项羽打败。
刘邦慌忙率军退入陈下,并筑起堡垒坚守不出,而楚军又一次合围了刘邦。坚守壁垒的刘邦向张良询问:“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张良回答:“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于是,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将陈以东直到大海的大片领土封给齐王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封给彭越。就这样,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报酬,终于搬动了韩、彭二人,使他们尽数挥军南下,同时命令刘贾率军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共同发动对项羽的最后合围。垓下之战随之开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霸王别姬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垓下之战
D. 《霸王别姬》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坚守自我”能够成就独一无二,但有可能走向疯魔般的“迷恋”;“顺应现实”可以好好活着,又难免会滑向苟且偷生的境地。
如何在这两者之间做好平衡,正是影片通过讲述这个凄婉的故事,所抛出的一个值得人人深思的问题。亲们,你怎么看呢?——这些经典你都看了吗?百家号【大象看戏】约你一起来畅聊经典,品味生活...
E. 古代的虞姬长得这么漂亮,为什么要自杀
在古代,弄权的女人都美丽,不过也有一些美丽的女人却不都弄权。她们默默无闻,坚守妇道,无私奉献,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属后一种。虞美人名叫虞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据有关史料记载,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仅美丽,其舞姿也是楚楚动人,还有她的双剑,挥舞得轻盈如水、快速如风。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刘邦和项羽作为起义军的两支展开了龙虎之争。战争开始的时候,项羽占有绝对优势,后因他内心仁弱,对敌人也讲仁慈,渐渐地处于不利的地位。
F. 项羽和虞姬的故事
十六岁的少女躲在门外,小心拎着裙摆,偷听房间里的人谈话。
她知道今天的客人是来谈论她的婚事的,在这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盛行的时代,能嫁给一个自己心悦的人,确是莫大的幸运。
双方乃是世交,他与她自小相识,青梅竹马,且长辈也早已有意。眼看二人年岁见长,今天项家来人,正式向她父亲提亲。
她听着屋里的人说话,脸上的光彩恍若天边红霞,想起那个一身英武的男子即将成为自己的夫君,她觉得自己的心跳得越来越快。
婚期很快定了。她坐于梳妆台前,一双剪瞳盛满吟吟秋水,铜镜里的人明艳动人,娇俏的脸上是止不住的幸福笑容。
大婚那天,她微微低垂着头,身穿华服,在满目火红和鞭炮声中,感觉到他略带薄茧的掌心,覆上她的手背。
婚后的生活很美满,他是个好丈夫,满足了她之前对他所有的向往。
乱世起,他和叔父随军作战,四处征讨。她作为一介妇人,帮不上太多忙,于是任劳任怨地跟着军队辗转奔波,从不曾言苦。
那天下了大雪,他坐在军帐中闭目沉思。
她知道,定是前线作战不顺利,他苦思至此,肯定又没睡好了。她心疼,却也理解他,把一碗粥轻轻放到案上,不想打扰他,就要退出去。
G. 项羽和虞姬是传说吗有那么真的爱情吗
虞姬什么品格让现今人依然传诵-----坚守妇道的虞美人 在古代,弄权的女人都美丽,而一些美丽的女人却不都弄权。她们默默无闻,坚守妇道,无私奉献,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属后一种。 虞美人即虞姬,是项羽毕生钟爱的一个女人。 有人说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薇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开始了。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先是陈胜、吴广的义军发展迅速,所向无敌,主力部队都进入了关中,打到距秦国都城咸阳只有几十里的地方。咸阳城兵临城下,情况万分危急;可不久秦军在张酣带领下反扑,迅速扭转了战局,吴广在荥阳失败,陈胜在陈县被杀,项梁也在定陶战死。 每当项羽在外苦战,虞姬就守在帐中等项羽回来,时刻挂念着前线的战事,心里七上八下。有一天项羽回来,虞姬连忙把他迎入帐内,但见项羽形容疲惫,神色仓皇,精神狼狈,不像从前得胜回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大英雄气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项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带着笑脸,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问起前方的战事。当她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时也不禁失色,悲伤万分,可脸上又不敢现出惊慌的神色,怕惹起项羽的烦恼。她连忙命人摆上早已准备的酒肴,借着美酒,替项羽解闷消愁。这种时候她只能把悲伤的泪水偷偷咽下去。 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作他坚强的后盾。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战,楚怀王派宋义和项羽带一支大军去援救陈余。俗话说,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将宋义害怕秦国势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项羽怒而杀死宋义,带领军队渡河进军。项羽破釜沉舟,扬言只准备三天的粮食,以向全军表示此次作战有死无生、誓死一拼。在巨鹿与秦军的大战中,项羽的人马无不以一当十,奋勇厮杀,呼声动天,杀声震地,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之战后,项羽已成为各路诸侯军的领导者,成为诸侯上将军,凡是参加巨鹿之战的诸侯军无一不归其麾下,甘心情愿听从他的号令,一直随他西征。接着他坑杀投降过来的20万秦军,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咸阳。 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为王,或为侯,虞姬也被封为美人。当时皇帝的内宫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等,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于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经是比较高的名号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传扬开来.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刘邦和项羽作为起义军的两支展开了龙虎之争。战争开始的时候,项羽占有绝对优势,后因他内心仁弱,对敌人也讲仁慈,渐渐地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楚汉相争的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虞美人在帐篷中心惊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项羽回来了,这一回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他虽然靠着一支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他自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尚是破题儿第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桥林民间传说:项羽北征并未带虞姬随军,后虞美人思夫心切由江北顺江而上在行至"石碛镇"(今桥林),惊闻"籍(项羽)兵败乌江,宝马赠亭长,头胪送故人",虞姬伤痛欲绝,拔剑自刎于石碛桥头.后人感怜其与霸王之情谊改"石碛镇"为"失姬镇".
H. 张艺谋导演的《霸王别姬》,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当谈起《霸王别姬》这部电影,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京剧?张国荣?还是程蝶衣对段小楼的爱情?有许多人觉得这是一部有关同性之爱的电影,但这并不仅仅是《霸王别姬》最想呈现给观众的一面。
距今《霸王别姬》拍成已有25年之久,无论是电影中所表现的霸王精神还是传统艺术,如今都被飞速发展的社会丢在了背后。如何使这些精粹重振旗鼓,是我们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I. 项羽与虞姬的故事
虞姬什么品格让现今人依然传诵-----坚守妇道的虞美人
在古代,弄权的女人都美丽,而一些美丽的女人却不都弄权。她们默默无闻,坚守妇道,无私奉献,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属后一种。
虞美人即虞姬,是项羽毕生钟爱的一个女人。
有人说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薇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开始了。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先是陈胜、吴广的义军发展迅速,所向无敌,主力部队都进入了关中,打到距秦国都城咸阳只有几十里的地方。咸阳城兵临城下,情况万分危急;可不久秦军在张酣带领下反扑,迅速扭转了战局,吴广在荥阳失败,陈胜在陈县被杀,项梁也在定陶战死。
每当项羽在外苦战,虞姬就守在帐中等项羽回来,时刻挂念着前线的战事,心里七上八下。有一天项羽回来,虞姬连忙把他迎入帐内,但见项羽形容疲惫,神色仓皇,精神狼狈,不像从前得胜回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大英雄气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项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带着笑脸,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问起前方的战事。当她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时也不禁失色,悲伤万分,可脸上又不敢现出惊慌的神色,怕惹起项羽的烦恼。她连忙命人摆上早已准备的酒肴,借着美酒,替项羽解闷消愁。这种时候她只能把悲伤的泪水偷偷咽下去。
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作他坚强的后盾。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战,楚怀王派宋义和项羽带一支大军去援救陈余。俗话说,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将宋义害怕秦国势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项羽怒而杀死宋义,带领军队渡河进军。项羽破釜沉舟,扬言只准备三天的粮食,以向全军表示此次作战有死无生、誓死一拼。在巨鹿与秦军的大战中,项羽的人马无不以一当十,奋勇厮杀,呼声动天,杀声震地,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之战后,项羽已成为各路诸侯军的领导者,成为诸侯上将军,凡是参加巨鹿之战的诸侯军无一不归其麾下,甘心情愿听从他的号令,一直随他西征。接着他坑杀投降过来的20万秦军,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咸阳。
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为王,或为侯,虞姬也被封为美人。当时皇帝的内宫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等,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于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经是比较高的名号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传扬开来.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刘邦和项羽作为起义军的两支展开了龙虎之争。战争开始的时候,项羽占有绝对优势,后因他内心仁弱,对敌人也讲仁慈,渐渐地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楚汉相争的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虞美人在帐篷中心惊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项羽回来了,这一回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他虽然靠着一支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他自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尚是破题儿第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桥林民间传说:项羽北征并未带虞姬随军,后虞美人思夫心切由江北顺江而上在行至"石碛镇"(今桥林),惊闻"籍(项羽)兵败乌江,宝马赠亭长,头胪送故人",虞姬伤痛欲绝,拔剑自刎于石碛桥头.后人感怜其与霸王之情谊改"石碛镇"为"失姬镇".
前无来者后无去者的旷世绝恋
被后世的小儿女情态湮没
霸王别姬千古绝唱
真英雄儿女胜过梁祝千万
可叹霸王和虞姬
可怜梁山伯与祝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