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坚守职责 » 日军治安战

日军治安战

发布时间: 2020-11-24 07:19:12

1. 抗日战争日军伤亡多少

抗日战争中国军队消灭了多少日军?
2012-08-15 冷眼一丁

中国军队当年消灭了多少日本鬼子?
中日战争,是令中国现代历史走向发生重大转折一个事件。其影响中国历史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等。其结果对中国今天的时局仍在发挥重大影响。
每年8月15日,是日本投降、二战结束纪念日。很多国家都会纪念,中国也不例外。问题是,谁有资格庆祝?
过去,大陆的教科书一直说当年国民政府不抗日,只有中共抗日;后来,逐步承认国民政府是抗日主力。现在,又有一些人说中共当年根本不抗日。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
“中共当年根本不抗日”的说法,过于武断了。因为当时苏联已经指示中共要抗日,中共也于1920年代和1930年代两次提出抗日口号“保卫苏联”,并且也确实打了一些仗。

历史学家要有良心,要对得起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抗日先烈。 贪天之功者,要遭雷劈。

我们来让数字说话。如果连自己当年消灭了多少侵略者都说不清,那又怎么抢功劳呢?

1,政府军和共军各消灭了多少日军?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这个数字基本没有分歧。有分歧的,是有多少日军死亡。有多种数字。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余。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一个接近的数字,45.5万人。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当然,也有对此持有异议的专家学者,比如社科院的刘大年教授,就根据国民党军战地统计数字计算,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人。
必须说明的是,后来苏联为了抢地盘,急忙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约60万关东军,这属于两个强盗在中国抢地盘,不是功劳,更不能记在中国军队的功劳簿上。并且,当时日本人以及一些海外学者认为东北是满州国,所以从来不把关东军的死亡数字统计在严格的中国战区。
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帝国陆军史》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万9370人。这个数字比较可信。
当时,除了中国政府军外,只有共产党拥有军队了。那么,两者分别消灭多少日军呢?
目前大陆的学者,有人倾向于认可伊藤正德的数据--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消灭了日军20万人;58万9370人,是政府军消灭的。中共军队消灭20万日本军人,不如大陆以前宣传的多,但是起码证明了“中共当年根本不抗日”的说法是错误的。中共当年的确抗日了。
也有人倾向于总共消灭日军44万, 国民革命军消灭40万, 共军消灭2万, 其他死亡2万的说法。
8年抗战才消灭日军最多不到79万人,很惭愧。苏联人到中国抢地盘的工夫,就消灭了60万日军。不过,考虑到当时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可以理解。
另:国民革命军远征军在缅甸等地消灭的日军人数,未统计在内。

2,政府军和共军的战报
必须考虑到日军当年极力缩小自己对外公布的伤亡数字,而国军、共军则要夸张自己的歼敌数字。
八路军部分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
1、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1938年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 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俘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3、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 1940年
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
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24、百团大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
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

国军方面
1、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伤31157人,共计伤亡40672人.
2、太原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2.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3、南京保卫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6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4、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承认伤亡3.2万余人
5、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0万余人
日军战报: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6、随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7、枣宜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3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8、南昌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3、上高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4、晋南(中条山)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900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5、第二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也有说4万)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6、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伤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7、浙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7148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8、鄂西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9、常德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0、豫中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1、长衡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6万余人(双方数字惊人的相似)(《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2、桂柳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6万余人(《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 [23、缅北会战 [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4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以上日方的资料全部来自日本国内。
日本方面甚至清楚到每个伤亡的名字。可怜我们的无名英雄。

3,日军死亡的将领是被哪一方面消灭的?
总的人数,容易滥竽充数。死亡的将军,就不容易造假了。我们来看数字:中日战争中,共129名日本将官阵亡,除去病死,自杀,飞机失事,死于苏蒙军、中美联合航空队之外,有50名将军死于中国军队之手,其中死于国军45人,死于共军5人,含一名刺杀身亡的
与国民革命军作战:
林大八,陆军少将,1932年3月1日,死于上海。
仓永辰治,陆军少将,1937年8月29日,死于上海吴淞。
家纳治雄,陆军少将,1937年10月11日,死于上海。
浅野嘉一,陆军少将,1937年11月14日, 战伤致死天津。
加藤仁太郎,海军少将,1938年7月31日,死于长江下游 。
杵春久藏,陆军少将,1938年8月2日,死于山西运城。
饭冢国五郎,陆军少将,1938年9月3日,死于江西德安。
小笠原数夫,陆航中将,1938年9月4日,坐机于湖北孝感被击毁。
饭野贤十,陆军少将,1939年3月22日,死于南昌。
山田喜藏,陆军少将,1939年5月12日,死于湖北大洪山。
田路朝一,陆军中将,1939年6月17日,死于安徽南部。
小林一男,陆军少将,1939年12月21日,死于内蒙古安北。
中村正雄,陆军中将,1939年12月25日,死于广西昆仑关。
秋山静太郎,陆军少将,1940年1月23日,死于山东。
左藤谦,陆军少将,1940年3月2日,死于江西鄱阳湖。
木谷资俊,陆军中将,1940年3月20日,死于江西。
水川伊夫,陆军中将,1940年3月22日,死于内蒙古五原。
前田治,陆军中将,1940年5月23日,死于山西晋城。
藤堂高英,陆军中将,1940年6月3日,死于江西瑞昌。
大冢彪雄,陆军中将,1940年8月5日,死于晋东南。
井山官一,陆军少将,1940年10月16日,死于湖北宜昌。
大角芩生,海军大将,1941年2月5日,坐机于广东中山被击毁。
须贺彦次郎,海军中将,1941年2月5日 坐机于广东中山被击毁。
上田胜,陆军少将,1941年5月13日,死于山西中条山。
山县业一,陆军中将,1941年12月25日,死于安徽。
酒井直次,陆军中将,1942年5月28日,死于浙江南溪。
冢田攻,陆军大将, 1942年12月18日,死于安徽太湖。
藤原武,陆军少将,1942年12月18日,死于安徽太湖。
浅野克己,陆军少将,1943年5月,死于广东东江。
仁科馨,陆军少将,1943年6月1日,死于湖南。
黑川邦辅,陆军少将,1943年6月28日,死于云南。
布上照一,陆军少将,1943年11月23日,死于湖南常德。
中?护一,陆军少将,1943年11月25日死于湖南常德。
下川义忠,陆军中将, 1944年4月19日,死于湖北应城。
横山武彦,陆军中将, 1944年6月11日,死于浙江龙游。
木村千代太,陆军中将,1944年6月11日,死于河南。
和尔基隆,陆军少将 , 1944年7月21日,死于湖南衡阳。
大桥彦四郎,陆军少将,1944年7月25日,死于湖南长衡会战。
左治直影,陆军少将,1944年7月27日,死于湖北荆州。
志摩源吉,陆军中将,1944年8月6日,死于湖南衡阳。
藏重康美,陆军少将,1944年8月16日,死于云南腾冲。
南野丰重,陆军少将,1944年9月8日,死于云南芒市。
与野山寿,陆军少将,1945年2月9日,死于华中。
山县正乡,海军大将,1945年3月7日,死于浙江椒江。

与八路军作战
沼田德重,陆军中将,1939年8月12日,被八路军击伤死于山东。
阿部规秀,陆军中将,1939年11月7日,与八路军作战死于河北涞源。
吉川贞佐,陆军少将,1940年5月17日 被共产党员刺杀于河南开封。
饭田泰次郎,陆军中将,1940年11月28,与八路军作战死于华北。
吉川资,陆军少将,1945年5月7日,与八路军作战死于山东半岛。

2. 求侵华战争的日本军队及其战略部署

早期的侵华日军(关内)的部队较为精锐,当然台湾、朝鲜等地的仆从军更多,但是当日本对英美宣战后,大批精锐部队南下,在中国国内包括(关东军)的主要都是强征的日本平民、朝鲜人、少量的台湾汉人(台湾人对日本天皇极为忠诚,而且高山族人的丛林战水平极高,被日军看中大批调往东南亚)以及人数为日军5到6倍的伪军(台湾人算日军),前期是精锐在关东军,少部在中国关内。中期是精锐少数在本土,大部分在东南亚,晚期几乎不剩精锐部队了。

3. 举例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发生的一次著名战役名称

一、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著名战役: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二、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著名战役:平型关大捷

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3)日军治安战扩展阅读:

抗战初期,作为国家主力部队的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但难以抵御日军凶猛的进攻势头,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挥师挺进敌军后方,硬是在敌后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开辟出一个个抗日根据地,使日军的“后方”变成了令其寝食不安的“前方”。日军不得不多次调集重兵对敌后根据地进行反复“扫荡”。

敌后军民顶住了日军的残酷扫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使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日军及几乎全部的伪军被牵制于后方进行针对敌后抗日武装的所谓的“治安战”。

可见,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大大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没有敌后战场,正面战场是很难抵御住日军进攻的。

4. 抗日的共产党打死日军共多少人

1、统计资料太混乱,没有一个确定的数字。55年我党自己统计毙伤日军52万多人。日本统计:据日本权威战史《大本营陆军部》、《华北治安战》等宣称,1940年华北方面军战死5456人,受伤12386人,合计17842人。37至45年日军在中国大陆战死约45万人。考虑到日军战报的水分及其他因素,个人觉得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杀死日军。

2、按照严格的说法日军在华阵亡为60-80万,而非网络那么多, 被共产党军队击毙 的以5-10万为比较合理,击毙5名将军,还有个别重伤但未死亡的,伪军的 的话没有准确数据,但伪军在华北最多时200万,而且战后投降的很多,但由于其战斗力差,所以十几万或者二十几万可能有吧(个人估计,仅供参考)。

5. 日军历史有关

二战日军编制介绍

二战日军师团番号

“冲向高山,让尸骸填满沟壑;走向大海,让浮尸漂满洋面……”在近代世界军旅歌曲中,从其他哪个国度能找到日本“皇军”这样句句见尸、字字带血的军歌?军歌如此,口号亦然。战时日军官兵的口头禅是“让我们到靖国神社再会吧!”

仔细研究日本近代战争史,可发现不同部队、不同地域兵员的军风和精神面貌也不尽相同。以日军基本战斗单位——“师团”而论,熟悉内情的人可以从序列番号中大致判别其战斗力水平。从日军将哪些番号的部队投入中国或其他战场,也可大致看出东京大本营的战略重点。

战力不同的五类师团
自明治维新起,日本开始大力学习西方。在建军方面,普鲁士模式成为日军的楷模,师团制也是仿照德式建立。1888年,日本陆军将国内原有的6个按地域划分的镇台改称师团,番号从第一至第六。1891年,为警卫皇宫又成立了近卫师团。师团编制采取两旅团、四步兵联队(相当于团),再加炮兵、辎重和骑兵联队,平时兵额1万人,战时足额则超过2万人。甲午战争前成立的这7个老牌师团,后来一直被日本陆军视为第一等部队,装备优先保障。
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成立了第七至第十八师团。占领朝鲜后为镇压当地人民反抗又建立了第十九、第二十师团。被日军视为二等师团。“大正裁军”时这类师团解散了4个,剩下10个同原有的一等师团共17个,这些是日军战前的“常备师团”。
战前,日本财力有限不能多养兵,却要多训练兵员。为此陆军服役期仅两年,复员官兵称“在乡军人”,编为预备役。各师团管区预备役人员每年按原建制集合训练一个月,并有库存装备,临战可迅速组成一个新师团。1937年侵华战争开始,日军17个常备师团便立即由一变二(此外还恢复了裁撤的4个二等师团)。这些新建的番号一零零之后的师团称“特设师团”,如第一零一师团、第一一四师团分别由第一师团、第十四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建。在日军建制中,这类部队属第三等师团。
随着侵华战争的扩大,从1938年至1941年间,日军主要采取从常备师团中抽出一个精锐联队为基干再征集补充兵的方式,陆续组建了番号以二十打头的新建师团和番号在三十至五十之间的“治安师团”、番号在五十以后的“补充师团”。这类师团采取国际通用的“三联制”(师团内不设旅团直辖三个联队),兵额也只有1.4万人。番号从二十一至五十七的师团被视为第四等部队,不过因军官出自常备部队,兵员也年轻,战斗力往往高于第三等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感到已有的五十一个师团不够用,由混成旅团扩编或从老部队抽调骨干作基础,建立了大量“增设师团”,番号大都在六十至一零零和一二零之后。这类师团在日军中属于第五等师团,缺乏重装备,兵员年龄少至16岁,老可至45岁,却因其军官、士官都有战斗经验尚能有效组织作战。
至日本投降前,陆军作战师团(不含航空和坦克等特种兵)达169个,增设师团成为军中的主要成分。日军侵华时后方遇到广泛的游击战,感到重炮、汽车较多的师团不太适应“治安战”,便从各师团中抽调军官、士官为骨干组建了几十个独立混成旅团,直属各军。混成旅团下辖5个步兵大队,另有炮队(下辖3个中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编制为4900人。这类部队重火器少,主要配备骡马,比较适合山地和轻便行动,可以姑且算作日军的山地作战师,从战斗力看另有特点。

年龄与战斗精神
日军师团的不同组建方式,表现为不同部队年龄构成有很大差异,直接影响到战斗精神。从甲午战争直至战败投降前,严格受官方管制的日本新闻报道描绘其官兵负伤濒死时,都按一个套路称他们最后高呼“天皇陛下万岁!”战后日本历史学家说这是胡扯,是欺骗性的鼓动,而一些在战时治疗过成千上万伤兵的军医回忆情况大致如此——真正垂死前高呼“天皇万岁”的,大多是军官和18-20多岁的未婚青年士兵;战争后期补充到军队中16-17岁的“少年兵”,临死前一般喊的是“妈妈”;战时动员的三、四十岁的预备役兵和“国民兵”,伤重垂危时差不多都喃喃呼唤自己孩子的名字。
根据一些抗日老战士的说法,开始俘虏的少量日军以30岁的预备役兵居多,年轻的日军负伤被捉后也往往自杀。在战争后期,捉“小鬼子”即少年补充兵容易,其战斗力和顽抗性都差。一些当年的日军官兵和日本历史学家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从双方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可看出一个共同点,日军战斗力最凶悍的部队,还是主要由年轻现役士兵组成的第一等、第二等和部分第四等师团。
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讲述1938年“武汉攻略”时,印象最差的也是由30多岁的预备役兵组成的“特设师团”(番号一零零以后)。他说陪同皇族视察时,如其对防毒面具因不认真保管而大量损坏(这也不打自招地说明日军经常滥放毒气)。冈村最感惊异的,是听说从东京征集的一零一师团的预备役兵中有浅草地方的流氓头子,其中队长对他居然也像下人般打洗脚水!由日军头等部队第一、第六师团的预备役官兵组建起来的第一零一、第一零六师团,在进攻武汉的各师团中战斗力最差。国民党军将领薛岳将军取得的万家岭大捷是武汉会战中突出的一次胜仗,对手恰是第一零六师团。由复员多年的官兵再征集组建的日军预备役师团战斗力最差,重要原因是成员已拖家带口,不象年轻士兵那样愿意“到靖国神社相会”。日军又实行地域征集制,复员官兵长年一处生活,常有预备役军官是雇员,预备役士兵是社长的情况。重新征集后自然不敢实行常设师团或新部队那样以上欺下的苛刻管理。据国民党起义将领郭汝槐回忆,他在日本参观过预备役部队演习时便发现,“胡子兵”对长官很随便,远不象常备部队那样等级森严。
“特设师团”虽然打起仗来不怎么的,但残害中国百姓却是最歹毒的。冈村宁次的回忆录中便说,预备役兵犯罪量最大,且多为强奸杀人、纵火焚掠,其中34岁又是犯罪高峰。他的解释是,老兵久历社会失去了“纯良”。其实日军成为犯罪集团,是传统的野蛮作风造就,战后日本一些作家都说:“当兵3年,再老实的人也变得像恶鬼一样。年轻人一入这‘染缸’便难保‘纯良’。”老兵油子久历社会的阴暗面,肚子里的坏水自然要多得多。
日军大本营通过实战检验对特设师团也很不满,在1939年还解散了几个。不过因预备役官兵多,组建这种师团速度快,1943年后因战局吃紧又建立了几十个番号在一零零以后的师团。如关东军在1945年春天的师团番号达24个,其中二十几个是几个月前刚由预备役人员和新兵组建。尽管兵力达到了一百万人,但是当时的首相铃木贯太郎认为其战斗力还不如原来的8个常备师团,面对苏军的进攻恐怕能撑两个月就是“谢天谢地”了。从苏军的远东战役8天间便推进了200-500公里的情况看,这一估计大致不差。

地域民风影响战斗力
军人来自社会,看日军师团的战斗力,除了番号,也要注意组建地域。近代日本军部为克服古代割据传统,联队长以上和参谋军官频繁轮换,大队长以下官兵仍属一地同乡。最早的七个师团中从第一师团至第六师团按其征集地,分别为东京(旧武藏江户)、仙台(旧奥州伊达家)、名古屋(旧尾张那古野)、大坂(旧摄津)、广岛(旧西国毛利)、熊本(旧北九州加藤清正)师团(括号内指日本战国时期所属)。各地民风对其战斗力有着不小的影响,其中贫困地区的师团更显得愚顽蛮悍。近卫师团由全国挑选精兵组建,不受地域风气影响。该部却养尊处优,1939年末进攻广西初上阵,后进攻新加坡并长期守备南洋,因受照顾未参加恶战,战斗力也未充分体现。
1891年在东京组建的第一师团,是日军所建的第一个师团,在朝鲜成欢同清军打响甲午战争的第一枪。不过东京从江户时代起就是商业都会,民风不强悍,征兵多要到西面较贫困的长野县(旧上野国)。该师团名声大,1936年后7年间在关东军内作为骨干却未打大仗,仅派出过1个支队短期到察哈尔实战锻炼。1944年菲律宾告急,军部声称该让这个“阔少爷”上阵。该师团到莱特岛登陆后被美军彻底击溃,投降时只剩800名残兵。
大坂是日本商业气氛最浓的城市,商贩出身的士兵精于算计,多不甘心卖命,此地组建的第四师团从日俄战争起便因战绩不佳被讥讽为“奸诈的商人师团”。1937年该部被调到关东军,两年后到华中战场,表现一般。1942年该师团参加进攻菲律宾,后来到印尼泰国担任警备直到投降。看来,日本军部对使用这个“商人师团”的信心也不大。
在侵略中国和亚洲其他地方最逞凶的一等师团,还是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师团。日本东北部自然条件差,陆奥出羽地方民风强悍、勇健好斗,在仙台组建的第二师团又较适应寒冷气候。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祸首先锋便是这个第二师团!第二师团随后成为日军3个摩托化步兵师团之一,长期在关东军编制内。1942年,第二师团进攻瓜岛,因海军战败补给断绝而陷入“饿岛”(二者发音在日语中相同)。第二师团因伤病饥饿全部玩儿完,只逃出了几千病号。第二师团在菲律宾重建后又奔赴缅甸战场,因战斗力严重下滑被国民党滇缅远征军打得溃不成军,反而不如顽抗的第五十六师团,这也表明了日军的凶悍气焰往往要建筑在对手抵抗不力的基础上。
日军的第三师团自“八·一三”淞沪抗战直至最后在湖北投降,是侵华战争中唯一始终在华作战的一等师团。第三师团组建地名古屋的民风很弱,日本战国时期的尾张兵的胆小更是驰名日本。其官兵的拼杀精神远逊于北九州矿工组成的第十八师团等部,不过该部还一直算是华中日军的主力。
日军第五师团可谓侵华战争中作战范围最广的部队,也是在关内作战的唯一的摩托化步兵师团。第五师团攻南口、侵晋北,以一部迂回南京,打台儿庄、陷广州、登陆钦州湾、犯广西……,先后与国民党70个不同的师交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该师团又攻占新加坡,接着入侵印尼并一直驻扎当地。组建第五师团的广岛,属于日本西国地区,自古为交兵之地,有武家传统且受天皇重视。临了第五师团的故乡挨了一颗原子弹,大概也算恶有恶报!
在南京大屠杀中血债最多的第六师团,组建于北九州的熊本。该地贫困且民风嗜斗,男子往往以从军为出路。战前日本有一句自吹之辞:“天下日本兵第一,日本九州兵第一,九州熊本兵第一”。第六师团早在1928年便制造过济南大屠杀,从1937年在华登陆至1942年末调往南洋,该部主要在华中作战,凶顽为各师团之首!不过日本军部偏爱富庶地区的师团,对穷困地区的部队有所歧视,总是让第六师团打恶仗,配给装备却很小气。1943年该师团被调到最艰险的布干维尔岛,遭美澳联军攻击封锁,残部逃入深山老林靠野果为食。据接受他们投降的澳军回忆,眼前的几千日兵若非眼珠转动,当真与骷髅无异。

存在决定意识,二战结束前弥漫全日本的军国主义氛围,是投身军营者大都成为凶神恶煞的根本原因,各地民风差异并不能改变这一基本环境。只有最终彻底铲除邪恶的军国主义土壤,才是根绝再次出现那种野蛮凶恶的侵略军的基本保证!

至1937年底,日本陆军由七七事变前的17个师团扩充为24个师团(不包括台湾军和非步兵师团部队),部署于国内的仅2个师团,朝鲜1个,中国东北5个,关内总共16个。
一。华北地区
1。中国驻屯军的扩大
7月11日,日军大本营决定将关东军独立第1、11混成旅团和朝鲜军第20师团派往平津地区,加强中国驻屯军,15日,原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病死,由香月清司中将接任。随后又在8月1日抽调东北的第1师团部分兵力组成第2混成旅团抵达天津。
序列如下:
中国驻屯军:司令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
中国驻屯步兵旅团:河边正三少将,辖步兵第一联队和第二联队。
独立第1混成旅团:酒井镐次少将
独立第11混成旅团:铃木重康中将
第20师团(龙山师团):川岸文三郎中将
39旅团:高木义人少将
77联队:鲤登行一大佐
78联队:小林恒一大佐
40旅团:山下奉文少将
79联队:森木伊市郎大佐
80联队:铃木谦二大佐
骑兵28联队:冈崎正一中佐
野炮兵26联队:细川中康大佐
工兵20联队:南部薰大佐
全师团9804人,马1741匹,可能没有全来,辎重兵联队哪儿去了?按日军番号,师团骑兵、炮兵联队番号应与师团番号相同,20师团是个例外。
混成第2旅团:关龟治少将(8月1日后为本多政材少将)
步兵第1联队:十川次郎大佐
步兵第3联队:汤浅正雄大佐
日军与7月27、28日占领北平和天津后,又先后大规模增兵,8月31日,日军参谋本部下令组成华北方面军,下辖第1、2两军。序列如下:
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少将,副参谋长河边正三少将,司令部驻北平。下辖:
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桥本群少将(1938年1月18日调任日军参谋本部第1部部长,由饭田祥二郎少将担任)
第6师团:谷寿夫中将,参谋长下野霍一大佐
11旅团:坂井德太郎少将
13联队:冈本保之大佐;47联队:谷川正宪大佐
36旅团:牛岛满少将
23联队:冈本镇臣大佐;45联队:神田正冢大佐
骑兵第6联队:猪木近太大佐
野炮兵第6联队:藤村谦中佐
工兵第6联队:中村诚一大佐
辎重兵第6联队:川真田国卫大佐
第14师团:土肥原贤二中将,参谋长佐野忠义大佐
27旅团:馆余物少将
2联队:石黑贞藏大佐;59联队:坂西一良大佐
28旅团:酒井隆少将
15联队:森田范正大佐;50联队:远山登大佐
骑兵第18联队:安田兼人中佐
野炮兵第20联队:宫川清三大佐
工兵第14联队:岩仓卯门大佐
辎重兵第14联队:石原章三中佐
第20师团:川岸文三郎中将,参谋长杵村久藏大佐
39旅团:高木义人少将
77联队:鲤登行一大佐;78联队:小林恒一大佐
40旅团:上月良夫少将(山下奉文调任中国驻屯混成旅团长)
79联队:森木伊市郎大佐;80联队:铃木谦二大佐
骑兵28联队:冈崎正一中佐
野炮兵26联队:细川中康大佐
工兵20联队:南部薰大佐
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中将,参谋长铃木率道少将
第10师团:矶谷廉介中将,参谋长梅村笃郎大佐
8旅团:濑武平少将
39联队:沼田多稼藏大佐;40联队长野义雄大佐
33旅团:田岛荣次郎少将
10联队:赤柴八重藏大佐;63联队:福荣真平大佐
骑兵第10联队:桑田贞二中佐
野炮兵第10联队:谷口春治中佐
工兵第10联队:须磨之大佐
辎重兵第10联队:前野四郎大佐
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中将,参谋长中泽三夫大佐
19旅团:草场辰己少将
9联队:片桐护郎大佐;20联队:大野宣明大佐
30旅团:佐佐木到一少将
33联队:野田谦吾大佐;38联队:助川静三大佐
骑兵第20联队:笠井敏松中佐
野炮兵第22联队:三国直福中大佐
工兵第16联队:今中武义大佐
辎重兵第16联队:柄泽畔夫大中佐
第108师团:下元熊弥中将,参谋长铃木敏行大佐
25旅团:中野直三少将
117联队:高树嘉一大佐;132联队海老名荣一大佐
104旅团:苫米地四楼少将
52联队:中村喜代藏大佐;105联队:工藤镇孝大佐
骑兵108大队:后藤甲子郎中佐
野炮兵108大队:今井藤吉郎中佐
工兵108联队:江岛常雄少佐
辎重兵108联队:粕谷留吉中佐
方面军直辖部队:
第5师团:坂垣征四郎中将,参谋长西村利温大佐
9旅团:国崎登少将
11联队:长野佑一大佐;41联队:山田铁二郎大佐
21旅团:三浦敏事少将
21联队:粟饭原秀大佐;43联队:大场四平大佐
骑兵第5联队:小崛是繁大佐
野炮兵第5联队:武田馨大佐
工兵第5联队:和田考次中佐
辎重兵第5联队:原田真一大佐
第109师团:山冈重厚中将,参谋长仓茂周藏大佐
31旅团:谷藤长英少将
69联队:佑佑木勇大佐;107联队:长泽子郎大佐
118旅团:本川省三少将
119联队:石田金藏大佐;136联队:松井节大佐
骑兵109大队:山崎清中佐
山炮兵109联队:黑泽正三中佐
工兵109联队:中村义三中佐
辎重兵109联队:绪方静夫少佐
其他如通信、卫生、独立大队等略

(五)

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
司令官:东条英机中将
独立第一混成旅团:酒井镐次少将
独立步兵第一大队:谷川美代次大佐
混成第二旅团:本多政材少将
第一联队:十川次郎大佐;第3联队:汤浅正雄大佐
混成第十五旅团:筱原诚一郎少将
第十六联队:后藤十郎大佐;第30联队:猪鹿仓彻郎大佐;骑兵第二联队:本多武男中佐;野炮兵第二联队:高桥确郎大佐;工兵第二联队:伊藤精大佐
该旅团由仙台第二师团抽调部分兵力组成。

华东地区
1。上海派遣军
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 参谋长:饭沼守少将
第3师团(名古屋):藤田进中将 参谋长:田*利雄大佐
第5旅团:片山理一郎少将
6联队:仓永辰治大佐;68联队:鹰森孝大佐
第29旅团:上野勘一郎少将
18联队:石井嘉穗大佐;34联队:田上八郎大佐
骑兵第3联队:星善大郎中佐
野炮兵第3联队:武田精一大佐
工兵第3联队:岛三栖夫大佐
辎重兵第3联队:粟岩尚治中佐
第11师团(善通寺):山室宗武中将 参谋长:片村四八大佐
第10旅团:天谷真次郎少将
12联队:安达二十三大佐;22联队:永津佐比重大佐
第22旅团:黑岩义胜少将
43联队:浅间义雄大佐;44联队:和知鹰二大佐
骑兵第11联队:田边勇中佐
山炮兵第11联队:山内保大佐
工兵第11联队:山内章大佐
辎重兵第11联队:大河原中佐
下面将是在抗战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为什么说重要?因为南京大屠杀就是由该方面军实施的。
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参谋长:冢田攻少将
1。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12月2日由朝香宫鸠彦王中将接任) 参谋长:饭沼守少将
第3师团(前略)
第9师团(金泽) 吉住良辅中将 参谋长:中川广大佐
第6旅团:秋山义允少将
7联队:伊佐一男大佐 35联队:富士井末吉大佐
第18旅团:井书宣时少将
19联队:人见秀三大佐 36联队 长胁坂次郎大佐
骑兵第9联队:森亚吾六大佐
山炮兵第9联队:长芹川秀大佐
工兵第9联队:野中利贞大佐
辎重兵第9联队:三田村正之助大佐
第11师团(前略)
第13师团(仙台) 荻洲立兵中将 参谋长:”火田“勇三郎大佐
第26旅团:沼田重德少将
58联队:仓森公任大佐;116联队:添田孚大佐
第103旅团:山田旃二少将
65联队:两角业作大佐;104联队:田代元俊大佐
骑兵第17大队?:小野良三中佐
山炮兵第19联队:横尾阔中佐
工兵第13联队:岩渊经夫少佐
辎重兵第13联队:新村理市少佐
第16师团(前略)
第101师团(东京) 伊东政喜中将 参谋长:西山福大佐
第101旅团:阼藤正三郎少将
101联队:加纳治雄大佐;149联队:津田辰彦大佐
第102旅团:工藤义雄少将
103联队:谷川幸造大佐;157联队:福静浩太郎大佐
骑兵第101大队:大岛久忠大佐
野炮兵第101联队:山田秀之助中佐
工兵第101联队:八隅锦三郎中佐
辎重兵第101联队:鸟海胜雄中佐
重藤支队(台湾军):重藤千秋少将
2。第10军:柳川平助中将 参谋长:田道盛武少将
第6师团(前略)
第18师团(久留米):牛岛贞雄中将;参谋长:小藤惠大佐
第23旅团:上野龟甫少将
55联队:野富昌德大佐;56联队:藤山三郎中佐
第35旅团:手冢省三少将
116联队:片冈角次中佐;124联队:小界方松中佐
骑兵第22大队:小池昌次中佐
野炮兵第12联队:浅野末吉中佐
工兵第12联队:井泽新大佐
辎重兵第12联队:川内益实大佐
第114师团(宇都宫):末松茂治中将;参谋长:矶田三郎大佐
第127旅团:秋山光三郎少将
66联队:山田常太中佐;102联队:千叶小太郎大佐
第128旅团:奥保夫少将
115联队:矢崎节三中佐;150联队:山本省重中佐
骑兵第18大队:天城干七郎少佐
野炮兵第120联队:大冢升中佐
工兵第114联队:中岛秀次少佐
国崎支队(第5师团第9旅团,国崎登少将)
另联队以下编有上海特别陆战队,共4000余人。
至1937年底,日军联队以上战斗序列如上。

(六)

1938年初到侵占徐州期间:
一。华北方面军:
第1军:司令官从1938年5月30日起由梅津美治郎中将接替香月清司中将,参谋长由饭田祥二郎少将接替桥本群少将。下辖: 第14师团:前略
27旅团:丰岛房太郎少将
2联队:横山静夫大佐;59联队:那须弓雄大佐(在瓜岛被击毙)
28旅团:前略
15联队:井上靖大佐;50联队:前略
第20师团:前略
39旅团:关原六少将
77联队:直野五郎大佐;78联队:室谷忠一大佐
40旅团:前略
第108师团:无大变化,只有104旅团下辖52联队长改为中村静夫中佐。
第109师团:无大变化,参谋长改为落合甚九郎大佐,118旅团下辖136联队长改为清田悟大佐。
配属军指挥的第16师团由华中调来,变化为:
第30旅团:筱原次郎少将
33联队:山田喜藏大佐;38联队:近藤元大佐
军直辖联队以上部队:
独立山炮兵第1联队:贾岛次郎大佐
独立山炮兵第3联队:月野木正雄大佐
野战重炮兵第2旅团:平田建吉少将
野战重炮兵第5联队:池田凌吉大佐
野战重炮兵第6联队:松下金雄大佐
独立野战重炮兵第8联队:金冈桥大佐第2军:4月30日起由东久弥宫埝彦王中将接替西尾寿造中将,参谋长由町*量吉少将接替铃木率道少将
第5师团:变化为:
21旅团:坂本顺少将
21联队:片野定见大佐
第10师团:变化为:
33旅团:濑谷启少将
方面军直辖兵团:
第114师团:无变化
中国驻屯混成旅团:山下奉文少将(马来之虎)
中国驻屯步兵第1联队:长谷川基大佐
中国驻屯步兵第2联队:冈崎清三郎大佐
中国驻屯炮兵联队:小林信男大佐
独立混成第3旅团:佐佐木到一中将
独立混成第4旅团:河村薰少将
独立混成第5旅团:秦雅尚中将
注:此时日军独立混成2—5旅团开始使用独立步兵大队编制。

二,华中派遣军
38年2月14日,日军大本营下令解除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第10军战斗序列,统一编成华中派遣军。
司令官:佃俊六大将;参谋长:河边正三少将 下辖:
第3师团:无变化
第6师团:稻叶四郎中将(谷寿夫这个狗娘养的滚回国去了)
第9师团:无变化
第13师团:无变化
第18师团:无变化
第101师团:无变化
波田支队:波田重一少将(原为重藤千秋少将)

三,驻蒙兵团:无变化
第26师团:无变化
独立混成第2旅团:常冈宽治少将。

(七)

攻占武汉、广州期间侵华日军战斗序列变化:
一。华北方面军
第1军:梅津美治郎中将 参谋长:饭田祥二郎少将 第14、20、108、109各师团主官无变化。

http://hesb520.bokee.com/viewdiary.12500737.html

6. 百团大战歼灭多少日军日伪军究竟是多少

网络资料:

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从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我敌后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一千八百多次,计毙伤日军二万多人,伪军五千多人;俘日军二百八十多人、伪军一万八千多人。——————以上是网络里的内容


歼灭一说:疑似包含这几个部分:(一)消灭敌伪之有生力量,计毙伤日军20645人,毙伤伪军5155人。(二)俘虏日军281人,俘虏伪军18407人。(三)消灭了敌伪据点共2993个。


百团大战刚刚结束时,第十八集团军的总结报告里说:

大小战斗:1824次;攻夺敌人据点:293座;毙伤日军:12645人;毙伤伪军:5153人;俘虏日军:281人;俘虏伪军:1407人;伪军反正:1845人;日军投诚:7人;缴获:步马枪5437支,手枪281支,轻机关枪179挺,重机关枪45挺,山炮16门,重炮3门;破坏铁路948里;破坏公路3044里。


上下对比,不难看出,网络里和十八集团军的差误:日军毙伤差误8000人,伪军俘虏差误17000人。


攻克据点:

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1941年3月31日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所作的报告 《敌寇在华北之现行军事政策》中曾统计过:1940年底,日伪军在华北共有据点2291个——这个统计或许会有遗漏,但绝不至于离事实太远。

攻克了“2993”个据点的说法,一者无法解释何以攻克的据点多过日军的总据点;二者即便退一步承认左权的统计误差较大,但“2993”个据点,实际上意味着百团大战将日军在华北的据点彻底扫光了,这也明显不符合史实。

再如:

按照第十八集团军总部向重庆的战果汇报,日军“第四混成旅团,计已消灭殆尽”,显然,这一消息来自下属作战单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据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记载,“第四混成旅团”在遭受八路军“百团大战”第一阶段的突袭之后,其下属的四个步兵大队仍参与了第二阶段的多次“反击作战”。按照《华北治安战》的记载,“第四混成旅团”确实在“反击作战”中再次遭受“重创”,但其所谓的“重创”是:


“在此次作战中,虽未查明彼我全面的损失,但在第一军方面损失最大的是独立混成第四旅团,(根据旅团第二期晋中作战战斗详报)战死71名,负伤66名,失踪2名。共军遗弃尸体1204具,俘虏240名。另据旅团战死名簿记载,从8月20日至12月3日在旅团战死的276名中,8月60名,9月142名,10月62名,11月8名,12月4名。在共军攻势时期,损失虽很大,但并不像中共方面所宣传的那样。”


若日军方面的资料属实,则“战死276名”是远远不足以让一个数千人的独立旅团“消灭殆尽”的。虽然日军方面的数据还有待查实,但欲得百团大战真实的歼敌数据,必须参考对照日方数据,则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国内主流数据,基本上对日方数据熟视无睹。


这几个数据显示各方的表述误差很大,究竟哪个数据准确不得而知。

考据一场伟大的民族抗日战役的具体歼敌人数,并不会削弱该战役在整个民族抗战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反,这正是一种对历史的“求真”的尊重。 (望采纳)

7. 八年抗战国军和日军的损失对比是多少

八年抗战,国军、共军、日军三方的战报对比

中华国民革命军方面部分战役(以下是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大会战)

1、凇沪会战
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公布自身死亡9115人,伤31157人,共计伤亡40672人.

2、太原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2.6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3、南京保卫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6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4、徐州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在1937年承认伤亡3.2万余人

5、武汉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0万余人 日军战报: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6、随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3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7、枣宜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3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8、南昌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1.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3、上高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9000余人,病减员60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4、晋南(中条山)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9900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计战死670名,负伤2292名(《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5、第二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也有说4万)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7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6、第三次长沙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伤亡6000人,其中死亡160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7、浙赣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17148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8、鄂西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4000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19、常德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5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2万余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0、豫中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3350人(《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1、长衡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6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6万余人(双方数字惊人的相似)(《中国事变陆军作战》)

22、桂柳会战
国军战报:毙伤日军3万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损失1.6万余人(《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

注:《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和《支那事变陆军作战》,为同一本书,都是日本防卫厅在20世纪60、70年代编写的,是日本军事院校的教科书。 以上日方的资料全部来自日本国内

八路军全部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

1、平型关战斗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

2、广阳伏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4、三次破袭平汉路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1938年
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 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

7、易(县)涞(源)战斗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14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

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

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1、冀南1938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俘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939年
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

13、115师陆房突围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

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
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

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

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

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

1940年
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

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

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
八路战报: 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

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

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

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

24、百团大战

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
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

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8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

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
八路战报: 歼日伪军23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

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

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
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 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

满意请采纳

8. 抗战(专业知识)+日军编制详述

一、小队
步兵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每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每具掷弹筒编制两人。小队人数在50到70之间。到1945年,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步兵炮小队,两门70mm步兵炮
二、中队
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人数在194到250人之间。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三、大队
步兵大队800---1500人
驮/挽马制师团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
三单位制师团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
独立混成旅团一线部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四/八挺重机枪?)
守备部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
1945年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
独立警备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
1945年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编组了丁种师团,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 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
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
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
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
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
四、联队
步兵联队辖三个步兵大队,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
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驮马制师团联队辖)
一个速射炮中队(四门37mm速射炮)(挽马制师团联队辖)
无第二个炮中队(三单位制师)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
三个步兵大队;
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
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
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
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 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这就是二战时期日军的编制

9. 日本侵华战争日军为什么连老百姓都不放过

几个因素
第一,日本人在入侵中国之前专门研究过清朝入关的例子,他们认内为清朝能成功取决于两容个因素。首先是通过大屠杀,震慑了老百姓,其次就是收买知识分子保证了政权的稳定性。因此,日本人认为对付普通老百姓就要广泛采用屠杀这种手段加以震慑。自上而下地推行这一政策
第二,日本人的军纪是在是差,和毛子有一拼。谷寿夫就曾专门撰文,宣称:屠杀、强奸和抢劫是最好的振奋士气的工具。因此日军普遍鼓励士兵这样做
第三,在开展治安战时,对付对方游击队最好的办法就是隔绝游击队和民众,因此采取三光政策在他们看来是最有效的

10. 日本军队侵华八年,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都有44万余,总过带来了多少日军

前后大概有五百万人次...是人次,不是人数。因为有些师团曾反复进出中国。有些计算入侵日军数量的资料在时间划分上有差别,多把1937年本来就呆在中国的日军数量忽略了。还有的,则没有计算加入日军的朝鲜人和台湾人。
还有,这个44万的水分其实非常大,实际上在中国大陆被击毙的日军数量远不止这个数字。有很多人都认为日本的统计方案很科学,瞒报会有较大的惩罚,所以选择相信日本的数字,但就二战环境而言,瞒报伤亡数字最夸张的,恰恰就是日本人,其欺上瞒下之能甚至远远超过中国国民政府。在日本海军的战报里,仅‘企业’号就被击沉了六次!中途岛战役更是被他们吹嘘成了大胜,是役中阵亡的山口多闻硬是被日本军部媒体又苟活了半年多。如此点点劣迹,数不胜数。而在中国战场上,面对土得掉渣的中国抗日军民,又怎么能承认对方的战果呢?战后的日本防卫厅大量玩弄小花招,拼命压低中国军队的战绩。花费心思,保留面子,可谓用心良苦。然而终究纸是包不住火的,有兴趣的可以查看一下近年来日本靖国神社无缘无故地多出的大把数字...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