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坚守
① 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0种,分点号和标点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1)曹雪芹坚守扩展阅读
标点符号的位置:
1、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居左偏下,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2、引号、括号、书名号的前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
3、破折号和省略号都占两个字的位置,中间不能断开。连接号和间隔号一般占一个字的位置。破折号、省略号、连接号和间隔号放在字下居中。
4、着重号、专名号和浪线式书名号标在字的下边,可以随字移行。
② 《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包法利夫人》的400字读后感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时我国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成书于元末明初,是一部描写和歌颂农民起义的伟大史诗。它以发生在北宋末年的宋江起义为题材,生动地叙述了起义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塑造了一系列农民起义英雄形象,直接鼓舞了封建社会人民大众对统治者阶级的反抗斗争。它运用纯粹的白话,达到了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艺术效果,确立了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优势,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代文学具有深远影响。
《水浒传》真实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全过程,它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联结成一个整体。一百二十回的《水浒传》是由层次分明而又统一连贯的前、中、后三大段落组成。作者首先写了林冲、晁盖、武松、鲁智深以及宋江等人的故事,一方面反映了各种形式的“逼上梁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各路英雄逐渐聚集,梁山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完全通俗口音写成的长篇小说,它标志着古代通俗小说语言艺术的成熟。《水浒传》的语言生动、活泼,极富表现力,充满生活气息。无论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其语言或细腻,或简洁,或夸张,或明快,都显得粗 俊爽,雄健豪放。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中,《水浒传》是运用日常口语达到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典范。
《水浒传》不仅是农民起义的壮丽史诗,而且是中国古代英雄传奇的光辉典范。它以辉煌的艺术成就彪炳文学史册。
三国演义》读后感
我在国庆长假中读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书名叫《三国演义~精选版》.讲的是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军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国家进入了一个群雄争霸的军阀混战的时代.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有许多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本书中,如:刘备,关羽,张飞由于志同道合结成异姓兄弟的"桃园结义";关羽过了五个关卡,杀了六个将领"过五关斩六将";由于刘备为了同曹操和孙权争霸,急需人才,他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的"三故茅庐";诸葛亮与东吴群雄辩论的"舌战群儒";关羽用水淹没曹操军队的"水淹七军";诸葛亮用出师表感动刘蝉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大作家罗贯中用他手中的笔,把一个个人写得栩栩如生,描写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象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骁勇善战的关羽"过关斩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脾气暴燥的张飞"怒打督邮吏","挑灯夜战马超","智取瓦口寨"…….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单骑救主,两救阿斗,执着诚恳的刘备…….气量狭小的周瑜被诸葛亮气了三次,吐血身亡.等等.
我最敬佩的是诸葛亮"草船借箭".是这样的一 天周瑜召集文武百官商议,他特意叫鲁肃把诸葛亮请来,他说:两军马上就要交战箭枝缺少,怎么办啊!诸葛亮一听,马上笑答道:水中作战,最需要的就是箭枝.曹军马上就要进攻了,如果先生能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那就太好了.诸葛亮一听说;十天太长了,三天就行.周瑜一听大喜,心想,诸葛亮啊!你这次死定了.诸葛亮问鲁肃要了二十条船,几十个士兵,在船上扎了许多稻草人,第一天,第二天都没动静.到第三天,天刚蒙蒙亮,迷雾笼罩.诸葛亮命令开船前往曹营水寨,曹操知道有船来,由于天气浓雾弥漫.曹操不敢出寨,叫水军,旱军的几万个弓箭手向来船射箭,一时间,箭如雨下向诸葛亮的船上射去,一枝枝箭全射在了稻草人身上,很快,十几万枝箭就有了,诸葛亮命令回营.曹操看着自己十几万枝箭没了痛心不已.
书中以东汉末年为背景,写得像春秋战火并没有结束一样.如果我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什么年代,我读了这本〈〈三国演义〉〉后,就会认为东汉末年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这本书也有一些缺点,比如诸葛亮借东风说得诸葛亮像神仙一样,在塔上装神弄鬼就能借到东风.还有看了天像就知道谁遇难了…….
这本书虽然改编后,只有四十三章,不像原著有二百六十八章那么多,但我不觉得内容不详细,反而读了身临其境.
正因为这样,〈〈三国演义〉〉成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颗明珠.
《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围绕事关贾府家事利益的贾宝玉人生道路而展开的一场封建道路与叛逆者之间的激烈斗争为情节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这对叛逆者的悲剧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没落过程的生动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种种黑暗和腐朽,进一步指出了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运终权尽"的末世,并走向覆灭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一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③ 林黛玉死前,为什么要对紫鹃说自己身子是干净的
当我们说起中国的经典名著,首当其冲的一定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其中,《红楼梦》对读者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红楼梦》中,林黛玉香消命殒之际,有这样一句话,“我的身子是干净的”。这是因为林黛玉精神上的纯洁,这是林黛玉的特质。
林黛玉能够说出这句话,像是在批判贾府之中那些面目可憎的丑陋嘴脸。林黛玉曾说过,我在这里是没有亲人的。这里指的是贾府,然而贾府里从贾母到贾宝玉,上上下下都是有着血缘关系的。所以,很多人对此十分疑惑。
总之,林黛玉在临死前,强调说:“我的身子是干净的”,其实是因为林黛玉丢失了爱情,但是,自己依旧是洁身自好的。不管从精神上,还是身体上,林黛玉都是很干净的。
④ 大家推荐下经典好看的电视剧呀
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拥有非常多的名著,尤其明清以来的小说更是文化瑰宝,很多著作都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楚留香传奇一经播出,就广受好评,成为不可逾越的武侠经典。而射雕英雄传因为配乐、剧情的结合,加上黄日华、翁美玲以及众多老戏骨的演绎精彩纷呈,重播率非常高,尤其引进内地的时候,引起万人空巷的效果。
⑤ 关于诚信的成语
关于诚信的成语有一言九鼎、言而有信、诚至金开、一言为定、抱诚守真、修辞立诚、金口玉言、闲邪存诚、驷马难追、言信行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一言为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yán wéi dìng,指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改变。
引证解释: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2、说一不二,读音shuō yī bù èr,汉语成语,释义为形容说话算数,说了就不改变。也指人独断专行。
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3、言而有信,yán ér yǒu xìn,成语,意思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讲求信誉。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4、表里如一是一个成语,读音是biǎo lǐ rú yī,是指表面和内心都一样,形容言行和品质完全一致。
出自《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译文:以忠义为原则处事的人,正是事情所要的结果。故某集说忠义的人,表里如一。
5、一诺千金,读音yí nuò qiān jīn。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译文:得到黄金百斤,不如得到季布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