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从严治党坚守责任担当
1. 政治监督中一个重要环节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统揽“四个伟大”,创造性提出的政治监督这一重大命题,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探索自我监督规律形成的重大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政治监督为何如此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一开始就把解决党内各种问题高度概括到党的政治建设上来,把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现象归纳为“七个有之”,鲜明提出“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党的十九大首次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强化政治监督,着力发现和纠正政治偏差”“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等重要表述,也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等党内重要文件之中。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对加强政治监督提出明确要求:在二次全会上强调,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所有党组织都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次全会上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是抽象的,是由具体的人和事构成,必须看行动、见实效;四次全会上强调,强化政治监督保障制度执行,增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监督高度重视,提出关于政治监督系列重要论述,为开展政治监督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应深入学习领会,深刻理解政治监督的丰富内涵。政治监督在党内监督中居于根本和统领地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以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目标方向,以督促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根本要求,以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尤其是政治纪律为依据和标尺,重点监督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和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情况。政治监督体现纪检监察机关的本质属性,是其根本职责。
政治监督具有全方位、多层次的重要意义。政治监督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方向。政治监督就是督促全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
政治监督关系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通过强化政治监督,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督促各级党组织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始终保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如磐石。
政治监督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通过政治监督,督促全党上下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确保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落实到位,使各方面工作更符合客观实际、科学规律的要求;通过政治监督,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得以贯彻落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都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夯实基础、提供保障。
政治监督监督什么
政治监督的根本指向,就是“两个维护”。有力有效的政治监督,要求站在政治高度和全局高度,重点加强对党章党规和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举措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领域各方面重要政策、重要任务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抵制一切阻碍国家制度执行、影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消极因素,督促推动党组织特别是党委(党组)主要责任人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督促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党的初心使命。
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监督,坚定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督促各级党组织坚持好落实好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督促各级党组织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善于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善于运用制度威力攻坚克难,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讲政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举措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对各领域各方面重要政策、重要任务推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坚决查处贯彻落实中存在的装样子、搞变通,空泛表态、敷衍塞责,弄虚作假、阳奉阴违等问题。督促各级党组织提升制度执行力,健全督促检查、绩效考核等制度,以制度效力提高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现实效能。
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引领带动管党治党质量全面提升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切实解决基层党的领导和监督虚化、弱化等问题,坚决纠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侵害群众利益等突出问题,持续保持反腐高压态势,铲除寄生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永葆党的肌体健康。督促党员干部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坚决站稳政治立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
怎样开展政治监督
从政治纪律查起。从政治纪律查起,是开展政治监督的重要方法。强化政治监督,要求以“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为尺子,透过现象看本质,深挖行为背后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问题,以政治监督捍卫政治纪律。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发挥好专责机关的监督作用,把维护政治纪律放在首位。
突出监督重点。加强政治生态研判,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关键少数”的一言一行是政治生态的风向标,只有把“关键少数”管好了,党内政治生活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政治监督必须突出党委领导集体和党政“一把手”这两个重点,把政治监督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上。督促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以上率下、层层示范,发挥徙木立信作用。
具有斗争精神。政治监督面对的主要是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工作难度大、要求高,必须敢于碰硬敢于斗争。要铁腕执纪,对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正确引导,对检讨反思走过场的严肃批评,对构成违纪行为的严肃查处。优先处置涉及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问题线索,对照“七个有之”,严肃查处政治上离心离德、思想上蜕化变质、组织上拉帮结派、行动上阳奉阴违等问题。严肃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决查处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破坏政治生态的问题,既要敏锐发现、也要深挖隐藏在背后的腐败问题。
推动标本兼治。政治监督不是空洞的监督,其目的是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战略举措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贯彻落实。要实现政治监督与推进业务有机统一,既用严明的政治纪律保证业务工作顺利推进,也用业务工作的实际成效检验严明政治纪律的实际效果。深化标本兼治,做实“一案一整改”,深刻反思剖析,深挖背后的问题根源,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更好地将政治监督成效转化为标本兼治的长效机制
2. 党组主体责任落实不实,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意识不强的整改措施
一、市直部门党委(组)落实主体责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重视
一是传统顽疾仍在。一些市直部门的观念尚未适时转变,仍然认为抓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的事,抓发展才是党委(党组)的事,在履行这项重要职能和任务上当起了甩手掌柜;或者没有把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放在应有的地位上,把党风廉政建设和部门业务发展割裂开来,存在“两张皮”现象。
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有的部门单位落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仅限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既不主动,也不被动,始终保持不痛不痒的中庸态度;还有少数部门单位工作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敷衍塞责的疲软状态,工作始终推不上去。
三是实用主义较盛行。有的单位党组织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惩处,轻预防;重形式,轻内容;重监督,轻引导,没有想方设法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作为转变机关作风、修正干部思想、规范行业行为、打造部门文化的重要抓手。
(二)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现有的考核体系本身存在不完备性。现有的考核指标大而统之,缺乏具体的量化标准和指标体系,定性多、定量少,软性条款多、硬性条款少,共性指标多、个性指标少,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亟需调整和完善。
二是参与考核的主体较为单一。社会公众、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等体制外实体参与考核的途径不多,社会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落实的途径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是考核结果运用不够。考核结果出来后,就被束之高阁,没有把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单位业务好坏及领导干部实绩高低的重要参考因素,考核结果运用范围不广、运用程度不高。
(三)责任追究难度较大
一是配套追责条款尚未出台。现有的责任追究条款散见于众多单一性或专门性的制度规定中,需要追责时到处找依据或无处找依据。
一方面,是否需要追责缺乏实体性的规定;另一方面由谁追、由谁查处、追究哪个层级领导的责任等,缺乏程序性的规定。现有的追责制度,一定程度上尚缺乏可操作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二是责任追究方式较为单一、力度不够。在追究主体责任时,因考虑到追责过重影响部门单位的整体工作,因此追责大多局限于函询、约谈等,在使用较重的处分档次时,顾虑较多。
三是推动责任追究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一些市直部门单位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社会上对党风廉政建设中责任落实不力的宽容度较高,致使纪检组织开展责任追究面临的压力和阻力较大,存在“不敢追究”、“不愿追究”的现象。
二、市直部门党委(党组)落实主体责任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担当意识,筑牢思想防腐防线
强化政治意识,树牢责任观念。牢固树立“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是本职、抓不好党风廉政建设是不称职、不抓党风廉政建设是严重失职”的责任意识。强化务实意识,推进责任落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和市委“六点要求”,建立健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全市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强化示范意识,当好责任表率。在制度落实方面,切实做到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的表率作用。
(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考核
1、考核内容要科学有效
各地区各部门应再结合实际工作特点,确定考核的重点领域和重要方面。如那些掌握各种权力和资源的人或部门,更要作为考核的重点。
2、要扩大考核参与面。在考核过程中,则应既全面审视,又突出重点指标,定期考核与临时抽查相结合,自查自纠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不断完善考核方法。当然,还可利用个别访谈、工作调研、实地考察等机会,做到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工作的日常督导。除了上级考核外,还要加大群众评议的力度,加大群众满意度测评、网络调查、第三方评价结果在考核中的权重,增强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评价的广泛性。
3、考核形式要多措并举
党风廉政建设千头万绪,错综复杂,因而考核方式要灵活多样,方法要宽严适度。检查和考核可采取组织检查、专项检查、突击抽查等多种形式,也可以结合群众举报、新闻媒体的监督等方式进行。
(三)严格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是贯彻落实“两个责任”的最后防线,守不住这个防线,“两个责任”的落实就会流于形式、陷入空谈。
1、建立“一案双查”的责任追究制度,有案必追。
一是要在反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上,发挥“一案双查”的惩戒威力,净化官场政治生态。二是要在查处“窝案”“串案”上,发挥“一案双查”的惩戒威力。深挖一些腐败官员的“后台”和“靠山”,坚决打掉其“保护伞”,让腐败分子无立足之地。三是要在整治“四风”等不正之风上,发挥“一案双查”的惩戒威力。要坚决铲除不正之风的生存土壤,使领导干部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不敢再默认和放纵,使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敢再有恃无恐地发生。
2、合理运用追责结果,严格奖惩。
充分合理地运用追责结果,对于维护责任追究的严肃性和威慑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建立严厉的党风廉政建设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奖惩制度,把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对党委(党组)班子总体评价和对班子成员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3、责任追究要坚持原则敢于处理,执纪必严。
严格依照《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有关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政策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党纪政纪处分。在违纪违法事件发生后,除了严格依照党纪政纪规定处分当事人外,还要结合违纪违法案件情节的严重程度,追究相关领导疏于管理、失察失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落实的责任,严肃处理,决不姑息,以儆效尤。纪检监察部门要将发生的情况在全单位通报,各部门安排学习,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确保真正把“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处,确保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双促进、双丰收。
3. 哪里有全面从严治党党性修养担当作为发言提纲
新华书店里就有!
4. 新时代如何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1、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瞄准关键、精准发力
对我们党来说,政治属性是第一属性,执政能力是核心能力,人民立场是根本立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在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基础上,瞄准关键、精准发力。
2、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把“全”“严”“实”贯穿管党治党各方面全过程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着眼加强党的领导,以永远在路上的决心、攻坚克难的意志、务求实效的行动,把“全”“严”“实”贯穿管党治党的各方面、全过程。
(4)坚持从严治党坚守责任担当扩展阅读:
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必须在“真”“实”上下功夫、用气力,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
切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凝心聚魂,用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固本培元、补钙壮骨;
坚持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多措并举,把党的各级组织、党的领导干部纳入监督视野,形成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的明确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