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机关扶贫 » 工业扶贫

工业扶贫

发布时间: 2020-11-29 02:41:19

⑴ 产业扶贫聚焦干什么,怎么干,谁干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基本内容
扶贫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有近期、远期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并有为实现规划要求而制订的具体计划、步骤和措施。把治标和治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治本为主。
第二,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第三,把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调动起来,互相配合,共同为贫困户和贫困地区开发提供有效的帮助。
经历阶段
阶段一,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政府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以工代赈”等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改变农村面貌,保障贫困户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阶段二,个案型的扶贫阶段。1978年以后,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和群众互助,采取干部分工负责、富裕户扶助贫困户、逐户落实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
阶段三,社区型的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阶段。1983年起,国家在继续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同时,投入更大力量对贫困地区实行经济开发。在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各有关部门、机关、团体积极配合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挥当地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开辟生产门路,实行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政策调整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始于1986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个国家级贫困县。后来将牧区县、“三西”项目县加进来,到1988年增加到328个国家级贫困县。 第二次调整是在1994年,国家启动“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经过重新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增至592个。 第三次调整发生在200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时年出台,纲要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数量,但总数不变,同时将国家级贫困县改为扶贫开发重点县。以此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下一阶段。
扶贫对象
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大多是以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贫困线。中国的贫困线主要以是否达到温饱为标准来确定。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1985年农民的消费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 150元人民币以下者为贫困型。以后各地实行的标准有些上升为 200元,有的发达地区多至1000元。列入贫困线内的扶贫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国有18个片,包括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这类地区生活条件差,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落后,部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第二类,零星的贫困县和贫困户。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劳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

扶贫标准
我国在2008年前有两个扶贫标准,第一个是1986年制定的206元的绝对贫困标准,该标准以每人每日2100大卡热量的最低营养需求为基准,再根据最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来进行测定。第二个是2000年制定的865元的低收入标准。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合一,统一使用1067元作为扶贫标准。此后,随着消费价格指数等相关因素的变化,标准进一步上调至1196元。
2011年11月1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元的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今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
标准变化
2007年,按绝对贫困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785元,按低收入标准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 2008年,绝对贫困标准和低收入标准统一为年人均收入低于1067元。
2009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196元。
2010年,年人均收入低于1196元 。
2011年,年人均收入低于2300元。
方式
第一,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合理地开发矿业,有计划地进行能源建设,发展交通运输业。
第二,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把贫困地区开发和发达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引进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第三,组织发达地区和城市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和中等专业学校、高等院校等与贫困地区建立长期联系,开展对口支援;组织能工巧匠和技术力量帮助贫困地区培训科技人才。
第四,国家在资金、税收等方面采取特殊的优惠政策。分别情况减免一定的税收,资金适当集中,统筹安排,配套使用。

脱贫措施
2016年11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
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
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
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
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
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⑵ 产业扶贫“扶贫羊”该怎样“养”

当前,产业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一种重要举措,很多地方意图通过扶持养羊、养牛等养殖业,让农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扶贫羊”究竟该怎样“养”,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产业扶贫实施起来并没有想象那般容易。农村贫困地区之所以长期贫困,是因为受到资源、资金、人才、市场、文化等诸多因素掣肘,在没有外力的帮助下,贫困人口难以摆脱贫困的境况,也使得很多公司不愿意到这些贫困地区办厂。这就需要政府伸出“有形之手”,帮助贫困人口尽快脱贫。
近年来,各地政府积累了不少产业扶贫的经验,但在“精准”上的教训也不少。此前有报道称,个别地方政府给贫困户送去“扶贫牛”“扶贫羊”,结果有的送去的牛羊品种水土不服,天热死了;有的农民养殖技术不好,当地市场狭窄,牲畜卖不上价钱;有的干脆被农民过年过节杀了来吃,甚至还有些地方引进工业类等“高大上”产业扶贫项目,结果却不甚理想。
可见,产业扶贫也需要研究好各地的市场实际,遵循产业发展的特有规律。一些地方在实践中,摸索出了“政府+龙头公司+科技+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以龙头企业找准市场,使产品顺利对接家乐福、沃尔玛等大型超市,甚至还能远销海外,并通过开发多样化、系列化制品,提升了产品的价值链;而政府投入扶贫资金、协调金融机构、引进先进技术等,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并建立起市场与贫困户的有效连接。可以说,“政府+龙头公司+科技+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找准了政府、公司、贫困户多方共赢的结合点,有利于产业扶贫“扶得上、扶得准、扶得稳、扶得久”,值得各地借鉴。

⑶ 请问振兴东北3260老工业基地体系扶贫工程是真的吗

是假的,是已经被公安部揭露的虚假项目,属于诈骗行为。 你说的这个“3260”是“公安部在公布第一批43个此类诈骗虚假项目和组织基础上,公布的第二批61个虚假项目和组织。” 如果没有被骗的,建议尽早告知亲友以免上当

⑷ 部分区县扶贫盲目跟风:什么产业火 就上马什么

部分区县扶贫盲目跟风:什么产业火 就上马什么
目前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群众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发展,然而半月谈记者在陕西一些县区采访发现,在基层扶贫中存在一种趋势,即周边什么产业“火”,就上马什么产业。这样盲目跟风,缺少差异性思维,导致种植数量上涨,产品滞销,农民不仅挣不到钱,还对发展产业和脱贫致富越发迷茫。
半月谈记者在陕北一个贫困村采访,就碰到这样的困局:作为红枣的主产区,该村大力发展红枣产业,但近几年红枣连续遭遇歉收或滞销。当地政府为了扶贫,仍鼓励增加种植面积,导致红枣不但没有收成,农民还得为烂在地里的果实发愁。
陕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是全国五大集中连片的红枣产区之一,是中国红枣原产中心的一部分。在新一轮扶贫开发的推动下,发展红枣产业成为陕北多地扶贫工作的主要选择。
李家沟村(化名)是陕北一个普通的村落,村里刚通过移民搬迁住进了新房。但村支书李方圆(化名)因红枣犯了愁。“我们村不在红枣的优产区,土壤和气候条件根本不适合种红枣。优产区的红枣个大、皮光、肉厚,但我们村种出来的个小、皮涩、肉少,在市场上没有什么竞争力。”李方圆说。
但在十多年间,这个当地的重点扶贫村,却被多次规划为红枣种植区,要“家家户户有枣园”。对此,李方圆也不理解,他说,2011年左右,县里推广种红枣,每亩补贴200元,全村600多名村民中很多人响应,但种出来的红枣品质不行,加上村子比较偏远,卖不掉只好自己吃。去年县上又要求村民扩大红枣种植面积。“说实话,村里人现在热情不高,现在1000多亩红枣基本都烂到地里,还要扩大。”李方圆说。
李志高(化名)家是村里的贫困户,2011年左右响应干部号召种植红枣。“我当时种了3亩,一方面想着是有政府补贴;一方面也是认为政府指导的,应该还是会有前景。”
但红枣并没有为李志高带来预想的收益。他说:“去年的红枣卖不出去,我根本就没收打。村里人有的把红枣喂羊了,还有的人因为红枣卖不上价,就把树刨了,改种庄稼了。”
红枣“败了”,现在对搞什么产业,李志高也比较茫然,太多的钱投不起,投钱少又合适的产业还不知道在哪里。
李方圆说,很多扶贫项目都是政府给钱,农民种植。农民往往是哪个项目给钱,就上哪个项目,导致很多项目一哄而上,同质化严重。贫困户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一旦失败就很难“东山再起”。
2015年10月底,陕西某市林业局在红枣产销情况通报会上公开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红枣种植面积为170万亩,产量达到67.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截至当年10月底,红枣仅销售了13.49万吨,占全市红枣总量的五分之一,销售价格也从前几年的每斤2元多一度跌落到两三角钱。
“红枣滞销存在多重因素,但不可忽视种植面积剧增、产量不断扩大的因素。去年全国红枣过剩,陕西、新疆、山东、河北、山西等地红枣主产区价格都不同程度下跌,导致红枣市场出现销售难。”陕北当地一位红枣种植户说。
李方圆认为,产业扶贫是个好举措,就怕政府好心办坏事。“农民要富起来,必须发展特色产业,比如我们村刚刚发展的光伏产业,上面能发电,下面能种地,利于环保,也不浪费土地。”
作为移民搬迁的典型,李方圆在产业发展上也有自己的想法。“产业不能太多,也不能单一,既要有规模效应,也要差异化。”李方圆说,“政府扶贫是大好事,我们也希望政府在扶贫产业发展决策上,能多想想,多听听,让我们农民真正受益。”
全国人大代表蒋秋桃在今年两会期间曾呼吁,要谨防扶贫产业产能过剩。“在对口帮扶过程中,一些部门选择的扶贫项目多为农林经济作物、种植业、养殖业和初级加工业。如果相邻村镇发展相同或相近产业,极可能出现新的产能过剩。”
短评:扶贫产业须精挑慎选
精准扶贫,一在精,二在准。精就是要把产业做精做强,准就是要定向打靶,扶到根上、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如何精而准?关键要找准路子、因地制宜。政府在引导扶贫产业时应避免贪大求猛,避免扶贫产业同质化,造成内部资源虚耗,增加无效供给。应当实行差异化竞争,让每个产业向优质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
扶贫工作应尊重市场规律,减少盲目生产,要从向产量、规模要效益,转变成向质量、品牌要效益。在与市场对接时,应从全国与区域不同层次,增强预警机制,做好产业规划,有效规避市场风险与挑战。

⑸ 扶贫手工业有哪些

家庭手工业投资小、见效快、生产灵活,为家庭手工业贫困户增加了不少收入,版能够帮助他们尽快脱权贫致富。该县家庭手工业主要有轴承、粮食画、汽车座垫、手工挂面、扫帚、童车、服装等项目。轴承加工主要分布在魏僧寨镇、路桥乡和南徐村乡,现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共有加工企业200多家,轴承加工专业村51个,轴承加工专业户2000余户,从业人员2万余人,轴承加工设备6500多台,年加工能力42亿套、加工各种型号轴承100多种,2015年轴承企业工业总产值达46.8亿元。

⑹ 为什么一边扶贫一边收税还是改变不了贫富差距工商业为什么这么有活力有赚不完的钱

工商业的盈利能力对农业是碾压式的。

假设一亩地,你投入1000元、3个人、一年时间,获得了1000斤粮食,盈利了300元。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假设,如果投入10000元、30个人,一年时间,这亩地就能收获10000斤粮食,盈利3000元呢——不能,因为一亩地的产量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增长的。农业永远受土地的限制。除非增加土地,否则增加投资并不能无限获得更大的盈利。

所以工商业对农业构成碾压的原因,一是因为摆脱了土地的限制、二是因为投资有极大加成作用、三是科技进步极大提高了生产力。

扶贫的作用只能让贫困人口达到小康,但是难以致富。要想致富,只能讲农业人口转化为工业人口才有可能。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农村年轻人大量进城务工的原因。

⑺ 为什么说扶产业就是扶根本

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精准推进产业扶贫。

坚持长短结合推进产业扶贫。围绕年度脱贫任务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采取种植与养殖结合、生产与经营结合、创业与就业结合等方式,多形式发展扶贫产业,实施了约2万个产业扶贫项目,为5万就地脱贫人口每人整治了1亩优质农田,确保贫困农户既建立稳定的增收渠道,又能在短期内增加经济收入。

坚持改革创新推进产业扶贫。组建贵州扶贫开发投融资平台,设立省政府“扶贫专线”,建成“扶贫云”。在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开展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试点,集中扶持有市场需求、发展前景广阔的产业和产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产业扶贫66.5亿元,实施到村项目4万多个,实现总产值800多亿元。在662个贫困村实施了农村“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将贫困农户的扶贫资金等资源与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股份合作,通过各类经营主体带领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脱贫致富。

⑻ 扶贫做什么的

扶贫就是帮助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政府扶贫就是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人才市场。

是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对贫困农村实施规划,旨在帮扶改善贫困户生活生存条件和扶助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要注意的是扶贫不仅帮助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解决生活困难,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地区开发经济,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走勤劳致富的道路。

(8)工业扶贫扩展阅读:

扶贫对象:

当今世界多数国家大多是以人们的收入状况来确定贫困线。中国的贫困线主要以是否达到温饱为标准来确定。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1985年农民的消费水平,以年人均收入在150元人民币以下者为贫困型。

以后各地实行的标准有些上升为200元,有的发达地区多至1000元。列入贫困线内的扶贫对象分为两类:第一类,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国有十八个片,包括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这类地区生活条件差,生产力发展缓慢,经济、文化落后,部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第二类是零星的贫困县和贫困户。造成贫困的原因主要是人口多、劳力少,或家底薄,缺少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

⑼ 农业产业扶贫政策有哪些

《规划》分11个片区分别进行阐述。每个片区在重点介绍本片区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片区优势特色产业的选择与布局以及发展重点。

六盘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一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二是加大山区、塬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提高川地、缓坡地基本口粮建设水平,大力改善农业机械作业条件;三是依托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四是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畜产品等集散中心、专业交易市场和跨区域加工配送中心。

秦巴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要实施土地整治;三要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四要完善市场中介服务,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村经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参与市场建设。

武陵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修建一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实施山丘区“五小水利”工程;二是发挥独特的农牧业资源,加快建设并形成一批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重点扶持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扶持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综合性特色农产品销售市场。

乌蒙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兴建山区小型水库水源工程,二是进一步提高粮食酿造等既有优势产业的产能和质量,发展壮大特色农林产品加工业,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三是合理布局,逐步完善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区域集散中心、城市批发市场体系,加快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农产品储运体系。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以渠系配套工程、田间水利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快废弃矿山和村庄的土地整理、复垦利用;三是依托特色基地,提高加工质量和安全水平,因地制宜发展蚕茧丝绸加工、生物质能源加工、干鲜果品加工、林(竹)产品加工等产业;四是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

滇西边境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灌区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提高土地产出能力;二是巩固提升制糖产业,整合提升制茶产业,推进农畜产品加工,逐步发展竹藤产业;三是健全农产品、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和农贸市场体系,完善仓储等物流设施,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农村社会化组织在市场建设中的作用。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加强现有灌区系配套和节水改造;二是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治理和草场改良;三是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四是依托已有基础,建设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业交易市场和农产品集散中心,积极支持新型粮食仓储流通业发展。

燕山-太行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灌渠渠系配套和节水改造,逐步扩大农田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和水资源利用率;二是以农田整治为重点,统筹推进农地整理,土地复垦、未利用土地开发及中低产田改造;三是逐步发展林木种苗生产,保障城市建设绿化苗木和果品基地对种苗的需求;四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建设。

吕梁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加强现有水利工程设施的节水改造,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沿黄特色农业产业带;二是加大山区和丘陵区坡改梯建设力度;三是依托农业生产基地和工业园区,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打造品牌;四是积极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村中介组织发展,提高农民组织化成度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鼓励社会企业等新型产业组织发展;五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集贸市场建设。

大别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二是推进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健全农业市场体系;四是积极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五是创新产业组织形式,发挥各种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对象参与特色产业开发。

罗霄山片区的发展重点,一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修建一批中小水库,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山塘清淤扩容,加强水库渠系配套与节水改造;二是以荒山荒地、灾毁农田、空心村和废弃荒山复垦为重点,推进土地整理;三是健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四是依托特色基地,大力发展农林产品加工业。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