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坚守法治

坚守法治

发布时间: 2020-11-24 09:55:41

A.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法制道路 有哪五个坚持

五个坚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高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法治的一般规律与我国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确立了良法善治的法治格局,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坚守法治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这3个方面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在这3个方面中,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支撑。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B. 坚持法治国家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哪些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取得的重大成就。实践是法律的基础,法律要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要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有序参与,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使法律准确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协调利益关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维护公共利益、人民权益和社会秩序。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
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司法工作者要密切联系群众,规范司法行为,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回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公开的关注和期待。要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依法治理活动,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我党是执政党,坚持依法执政,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作用。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能不能依法办事、遵守法律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条件。

C. 如何推动和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只有建立全民监督的体系,才能落实法制政府,实现法制社会,成为法治国家。

D. 要坚持法治什么法治什么法治什么一体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E.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是呀,你要做人民的公仆就待一心一意地为人民服务。

F. 如何坚守法治底线,推进依法治县战略

结合本县实际,找准重点,突破难点,全面启动“法治地方”创建活动,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规范秩序,实施诉访分离。该县积极探索诉访分离工作新路子。所有来信来访群众的基本情况都将进行登记,材料归档管理,与当事人商定初办意见。之后,召集公、检、法、司专家对涉法涉诉信访案件进行梳理、会诊、分流,办理意见反馈当事人。凡会商会议认为可以进行协调的,由承办的政法部门牵头组织调解、备案。凡会商会议认为不能协调的或调解无效的由责任部门引导走司法程序。当事人仍不走司法程序的视同放弃。对“闹访”不听劝阻者,给与训诫直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关口前移,规范项目监管。该县将32个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全入驻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办理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等工作,服务项目、办事程序、必备条件等“全透明”。针对有些政府投资工程存在设计漏项、围标串标,监管重合法形式轻实际结果等问题,该县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工程设计方案二次评审、工程预决算二次审计、工程材料询价二次复核、工程竣工二次验收、政府采购双轨并行的“五个二”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招投标监督管理新模式
阳光操作,规范执法服务。该县明确公、检、法、司执法的法律依据、执法程序、办案各环节和结果,除依法不能公开的都要向社会公开,注重执法态度、执法方式。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把人大监督、行政和司法监督、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形成乡镇矛盾调处中心、村组矛盾调解室和群众说事室,包括“法律六进”和诉调对接的化解矛盾纠纷的“多覆盖”网络。凡能够调解的就地化解,需共同调解的联动调解,难以调解的积极引导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努力做到矛盾“零激化”、“零上交”。

G. 三个依法三个法治五个坚持包括哪些内容

内容如下:
“三复个依法”是指坚制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三个法治”是指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五个坚持”,又叫“五大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以上内容均可于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全文中查到。

H.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什么,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I. 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主要内容有哪些

党的十 八 届四 中全会指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是依法治国的主要内容。建设法治国 家,必须注重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要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能够认识到的最佳治国理政方式。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制度竞争,法治是现代制 度文明的核心,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深化对法治重要性和法治本质的认识,增强养成法治意识、法治思维的自觉性。法治既是工具,更是价值,是工具和价值的结合、手段和目标的统一。只有把法治作为价值来追求,才能提高法治意识、法治思维的层次和水平。法治既授予权力,更约束权力。权力来源于法律,权力的行使必须按照法律的权限和程序进行。权力有边界,行使权力与接受监督、承担责任要相互统一。法治的要义是限制权力,防止权力滥用。对掌握权力的人来说,法治意味着对自己是一种约束。要深谙权力的有限性,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法治观,为端正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奠定思想认识基础。
要树立对法治的信仰。法治信仰,是对法治油然而生的神圣情感,是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法治之所以能够被信仰,是因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的行为准则;是非人格化权威,超脱于特定的人和利益,能够激起社会成员信仰层面的尊崇;法治是一种实践理性,凝结着民族精神,承载着规律和真理。信仰法治,首先在内心要敬畏法治,这样才能由衷地认同和尊崇。法治意识要求我们树立法治至上的理念,自觉把法治顶在头上、记在心中,明白法律是神圣不可亵渎、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对各级公职人员来说,敬畏法治,最根本的是要敬畏法治对行政权、审批权和执法权、司法权的约束,敬畏公民的合法权益,自觉把公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把法治作为工作、生活的准则和指南,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要提高法治的素养。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素养。首先,各级公职人员要带头学法。要认真学习履行职责所需的法律知识,学习法治原则、原理、精神,重点掌握法律授予什么权力、边界在哪里、行使的程序是什么、不依法行使应承担什么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其次,要加强法律逻辑训练。法律逻辑推理是运用法治原理和法律规定,对社会问题、案件进行分析判断和综合推理,并得到相应结论或者拿出解决办法的思维过程。想问题、作决策和办事情,第一原则就是依法。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律规定;没有法律规定的,遵循法治原则。越是问题复杂,越是情况紧急,越要用法治意识、法治思维去思考、处理。只有这样,办事情、处理问题才会更稳妥,更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再次,要注重法治实践锻炼。要深入行政执法和执法司法一线,剖析案例,探寻个中法律精神、法律规则及其运用方法,了解掌握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律规则思考解决办法,提高从法治层面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坚守法治的底线。全社会都要树立坚守法治底线的理念,各级公职人员更要起好带头作用。各级公职人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历史进程中肩负着双重责任:以履行行政执法权和执法司法职责,推进依法治国;以模范守法,带动全社会守法。坚守法治的定力、坚定法治的意志,是各级公职人员必备的职业品质。要带头守法,自觉用法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守法模范。要克服特权思想,决不做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殊公民。要严格依法办事,这是养成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最核心的要求。要把对法治的坚守转化为严格依法办事的实际行动,自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执法司法活动中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不偏不倚、不拉不纵,执法如山、公平如秤。要敢于排除干扰,在一次次对法治有益而对自己可能有不利后果的选择中养成厉行法治的决心和意志。要站稳脚跟、挺直脊梁,敢于抵制权势、金钱、美色、人情、关系的干扰,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决不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要坚决同破坏法治的行为作斗争,对破坏法治的行为决不能无动于衷,必须毅然决然地站出来,自觉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守护者。

J. 法制社会四个坚持的内容

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