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事迹
① 黄文秀把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有哪些关于她的感人事迹
黄文秀1989年生,是2016年广西师范大学毕业的硕士研究生 作为定向选调生到广西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去年3月,黄文秀被派驻到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任第一书记。
黄文秀是白色本地人,毕业后放弃更好的远没选择,回到加下刚工作。曾有人问他,从北京回来的研究生,为什么会来边远的农村工作。对此,她表示白色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求学时乡亲帮了很多忙,哪有不回来的道理。此前,在到百坭村担任第一书记之前,黄秀文的父亲身体一直就不好,但她并没有说出来,而是挑了扶贫这个重任,没有推脱,而是欣然接受了组织的任务。
他的同事曾经这样说她,工作努力又有韧劲。确实他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深感责任重大,用自己的努力在为脱贫事业做贡献,他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② 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最生动的中国故事,在东西部有哪些感到人心的事迹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发生了很多感人的事迹,比如,在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上阿图什镇,斯坦村有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明江·亚森,已经四十多岁了,在两年前,他开着自家的三轮车进行拉货,可是突然遭遇车祸,右腿高位截肢,一家5口人全靠他一个人养活,依明江·亚森盼望着回到从前,让家人过上幸福的日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贴心帮扶下,依明江·亚森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命运超市”,通过努力拼搏,去年底和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脱贫。
2020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较大差距,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是新时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部署。
③ 咸阳好人事迹资料
2010年度“十大扬州好人标兵”候选好人事迹简介
1.王文清:救助他人是他“痴迷的事业”。他捐款的范围很广,地震了,他捐款;希望工程,他也捐;艾滋病、白血病患者,他同样捐;流浪人员、遇到困难的陌生人,他也慷慨解囊……扶贫帮困22年,他捐助的对象多达200多名。从他参加工作至今,至少捐出50万元,而他一直过着节俭、清贫的生活。去年12月28日,他从江苏高速石油发展有限公司扬州双沟加油站调至东台任站长时,几件衣物、40多本义务献血证、数百张汇款收据就是他的全部行囊。他还“痴迷”于无偿献血。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机会,他都要参加无偿献血。10多年来他累计献血超7万毫升,相当于体内的鲜血换了15遍,可挽救70条生命!(“中国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2.王德琴(女):扬汽集团吉祥分公司司机。深夜,她将迷路的高龄老人免费送回家。年初,她成为一名孤女的“爱心妈妈”。13年来,她在车上捡到的物品有手提电脑、手机、上万元现金等,她都一一交还失主。别人开出租都是为了赚钱,她有时候还要贴钱。有一次,她在路上碰到一对从合肥来扬州投靠亲友的小夫妻,身无分文,她载他们到达目的地后,还掏出10块钱给他们买快餐。为了照料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朱永清,她曾经错过两次姻缘。她说:“我开出租13年,没啥大本事,只想热心对待身边每个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3.冯伯来刘逸蓉夫妇:21年前,20岁的她是曲江邮电支局的临时工,在投递邮件时,结识了扬州食品公司良种场的门卫谢孝水老人。21年,她和丈夫默默无闻地照顾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平时常给他洗衣做饭,每到春节,还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为老人烧一锅他最爱吃的蹄子汤。在老人生命最后4个月住院期间,冯伯来刘逸蓉夫妇轮流守在老人身边,精心伺候,端屎倒尿,为老人擦洗身体。最后,就像亲生儿女一样为老人送终。老人在弥留之际郑重立下遗嘱,将4.3万元遗产全部留给他们。而他们却将这带着“爱的温度”的4万多元变成助学基金,先后资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和宝应鲁垛镇的贫困儿童。(“中国好人榜”8月上榜好人)
④ 精准扶贫户勤劳致富典型事迹
可以的,精准扶贫里面有低保兜底政策。低保户的收入比贫困线还低,是绝对的贫困人群。
⑤ 求全国“三支一扶”扶贫大学生张鸿烨的先进事迹
张鸿烨自己的表述如下:
2008年,我参加了“三支一扶”计划,到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官场乡从事扶贫服务。我在那里干了两个服务期,一呆就是4年。
到达官场乡之前,我脑海中浮现的是山清水秀和美丽的田园画面……可来到官场乡,看到的却是坑坑洼洼的道路、高低破旧的房屋……想象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让我茫然失措。
看到我的迷茫和沮丧,乡领导积极与我谈心,耐心引导我。慢慢的,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未来的谋划也有了雏形。既然我选择了到基层锻炼,就应该通过“三支一扶”这个平台,好好提升自己,锻炼自己。
信心有了,工作思路从何而来呢?随着对环境的熟悉,我了解到,官场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周边有着大量历史文化资源,极具旅游开发价值。那么,面向京津,发展旅游事业,带动农民增收,不是一条很好的扶贫工作思路吗?
有了想法,首先要摸清情况。我主动要求与乡政府工作人员一起,对官场乡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村子,逐一进行走访调查。由于交通不便,大多数地方只能徒步跋涉。已记不清穿坏过多少双鞋子,磨破过多少个血泡,每一次深入的调查走访,必然伴随着身心的疲惫不堪……但看着乡亲们那一双双渴望发展、渴望富足、渴望过上好日子的目光,我还是走遍了全乡每一个有发展前景的山村角落,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同时,也丰富完善了我的扶贫思路。
那一刻起,我才真正体会到了脚踏实地、根基牢靠的踏实感和归属感,迈出了“三支一扶”生涯的第一步。
结合官场乡实际,我研究制定了全乡旅游发展的详细规划。但要实施这一规划,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为了解决修路的资金问题,在乡党委支持下,我利用各种机会向市里有关领导汇报,谈自己的扶贫计划,讲官场乡的旅游发展前景和实际困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赢得了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官场乡提前实现了村村通路!
路的问题解决了,发展旅游的服务设施也在不断改善。但如何让外界知道我们官场乡,知道这个好地方呢?
为了扩大官场乡旅游资源的知名度,推进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我先后在《中国教育》、《中华人物》、《和谐中国》等杂志和“河北长城在线网”等媒体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大力宣传这里的风土人情。2008年10月和2009年12月,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的两次全国性的旅游专题论坛中,我以“要想投资来官场,旅游兴业前景广”为主题,作了宣传推介官场乡旅游产业的发言,重点介绍了官场乡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我的介绍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会后,北京、广东、河南、辽宁等省市许多单位领导就向我们咨询有关旅游合作投资事宜。看到自己辛勤的汗水即将结出丰硕的成果,在那么多艰难险阻面前都没有哭过的我,那时却流下了欢畅而欣慰的泪水!
旅游是服务业,如何做好服务,是保证官场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掌握发展旅游的第一手信息,我连续3年坚持为来自各地的游客做义务导游,与游客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以改善我们的服务。有一次,我带队引导游客登山游览,在下山途中,一位穿高跟鞋的女游客一脚踩空,我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抓住,自己却失去平衡摔倒在锋利的山石上,胳膊上划出了好几道伤口。强忍伤痛,我将游客们一直送到山下,顾不上处理伤口,就立即带着相关人员返回山上,在危险地段放置了警示标语,清除了碎山石,同时提醒景区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
有志者事竟成,拼搏定会结硕果。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不懈努力下,如今官场乡的旅游经济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一届的“梨花节”已成为官场乡的旅游品牌。
“三支一扶”——平凡、光荣、伟大、神圣,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将会成为我一生中的宝贵财富!为贫困地区的乡亲们带去希望,我无悔当初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