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计划
① 扶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
第一,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是我们的最大政治优势。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地)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
第二,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不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要因地制宜研究实施“四个一批”的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三,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部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要积极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多渠道增加扶贫开发资金。
第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基层是基础。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选派扶贫工作队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要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工作队和驻村干部要一心扑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效发挥作用。
质优价廉太阳能路灯厂,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对一根据你们当地的情况,定做生产适合你们当地情况的太阳能路灯。
这样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节省了不少的金钱和人力。
当然如果喜欢,也可以申请潢川利民科技的 代销,会全程负责,只需要跑单子就行。
个人代销 的就潢川利民科技的 产品,一年跑两三个单子,就生活富裕。
当然了,只建议潢川利民科技,其它的就不行了。
②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目标、明确对象、明确措施和明确期限的扶贫开发行动纲领。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大规模扶贫攻坚,力争用7年的时间,到2000年底基本解决当时全国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扶贫开发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针对农村发展不平衡的实际,为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采取的重大战略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改革,农业和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地区发展缓慢,贫困现象仍很突出。
1986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到1992年底,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8000万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的地区,需要下更大的力气,才能较快地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从1994年起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经过7年的扶贫攻坚,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减少到3000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下降到3%左右。除了少数社会保障对象和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残疾人以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中央确定的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③ 2016年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名单有哪些
2016年列入《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名单
河北(39):
青龙、魏县、献县、广宗、武强、涉县、涞县、涞源、蔚县、崇礼、万全、康保、尚义、张北、沽源、赞皇、临城、巨鹿、广平、灵寿、完县、平山、阜平、丰宁、围场、、平泉、隆化、滦平、宽城、赤城、怀安、阳原、东光、南皮、孟村、易县、大名、海兴、盐山、武邑、(涿鹿县赵家蓬区)
山西(35):
右玉、岢岚、静乐、河曲、五寨、保德、岚县、榆社、柳林、方山、广灵、天镇、平陆、偏关、娄烦、中阳、沁源、五台、石楼、神池、临县、沁县、平顺、兴县、武乡、大宁、永和、灵丘、万荣、阳高、夏县、闻喜、离石、垣曲、繁峙
内蒙古自治区(31):
托克托、清水河、准格尔、奈曼、敖汉、乌审、武川、化德、商郁、达茂、固阳、宁城、察右中、多伦、林两、伊金霍洛、杭锦、鄂托克前、巴林左、巴林右、克什克腾、察右前、和林、太仆寺、扎赉特、喀喇沁、库伦、察右后、四王于、科右巾、翁牛特
辽宁(9):
朝阳、建昌、建平、新宾、义县、喀左、康平、岫岩、桓仁
吉林(5):
汪清、镇赉、火安、通榆、靖宇
黑龙江(11):
明水、林甸、青冈、延寿、泰米、甘南、克东、抚远、同江、杜尔佰持、桦南
浙江(3):
文成、泰顺、景宁
安徽(17):
金寨、霍山、岳西、颖上、潜山、太湖、寿县、临泉、阜南、宿松、枞阳、舒城、利辛、无为、长丰、霍邱、六安
福建(8):
寿宁、屏南、柘荣、长汀、周宁、武平、连城、上杭
江西(18):
兴国、寻乌、会昌、于都、广吕、余干、宁冈、横峰、遂川、修水、宁都、上犹、赣县、上饶、波阳、永新、莲花、安远
山东(10):
沂南、平邑、沂水、蒙阴、费县、泗水、沾化、庆云、冠县、莘县
河南(28):
平舆、台前、新蔡、新县、商城、信阳、南台、确山、宜阳、洛宁,固始、卢氏、栾川、罗山、淮滨、宁陵、鲁山、睢县、虞城、伊川、上蔡、嵩县、淅川,光山、桐柏、汝阳、新安、渑池
湖北(25):
英山、红安、宁可、麻城、罗田、大悟、郧县、郧西、竹溪、米凤、恩施、阳新、秭归、靳春、孝吕、长阳、建始、鹤峰、利川、咸丰、宣恩、巴东、房县神农架林区、丹江口市
湖南(10):
永顺、保靖、平江、桑植、新化、沅陵、花垣、安化、隆回、新田
④ 2020年村级脱贫攻坚工作计划精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制定的政策部署,加快全镇贫困人口脱贫步伐,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顺利实现古镇2020年贫困户如期脱贫的建设目标,结合我镇脱贫攻坚工作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2019年以来全镇深入开展脱贫攻坚行动,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目标,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工作要求,以政策落实为抓手,在基础设施建设、四带一自产业发展、金融贷款贴息、351和180政策落实。
房屋修缮计划五个方面的落实上持续发力,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不断提高,全镇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2014年至2019年全镇实现1654户4425人脱贫。目前全镇剩余未脱贫户25户70人。
二、脱贫攻坚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四个不摘”的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进一步巩固全镇脱贫攻坚成果,为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2、基本原则
镇政府主导,村级负责。古镇党委政府负责扶贫工作安排部署、督促检查,村“两委”负责具体落实,村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包组干部为具体责任人。明确目标,精准扶贫。将2016年以来脱贫的贫困户和未脱贫户作为主要帮扶对象,逐户分析致贫原因。
精准制定脱贫或巩固方案,落实帮扶责任,构建精准扶贫管理体系。落实政策,强化保障。聚焦两不愁。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大就业培训力度,继续做好“四带一自”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做好技能培训,开发公益岗位,有序发放光伏扶贫等资产收益资金。
切实增加贫困户收入。聚焦三保障。镇村两级全面排查医疗健康、住房保障、贫困学生上学及安全饮用水问题,及时落实省市县委政策部署,强化政策保障。
3、目标任务
实现减贫增收。减贫人口,全镇2020年实现25户70人脱贫。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积极开展帮扶,增加贫困户收入,确保2020年预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实现“两个不愁”。2020年底,完全实现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
无论丰年灾年,贫困户基本生活有效保障,吃穿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实现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实现“三个保障”。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保障政策,实现教育资助、健康扶贫政策、危房改造应享尽享。
三、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1、推进政策落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镇4月底前完成2020年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申报工作,5月底前全面动工实施,9月底前全面竣工验收。
一是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工程。
二是加大村组道路建设力度,统筹建设村庄通畅工程和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工程。
三是加快农村水、电、网等设施改造,实现全镇11村街基础设施共同发展。
2、推进工作落实充实帮扶力度。
古镇25户70人未脱贫户由双人包保,即在公职人员为帮扶责任人的基础之上,增加一名由包组干部、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成员担任的联系人。帮扶责任人和联系人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做到走访到位、排查问题到位、解决困难到位,切实提高帮扶工作成效加强政策宣传。
一是加强贫困户小额信贷贴息政策宣传,树立正面和反面典型,引导贫困户充分利用小额贷款进行产业发展并按期还款。
二是继续强化正向激励机制,树立脱贫典型,通过对典型的奖补,向贫困户传达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的贫困户,借助“五互”活动,强化贫困户自我教育、相互督促意识。
三是以日常走访为契机,深入拓宽扶贫政策知晓度,已脱贫户分类管理。按照脱贫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劳动能力状况、家庭年龄结构和返贫风险以及分类管理的原则,脱贫户实行分类管理,重点关注政策兜底户和持续巩固户两类群体,消除返贫风险确保稳定脱贫。
四、工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和举措。单位“一把手”带头,要把扶贫年度计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抓住重点,抓出成效。完善脱贫攻坚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工作机制,确保所有行政村都有稳定的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⑤ “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指的是什么
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指的是在3年时间内减少贫困人口 300万人以上,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任务,使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⑥ 国务院扶贫开发是从哪年开始的
国务院扶贫开发是从1986年开始的。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是国务院的议事协调机构,成立于1986年5月16日,当时称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1993年12月28日改用现名。
国务院扶贫开发的阶段:
大规模有针对性扶贫计划的展开(1986—1993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并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彻底改革,确定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1994—2000年)。
这一阶段是以1994年3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公布实施为标志。该计划明确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由此,中国扶贫开发进入了最艰难的攻坚阶段。
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的实施(2001—2010年)。
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虽然还叫“扶贫开发”,但扶贫工作重点与瞄准对象已经做了重大调整。扶贫工作重点县放到西部地区;贫困村成为基本瞄准对象,扶贫资金覆盖到非重点县的贫困村。
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这是今后10年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进一步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将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
(6)扶贫攻坚计划扩展阅读:
扶贫开发的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分级负责。
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把扶贫开发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总体规划。实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2、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中央重点支持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扶持力度。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政策,实行有差异的扶持措施。
3、部门协作,合力推进。
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结合各自职能,在制定政策、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安排项目时向贫困地区倾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4、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加强引导,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5、社会帮扶,共同致富。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完善机制,拓展领域,注重实效,提高水平。强化政策措施,鼓励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