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职责
『壹』 事业单位执行什么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预字[2012]72号)已经2012年12月5日财政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现将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1)事业单位会计职责扩展阅读:
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这次修订立足于原《规则》的基本结构,增设了“财务监督”一章,增加了二十一条。《规则》共分十二章六十八条,包括总则、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和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事业单位清算、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和附则。
继1996年原《规则》颁布后,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事业财务制度相继出台,成为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原《规则》修订的同时,财政部已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启动了行业事业财务制度的修订工作,目前正加快工作步伐,力争尽早出台。
全国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也将根据新的财务制度的规定,健全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贰』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怎样规定会计,出纳的工资职责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岗位职责不做规定。制度总说明第九条:事业单位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备、会计基础工作、档案管理、内部控制等,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规定执行。你可以参阅这些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制定你们单位自己的工作职责
『叁』 事业单位的会计主要工作是什么
您好,会计学堂晓海老师为您解答
每个企业都不同,企业规模、类型、业务及财务制度不同,会计职责就不同。
一般小单位,会计几乎就做出纳的工作,大型的工作多点,但有的分有固定资产会计、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很难说。
欢迎点我的昵乐-向会计学堂全体老师提问
『肆』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出纳的工作分别是什么
会计抄工作: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方面。
出纳工作:是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进进出出的一项工作。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票据、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就都属于出纳工作。
它既包括备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机构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收付业务处理,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也包括各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从狭义上讲,出纳工作则仅指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岗位或人员的各项工作。
『伍』 事业单位会计与出纳工作的具体分工
简单点讲,出纳就是要在外面跑,会计就是要在家里算……
出纳涉及到和银行、财政、税务以及业务往来单位的账务工作,还有单位内部的费用报销和工资福利发放,就是和“钱”打交道;
会计主要是每月及时编制会计凭证,报送报表,查错纠错,数据统计,应付财政税务检查和审计部门的审计,编制预算决算报表,对单位的经费使用进行预算控制和提醒,就是和“帐”打交道啦。
『陆』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内容
事业单位会计操作内容及流程:
一 、记账原则:
1、属于事业单位上级拨款的收支按照事业单位制度反映。
2、属于本单位经营方面的收支计入经营收入和经营支出。同时正确计算缴纳各项税费。
二、应当反映事业单位的收支账务处理:
1、收到上级单位拨工程款
2、收到上级单位经费拨款
3、支付工程款
4、支付事业单位经费
三、反映事业单位经营收支会计处理:
1、收房费及卫生费:
2、代收费用(收电费)
3、支付水电费:
4、支付与经营有关的费用:
5、计算税金:
6、月末结转收入:
7、月末结转费用:
会计人员工作职责:
一、 严格遵守《会计法》,执行财政制度,维护财经纪律,对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二、 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计划,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
三、 根据合法的原始凭证正确、及时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做到凭证齐全,使用会计科目准确,反映内容真实、清楚,数据正确,手续完备。
四、 及时记账算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定期对账,按照规定编制有关财务报表。
五、 经常清理往来账目,避免呆账,并对费用账户进行分析,提出建议。
六、 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负责会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
七、 严格票据管理,保管和使用空白发票、收据应合规范。
八、 对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的监督,应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
九、 会计人员调离本岗位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
十、 遵守职业道德,做到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热忱服务
『柒』 事业单位会计工资是多少
事业单位的基本工资分为: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其中岗位工资是由职称或职级决定的,而薪级工资是由可计算工龄的在校时间和工作时间决定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的构成: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贴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7)事业单位会计职责扩展阅读:
工资支付的项目,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但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3) 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它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等,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
工资支付的时间和要求:我国工资支付的法律规章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工资应当按月支付,是指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对于实行小时工资制和周工资制的人员,工资也可以按日或周发放。对完成一次性临时劳动或某项具体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按有关协议或合同规定在其完成劳动任务后即支付工资。
『捌』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内容及流程是怎样的
会计工作分级别,看你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了,成本或者管理会计级别高一些,主要为公司领导层提供成本决策建议,宏观把控公司情况。一般做些分析性报表,财务规划,越算等。财务会计就是苦力活了,记录日常收支,做分录,试算平衡表。最终的产物就是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