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生态红线
⑴ 什么叫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一般指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版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权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具体来说,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限。
(1)坚守生态红线扩展阅读:
生态保护红线标识含义: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生态保护红线标识取自书法和象形文字“山”的意向形,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同时,鲜红的红线给人以警示,传达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的本质。整个标识造型开放舒展、色彩鲜明,充分展现了生态保护红线这一生态保护领域“中国名片”的风采。
⑵ 什么是生态红线生态红线遵循哪些原则
生态 红 线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是个综合管理体系,由空间 红 线、面积 红 线和管理 红 线共同构成。
⑶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
生态抄保护红线的实质是袭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生态保护红线具有系统完整性、强制约束性、协同增效性、动态平衡性、操作可达性等特征。具体来说,生态保护红线可划分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
⑷ 生态红线的介绍
生态红线定义:为维护国家或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据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通性的保护需求,划定的需实施特殊保护的区域。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即《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是中国首个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纲领性技术指导文件。《指南》规定,2014年,中国要完成“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
⑸ 生态保护红线的简介
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创新。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2014年环境保护部出台《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将内蒙古、江西、湖北、广西等地列为生态红线划定试点 。
⑹ 西藏坚守生态安全红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西藏及四省藏区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从业人员备受鼓舞,纷纷表示:“总书记的讲话为生态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严守生态安全红线,保护碧水蓝天。”
重要意义:生态安全与“经济建设” 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实现绿色发展是生态安全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体现。因此,坚守生态安全红线,就是为经济建设提供源头活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一个好的生态环境 必然可以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反之只有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这样看待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坚守生态安全红线与经济建设绝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关系,而是相互促进和互补的关系。
⑺ 什么是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的实质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目的是建立最为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
⑻ 生态环境部采取哪些行动保护生态红线
自2017年2月中办、国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划定指南等一系列技术规范,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切实履行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主体责任,生态保护红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近日,就山西等16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环境部指出,按照2018年生态保护红线工作进度安排,今年将重点开展加快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全国“一张图”;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试点;加快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鼓励地方立法;全面启动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等四项工作。
生态环境部要求,山西等16省区和兵团生态在划定过程中,要按照时间要求,倒排工期,有计划推进各项工作;要精益求精,始终做到科学评估、依法划定,始终做到精准落图;要做好部门衔接、规划衔接、上下衔接、跨区域衔接和陆海衔接五个方面的衔接工作,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准确落地。来源:法制日报
⑼ 为什么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
您好,领学网为您解答: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彰显了我们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对于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作为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是一个不断发展演进的系统。生态红线是指生态系统在发展演进中生态平衡被打破,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崩溃的临界状态。生态红线是保证生态安全的底线,具有约束性和强制性。在生态红线面前,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都必须停止。生态红线一旦被突破,生态平衡必然遭到破坏,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以后即使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也往往难以恢复原状。因此,生态红线不能触碰,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影响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是对传统生态观的超越。传统生态观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支配,单纯把生态资源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毫无节制地开发和掠夺大自然。尤其是在工业化进程中,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日益发达、规模空前扩大。但是,这种过度的、不适当的开发利用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人类的地球家园不堪重负,生态危机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严重问题。
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需要我们从理念、制度等各个方面着力,大力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坚决追究责任。长期以来,我国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追究不够严格,存在重道德约束轻制度规范、重赔偿损失轻排除侵害、重企业责任轻行政主体责任等问题,致使很多破坏生态环境的责任没有得到有效追究。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