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法
① 佛教中的"受过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就是以"佛、法、僧“作为佛家弟子立身处世的准则。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
第一皈依佛,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
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
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础入门。皈依为皈投或依靠之意,受到三宝的加持。三宝指佛、法、僧:佛为觉悟者,法为教义,僧为延续佛的慧命者。
(1)三皈依法扩展阅读
三皈依是指皈依三宝 一皈依佛, 二皈依法, 三皈依僧。也可说为 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 皈依正,正而不邪。三 皈依净,净而不染。
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证悟宇宙真理,得觉悟
皈依“法”:诸佛菩萨所说一切的经论,众生依法修行,得正知正见
皈依“僧”:皈依法界一切僧团,奉行佛法,得以清静
② 佛教三皈依里“皈依法,离欲尊”是什么意思
是从世间法和出世间法考虑的。
法即是正,什么是正法,离欲就是正回法,念佛离欲,是正法,布答施离欲,是正法,持戒离欲,是正法,持咒离欲,也是正法,所以法就是离欲尊,离了欲,一切法都是正法,未离欲,一切法都是世间法。
欲是五欲六尘。出不了三界啊,所以皈依佛,要达到佛的境界,而不贪恋世间,而要达到出世间。
从现在起直至圆满究竟菩提果之间,生生世世都皈依佛法僧三宝,而不皈依世间鬼神、邪魔外道之法及其修行者。
③ 三皈依全文
《三皈依》
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旁生。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和南圣众。
三皈依(巴利语、汉意译)
(礼敬佛陀)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称)
(三皈依)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陀,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僧团;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陀,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法,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僧团;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陀,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法,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僧团。
(3)三皈依法扩展阅读
第一皈依佛,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
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於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圣贤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
皈依最好选择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行持的师父,经常亲近这位师父的言行、思想,无形中我们亦能沾到几许光明与功德,同时供养了真正的大善知识,能种广大的福田。
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找不到这种善知识,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真正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皈依。
皈者归投。依者依托。如人堕海。忽有船来。即便趣向。是皈投义。上船安坐。是依托义。生死为海。三宝为船。众生皈依。即登彼岸。
既皈依佛。以佛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
既皈依法。以法为师。从今日起。乃至命终。不得皈依外道典籍。法、即佛经、及修行种种法门、典籍、即经书也。
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于今日。至命终时。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④ 在家居士需要三皈依吗在家居士如何三皈依(三皈依的方法和步骤)
三皈依很重要,要得到三皈依戒体。这样以后才能成就。
"在这里统一解答皈依的部份问题。
皈依三宝,在显宗方面,决定不能由居士主持;必需在佛前由出家众僧宝主持,这点要谨记。
在密宗方面,青藏蒙等地有些上师是在家有妻室的瑜伽士,可以为信众举行四皈依。
皈依三宝不能遥控进行,必定要受皈依本人亲到主法现场接受,听取传授皈依师的念白开示。受皈依者听入耳根,心中承诺答应接受所皈依要遵守的内容,那样皈依方才可以成立;邮寄照片、从而领得皈依证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皈依亦不能成就。
三皈依或四皈依,并不是一种仪式如此简单,可做可不做,其内涵是非常深远,在我以前某些拙作中都曾经解释。
有些师兄说受了三皈五戒,但极有可能得不到皈依体。因为受三皈前,大家必要完全听懂传授 法师讲解三皈意义;若有不明白地方,要向传授法师请求再开示明白,否则是得不到三皈的。到正受三皈时,最重要是跟著传授法师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遍;字字都要念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那才可获得三皈。
在密宗角度而言,皈依其实也是一种戒、一种令行者达到将来成佛的灌顶,也是修行人从最初进入佛法之门的一种确认及印证仪式;故此不是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而是每个学佛人必需最少要接受一次的。"~常观世音师父
⑤ 佛教三皈依里“皈依法, 离欲尊” 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佛法是清净微妙之法,可以使人离开一切欲望,断除一切烦恼障碍,是最为尊贵的,要皈依佛法,以佛法为老师。
“法”是指佛所说的能使人出离轮回、圆满成佛的微妙方法。“欲”是指欲望,广义上是指一切烦恼障、所知障。凡是与无明挂钩的,使众生的心不调柔、不寂静、不自在,与解脱、成佛修法不相应的粗细杂染法就叫做“欲”。“欲”的危害虽然严重,但是却可以被法宝直接对治掉,而且法宝还能将“欲”连根拔起,彻底消除,因此,法宝是能离欲的最为殊胜、尊贵的方法。
⑥ 每天三皈依是什么意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三皈。皈依者,谓身心归向之也。
作为佛弟子,如果每天作功课,里面就有三皈依的文。
证悟的人戒在心,心指导行为。
为证的人戒在行,用行约束心。
⑦ 想取个法名,登记三皈依需要什么条件需要出家吗
登记三皈依,只需带身份证到寺院登记就可以了,然后寺院会举行三皈依的仪式。这个是在家居士受的仪式,不需要出家。
⑧ 三皈依怎么念
三皈依读[sān guī yī]。
三皈依内容(巴利语、汉意译):
一、(礼敬佛陀)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
a. (3x)
礼敬彼世尊、阿拉汉、正自觉者!(三称)
二、(三皈依)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陀,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佛法,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我皈依僧团;
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陀,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佛法,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二次 我皈依僧团;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陀,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佛法,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第三次 我皈依僧团。
(8)三皈依法扩展阅读
在三皈正范中,共有八个项目:
1. 敷座请师──由受皈依者为师敷设法座,列供香花,灯烛整齐,再去礼请皈依师升座。
2. 开导────开示三皈依的意义。
3. 请圣────迎请十方三宝,证明受皈,以及护法龙天,监坛护戒。
4. 忏悔────忏悔往昔业障,以求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之後,纳授无杂无染的三皈戒体。
5. 受皈────三皈三结,并发三誓。
6. 发愿────发无上菩提之心,愿度一切众生。
7. 显益劝嘱──说明三皈的功德殊胜,并嘱依教奉行。
8. 回向────将此受皈的功德,回向给一切沉溺的众生,速脱生死,早生佛土。
⑨ 三皈依全文出处 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三皈依。详见《优婆塞戒经》。
内容庞大。无法全部录出。下面节选专部分经文。
-----------------------------------
《优婆塞戒经》属
(节选)
若归佛已。宁舍身命。终不依於自在天等。
若归法已。宁舍身命。终不依於外道典籍。
若归僧已。宁舍身命。终不依於外道邪众。
-----------------------------------
《优婆塞戒经》
(节选)
云何三归依者。善男子。谓。佛法僧。
。
佛者。能说坏烦恼因。得正解脱。
法者。即是坏烦恼因。真实解脱。
僧者。禀受破烦恼因。得正解脱。
。
或有说言。若如是者。即是一归。是义不然。何以故。
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分别者。如来出已。则有分别。
是故应当。别归依佛。
如来出世。及不出世。正法常有。无有受者。佛弟子众。能禀受故。
是故应当。别归依僧。
。
正道解脱。是名为法。
无师独觉。是名为佛。
能如法受。是名为僧。
-----------------------------------
南无大通山王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