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理政
⑴ 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正式颁布,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立法、行政专、司法体属制。这两个根本法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和根本性转变,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由于新中国是在经历长期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开始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加之上世纪50年代后期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左”的错误,逐渐对法制不那么重视了,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付出了沉重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制定重要法律、完善司法制度、建立执法队伍、普及法律知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巨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专导,党的领导必属须依靠社会义法治。
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要求不断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3、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探索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义务。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执政方式是指执政党执掌、控制和运用国家政权的途径、形式、手段和方法的总称;具体包括政党介入国家政权的方法和途径;政治体制中的党政关系模式;政党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党权运作模式等。
⑶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什么治国理政,也要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⑷ 党的哪一次会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第19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了有法依法治国的理念,而且呢,提出了,我们在现阶阶段的以法律为根据,能治理我们的国家,依法律为准绳滞留我们的国家
⑸ 为什么说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党在认真总结建国以来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借鉴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一个正确的判断,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一个新的体系将建立起来——— 法治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和完善,国民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客观要求上层建筑领域进行适应经济发展的变革。
继经济体制改革后,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着力点之一。
中国虽然以东方文明古国著称,但是封建传统文化根深蒂固,人治的观念在治政的过程中总是挥之不去,民众的法治观念也比较淡薄,致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几经波折。这就意味着全面实现依法治国将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历史过程。
3、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2011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宣布,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意味着中国三十年就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立法过程——— 法治建设的重点也从“有法可依”转向如何真正落实“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八大后,中国法治发展的主要方向将从形成“法律体系”向形成“法治体系”转变。
所谓“法治体系”就是包括民主、人权、宪政等价值评价标准在内的制度运行过程。“法治体系”排在第一位的是执政党的依法执政,然后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法治体系”的追求目标就是要实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全面法治化。其意义在于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提升公共决策绩效、建设和谐社会、维持国家长治久安。
(5)依法理政扩展阅读:
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五,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第六,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⑹ 为什么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内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容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⑺ 法治和都德治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吗
不是,只有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回答内容出处: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预示着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渐形成之后,法治将成为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治国的理念得到进一步提高。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意味着执政者要时刻用法律标尺来考量自己的行为。十八大报告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要求干部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执政,要求“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法治思维”的提出是对领导干部更高的要求,具有重大的意义。十八大报告还明确提出“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7)依法理政扩展阅读
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意味着我国治国理政的方式将进一步完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而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不仅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就意味着今后我国治国理政的方式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动员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和形式实现社会管理的目标。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⑻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法治理政新理念新思维新战略是什么
主要就是加强了党内的立法,你党内立法来引导法律。
⑼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什么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依法来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源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维护和运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⑽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 )。
该是c。因为方式,是法制到了使用阶段且连着上下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