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识别十不准
⑴ 精准扶贫九不准指什么
为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做到九不准:一不准宣传政策留有死角;二不准照顾关系;三不准坐阵指挥;四不准突破指标;五不准违反规定程序走过场;六不准配合上出问题;七不准拖延时间;八不准收入超标的户纳入贫困户;九不准无理上访。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1)贫困户识别十不准扩展阅读:
精准扶贫施策
一是进一步被纳入国家扶贫开发大局,并重点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大贫困残疾人康复工程、特殊教育、技能培训、托养服务实施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可以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下的贫困残疾人脱贫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二是贫困残疾人数量逐年减少。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扶持下,贫困残疾人家庭“两不愁、三保障”得到较好落实。5年来,有超过500万的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家庭生产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300多万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残疾人通过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1门以上的劳动技能,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是助推了保障贫困残疾人脱贫制度的建立。国务院制定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下称“两项补贴”)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其中“两项补贴”制度已在全国所有行政区划内建立,2100万人次残疾人从中受益,“两项补贴”已成为当前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的重大制度支撑。
⑵ 精准识别贫困户那9类人不纳入识别
下面九类:
1.在城镇购置商品房或异地自建(购买)住房的;
2.家庭拥有价值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且能正常使用的家用小汽车、大型农机具(赠予除外)的;
3.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国企有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的;
4.私营业主和股东的;
5.连续性缴纳住房公积金、社保费和领取养老金基数高的;
6.现任村两委主职干部及其家属的;
7.家庭成员具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不愿从事劳动的,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有赌博、吸毒、好逸恶劳、家庭不和谐等行为之一的;
8.家庭承包耕地常年抛荒、流转、委托或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两年以上未回来居住的;
9.对群众有质疑不能做出合理解释或群众举报其不符合扶贫对象情形的。
对虽有上述情形,但因特殊情况,经综合衡量,未达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标准,生活仍确处于贫困线之下,需保留其贫困身份的,须经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集体研究,村民代表大会同意。
公告公示后,按程序申报乡(镇)人民政府核查,报县级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批,并经县、乡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签字后,可以采集信息录入系统。但属于该清单中一、三、四、六、八等几种情况的,必须坚决剔除,绝对不允许保留。
(2)贫困户识别十不准扩展阅读:
对照省九条负面清单,通过审计或数据清洗比对,发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失准,按照“怎么进”就“怎么出”的原则,必须坚决予以剔除。但下列情况要酌情考虑。
1.如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确实不符合比对有关条件、有“硬伤”情况,但因大病、大灾等原因支出压力过大、负担过重,造成该户生活确实困难,且该户识别程序履行到位并有完整记录,经再次评议、公示程序,本村村民无异议,该户可作为扶贫对象保留。
2.如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确实不符合比对有关条件、有“硬伤”情况,但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包括住房仍是危房、没有解决安全饮水),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没有落实,家庭有义务教育阶段因贫子女辍学。
该户识别程序(民主评议、公开公示环节)履行到位并有完整记录,本村村民无异议,该户可作为扶贫对象保留。
3.如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实施精准扶贫及数据核查以后(2016年元月以后),通过自身发展、精准帮扶、身份发生变化等而达到有关条件的,可以率先作为脱贫对象予以处理,不能作为“硬伤户”剔除。
对上述情形,需建立台帐,逐户说明“硬伤”情况、保留原因并实行全过程签字负责制。
参考资料:五峰县政府网-关于贫困户精准识别政策解答
⑶ 精准扶贫中的十不算十不脱指的是什么.
一、精准扶贫中的十不算:
1、按统计口径当年未实现现金收入的农副产品(哪一年出售实现现金收入就记入哪一年)。
2、养老金。
3、残疾人补助金。
4、临时性救济金和一次性生活补贴。
5、合作医疗报销和大病救助资金。
6、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分红。
7、三、四类低保金。
8、到户项目建设补助资金。
9、学前、高中和中职学生补贴。
10、一次性赠予和人情往来收入。
二、精准扶贫中的十不脱:
1、住危房或新建、改建房屋没有达到入住条件的。
2、饮水不安全的。
3、义务教育阶段有辍学学生的(智障和残疾导致辍学的除外)。
4、家庭成员患大病未治愈的。
5、易地扶贫搬迁未入住或刚刚入住的。
6、整户无劳动能力、无其它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一、二类低保金等政策性收入维持生活的暂不脱(待国家政策明确后统一调整)。
7、当年新纳入的。
8、虽然享受了扶贫政策但当年收入情况和家庭生产生活条件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的。
9、虽然收入及“三保障”达标但因灾、因学、因房、因病等借贷5万元以上的。
10、拟脱贫户民主评议大多数群众不认可脱贫但被强行脱贫的。
(3)贫困户识别十不准扩展阅读:
一、如何推进精准扶贫:
(一)精确识别,这是精准扶贫的前提。通过有效、合规的程序,把谁是贫困居民识别出来。
(二)精确帮扶,这是精准扶贫的关键。贫困居民识别出来以后,针对扶贫对象的贫困情况定责任人和帮扶措施,确保帮扶效果。
(三)精确管理,这是精准扶贫的保证。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扶贫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系统,实施动态管理。
二、如何强化精准扶贫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村党组织建设。
完善工作制度、议事制度,健全农民自主投工投劳等机制,逐步形成村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长效机制。
(二)强化产业扶贫措施。
一对一落实扶贫工作责任人,制定任务书,签订责任状,分户建档立卡,分户制定脱贫计划和时间表,提出项目安排和具体措施。
(三)强化扶贫资金监管。
扶贫部门要严格执行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规范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加强政务公开。对每一笔扶贫资金的使用,都要做到政策、资金、项目三公开。
(四)建立后期帮扶跟进机制。
贫困人口脱贫后,要落实责任人进行3~5年的跟踪,继续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直至其持续发展,实现稳定脱贫。
⑷ 贫困户评定的六个不准
国家对贫困户的界定,有其严格的划分标准:即绝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27元),相对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628—865元),低收入人口(年人均纯收入866—1205元);一般收入和高收入(年人均纯收入1205元以上)。通常把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205元的家庭人口统称为弱势群体。
⑸ 如何识别贫困对象 七不准四甄别
世间之苦,苦在不由己;世间之难,难在情回头。离了心的人留不住,再留会生怨;合不了拍的感情难继续,继续会别扭。伤在身上的痕,时间久了不会痛;伤在心里的痕,却会时常让你情绪起伏。
⑹ 精准识别贫困户不“精”,不“准”。该向哪个部门反映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各省市是XX省(市)扶贫办。
⑺ 贫困户八不准正策是什么
针对部分群众反映低保不公的问题,汉川市制定了简单、易操作的农村低保 “五必须”、“八不准”办法。
对于以下情况之一的不准纳入农村低保:
1、对申请农村低保的家庭,其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的;
2、45岁以下,夫妻双方身体健康,无特殊困难的;
3、有电脑、空调、冰箱等高档非生活必须品或汽车、卡车等车辆的;
4、近期购买商品房的或进行高标准装修的;
5、有私营项目且收入稳定的;
6、不配合调查,或瞒报的;
7、经济条件好单独把弱势群体分离出来办低保等。
(7)贫困户识别十不准扩展阅读: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能够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并报上一级地方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要随着当地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
农村低保申请条件:
1、凡具有本市正式农业户口,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户籍;
所在区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均属保障范围;
2、夫妻一方持有本市农业户口,其配偶及子女为外省市或本市其他区县农业户口,在现居住地定居一年以上,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所在区县当年农村低保标准的人员;
3、其他符合享受农村低保待遇的人员;
4、具有正常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拒绝劳动而造成生活困难的人员以及采取规避法律(法规)行为造成无经济来源、生活困难的人员不属于农村低保范围。
⑻ 精准扶贫七不准内容
“七不准”即:
1、不准发表同中央、省、州精准扶贫工作政策不一致的言论和散布内与县容委精准扶贫决定不一致的意见,发表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言行;
2、不准在贯彻执行县委精准扶贫决策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超标准、超范围执行扶贫政策,违反程序和违反规定实施扶贫项目建设;
3、不准玩忽职守,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做表面文章、形象工程,搞“数字脱贫”,影响精准扶贫工作进度;
4、不准违规干预、插手扶贫攻坚项目,接受基层、群众的吃请,收受村组、群众的财物;
5、不准搞“先斩后奏”“斩而不奏”,隐瞒、积压、推诿群众在脱贫攻坚方面的诉求;
6、不准贪污、挪用、截留、挤占、私分精准扶贫资金与物资和在精准扶贫款物分配等事项中优亲厚友;
7、不准从事有损党员干部形象的活动,未经批准离开工作岗位。
(8)贫困户识别十不准扩展阅读
“七严禁”即:
1、严禁发表、散布不当言论;
2、严禁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3、严禁不严不实、弄虚作假;
4、严禁干扰基层工作、增加基层负担;
5、严禁重大问题不请示不报告;
6、严禁以权谋私、吃拿卡要;
7、严禁违反工作纪律、擅离职守。
参考资料来源:贵州省龙里县人民政府-龙里:出台“七严禁七不准” 助力脱贫攻坚
⑼ 精准扶贫 识别 准不准 贫困户
一是要精准扶贫对象。
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等,完成建档立卡工作;同时建立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信息真实可靠。 二是要精准扶贫措施。应打破县、乡、村行政界限,把基础。
⑽ 2、对贫困户、贫困人口不能精准识别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不能精准识别的话,会让很多家庭出现不合理的纠纷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