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机关应用文

机关应用文

发布时间: 2020-11-29 15:02:51

① 应用文的十类十五种是哪些

国务院办公厅于一九八七年二月十八日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把除外交、军事、法律等方面外的机关应用文划分为十类十五种:
第一类包括两种:《命令(令)》、《指令》。《命令(令)》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发布重要法规,采取重大的强制性行政措施,任免、奖惩有关人员使用的。它又可分为公布令、任免令、授予令、指挥行政令以及特赦令、动员令、戒严令等等。这些《命令(令)》又可分为带附件的(如公布令)和不带附件的(如指挥行政令等)。《命令(令)》在军事部门使用更广泛,更经常。《指令》则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发布重要指示性和规定性相结合的措施或要求时使用的。这种文体目前很少使用,已逐渐被《决定》、《决议》所替代。
第二类是《决定》和《决议》。《决定》是对某些问题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时使用,比如:《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等。《决议》是经过会议讨论通过,要求贯彻执行的事项。比如:《关于修?lt;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它比《决定》内容更带有全局性,形成过程更严格,但它的指令性不如《决定》强。
第三类是《指示》。主要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不要一切由秘书代劳的指示》等。
第四类是《布告》、《公告》、《通告》。《布告》是公布应当普遍遵守或周知的事项时使用,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关于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的布告》、《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布告》等。《公告》是向国内外宣布重大事件时使用的文告。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有时把某件事告知社会或特定对象时也用《公告》,如银行、法院、文艺演出等。《通告》是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需要知道的事项时使用。比起《布告》来,专业性相对地强一些,告知对象的范围也小一些。如《天津市市内电话局关于宜兴埠人工电话站改为60局的通告》、《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维护铁路秩序的通告》等。

第五类《通知》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周知或共同执行的事项,用《通知》。
第六类《通报》,主要用于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机关知道的事项。它与通知的区别是,通知要求贯彻执行,具有一定约束力;通报则只起倡导、警告、启发和沟通情况的作用,如《关于情况的通报》、《关于科学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的通报》等。
第七类《报告》、《请示》。《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请示》则是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和批准。《报告》又可分为会议报告,比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情况报告,如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和中共山东省委给党中央书记处的《关于进一步开展学习宣传张海迪活动的报告》。

第八类《批复》。用于答复请示事项,比如《国务院关于北京市城市规划总体方案的批复》等。
第九类《函》。主要用于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又分公函和便函,前者属于正式文件,后者不属于正式文件,用机关信笺缮写盖印即可,不必编列发文字号。有时答复下级来文,常以《复函》代《批复》。

第十类《会议纪要》。传达会议议定事项和主要精神,要求与会单位共同遵守、执行公文。
以上十类十五种还包括不了所有的机关应用文。比如在机关使用最普遍、范围最广泛的《简报》和《调查报告》,使用越来越多的《汇报提纲》,伴随商品化经济而日益被人重视的《合同》等,都未列入。《简报》就是简略的情况报告,目前已经逐步成为机关文字工作的基本文体。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机关应用文的基础性文体。如果写不好简报,就很难写好报告、请示等文体。《调查报告》是表达调查研究结果的文体,有专题性的和综合性的;有调查现实情况的,也有调查历史情况的;有肯定经验性的,也有判断是非性的等,它是所有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的文体。《汇报提纲》是向上级做口头汇报时使用的大纲,往往是事先有个文稿,而在汇报后,又根据领导同志的意见加以修改,才正式印成文件。《合同》是当事人双方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遵守国家法律、法令、政策、计划和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协议,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交换的一种法律形式。

从便于学习和教学方面讲,把机关应用文的发送对象和它们所承担的任务统一起来划分,这样,机关应用文大体可以分为四类:呈报性文体、指示性文体、契约性文体、法规性文体。

呈报性文体,主要有《请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简报》、《汇报提纲》、《调查报告》、《工作总结》等,都是下级向上级报告的文件,即“上行文”。
指示性文体,主要有《指示》、《批示》、《决定》、《决议》、《通知》、《通报》、《布告》、《公报》、《命令(令)》等,都是上级向下级发出的文件,即“下行文”。
契约性文体,主要有《合同》、《协议书》等,即当事人或单位双方、多方,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相互平等、协商一致的原则下,明确相互权利和义务的文件。这一类文体,过去在机关应用较少,现在,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正在进行领导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工作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正在逐步确立,在机关内部和机关相互之间明确责、权、利,越来越多的单位采取了订契约的形式。因此,这类文体已经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也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法规性文体,包括《法律》、《条例》、《规定》等,它在机关应用文中是可以独立成体系的一种文体,有一套用语和写法。
以上分类,虽然较为实用,较为合理,但也是大体而言的。事实上,许多文体,有的互相交叉,有的各种文体的特点兼而有之,很难严格、确切地归类,比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调查报告》等,即是呈报性又带有指示性,是两种功能兼而有之的。《情况报告》、《简报》等,一般只往上级报送,但有时因工作需要,在履行了一定的审批手续后,也发给下级机关和有关人员作为参考。这就带上了指导性。有些文件是否上报下发,或发给左邻右舍、平行机关,常常不是由文件的“类型”决定的,而是根据工作的需要。
墨子曾说:“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墨子闲话·大取第四十四》)这就明确指出了文章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机关应用文同样适用。
第四节 机关应用文的格式
文章的格式,是指文章相对稳定的制作规格或式样,它属于表现形式的范畴。不同的内容,不同的使用范畴和使用目的,有不同的格式。国家机关工作的统一意志,严肃周密,讲究效率的特点,决定了机关应用文必须有一个方便工作、统一严谨的格式。古今中外,历代政权,都十分重视机关应用文的格式。我国历史上不少朝代对文书名称、开头结尾、陈述顺序以及用语、书写等,有着不同程度的规定。有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违反,轻则受责、重则治罪。由于阶级的局限和等级尊卑制度的桎梏,致使有些朝代过分注重格式,发展成了僵硬的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

机关应用文的格式,包括书面制作格式和文种撰写格式。书面制作格式,《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三章作了明确规定,即无论哪类文种,在文件制作时,一般都由标题、发文字号、签发人、秘密等级、紧急程度、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发文时间、抄送机关、附注等部分组成。同时规定了十条原则:一、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标明发文机关和公文种类。二、发文字号,包括机关代字、年号、顺序号。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只标明主办机关发文字号。三、公文一律加盖印章。上报国务院的公文,应注明签发人。四,秘密公文应分别标明“绝密”、“机密”、“秘密”。五、紧急公文应分别标明“特急”、“急”。六、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用抄报形式。七、公文如有附件,应在正文之后注明附件名称和顺序。八、发文机关应写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九、会议通过的文件,应在标题之下,正文之前注明会议名称和通过日期。十、文字从左至右横写、横排。少数民族文字按其习惯书写、排板。
为了论述方便,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份比较典型的文件书面制作式样:
编号○○○××
××市人民政府文件
××发〔1984〕××号
———————————————————————————————————
〔秘密〕
关于×××××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
现将××××××××××
××××…………
附《××××》一份 盖章
(此件发至××级)
———————————————————————————————————
抄送×××××
———————————————————————————————————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八四年×月×日印发
———————————————————————————————————
共印××××份
这份文件大体可分解为三部分:
文头部分。左上方是文件编号,写明该文件总印数的次序,以便于统计、收发登记、借阅查找;接下行是文件名称,由发文单位的名称和“文件”二字组成,用红色大号字体印在文件上部的正中间,使人一眼就可看出文件的性质和重要程度。有时也用黑色。如果几个单位联合发文,应把各单位名称都排列上;文件名称下面是用小字号排印的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号和该年度的发文序号。它不仅便于统计、收发、查找,而且往往代替较长的标题,便于引用。如果几个单位联合行文,一般只用一个与文件关系最直接的单位的发文序号,有时也并列几个单位的发文序号。机关的代字是固定不变的,比如,“中发”是中共中央文件,“国发”是国务院文件,“京发”是中共北京市委文件,“京政发”是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等。在确定代字时,要避免和其它单位重名,一旦确定了,就不能任意变动。下面一条横线,把文头和行文部分隔开,一般是用红线(或黑线,和文件名称同一颜色),中间印一个五角星。

行文部分。左上角是密级(也可写在右上角),用方括号。如〔秘密〕、〔机密〕、〔绝密〕。只有保密文件才写密级。密级下面正中是文件的标题,字体要大于正文,小于文件名称。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主要内容和文种组成。也有的标题无发文机关名称,如,关于表彰×××等同志先进事迹的通报,有的无事由,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有的只有文种如《通知》、《布告》等。标题必须准确、简练、明晰、避免冗长拖迤,产生歧义。标题下面是台头,即主送机关名称或领导人名称。写在正文上面左侧,顶头,和正文第二行第一个字排齐。一般情况下,上级向下行文,主送机关较多。而下级向上级行文,常常是一个主送机关或一个和几个领导人的名字。《请示》则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台头下边是正文。这是文件的主体部分。除少数文件外,一般没有固定格式。有的文件开头结尾有一些习惯用语,比如,开头写“根据……文件的规定”、“根据某领导的指示”;结尾写“以上各项希参照执行”,“以上希遵照办理”,“特此通报”等等。正文后面靠左边的位置是附件的名称和件数。附件是对正文的补充或佐证,必须和正文有密切关系。但能不附的尽量不附,必须附又能节省的尽量节省。最后是印章和成文时间。印章是行政效力的重要标志,要“齐年盖月”,即印章要盖在年、月、日中间。不是所有文件都必须用印,有固定格式的下行文,一般不用印。有领导人签署的文件也可不用机关的印。《请示》等上行文以及《通知》、《介绍信》等则必须用印。成文时间的确定,应以定稿时主要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但会议通过的文件,则以通过时间为准,一般不写在文件最后,而写在标题下面。有些规范性文件,正文末尾要写明施行日期如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文尾部分。包括发送范围,即此件发至××级,抄送机关名称,印制单位名称,印发时间,总印数。
另外,凡属紧急文件,应根据紧急程度,在文头或行文界线上或下方(左右都可)标明“急”、“特急”字样。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在公文格式一章还专门列了一条,即:“公文纸一般用十六开型(长260毫米、宽185毫米)左侧装订。‘布告’、‘公告’、‘通告’用纸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有的单位还规定,文件的定稿,要用毛笔、钢笔书写,不得用铅笔。这主要是为长期保存而定的。
以上讲的书面制作格式,是机关应用文都要使用的。此外,具体到每一种文体,又按其性质和任务,分为三种情况:有相对稳定的撰写格式的文体;无格式的文体;虽然没有固定的撰写格式,但某些部分有习惯性写法的文体。

有相对稳定的撰写格式的文体,主要有四种:
《法规》,标题应标出制定或发布法规的单位及法规的名称,有的标题只标法规名称,而把制定单位、批准部门和发布时间放在标题下面的括号内。正文的撰写顺序是:首先说明制定法规条例的依据、目的或背景,一般采取“总则”或“序言”的方式表达,也有作为第一条的;然后是法规的基本内容,可分章分条写出;最后说明生效日期、解释权限以及与其它法规条例的关系。这一部分有的以“附则”形式出现,有的作为最后一条。
《请示》,一般由六部分组成:标题,写法是“关于……的请示”。台头,写明上级机关或领导人的名称,如“党中央”、“市委”、“省委”等。请示原因,讲明请示的背景和依据。请示事项,即需要审批的问题。肯定性要求,一般用语是“以上无不当,请批准”,“是否妥当,请批示”等等。最后是请示单位(或请示人)的名称和成文时间,如需加印的还要加印。
《会议纪要》,如日常办公会议和大型会议的纪要,前者除标题外,应顺序列出会议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会议内容、决议事项。后者则可根据情况,删去其中一项或几项。
《合同》,主要是,标题要标明合同性质,依次写立合同人、订立合同的目的、协议的条件、合同变更条件及双方遵守的原则、份数及保存者、立合同人签名盖章、签订日期。如有中间人也要列在立合同人后面,签名盖章。有附件的,要在最后写明附件名称及份数。

有习惯性写法的文体。比如《工作计划》,除标题外,开头是编写计划的目的意义,接着另起一段是方法步骤(包括措施、时间要求、组织领导等),最后标明计划的制订者和制订日期。又如《工作总结》,先写基本情况,即概述工作背景和指导思想,再写成绩收获、缺点问题、经验体会,有的加一段下一步的奋斗目标。有些调查报告,也有一些习惯性写法。但这些都不是固定的,常常因人、因时、因内容而变更。

不同时代的机关应用文,有不同的格式。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机关应用文,格式总的说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我们应当在写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逐步形成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的、科学的格式。但已经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格式,却不能任意改动。目前在机关应用文写作上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有些同志头脑中没有格式的概念,因此常常出现混乱,使文件漏洞百出,有的甚至丧失效用。经常出现的毛病有:(1)格式不完善。有的文件应写标题的没有写,应写密级的漏掉了。还有的文件无编号或无成文日期,或应签名盖章的却不签名盖章,结果失去法律效用等等。(2)次序颠倒。比如把发放范围写在文头部分,而密级则写在文尾部分。(3)张冠李戴。把《请示》的结尾“以上意见是否妥当,请批示”,写在《报告》上等等。

② 举例说明应用文的作用

机关应用文的功能分解开来,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交流信息的作用。下级的希望要求、工作情况以及所属部门、单位的各种动态,特别是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需要及时向上级反映;上级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意见等,需要尽快向下级传达;同级或不同部门相互之间商洽工作,交流情况,协作共事,也需要一定的书面材料,这一切多是由机关应用文承担。

二是宣传教育作用。机关的大多数文件,都有宣传教育的职能。特别是《决议》、《决定》、《报告》、《指示》等高级领导机关的文件,其内容一般都包含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方针政策以及实施方案等。向下传达贯彻这些文件就是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工作。有些可公开发表或改头换面作为新闻报导发表的文件,宣传教育的范围就更广,影响就更大了。下级向上级报送的简报、报告等等,实质上也有向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作宣传的作用。

三是规范行为的作用。机关应用文的许多种类,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人们的行动准则和行为方向,特别是法规性和政令性文件,对于人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范围、什么问题上可干或不可干,能干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有的还具体地制订了奖惩办法。这类文件一经发布,就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人都不得违反。

四是工作依据的作用。上级机关在制定方针政策或指导工作时,除了依据耳闻目见的实际情况外,一个重要方法是根据下级上报的简报、报告、计划、总结等材料。而下级机关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上级的有关文件,也是判断是非的主要依据。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常以某一份文件作为纽带和凭证。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部门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便说:“拿红头文件来!”就是要求拿出根据的意思。

③ 什么是机关应用文

机关应用文其实就是指公文,一般都用在职能部门内部,政府、公、检、法等机关,其写作不同部门要求不同,用的最多的就是文件的写作方法以及各种请示、汇报、通知、公告、等的写作格式、方法等。

④ 应用文写作训练,求请示和批复各一篇

根据本人从事机关应用文写作的经验,所谓“知照”,按其字面理解,解释版为知会、照会也。
行政权机关应用文的作用和特点中,有一个知照联系作用,即:
各级各类机关在日常工作和活动中,经常利用机关应用文与上下左右的机关进行联系。不同机关通过文件这一桥梁和喉舌,可以起到交流思想、沟通情况、接洽工作的知照联系作用。例如:上级机关通过指示、通知等,指导与与知照下级如何开展工作;下级执行指示时,遇有需上级解决或批准的事项,则以请示上达;上级经过研究,又用批复将结果知照回复下级,使上下级机关之间得以保持联系,互通信息,从而正常有序地进行工作。
有的文件如布告、通知、通报等,一般是自上而下地传达事项,阐明意义,有启示、晓谕、动员之意,实际上是一种知照作用。有的文件抄送机关与文件涉及的事项关系不大,主要是起知照联系作用。有的涉及面广,对有关单位也有参考价值的批复,在适当范围内加以公布,也起着知照联系作用。

⑤ 应用文中的专用文书分为哪几类

1、依用途分

指导性应用文,指具有指导作用的应用文,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的行文,如命令(令)、决定、决议、指示、批示、批复等。

报告性应用文,指具有报告作用的应用文,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的行文,如请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简报、总结等、

计划性应用文,指具有各种计划性质作用的应用文,常用于对某件事或某项工程等开始前的预计,如计划、规划、设想、意见、安排等。

2、依性质分

一般性应用文,指法定公文以外的应用文。一般应用文又可以分为简单应用文和复杂应用文两大类。

公务文书又称为公文,国家法定的行政公务文书。

3、依行业分

传统意义上的应用文多指行政机关使用的公文,包括命令、批示、批转、批复(答复)、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布告(通告)等等通用性常用文体。

财经应用文。指各类只为财经工作所用的财经专业类文书,是专门用于经济活动的经济应用文体的统称。财经应用文又可分为:财税工作应用文,生产经营应用文,企业管理应用文,信息交流应用文等等。

银行应用文。银行企业在日常经营工作中所使用的一类应用文文体,银行应用文又可分为信贷工作文书(信贷工作计划,信贷、现金计划执行情况分析,投资信息与调查报告,基建和技改项目评估报告,银行财务决算报告,企业流动资金运用情况分析)。事务文书,内部管理工作文书等。

外贸应用文。对外经贸企业专用的一门使用英语的应用文体。外贸应用文的内容包括:对外公务、商务访问的文体、业务通信、投资与贸易合同、协议书等。



(5)机关应用文扩展阅读

应用文书的特点

1、实用性

实用性为应用文书最大、最本质的特点。它为解决实际问题或达到某种目的而写,对象明确。这也是它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主要标志。

2、真实性

文学作品的真实为艺术的真实。它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应用文书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写,强调的是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客观事实的真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行文,事实确凿可信,统计数据准确无误,有根有据,这是应用文书写作对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3、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在撰写应用文书时,要讲究逻辑。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要条理清楚,段落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陈述的事项界限清晰,不交叉;内容前后讲究因果,材料能够证明观点。

4、格式的稳定性

应用文书的格式的稳定性,使不同的文种清晰醒目,便于写作、阅读、承办、归档、查询,利用达到行文的目的。现当代文学作品一般没有固定的格式规定。格式的稳定性是应用文书特有的属性之一。

⑥ 应用文写作决定的发文机关有哪些

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⑦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简报被作为机关的应用文体正式定名是在什么时期

简报作为文体名称,最早见于1965 日国务院作出的《关于所属各部门工作报告制度的规定》中

⑧ 行政机关应用文都有哪些种类

一共有13种:
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按行文方向划分,还有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按通知范围分类,有秘密公文,内部公文,公布公文
按缓急时限划分,有紧急公文和常规公文

⑨ 机关应用文是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处理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

是错的。
个人处理事务时,无权使用机关应用文。

⑩ 写应用文对学什么作用

在广大干部中提倡学习机关应用文的写作,掌握它的写作特点和规律,是提高各级机关工作效率,培养造就一大批能文能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领导骨干和文秘人员的需要,也是克服官僚主义,改进机关作风的一条途径。 各级各类机关,无论内政、外交、军事、公安、司法、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和单位,都离不开交流情况,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请示汇报工作,并就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有关事宜作出决定、下达指示。把这些工作的意图、设想、过程、结果等形成各式各样的文件,用以指导和推动工作,这就是机关应用文的基本职能。应当说,整个国家机器,上至中央机关,下至基层单位,之所以能够下情上知,上情下达,协调一致,运筹自如,都离不开机关应用文。如果把机关应用文的功能分解开来,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交流信息的作用。下级的希望要求、工作情况以及所属部门、单位的各种动态,特别是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需要及时向上级反映;上级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指示、意见等,需要尽快向下级传达;同级或不同部门相互之间商洽工作,交流情况,协作共事,也需要一定的书面材料,这一切多是由机关应用文承担。 二是宣传教育作用。机关的大多数文件,都有宣传教育的职能。特别是《决议》、《决定》、《报告》、《指示》等高级领导机关的文件,其内容一般都包含指导思想,理论和实践的依据,方针政策以及实施方案等。向下传达贯彻这些文件就是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动工作。有些可公开发表或改头换面作为新闻报导发表的文件,宣传教育的范围就更广,影响就更大了。下级向上级报送的简报、报告等等,实质上也有向上级机关和领导同志作宣传的作用。 三是规范行为的作用。机关应用文的许多种类,都不同程度地规定了人们的行动准则和行为方向,特别是法规性和政令性文件,对于人们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范围、什么问题上可干或不可干,能干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有的还具体地制订了奖惩办法。这类文件一经发布,就必须坚决执行,任何人都不得违反。 四是工作依据的作用。上级机关在制定方针政策或指导工作时,除了依据耳闻目见的实际情况外,一个重要方法是根据下级上报的简报、报告、计划、总结等材料。而下级机关开展工作、处理问题时,上级的有关文件,也是判断是非的主要依据。单位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常以某一份文件作为纽带和凭证。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部门之间发生矛盾时,一方便说:“拿红头文件来!”就是要求拿出根据的意思。 学习机关应用文的写作,也是培养干部的需要。机关应用文多是机关干部调查研究的结晶,是机关领导思想和工作经验的体现,也是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和本单位、本部门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撰写,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撰写者和指导者,需要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具备相应的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懂得掌握情况和调查研究的方法,还要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文字表达能力。因此,写作过程也是锻炼和提高干部素质的过程。一份文件写得好不好,及时不及时,既是领导机关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体现,也是领导班子思想水平、业务能力和指挥才干的重要标志。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领导工作和文书、宣传、调查研究工作的同志,都应当把学习机关应用文写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基本功。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干部学习机关应用文写作,不仅是提高各级机关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培养和提高干部,造就一大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人才的必不可少的途径。目前,许多单位都感到,德才兼备、能文能武的领导骨干和文秘人员十分缺乏。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十年动乱的严重破坏、没有及时发现和选拔这方面的人才以外,也与我们长期以来没有组织干部学习写作,特别是在各级党校和文科院校中没有设置有关专业、开设有关课程,注意从青少年中培养应用文写作人才有很大关系。 学习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还有助于改变机关作风,克服官僚主义。机关应用文要求严格的真实性,高度的思想性,很强的针对性。也就是说,它的写作,必须做到事实可靠,判断准确,办法切实可行。在内容上,它必须反映客观实际,而不能弄虚作假,杜撰捏造。要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针、原则和措施,而不能无的放矢,空发议论。在文字表述上,要准确鲜明,简练畅达,以尽可能少的字句,恰如其分而又具体生动地反映和解决现实问题。那种冗长杂乱,繁琐重复,使人读后茫茫然不知所云的文件,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贻误了工作。这就要求,撰写者和审稿、定稿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关注自己工作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使自己的思想紧紧跟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实际。克服那种靠道听途说,靠表面现象和老经验做决断,或者唯书、唯上,只靠上边的“精神”,不顾下边的实际,当“传达室”、“转运站”等官僚主义作风。当然,对机关工作来说,草拟、印刷、发送文件,并不是唯—的工作方法。如果本来可以口头请示,当面接洽的事,也写个材料;应面对面解决的问题,也发个指示、通知;本来有个简单文件就可解决问题,也搞成长篇大论,那就会使许多同志陷入文山会海而不能自拔。如果掌握了机关应用文的写作规律和写作方法,懂得哪些情况和问题应形成文件,哪些不必形成文件,哪些该长,哪些该短,哪些应快,哪些应慢,就会大大减少文件的数量,提高文件的质量和写作速度。 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无不重视公文的写作。在我国,公文的产生,几乎和文字的形成同步。中国的文章史,实际上是从应用文开始的。在甲骨文中,多是国家的卜辞文书,其中有殷王的文告,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殷王命令奴隶们努力耕田!那就能获得好收成)。金文就是古人把文件记在钟鼎上的文字。如《毛公鼎》是成王册命毛公之辞,《散氏盘》是两国疆界的契约。《尚书》中的诰、命、誓是周朝作为训诫勉励的文告和出师作战的命令、誓词。在《论语·宪问》中,还记载了文件的写作过程,“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可见古人是多么重视文件的撰写。汉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政务活动的日趋复杂,公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光是以皇帝名义发布的文件就有制、诰、诏、旨,敕、册、策、谕、令、檄等等。而对公文写作经验的总结,也开始系统化、理论化。在《后汉书·刘陶传》中出现了“公文”一词:“但更相告语,莫肯公文。”晋代陆机的《文赋》,第一次把文章的写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等问题,提到文学批评的范畴。其中就有碑、诔、奏说。梁朝的刘勰,撰写了体大思精的《文心雕龙》其中《书记》、《诏策》、《檄移》、《封禅》、《章表》、《奏启》、《议对》、《祝盟》等篇,都是对各类应用文的比较系统的论述。历代许多有作为的大政治家、文学家也写下了大量的应用文。如秦代李斯给秦王的报告《谏逐客书》,汉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贾谊的《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晁错的《贤良对策》、《论贵粟疏》、《言兵事疏》,王莽的《新莽量铭》,三国蜀汉诸葛亮的《出师表》,晋朝李密的《陈情表》,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韩愈的《论佛骨表》,宋代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苏轼的《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等等,都是公文中的佳品,至今仍然是我们借鉴学习的范文。 我们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机关公文的写作。早在一九二三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的海陆丰总农会和广东省农会,就设立过“文牍部”。一九三一年,周恩来同志组织文书部门制定了《文书处置办法》。一九四二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还颁发过《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把机关公文分成主要公文和辅助公文两类,主要公文有命令、布告、批签、公函、呈文等五种;辅助公文有指示信、报告、快邮代电、签条、通知等五种。一九四九年二月,华北人民政府又颁发了《华北人民政府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对公文程序、种类、格式和行文关系作了规定。全国解放后,政务院又于一九五一年颁发了新的《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对机关应用文的处理原则、种类和写作要求作了具体规定。一九五一年一月,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办公厅又先后批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和省(市)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条例》与《中国共产党县级机关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工作暂行办法》,一九八一年二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共七章三十三条,具体规定了公文的性质、任务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安全、保密等撰写与处理原则。随着各项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机关公文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一九八七年二月十八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共七章三十七条。它的发布实施,对提高公文质量和办文效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参加革命工作起就常常亲自动手起草和修改文件,党和国家的许多重要文件,不少是出自他们之手,或是在他们直接领导下撰写而后由他们修改定稿的。对于如何撰写文件,他们也多次作过指示。比如,积极倡导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反对秘书代劳;文书工作要遵循保密、准确、迅速三原则;文件要有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提倡革命的文风,反对文牍主义等等。周恩来同志不仅亲自主持制定文书处理办法,还召集知名语言学家探讨机关应用文写作。这一切,作为他们的革命实践的组成部分,为党的事业做出了贡献,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今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对我们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领导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