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信息
A. 浅谈如何开展教育脱贫
——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抓好教育扶贫工作,是全县教育系统上下重要的职责任务,要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充分认识当前脱贫攻坚的工作形势,充分认识教育脱贫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政治任务、关键战役,拿出最硬作风,严格履行职责,层层压实责任,全面落实好教育脱贫各项工作任务。
——行动上要及时迅速。明确了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重要的四个时间节点,各职能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逐条对照省市反馈问题,按照“理政策、清底子、明任务、强举措、抓落实”的工作要求,从严抓好对照检查、查漏补缺和整改提高工作,高标准迎接各级检查考核。
——工作上要突出重点。各校园要按照“一户一卡、一生一策、一教一帮”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控辍保学工作台帐,确保任何一名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要结合义务教育发展“双高双普”创建工作,加快实施农村薄弱学校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要加强现代教学设备应用、学校结对帮扶和教师送教下乡等工作,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落实上要统筹兼顾。教育系统日常工作纷繁复杂,要求各单位、各校园把握重点,统筹兼顾,扎实做好教育扶贫各项具体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扶贫工作识别的精准率、资助的精准率、政策的知晓率、脱贫的精准率和群众的满意度。
B. 教育扶贫和教育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多次强调扶贫扶智、落实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要求在精准扶贫中发挥教育扶贫的重要作用。教育扶贫不同于经济扶贫,其目标不仅仅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能上学,还要让他们和其他家庭的孩子在同一个起跑点上,这意味着教育扶贫要推动教育公平。教育扶贫的对象是孩子,他们不同于成年人,教育扶贫的措施要更公平、更人性和更具综合效应。
C. 什么是教育精准扶贫
就是和过去的希望小学差不多的意思,因为现在大家心有余悸,不肯往慈善基金会里送钱了,免得给领导消费了,所以要政府去做扶贫工作了
D.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工作有哪些
精准扶贫的关键是精准。 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原因在于扶贫对象的精准性、因贫施策的科学性不够。而精准扶贫,正是扶贫工作科学性的体现。贫穷是一种系统性弊病,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都要提高精准度,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点上、根上,才能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理解“精准扶贫”的要义,用我们老百姓的话,就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其中,精确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扶贫工作要到村到户,首先要了解哪一村贫,哪一户穷,摸清底数、建档立卡,被称为精准扶贫的“第一战役”。2014年全国共识别贫困村12.8万个、贫困人口8800多万,并录入扶贫业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动态化管理,为实施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扶贫扶贫,关键是一个“扶”字。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合理安排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恢复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才能断掉穷根、开掘富源。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读不起书,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没有劳动能力,有的缺乏启动资金,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安格斯·迪顿认为,没有国家与积极活跃的公民的有效互动,就很难形成战胜全球贫困所需要的增长。精准扶贫不是强行脱贫,而是要拔除贫根。用科学的态度营造起扶贫扶志扶智的制度环境,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观念,才能解决“人的素质性脱贫”问题,引导民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说到底,扶起贫穷的人们,最终是要让他们自己站立。精准扶贫摆脱了以往社会保障制度中被动盲目投入的趋势,政府着力于建设一个环境,培育脱贫的能力。
E. 教育扶贫的基本内容
教育扶贫就是通过在农村普及教育,使农民有机会得到他们所要的教育,通过提高思想道版德意识和掌握先权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来实现征服自然界、改造并保护自然界的目的,同时以较高的质量生存。
2016年1月22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4所高校代表聚集北京,共同商议教育助力扶贫攻坚。
54所高校宣读《高校参与脱贫攻坚倡议书》,倡议动员更多高校和社会力量深度介入教育扶贫工作,努力打造教育扶贫培训平台、互动平台、交流平台、公益平台。倡议各高校开展贫困地区教师培训,提高当地教学水平;开展贫困地区民众技能培训,提升当地民众脱贫致富的技能和本领;开展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助力提高基层干部能力;开展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培训,助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F. 教育扶贫有何重要作用
问:教育扶贫工程对贫困地区学生有哪些资助措施?
答:一是稳步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逐步完善青少年营养标准,建立学生营养监测网络,加快片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伙房或食堂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
二是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入园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高等学校对来自片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将优先予以资助。
三是完善职业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好中职教育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在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上对高等职业院校涉农、艰苦、紧缺专业的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倾斜;对有计划转移到省(区、市)外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由生源地人民政府和接收地人民政府通过统筹教育、扶贫、农业和对口支援等资金落实住宿费、交通费等补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等各项资金,按国家规定优先对当地农民或已进城的农民工接受技术技能培训予以补贴;对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术技能培训。
问:教育信息化对于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意义重大,教育扶贫工程计划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答:一是加快片区学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基本解决片区内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院校的宽带接入问题。
二是通过卫星、电视、互联网等远程教育平台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大学和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机构要开发适合片区的教育资源,加强片区学校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优先为村小学和教学点配置数字化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优先在片区实施“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关项目,开展片区教育行政干部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训,加强学生学籍、资助等重要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
G. 精准扶贫教育补助如何申请
精准扶贫教育补助的申请流程:
1、农村贫困学生应由本人(或委托监护人、亲属等)提供身份证(或户口簿)、扶贫部门颁发的扶贫手册、学生资助卡(省外就读的提供涉农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原件和复印件,交受理单位审核,审核后原件退还本人,复印件存档备查。
2、受理单位对申请资助的农村贫困学生进行评审,将资助资金通过学生资助卡(省外学校通过涉农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发放给农村贫困学生。
(7)教育扶贫信息扩展阅读:
一、精准扶贫教育的资助对象
1、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贵州省户籍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
2、在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不含研究生阶段)就读,具有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和贵州省户籍的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农村非在册贫困户子女。
3、经扶贫部门按“两公示一公告”程序审核后,进入贫困口建档立卡系统的可纳入资助范围。具体说来,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指经扶贫部门完成审核流程,纳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管理的农村贫困家庭;
因灾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贫的非在册贫困户是指经扶贫部门按扶贫标准严格认定、再进入贫困人口建档立卡系统的农村贫困家庭。
二、资助时限
从学生入学开始直到完成当期学段学业为止。农村贫困学生于秋季学期,向就读学校、县级教育部门或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下简称“受理单位”)提出资助申请,如实填报《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资助申请表》。
H. 有关国家教育精准扶贫机构
治贫先治愚,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和可持续繁荣发展的根本大计。除了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外,全国政协委员
姜昆建议要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投入人力财力,实施教育精准扶贫,让更多的贫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成为家庭幸福的依托和国家发展的栋梁之
材。
为推动民办教育机构等社会力量更好投入教育精准扶贫,姜昆等多位政协委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政策支持和资金运用管理方面给予他们更多倾斜,支持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等民办教育机构以基金会的形式实施扶贫资金的监管使用,不断提高教育精准扶贫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