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气节议论文
❶ 求一篇以国人气节为话题的一篇议论文 800字左右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是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到了不惑之年才出任彭泽县令。一次,县里派督邮来了解情况,差役告诉陶渊明要穿戴整齐、恭恭敬敬迎接。陶渊明怒道:“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说完便辞官归隐,总共上任不到八十天。
陶渊明不愿因名利而向别人低声下气、阿谀奉迎,这种淡泊名利却使他名垂青史,流芳千古。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缺少像陶渊明这样的人呢?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俗话说:“钱财乃是身外之物。”那么名利难道不是这样的么?名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倒不如像平常人一样释怀名利,过着安闲的生活来得自在。陶渊明虽然辞官归隐,从此断绝了自己飞黄腾达的仕途,可是他却归隐田园,创作了不少万古流芳的诗句,“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表明了他安逸自得的生活乐趣。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代田园著名诗人,受后人敬仰。其实,放弃了名利而选择了淡泊的生活态度,往往也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早就看厌了充满名利的社会,大人之间的事情,虽然孩子们并不完全懂得。可谁又能说不会对我们造成负面的影响呢?试问:如果所有的孩子都看着父母在“收礼”、“送礼”中长大,那么又怎能期望他们长大后做个正直的人呢?因此,我们何尝不妄想着社会中没有名利,没有上级与下属的关系,断绝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恶习?真正的拥有自己,就不用顾虑说的话是否对上级的“贵耳”,也不必考虑自己的做法是否干扰上级的“贵眼”……这才是真正的自己、自己内心的言语、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从放弃名利的那一刻,也就同时彻底地把自己从阿谀奉承的恶习中松释了出来,生活自当会合自己的意愿,摘下了伪装的面具,迎接生活的也便只是盎然的情趣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选择自尊与自爱的表现。如果“为五斗米折腰”,那么就是对别人以“卑躬屈膝,点头称是”的贬低自己的行为。相反的,选择了“不为五斗米折腰”,在无形中同时选择了自尊与自在,在人格上不再会低人一等。虽然俗话说“人在屋檐下,谁能不低头”可我认为这里指的应该是对待“上级”的态度,而不是指对自己精神的贬低,并非要在上级面前表现得“卑躬屈膝”不可。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膝虽不能跪,难道就能容得贬低自己的精神么?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是选择怡然的生活情趣;同时又是自尊与自爱的表现。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正是刚直不阿的真正君子,他们不会为名利而放弃自己,不会“为五斗米折腰”,他们会将这种品质构筑成生活中的道德准则。
❷ 有关于尊严或气节的议论文600字左右 急需最好是原创 拜托了
尊严是什么?尊严是礼貌。当你不小心踩到了别人的脚,一声诚恳的对不起好似你的尊严。你也会让他人领略到你的尊严。
尊严是什么?尊严是意志。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他的举动名留千古,他的事迹广为流传,他也有他的尊严。
尊严是什么?尊严是毅力。当你在800米终点不连声抱怨路程长,那你的尊严立即展现。全场对你肃然起敬。
石油大王哈墨有尊严,他不白白接受他人的施舍,他靠劳动换来了他的食物,他也换来了他的尊严。
你有尊严吗?记住,带给别人的尊严就在一点一滴。
尊严是凌云壮志。雄鹰翱翔,振翅而飞,冲破乌云,经历风雨,搏击长空。风的雕刻,沙的砥砺,雨的锤炼,成就一个不朽的灵魂,锲而不舍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尊严就蕴藏其中。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古往今来,围绕尊严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故事,我们应该究竟怎样对待尊严呢?
在大是大非面前,有许多先烈志士,视尊严如生命,他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千古美谈。西汉时苏武出使西域,身陷大漠牧羊几十年,但始终心系皇上,忠于汉朝,在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文天祥面对劝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昂首挺胸,大义凛然,被喻为“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在他们看来,国家、民族,信仰就是尊严,是置于自已的一切利益之上的,千万不能违反的。
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能够脱颖而出,突显骨气,体现了人格尊严,绘出了动人的篇章。孙天帅,这个神州大地众所周知的青年,在韩国老板大发淫威,责令全厂职工下跪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高高昂起尊贵的头,宁失工作,不失尊严。在他眼里,一个没有尊严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已经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但也有一些人在名利面前放弃了尊严,胡长清,成克杰,程维高之流为了一已私利,出卖人格,出卖尊严,全然忘却了自已做人基本准则,基本底线。李真之流,放弃尊严,阿谀奉承,跑官要官,无所不用其极。还有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出现几十万仰人鼻息的伪军,这些都是没有人格的猥琐小人,在他们眼里,名利高于一切。
但在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也要灵活处理有关面子的问题,戒急用忍,有时为了更为远大的理想,暂时委曲求全,将以有为也。
当年韩信如果受不了胯下之辱,怎么有后来名振天下的将兵多多益善的淮阴侯呢?司马迁如果受不了宫刑之辱,怎么写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纪》呢,还有时下一些小青年,一句话不合,就大动干戈,为害他人,这不叫维持尊严,是叫顾不必要的面子。我们千成要引以为戒。
中国这个泱泱大国,崇尚尊严是人心所向,我们还要大力提倡,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保持高贵的尊严,这样,就会使我们社会的道德风尚向好的方向转化,如果坚持下去,我们的民族幸矣,我们的国家幸矣。
何谓尊严?对于“尊严”这一词,词典中的解释只有一句话——“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但我并不满足这一简单抽象的结论。于是,我带着疑问,来到历史的长河寻找更圆满的答案。
在时间老人的带领下,我沿着历史的长河漫步。首先,我看到了一位头发、胡须都已斑白的老人。他面上、身上挂着霜雪,穿着一身破旧的不成样子的衣服,手持使节,在寒风刺骨的北海边上牧羊。“我知道,他就是汉代的苏武。”我无限敬佩地说。“对 ”时间老人说,“他就是苏武。他在面对高官厚禄时能够抵住诱惑,拒绝投降;面对生与死的考
验,他能够选择死亡也不辱使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不屈膝称臣、坚贞不屈的精神是可敬的,他的行动也让大汉王朝更有尊严。‘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并且为此敢于牺牲才是尊严。”
在时间老人的指引下,我又来到了一个地方。大概是年景不好,那里到处是饥民,饿殍遍野。我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由于极度虚弱正蜷缩在墙角,他多么需要一点吃的东西啊 在他的身边,一位衣着考究华丽的富人手里正拿着一碗饭,将脖子扭向一边,以一副救世主的口吻对他说:“喂,来吃吧 ”老人头也没有抬,有气无力但又不屑一顾的答道:“我就是因不吃这嗟来之食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的。”最后,老人饿死了。时间老人对我说:“这位老人宁死都不肯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真正的尊严就是在困境中敢说出‘不食嗟来之食’这句话的勇气 ”
走着走着,我又见到了清朝末年的一些官员。他们似乎很有“尊严”,在人民面前,他们吆五喝六、耀武扬威,显出一副不可一视的样子,对饱受战乱之苦的贫苦劳动人民也不忘记疯狂的压榨。可在侵略者面前呢 他们却又是一副嘴脸,趋炎附势、谄媚奉承,甚至把洋人看得比自己的爹娘还重要,洋人来了,低三下四招待他们,惟恐侍候不周,惹得他们生气。我看着他们苟且的样子气得咬牙切齿。时间老人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些人面对侵略者非但没有一点反抗精神,反而百般讨好,没有一点气节,即使活的风风光光也不能说是活出了尊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的反侵略精神才是真正的尊严。”
跟随着阅历丰富的时间老人,我接触到了历史上许多的人和事,对“尊严”也不断的有新的认识。最终,我明白了“何谓尊严”。
它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卖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丧失的气节、品质
❸ 求一篇以气节为题的议论文,谢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这是我很久以来一直非常喜 欢的一句诗,他的精神意义想必大家 都和我一样清楚——个人的气节组成 民族的气节,所以它是一个民族傲立 于世的精神支柱。
气节是人的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 。齐白石老先生是是我国现代的国画 大师。1937年日寇占领北平时,他 已70高龄,他愤然辞去北平艺专教授 职务,闭门谢客,表示不与敌伪合流 。冬天寒冷,全家宁愿受冻,也不领 敌伪的施舍,拒绝买画给敌伪人员。 为了摆脱他们的纠缠,他先后在门上 贴上告示:“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 止见客”“切莫代人介绍,心病复作, 断难报答也。”“画不卖与官僚”后来干 脆写“白石已死”。
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被后人 称道。可见气节是一个人品质的最完 美展现。
气节,威武不移。1941年1月, 新四军军长叶挺在“皖南事变”时被国 民党反动派逮捕,敌人软硬兼施,企 图制服他。但是叶挺威武不移,坚持 斗争,表现了一代革命者的崇高品质 。他在狱中还写下了大义凛然的《囚 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 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哪能 从狗洞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 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 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记生!”
可见,叶军长的气节是多么坚定 ,他的所作所为不得不被后人所赞叹 。
朋友,在这个新时代,有了气节 才能行的端,才能坐得住。有了气节 才能面对困难,冲锋陷阵,面对诱惑 心如止水,面对名利泰然坦荡,有了 气节,才能正视人际现实,才能非分 明,明事理,才能让阳光照耀心灵。
❹ 关于气节的作文素材
气节是一种人生准则,一种道德修养,体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人生的各个方面。守节者,诚信无欺,见利思义,将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更不要说生命之外的金钱、财富与虚名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出”是守节者的行为标准。有一种人,见利忘义,先已后人,凡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得失,考虑的是生命的保全。只要生命不受危害,只要个人能捞取好处,灵魂就可以出卖,至于气节,他们往往看得很淡很轻,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失节者。普通的时候,平常的日子,也许不易区分出气节的高下,然而在逆境中,在危难中,在权钱的诱惑面前,一个人的气节就高低分明了。刘胡兰宁可死在敌人的铡刀下,也不背革命,也不出卖同志,受到世人永远的景仰;汪精卫卖国求荣,甘心做日本人的走狗、汉奸,则,受到世人永远的唾弃。
❺ 以“气节”为话题 写议论文
气节
对于一只蚌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珍珠。失去了珍珠,蚌活着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气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失去气节的人,往往被人们痛斥为“软骨头”和“汉奸”、“卖国贼”。气节是一个灵魂的外在表现。许多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就是为保持自己冰雪般的节操。古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有啮雪吞毡、牧羊北海的苏武;有文天祥列举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等人。他们表现出的“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都永垂青史,成为后世的楷模。更有无数平民百姓,深知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渴不饮盗泉水,饿不吃嗟来食。这与那些奴颜卑膝、卖国求荣的叛徒相比,真是判若云泥!
古人的气节深深感染了近、现代的人们。革命先烈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摇、慨然赴死,因为他们懂得气节比生命更宝贵。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退还了柏林大学寄来的学位证书,因为他知道“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因为他明白,浩然正气比什么都重要,生死又安足论!前两年珠海经济特区的韩国女老板命令中国员工向她下跪时,不是也有几位热血青年昂首而立吗?有人想不就是一个“屈膝”的动作吗?值得因为不下跪而丢了饭碗吗!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在这几位热血青年身上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下跪,就会在瞬间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气节,失去了灵魂。这就好像蚌失去了最宝贵的珍珠一样。“取义成仁”体现了气节。“蓄须明志”和“决不下跪”也一样体现了气节。
人们常说“时穷节乃现”。“时穷”时一个人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往往是他平日思想锤炼的必然体现。其实,“时穷”乃是一种条件,它强调的是平日的思想基础。这是十分重要的。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平时能够刚直处事者,往往都能“清操厉冰雪”。气节是最宝贵的,我们不仅要保持它,还要培养它,小事做起,艰苦中磨炼。保养好蚌壳中那颗宝贵的珍珠!
气节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心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趋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颈上,这时你的情感会变得脆弱无比,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得起考验的重担。
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夕,罗马教皇把伽利略召到“宗教异端裁判所”严刑审讯,要伽利略承认“哥白尼的地动说是错误的。地球是如《圣经》所说,不动的。”然而伽利略忍受了刑笞和终身监禁,却始终坚持地说:“地球还动着呵!”
伽利略的倔强,并不由于他的性格使然。在他被审讯的时候,已是一位六十多岁、心意平和、气力微弱的老头儿了。他那坚强而执拗的意志,完全产生在高度理性的基础上的。
是什么高度的理性呢?
——那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不让自己的行为违悖自己这种认识,而且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
❻ 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品质看法的议论文
晋中之窗030600.net提醒您:“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
气节,多么尊贵而不可玷污的一个词语,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子汉大丈夫,最重要的不过就是气节了。于谦曾经说过一句非常有气节的话:“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人得气节就体现在粉身碎骨浑不怕,都要留下一丝清白在人间。
气节像一种人生准则,有了它,一个平庸之辈,便可以成为一个君子,成为一个nationalhero(民族英雄),就如同鲁迅,如同陶渊明,甚至是一个我们甚至的少年英雄:“王小二。”他们都是有气节的人,同样的,他们也曾平庸过,也曾是一个碌碌无为的,一个只会在大难临头是,卷起铺盖逃跑的路人甲,但是,他们有了气节,从那一刻起,他们已不再是平庸之人了,他们就成为了真正的民族英雄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心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东晋诗人陶渊明在彭泽做一个小县令的时候,有一次督邮来检查工作,说要是陶渊明低头哈腰的服侍好,便可以得到五斗米的报酬,但陶渊明毅然脱下官袍,一句“大丈夫不为五斗米折腰”震天动地,他立马辞职回到家。
在这一则材料中,我们发现,陶渊明是极有气节的。五斗米在当时看来是多么棒的报酬啊!但陶渊明为了自己的尊严与气节,没有接受这种低声下气的工作,这是君子的一种勇气,一种洁身自好的精神,不为人玷污的高贵气节,在当今社会呢?我们能做到吗?20世纪40年代,日本人想要齐白石先生为他们画一幅画,但是齐白石先生毅然拒绝了,这也是一种气节,冒着生命危险,面对日本鬼子恶狠狠地逼问,齐白石先生硬是不肯低下头,对一个可恶的鬼子。
白石老人的高风亮节一直被后人称道。可见气节是一个人品质的最完美展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我们不能让比我们富有的人践踏,就算是自己贫穷也不能没有气节,威吓和武力不会让我们屈服。因为我们有气节,我们有尊严,我们有自己的原则,任何人不能改变我们,不能向别人低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陈毅。就算有大雪将青松狠狠的压将下去,青松会挺直腰板,不会被大雪所压垮,等到大雪化掉的时候,不然它就会一直挺立在那里,永远不低下自己的头,大雪就像恶势力,而青松则像有气节的君子,永远不向恶势力低头。
跟随着阅历丰富的时间,我接触到了历史上许多的人和事,对“气节”也不断的有新的认识。最终,我明白了“何谓气节”。
它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出卖的、无论如何都不能丧失的尊严、品质
❼ 写一篇关于气节的议论文
气节
对于一只蚌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珍珠.失去了珍珠,蚌活着就失去了意义.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莫过于气节.失去气节的人,无异于行尸走肉.失去气节的人,往往被人们痛斥为“软骨头”和“汉奸”、“卖国贼”.气节是一个灵魂的外在表现.许多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就是为保持自己冰雪般的节操.古有不食周粟,饿死首阳的伯夷;有啮雪吞毡、牧羊北海的苏武;有文天祥列举的“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等人.他们表现出的“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都永垂青史,成为后世的楷模.更有无数平民百姓,深知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渴不饮盗泉水,饿不吃嗟来食.这与那些奴颜卑膝、卖国求荣的叛徒相比,真是判若云泥!
古人的气节深深感染了近、现代的人们.革命先烈面对高官厚禄毫不动摇、慨然赴死,因为他们懂得气节比生命更宝贵.普法战争期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退还了柏林大学寄来的学位证书,因为他知道“科学虽无国界,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抗日战争期间,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侵略者演出,因为他明白,浩然正气比什么都重要,生死又安足论!前两年珠海经济特区的韩国女老板命令中国员工向她下跪时,不是也有几位热血青年昂首而立吗?有人想不就是一个“屈膝”的动作吗?值得因为不下跪而丢了饭碗吗!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在这几位热血青年身上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气节.“男儿膝下有黄金”,轻易下跪,就会在瞬间失去了自尊,失去了人格,失去了气节,失去了灵魂.这就好像蚌失去了最宝贵的珍珠一样.“取义成仁”体现了气节.“蓄须明志”和“决不下跪”也一样体现了气节.
人们常说“时穷节乃现”.“时穷”时一个人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往往是他平日思想锤炼的必然体现.其实,“时穷”乃是一种条件,它强调的是平日的思想基础.这是十分重要的.孟子说:“养吾浩然之气”.平时能够刚直处事者,往往都能“清操厉冰雪”.气节是最宝贵的,我们不仅要保持它,还要培养它,小事做起,艰苦中磨炼.保养好蚌壳中那颗宝贵的珍珠!
气节
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
这种精神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它需要培养!然而这培养又不是“修心养性”,用主观的“毅力”,“决心”之类来驾驭自己的行为所能办到.因为气节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人总不免有个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趋向欲望的,当财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颈上,这时你的情感会变得脆弱无比,这时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担得起考验的重担.
欧洲文艺复兴的前夕,罗马教皇把伽利略召到“宗教异端裁判所”严刑审讯,要伽利略承认“哥白尼的地动说是错误的.地球是如《圣经》所说,不动的.”然而伽利略忍受了刑笞和终身监禁,却始终坚持地说:“地球还动着呵!”
伽利略的倔强,并不由于他的性格使然.在他被审讯的时候,已是一位六十多岁、心意平和、气力微弱的老头儿了.他那坚强而执拗的意志,完全产生在高度理性的基础上的.
是什么高度的理性呢?
——那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不让自己的行为违悖自己这种认识,而且能坚持到最后,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
❽ 以气节为话题的作文 800字
民族气节
颁奖仪式上,族长迈着稳健的步伐向我走来,他来到我面前,郑重无比地将写着民族英雄的奖牌挂到了我的触角上。而我身边站着几只羞愧地低下头的蟑螂。
想必,到现在,他也了解了。我是一只小蟑螂,叫清。几天前,我们的家族开始闹饥荒,因为这间屋子的主人新聘了个勤快的保姆,本来在地上我们能寻到许多能吃的人类所谓脏兮兮的食物残渣,可如今地面光洁如新,我们便只能饿肚子了。
都一个月了,我们没吃一点儿东西。别惊讶于我们顽强的生存能力,若不这样,我们怎能被称小强呢,哈哈。言归正传,因为我们太饿了,族长毅然挑选了四只强壮的大蟑螂,据说他们曾为保卫民族作过巨大贡献,有着极高尚的民族气节,族长令他们出去寻找食物。作为小蟑螂,我自然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要求一起去,族长见我有这般胆识,便让我为他们拿上用来装食物的空袋子,和他们一同出发。
路上,四个大蟑螂对我可谓是冷嘲热讽,这只挖苦我,那只嘲笑我。他们还在路上不断地提起自己当年为蟑螂家族做出的贡献,不断攀比着,也不知真的假的。不是说英雄不提当年勇吗?我不禁怀疑他们的民族气节了。
突然,似乎一个小女孩发现了我们,大叫着:妈妈,有虫啊!快来啊!我被惊住了,但很快清醒过来,对身边的大蟑螂说:我们不能半途而废,应先躲一下子,呆会儿再走。可他们四个却坚决地往回走,丢下我,奔回家族。我决定不走,担当拯救家族的大任。
就在此时,小女孩的妈妈手握苍蝇拍,出现在了我的视野中。我闭上了眼,在心中与亲人们告别,小小的泪滴溢出了我的眼眶,湿润了我的脸颊。只是用苍蝇拍击打蟑螂也太残忍了吧!
啪一声在一片寂然之中蹦了出来。我用触角碰了碰脚,又碰了碰眼,啊!我居然还活着。向前一望,一只苍蝇笔直地坠了下来。
不知为何,我总觉得好像有些对不起这只苍蝇
我历尽了险阻,来到饭桌前,我欣喜地将西红柿炒蛋碎沫使劲儿塞入嘴中,再次流下感动的泪。
我望见了袋子,对!我还要装好东西给蟑螂吃。我大把大把地装着各种食品,几乎将所有残渣都装尽了。于是,之后,我小心翼翼地将食物带回了家族。望见家人族人狼吞虎咽,我又流下了泪。
那四只大蟑螂对我的眼神中,有歉意,有感激,还有种羞愧。
于是,我便站在了领奖台上。可抱住奖牌了,我仍不解:为什么没有民族气节的人要丈着它耍威风,反而欺负族人们,难道民族气节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工具吗?它应该用来引以为傲吗?
望着感激的四只大蟑螂,他们向我左握手,右点头,一改当初戏弄我的丑恶面貌。
我作为一只有民族气节的小蟑螂,对于民族气节的认识,更加迷茫了。
❾ 求一篇关于气节的议论文 六七百字左右
气节 气节是一种人生准则,一种道德修养,体现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和人生的各个方面。 守节者,诚信无欺,见利思义,将节操看得比生命还重要,更不要说生命之外的金钱、财富与虚名了。“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出”是守节者的行为标准。 有一种人,见利忘义,先已后人,凡事首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得失,考虑的是生命的保全。只要生命不受危害,只要个人能捞取好处,灵魂就可以出卖,至于气节,他们往往看得很淡很轻,这种人我们称之为失节者。 普通的时候,平常的日子,也许不易区分出气节的高下,然而在逆境中,在危难中,在权钱的诱惑面前,一个人的气节就高低分明了。刘胡兰宁可死在敌人的铡刀下,也不背革命,也不出卖同志,受到世人永远的景仰;汪精卫卖国求荣,甘心做日本人的...
❿ 关于气节的议论文阅读理解 气节是什么
气节是指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