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战略
Ⅰ 阐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最好700字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回,运用科学有效答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精准扶贫的意义: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精准扶贫之路,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让贫困地区人民情愿、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早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Ⅱ 扶贫开发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众人划船过大江—宁夏“十五”社会扶贫综述
--------------------------------------------------------------------------------
宁夏新闻网 www.NXNEWS.NET 2006-5-29 8:54:13
贫困地区的父老乡亲是党和政府须臾不忘的牵挂。在政府扶贫的战略大旗下,全党、全社会的各路扶贫大军,踊跃投入扶贫开发行列,众人划船驶向共同富裕的彼岸。
200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宁夏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动员全社会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全区上下534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000多名干部职工,奔赴南部山区411个贫困村,开展定点帮扶。同时,按照中央要求,铁道部、宋庆龄基金会等6个单位和福建省,同我区的帮扶单位共同组成社会扶贫大军,活跃在南部山区最贫困的乡村,担负起具有历史意义的扶贫开发重任。
帮扶干部职工翻山越岭、走村串户,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制订扶贫规划,确定脱贫项目,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开展技术培训,为贫困群众增收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智慧。特别是在南部山区遭受灾害时,各帮扶单位积极捐款捐物,抗灾救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体贴带给了广大贫困群众。据统计,5年来,社会扶贫共为南部山区投资2.66亿元,帮扶单位为南部山区修建基本农田24700亩,打井打窖1448眼,种草20053亩,修路1760公里,通电213公里,建设村部109处,新建维修学校134个,组织科技培训46931人次,组织劳务输出3063人次。到2005年底,南部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87元,比2000年增长70.9%,年均增长14.18%;贫困人口由2000年的128.6万下降到2005年底的35.7万,年均减少72.2%;绝对贫困人口由52.7万下降到7.5万,年均减少9%。
各帮扶单位高度重视定点帮扶工作,动真情、献爱心,扶真贫、真扶贫,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解决了很多难事。科技厅在帮扶村设立科技扶贫示范区,投资100多万元,示范推广实用技术12项;水利厅投资160多万元,为帮扶村修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集水场160处,打水窖156眼,建设小型水利工程300多处;宁夏电信公司共向帮扶村投入资金、物资、设施等201万元,为282户农民安装了电话;宁夏移动通信公司用于扶贫支教的投资达112万元,改善了当地的通信状况,扶持支柱产业、移民搬迁和发展教育。铁道部2002年与原州区建立定点帮扶关系以来,累计投入3312.38万元,先后实施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种植业、养殖业、运输、爱心六大扶贫工程,全方位支持原州区的扶贫开发事业。福建省投入资金1.42亿元,为对口帮扶的8县(区)解决了很多群众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困难。区内帮扶单位投入8541万元,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年来,扶贫工作者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最新的信息、先进理念、创新精神、扎实作风带到贫困地区,使南部山区干部群众的观念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同时,一批又一批扶贫人员经过“贫困的洗礼”,受到启发,得到锻炼,使扶贫成为培养锻炼干部和人才的基地。5年的社会扶贫通过积累经验,探索路子,也为今后的扶贫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Ⅲ 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什么的发展思想
体现了党和国家贯彻发展新理念。实施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了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Ⅳ 精准扶贫战略基于怎样的国情
一、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消除贫困的歼灭战
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建设、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帽子,但中国的扶贫任务仍然非常艰巨。经过多年的减贫工作,现在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大难题”、“深水区”。加快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奔小康,不仅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事关战略全局。精准扶贫,是削减贫困,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役。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地区、贫困居民而言,谁贫困就扶持谁,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全面小康→共同富裕是理想,精准扶贫就是实现这个价值和理想可以落地的操作路径。一是实事求是,满足发展的需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民生问题中,困难群体往往有更多更强烈的诉求,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扶持。由于受时代的局限性,原先的扶贫制度设计存在缺陷,不少扶贫项目粗放“漫灌”,针对性不强,扶贫中的低质、低效等社会不公问题普遍存在。因此,必须运用科学有效程序,修补和完善扶贫体制机制,解决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等问题。做到“精准度”使用国家综合扶贫的各类资金、政策,用准用足,用在贫困群众身上,用在正确的方向上,扶到最需要扶持的群众、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二是突出重点,创新扶贫。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难是最大的困扰。贫困地区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的前提,尤其对于集中连片扶贫区域更要积极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从现实条件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扶贫规划,并凝聚强大合力,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扶持,提高扶贫成效;解决突出问题,从根本上帮助当地谋发展,给贫困群众带来切实的福祉,为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提升扶贫质量,注重成果。把扶贫工作当作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还要适应当前社会形势的发展,最大限度挖掘、整合、运用好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凝心聚力、聚焦发力、准确用力,让困难群众破除诸多壁垒,更多地享受到深化改革红利。同时,坚持分类指导扶贫原则,注重提高贫困农民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着力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做到既“雪中送炭”又增强“造血功能”,体现精准性要求和组合拳特征,使精准扶贫工作走向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整体战和大决战,就是一场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加快脱贫致富的解放战争。
中国扶贫工作从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加速全面小康建设,是中国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划时代事变;推进精准扶贫,是扶贫进入到关键阶段所进行的深层次改革,是对传统扶贫的重大突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国家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Ⅳ 精准扶贫战略基于的发展理念是什么
金本福平战略鲫鱼的发展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要这个项目要起到实际作用能真正起到扶贫的作用
Ⅵ 我国的扶贫战略思想是什么
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
Ⅶ 扶贫的五个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
1、五个坚持: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
2、六个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要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3、五个一批: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7)扶贫战略扩展阅读:
1、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始于1986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后来将牧区县、“三西”项目县加进来,到1988年增加到328个国家级贫困县。
2、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3、许多贫困地区的地下矿产资源和地表生物资源都比较丰富,有些还是国家经济建设重要的急需的资源,有计划地开发这些地方的经济,可以带动社区的发展;从全国整体考虑,开发这些地区可为将来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转移,有计划地大规模地建设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础。
Ⅷ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什么
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断提高脱贫攻坚成效要解决的四个问题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8)扶贫战略扩展阅读:
从脱贫攻坚任务看,截至2017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仍在3%以上。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这个压力和挑战主要是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而且脱贫攻坚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
目前,贫困人口超过200万的有7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有111个、超过20%的贫困村有1.67万个。按照这些县和村前几年每年贫困发生率下降3至4个百分点的速度,在剩余3年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不仅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而且基础条件薄弱、致贫原因复杂、发展滞后较多、公共服务不足,有的地方可以用“有天无地,有山无田,有人无路”来形容,脱贫难度更大。
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村居住着51%的贫困人口,普遍存在村两委班子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村内道路、入户路、环境卫生设施短缺,大量危房需要维修和重建等难题,贫困村无人管事、无人干事、无钱办事现象突出。
当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比例居高不下,分别超过40%和14%,缺劳力、缺技术的比例分别占到32.7%和31.1%, 65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16%,这些人群的比例越往后将会越高,是贫中之贫、艰中之艰。化解特殊贫困群体难题是打好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为突出的挑战。
另外,贫困群众短期脱贫容易、长期稳定致富难度大的问题也很突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但现在大部分地区产业扶贫措施比较重视短平快,考虑长期效益、稳定增收不够,很难做到长期有效。如何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正视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Ⅸ 国家三大扶贫战略是什么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
——专项扶贫回。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整村答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
——行业扶贫。包括明确部门职责、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
——社会扶贫。包括加强定点扶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门的作用、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等。
希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