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检查
1. 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评价
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对内部控制的控制。通常可按以下程序和步骤:
1.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标准。内部审计将根据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检查和判断。
2.检查、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情况,在分析被审计单位控制缺陷及潜在影响的基础上,即可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作出评价。
3.测试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审计应当科学地选定具有代表性的测试样本,借以正确判断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质量状况。
4.写出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的最终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在其最终报告中,提出若干具体调查结论、意见、评价和建议,供单位最高管理层采纳,同时送交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以改进内部控制。
2. 中国内控检查是干什么用
1合规性。满足404条款或中国《企业内控基本规范》
2、企业内控管理要求。减少舞弊机率。
3. 如果一个公司实行内部控制,如何来检查问题点
首先确认是问题点还是控制点。
控制点:通过审计方法确认
A:控制流程设计是否有效
B:控制流程运用是否有效
方法吗,观察、询问、穿行测试、抽样测试等
问题点:控制有缺陷
A:提请管理层认识到缺陷并由管理层主导缺陷的修复
B:跟踪缺陷修复状况,在合时的时候重新进行控制测试
4. 上市公司 内审 内控 来,分别检查什么
内控是对“内部控制”的简称,2010年4月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内控的定义如下:“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内审是对“内部审计”的简称,是对内控体系是否有效的评价并监督。
两者不是一回事。
5. 内部控制具体是指什么
内部控制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它是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的。最早的控制主要着眼于保护财产的安全完整,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侧重于从钱物分管、严格手续、加强复核方面进行控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才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6. 内部控制检查和内部控制审计有什么区别
内部控制检查是指经济单位和各个组织在经济活动中建立的一种相互制约的业务组织形式和职责分工制度。内部控制检查的目的在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组织中各类业务和控制进行独立评价,以确定是否遵循公认的方针和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和标准,是否有效和经济的使用了资源,是否在实现组织目标。
主要区别:
1、目标不同。内部控制检查是建立相互制约的管理关系,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内部审计是对各种业务进行评价,是否合规。
2、手段不同。内部控制手段主要有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内部控制审计主要手段是查证、函证、抽样、座谈、调查等。
3、关注点不同。内部控制的关注点是管理流程、制度和岗位约束、制度的有效性、关键岗位等;内部控制审计的关注点是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异常财务现象,财务规范性等。
4、对象不同。内部控制的对象是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内部审计是相关环节和财务相关信息。
内部控制检查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关系:
1、内部控制检查和内部控制审计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都需要建立相关体系和制度。
2、内部审计检查是内部控制的检验和保证,并为内部控制提出改进意见;完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之一。
3、内部控制检查和内部控制审计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互为手段和目标。
7.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控制检查评估评分标准表
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在实际工作中,评价底稿一般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价表格来实现的。一般来说,评价底稿包括业务流程评价表、控制要素评价表、内部控制评价汇总表三个层次,其中,业务流程评价表形成控制要素评价表的“控制活动要素评价”部分,控制要素评价表连同内部控制缺陷汇总表一起构成内部控制评价汇总表,内部控制评价汇总表是形成内部控制报告的直接依据。
1.业务流程评价表
企业的经营活动涉及多个业务流程,包括采购业务流程、销售业务流程、工程项目流程、担保业务流程等。企业应根据其自身业务特点,设计合理的业务流程模块,由相对独立的评价小组对每个业务流程进行测试与评价,形成业务流程评价表。各类业务流程评价应包括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各业务流程评价表应包括评价指标(对控制点的描述)、评价标准(检查是否符合控制要求)、评价证据(如××规定或实施办法或抽取的样本对应的凭证号等)、评价结果(评价得分)、未有效执行的原因等。
2.控制要素评价表
控制要素评价表包括内部环境评价表、风险评估评价表、控制活动评价表、信息与沟通评价表、内部监控评价表。其中,内部环境评价表、风险评估评价表、信息与沟通评价表、内部监控评价表都是根据现场评价结果直接形成的,而控制活动评价表是在对各业务流程评价表的基础上汇总而成的。内部控制要素评价表的内容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评价得分等。
3.内部控制评价汇总表
内部控制汇总表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部环境评价及其评分;风险评估评价及其评分;控制活动评价及其评分;信息与沟通评价及其评分;内部监控评价及其评分;缺陷的认定;综合评价得分。内部控制评价汇总表是在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评价表的基础上汇总形成的,并将缺陷的认定单列项目,作为最后评价得分的减项。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缺陷的基本情况,应分类反映缺陷数量、等级等项目。
8. 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需要注意什么
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检查,一般有查阅法、询问法、测试法等方法。
查阅法是以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审阅来判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备程度,分析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确定检查范围和重点的一种检查方法。任何一个企业总有一套管理的制度,或者成文的,或者不成文的。这些管理制度中有关财产、物资、财力、资金等等收付交接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常常体现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例如,要检查企业材料收发面的内部控制制度, 可以先查阅企业材料管理制度。
询问法是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判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备的一种检查方法。询问法具体实施包括编制询问提纲、提出问题、记录答案等环节。
测试法是指深入实地进行观察核实,看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操作时执行如何,通过凭证审核和实地观察核实两种途径。主要进行审查4 个方面的问题。
1.要注意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
2.要了解这些内部控制制度由谁执行,是否由不适宜于担任该项工作的人员兼任,例如出纳人员兼任会计,物资管理人员兼管登记账册等;
3.要了解这些内部控制制度是怎样执行的;
4. 还要注意经济业务的性质及其金额的大小在处理时有无区别,这种区别是否恰当。
9. 什么是内部控制三级监督检查制度
通过看CIA的书籍,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按照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执业指南,内部控制有三道防线:执行层、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那么内部控制三级监督检查制度应该是针对这三道防线的。
然后我又看了其他单位的内部控制手册,里面有些写到,内控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管理:执行层,决策层,监督管理层。通俗来讲就是一般员工、经营管理层,以及高级管理层、治理层、内部审计机构。那么按照这样的话,监督检查制度就是针对上述那些层级规定了职责、流程规范、风险控制点等。
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10. 内控和审计属于什么性质的检查
用四字概括即是:内部自查
内部控制审计就是确认、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效专性的过程,包括确属认和评价企业控制设计和控制运行缺陷和缺陷等级,分析缺陷形成原因,提出改进内部控制建议。
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的审查、分析测试、评价,确定其可信程度,从而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作出鉴定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是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自我需要。
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依据。依据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沪深两市鼓励上市公司董事会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在披露年报时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并且同时披露负责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核评价意见。
一般地,由直属于董事会或者监事会的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负责内部控制审计,也可以委托不负责年审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