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治问题整改方案
『壹』 整改措施怎么写
根据我公司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小结大会暨第三阶段(整顿提高)动员大会精神,针对广泛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本人在党性分析和党组民主生活会中查找出的问题和不足,特制定如下整改措施: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为载体,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扎实的整改,进一步增强先进性意识、明确先进性标准、实践先进性要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达到提高个人素质、服务人民群众、促进检察工作的目的。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自己找,组织帮,同志提,群众评,共征求到对支部意见和建议12项,对我本人意见和建议4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党的宗旨观念弱化。
走上主要领导工作岗位后,产生不思进取的思想倾向,放松了对世界观的不断改造,斗志有所减退,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所懈怠。
2、学习意识淡薄。
在学习问题上,不善于钻研业务知识,不关心研究政治形势,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政治意识淡化,理论知识浅薄。深入具体案件少,缺乏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的学习。
3、党的建设工作表率作用不突出。
一是思想上不重视。二是“三会一课”坚持不够经常。三是率先垂范,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少。
4、不能与时俱进,求稳怕乱。
存在工作求稳怕乱心理,改革的意识不强,工作不够开拓。主要是缺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胆识和气魄。
5、个人运用和掌握信息化水平不高。
在学习掌握运用信息化上,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不高,学习运用不到位,部分设施闲置,至今我本人还不能独立操作和使用电脑。
6、工作创新思路不宽。
对于如何打破自侦案件来源枯竭问题,做为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真正坐下来深入研究少,主动出击不够,坐等现象严重。
7、争先创优意识不强。
由于我院院小,案件少,创工作业绩难度大,竞争力弱。因此,对争先创优产生了畏难情绪,对检察队伍和业务建设工作提档升级产生了不利影响,也直接影响了全院干警的争创热情。
8、遵守党风廉政建设规章制度不坚决。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工作时间饮酒现象,有时公务需要饮酒时控制的不好。有时借职权之便存在公车私用问题,没能做到模范的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三、整改的任务目标
(一)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加强政治修养,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持清正廉洁,带头忘我奉献,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做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服务意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动检察工作在高起点上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不断探索新时期林区检察工作新途径新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打造林区绿色检察品牌。加强班子建设,增强成员间的沟通和了解,班子的表率作用应加强,提高班子自身素质。要加强党员党性教育,通过“三会一课”等制度,坚持经常深入到党员中去,充分发挥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
(五)增强带领全院干警争先创优意识,不断开拓进取。
工作中要克服浅尝辄止,固步自封思想,增强不断创新,勇于向高、精、尖挑战的勇气和意识,倾听和尊重干警们争先创优的合理意愿和热情,带领全院干警解放思想,迎难而上,奋发进取。
四、整改措施
(一)加强政治修养。进一步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从政治上观察、处理问题,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检察工作,坚定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服从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做一个党性坚强、政治成熟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
(二)加强业务能力和领导素质修养。努力克服“吃老本”、“以干代学”等错误倾向,自觉做终身学习的模范。不管事务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加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牢牢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夯实理论功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在政治上成熟、理论上清醒、是非上明白,关键时刻不动摇,大事面前不糊涂,保持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加强对法律知识和检察业务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新法律法规和有关司法解释的学习,提高领导检察工作、指导检察业务的能力。加强对市场经济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历史知识和科技知识的学习,了解国际形势和国情、省情、市情,增强大局意识,确保科学决策的基础。还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干中学,学中干,不断从客观实践中分析和总结经验,从群众中发现智慧火花,逐步完善提高自己。要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三)加强作风修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主要精力和心血投入到检察工作中去,毫不懈怠地团结和带领班子成员、全体检察干警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推动检察事业不断发展。继续保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工作高标准,注重工作实效,把“实、细、深、精”的要求贯彻到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给后任留财富不留包袱、留经验不留遗憾、留风范不留骂名。
(四)加强道德修养。按照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进行道德品质、意识、情操的自我教育和砺炼。向郑培民、孔繁森那样,当官先做人,以身正人、以德服人,以行率人。凡是要求领导班子和全体干警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领导班子和全体干警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坚持以党的事业为重,以团结为重,有容人容事、不计恩怨的雅量,有相互谅解、坦诚相见的气度,有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胸襟,多看他人之长,常思自己之过。要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表率作用。想问题、办事情,努力从大局出发,不因个人得失损害班子整体的团结和谐状态,不因认识上的差异干扰整体的科学决策,不因亲疏恩怨妨碍整体工作的开展,不因个人情绪影响整个机关奋发进取的良好氛围。在民主建设方面,严格按照要求办事,按照制度管理人和事,做到事前通气, 重大事件集体研究决定,拒绝个人决策,充分发扬民主,充分调动班子的主观能动性。
(五)加强廉政修养。把廉洁自律作为品行修养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党的廉政纪律要求,带头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监督,经常检查和反省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防微杜渐,警钟长鸣。确实做到稳得住神、管得住身、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本色,牢牢守住党性原则的防线、思想道德的防线和法规纪律的防线。在社会事务中,既要灵活应对,又要洁身自好,慎独、慎微、慎欲,把多年接受的教育熏陶,化为内在的信念力量和约束力量。坚持“两个务必”,过好金钱关、人情关,坚决不能拿手中的权力做交易。不仅要管好自己,还要管好家属、子女,形成良好的家风,不允许他们利用本人的影响谋取私利。公道正派用人,不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艰苦奋斗,不奢侈浪费、贪图享受。自觉接受广大干警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不论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都不“越雷池半步”,做清正廉洁的表率,以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带领全体检察干警艰苦奋斗,开拓创新,推动检察工作与时俱进。
以上是本人的整改措施,我将虚心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整改自己存在的问题,达到政治上有明显进步,思想上有明显提高,作风上有明显转变,纪律上有明显增强,工作上有明显推进的目标要求。
『贰』 村党建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整改方案怎么写
一是整理出所发现的存在问题和困难的具体内容;
二是认真逐条分析存在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是按照存在问题的原因,切合实际找出整改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四是对所列出的措施和办法明确进度和时限;
五是有必要时对整改存在的困难和要求作说明。
『叁』 针对问题的整改
你好: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安全是一切工作的首位 为了防治事故隐患,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 现结合当前工作具体实际, 特制定煤矿企业规章制定如下:
第一条隐患排查整改会议的组织召开、整改、资料的形成要求:
1、矿每周星期一的隐患排查会议由矿长主持,各分管副矿长、副总、部门负责人、基层单位负责人参加;专业每天的隐患排查会议由分管副矿长或委托的分管副总工程师主持,相关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和部门人员参加;基层队每班的隐患排查由值班队长主持,班员参加。
2、对所排查的隐患必须按照“六定原则”落实整改,即:定项目、定措施、定资金、定负责人、定完成时间、定复查人。
3、矿每周一的隐患排查会议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按照“六定原则”明确整改;专业部门、基层队及班组排查的隐患“六定原则”和闭锁循环整改要求做好记录,并严格按要求予以落实整改。
第二条“现场隐患”是指生产安全职能部门和“六条线”通过现场执法检查的形式确定的隐患,对现场隐患按以下程序进行闭锁循环管理。
1、发现隐患:各级管理人员在执行下井带班或日常入井检查时,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尤其是重点工作头面、日常安全管理的“死角”、“空白地带”纳入列表管理,有计划地开展不定期的现场隐患排查。
2、填报隐患:各级管理人员出井后立即在矿安全信息站填报隐患情况。
3、汇总隐患:由安全信息站人员对所填报的隐患进行分类汇总,并进行信息处理(在矿业安全信息系统上进行发布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4、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安监部门在收到信息汇总后,对所填报的隐患进行梳理归类,按“六定原则”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同时建立隐患登记台帐,履行签字手续。
5、实施整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必须根据整改通知书的要求实施整改。各基层单位要按矿的统一要求建立隐患公示,对本单位负责整改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公示,并及时修改、填相关整改信息。
6、反馈整改信息:隐患整改完成后,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必须及时向安监部门和复查部门反馈整改信息。一是及时在信息系统中录入整改完成情况,二是将隐患整改复查申请单反馈到相关部门。
7、复查验收:由安监部会同业务主管部门组织复查验收,复查情况及时在信息系统中录入销号或再次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
第四条对隐患复查的要求。
1、整改单位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严格按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及时填写复查申请单,交安监部和专业部门后组织复查,并在安全信息系统上录入整改情况。
2、复查时,负责复查的部门人员必须将复查卡带到现场逐条逐项对照复查。复查后签名返回信息站,由信息站统一进行销号。
3、经复查未整改或整改未达到要求的,信息中心应及时反馈到安监部门,并由安监部门再次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五条实行隐患整改报告制度。对查出的隐患按照a、b、c、d四级进行分类管理,分级整改。其中a类隐患(难以整改的重大隐患),由各专业部门每月24日前报矿安监部统一上报矿业组织整改,各专业部门同时报分管上级分管部门备案;b类隐患(一般重大隐患)即由矿组织整改的隐患,每月25日前由各专业部门报次月隐患整改项目、责任单位、整改措施、完成时间等到安监部,必要时在矿长安全办公会上提出并落实整改方案;c类隐患(相对整改难度较大的隐患)由各专业部门组织整改,并报矿安监部门备案,安监部门和专业部门作为重点进行日常监控;d类隐患(一般现场隐患)由各单位组织落实整改,整改情况报矿安监部门备案。
第六条加强对隐患排查整改情况的日常监控力度。安监部门信息系统负责人每天对信息系统内的已通知隐患整改完成情况进行查询,发现未完成的必须查明原因,并对已完成的整改项目及时安排人员进行复查。在每周一的矿隐患排查会上通报本周所有隐患的整改完成情况,并对未完成整改的责任人的处罚进行通报。
第七条安全信息系统的管理。
1、各单位由队长负责,并指定专人负责对信息的录入和管理,一经发现系统不正常或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或疑问,及时与矿信息中心专管员联系。
2、安全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⑴安全管理制度查询和上传。
⑵全矿员工身份信息查询、井下全员考勤统计查询。
⑶安全活动的记录及查询。
⑷隐患排查整改
①隐患登记:对各级检查人员检查的现场隐患进行登记建档。
②整改通知:对登记建档的现场隐患进行
筛选,通知到整改单位。
③整改情况:整改单位将整改实施内容及相关情况反映出来,确认完成整改。
④整改监控:对隐患进行复查和对隐患相关信息实时监控。对隐患到期未整改的用
『肆』 湖南省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治措施
11.3.1 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湖南省各地、市、县社会经济发展参差不齐,可划分为四个层次:特别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欠发达地区或贫困地区。
(1)特别发达地区: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四市,人均GDP值超过10000元(其中长沙市区已超过了20000元),农民年均纯收入超过3000元。
(2)发达地区:发达地区共计41个县市,它们主要分布于京广线两侧,呈南北向的带状展布。湘西、湘北也有一些发达县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年均收入大于6000元,其中农民年均纯收入绝大部分高于2000元。
(3)发展中地区:发展中地区共计24个县市,它们主要分布在于湘中丘陵区与周边山区的过渡地带,以及洞庭湖平原与两侧山区过渡地带的县市。发展中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农民年均收入在4850~6000元。
(4)贫困地区:包括国开发(1994)5号通知,我省列入扶贫的10个县(永顺、保靖、平江、桑植、新化、沅陵、花垣、安化、隆回、新田)和湖南省湘政发(1994)29号文件中增加省定扶贫的21个县区(城步、桂东、汝城、古丈、泸溪、凤凰、通道、江华、龙山、麻阳、慈利、宜章、新晃、炎陵、茶陵、吉首、石门、芷江、张家界市的永定区和武陵源区、浏阳市)。
(二)人口稠密
近几十年来,湖南人口急剧增加,从1953年(一次普查)到1998年的45年间,全省人口净增3152.30万,平均每年净增70余万人,使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人口增长与环境及资源的关系日趋紧张。就土地资源来说,1949年全省人均土地面积达10.64亩,人均耕地面积达1.76亩,而至1998年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分别下降到4.89亩和0.74亩,分别相当于1949年的46%和42%,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并且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面积仅相当于现有耕地面积的5.8%。显然,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除此之外,人口增长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资源衰退、水土流失加剧、地质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严重。
(三)土地退化
(1)土壤侵蚀加剧:花岗岩、紫色砂页岩和砂岩所生成的土壤结持力小,并且多为坡地,在春夏之间的雨季会发生水土流失。特别是由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植被覆盖率低,以及不合理的垦复和耕作,均加剧了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给土壤资源和农业生产带来了一系列破坏,使地力衰退。据统计,每年全省流失的土壤约1.7亿吨,相当于80万亩耕地的土壤流失,并伴随有大约248万吨有机肥流失。
(2)土壤潜育化过程增强:由于长期对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发生水库、水渠渗漏,排水设施不完善,特别是重灌轻排的耕作技术以及长期的双季稻连作制度,土壤长期淹水,曝晒机会少,同时水耕水整的耕作方法使犁底层日趋粘重紧实,透气性差,土体的部分或全部层段还原性增强,普遍发生次生潜育化过程。全省潜育化稻田有50万余公顷,次生潜育化稻田27万余公顷。
(3)土地贫瘠化普遍:土地贫瘠化是因土地用养失衡所致。近几十年来,集约型农业日益发展,土地养分消耗量急增,而土地投入相对不足,重用轻养甚至只用不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土壤养分损失严重。全省122.99 万公顷的旱地中绝大部分有机质含量不到1%,水田中亦有相当部分的有机质含量低于2%。土地贫瘠化现象在农业生产相对发达、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区域表现更加明显,如常德、岳阳、长沙等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低产耕地占其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
(4)土地损毁严重:由于工农业生产不断扩大、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交通建设的迅速发展,普遍发生了因挖损、塌陷、压占等使土地遭受破坏。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历年来全省仅国有大中型工矿企业挖损或压占的土地总面积1.13万公顷,安化县境内湘黔铁路复线工程全长仅38 km,施工过程中废土废渣堆占土地及河道、水面的面积高达7.44万平方米。
(四)江湖塘库功能衰退
(1)含沙量和输沙量增加:省内各流域中上游地区在春夏雨季,特别是大雨和暴雨季节,发生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由地表水径流携带向下游运移,此时大小河流的含沙量和输沙量普遍增加。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别为0.179 kg/m3、0.127 kg/m3、0.229 kg/m3、0.416 kg/m3,从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仅湘江干流每年就向洞庭湖输入1235万吨泥沙。
(2)水利效益降低:主要表现在江湖塘库蓄洪、防洪、抗旱能力降低和发电效益降低,如洞庭湖在1949年天然湖泊面积为4350 km2,到1983年缩减为2691 km2,较1949年减少了38%,湖容量也缩减了40%。随之而来,每到雨季,洞庭湖平原就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近几年来历年都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日常生活。
(3)河运能力降低: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江河淤积,河床抬高,航运能力和航运价值大大降低。湖南省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共594条,总长约3.3 万公里,1965年通航里程达1.6万公里,后因泥沙淤积,河床变浅,通航里程逐年下降,目前全省河流通航里程仅1万公里左右,客、货运量大幅下降。
(五)地质灾害频繁
(1)滑坡与崩塌:省域内滑坡和崩塌较为发育,每年均有数千至万余起发生,其中约有1%可形成灾害。据统计,全省业已发生较大规模以上的滑坡764起,崩塌110起,它们集中分布在山地丘陵区,而且以海拔150~800 m之间为甚。湘西北石门—沅陵—凤凰一线北西山区、安化—通道的湘西南山区和茶陵—临武—江华的湘南山地区是3个滑坡与崩塌大量发育的地带,分别占全省滑坡与崩塌总量的35.2%、20.8%、25.2%,而且是大型滑坡与崩塌主要发育地带;湘、资、沅、澧四水干流及其一级支流两岸谷坡地带亦是滑坡与崩塌经常发育的地带。
(2)泥石流:省内泥石流往往与滑坡、崩塌相伴发生,但发生数量相对较少。根据地矿部门资料,固体物质一次输移量>1.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有74起,其中大型—巨型的泥石流有22起。
(3)水土流失:由于本省大部地区属山地、丘陵区,地势高、且相对高程差大,同时雨水多、强度大,特别是在分布广泛的红层和岩浆岩岩类以及志留系页岩、泥岩分布区,基岩对土壤结持力小,抗蚀、抗冲及抗风化能力弱,植被一经破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水土流失一直是长期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1985年湖南省农业区划研究成果表明,湖南省水土流失分布面广,达4.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0.8%。按侵蚀类型分:面蚀41958.6 km2,沟蚀1673.7 km2,崩塌368.3 km2;按发生的地类分:农业用地6954.3 km2,林地27312.5 km2,草荒地9733.8 km2;按流失程度分:轻度20830.8 km2,中度14240.7 km2,强度7942.8 km2,剧烈986.6 km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封山育林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森林植被和草地得到了较好的护养,植被覆盖率逐年提高,1996年植被覆盖率达到52%,不但有效地抑制了水土流失的进一步扩大,并对已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缩小了水土流失范围。但是,目前省内水土流失仍分布很广,除洞庭湖平原区的安乡、南县、沅江、华容和津市五县少有水土流失以外,其他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9430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8.62%。水土流失灾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是衡阳、邵阳、自治州及娄底市,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其总面积的25.7%、24.1%、25.0%、23.4%,在衡阳又以衡南县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43.2%,形成了大面积的红壤劣地。
湖南省水土流失以面蚀为主,占总流失面积的95.36%,流失地类有农地、林地及草荒地,其中农地流失占15.8%,林地占62.1%,草荒地22.1%。
(六)地表水体污染
湘江水系:1998年度湘江水系主干流参与评价断面20个,支流参与评价断面12个。全流域水体符合Ⅰ、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各为3个,各占9%;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5个,为15%;属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17个,占53%;属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4个,占12%。湘江干流中上游江段水体污染较轻,从源头永州大江口至株洲上游渌水口长约400 km的江段上,共布设监测断面11个(9个城市江段断面),仅1个断面水体符合Ⅲ类水质标准,其余断面水体均属于Ⅳ类或Ⅳ类以上水质标准。
湘江支流中,郴江、蒸水、浏阳河、涟水污染严重,潇水、舂陵水水质保持良好。湘江水域主要污染为总氮、石油类、总大肠菌群、氨氮、总磷、非离子氨、汞、砷以及其它重金属。
资江水系:资江是湖南省干流和支流污染均严重的水系。1998年参与评价断面15个(城市江段断面13个),干流上布设监测断面11个,支流布设监测断面4个,所有断面中,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2个,属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11个,属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2个。干流上仅中游柘溪水库、桃谷山2个断面水体良好,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中上游以及下游共9个水体监测断面均属于Ⅳ类水质标准。支流邵水、夫夷水污染严重。邵水参与监测评价的2个断面水体均属于Ⅴ类水质标准,夫夷水参与监测评价的2个断面水体均属于Ⅳ类水质标准。干流上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总大肠菌群以及总磷。支流邵水马家坝、东风桥等生化需氧量、总大肠菌群、总磷、挥发酚的年均值均超标。
沅江水系:沅江水系共布设监测断面16个,干流上设11个,支流上设置5个。所有参与监测评价断面中,符合Ⅰ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5个,符合Ⅱ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2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1个,属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5个,属于Ⅴ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3个。沅江干流水质尚好,全长约500公里的干流上所设置的11个断面中,仅中游1个断面和下游2个断面水体属于Ⅳ类水质标准,其余监测断面水体均符合Ⅰ、Ⅱ或Ⅲ类水质标准。沅江支流巫水、峒河以及万溶江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为总大肠菌群、总磷、挥发酚、氨氮以及悬浮物。支流万溶江、上州、七一化工厂断面的监测项目总大肠菌群、总磷、氨氮年均分别超标,干流下游新兴嘴断面、坡头断面总大肠菌群分别超标。
澧水水系:澧水水系参与监测断面6个,干流上布设5个,支流上布设1个。干流上仅石门三江口断面水体符合Ⅱ类水质标准,其余4个断面均属于Ⅳ类水体。支流上断面水体基本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澧水水域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悬浮物、大肠菌群。
洞庭湖区:洞庭湖区参与评价断面8个,属于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6个,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为2个,总磷、总氮污染较广,呈富营养化现象。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悬浮物、色度、总大肠菌群。湖区所有监测断面中,南嘴和茅草街断面污染较重。
长江水系:长江水系湖南江段参与评价断面3个,即岳阳市荆江口、陆城和城陵矶,断面监测结果均属于Ⅳ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总大肠菌群、悬浮物和氨氮。
湖南省水库除湘江支流潇水的双牌水库挥发酚年均值超标外,其它各大水库监测结果表明水质良好。
(七)大气污染
根据湖南省环境保护局统计资料,我省重点源工业废气等标污染负荷为3819432.40,其中燃烧废气占68.98%,工艺废气占31.08%。说明重点源工业废气有三分之二以上来自燃烧废气。
工业废气等标污染负荷较大的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分别为1879829.73、963959.00和680971.878,这三项污染物累计负荷比达95.37%。
重点源工业废气等标污染负荷排在湖南省首位的是岳阳市,标污染负荷为729126.90,占 19.09%,以下依次是娄底地区负荷比为16.54%、株洲市负荷比为14.51%、衡阳市负荷比为12.00%和湘潭市负荷比为9.21%,这五个地市累计负荷比为71.34%,为我省重点源工业废气的主要污染区域。
11.3.2 生态环境的整治措施
(一)优先发展社会经济发达地区与加强区际合作、缩小地区发展差异并重
区域经济发展应走不平衡增长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集中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在优势发展地域予以重点突破,并再实施滚动发展。
全省由于社会历史、自然条件、资源状况、投资规模等诸因素的不同,从而形成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明显差异。从总体上看,湘江中下游的湘中丘陵区和洞庭湖平原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湘西北地区、湘西雪峰山区和湘南山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优先保证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超前发展。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尤其是以长株潭为中心的地区生产率高,南靠广东、港澳,北通长江黄金水道,工、农、商业发达,城镇规模大、数量多,交通便利,科教卫事业和邮电通讯业发达,水资源充裕,具有投入少、经济效益高、快速发展的条件,应作为全省优先发展的区域带,使之增强聚集效应,增大辐射功能,率先缩小与沿海地区的差距,并推动全省其它地区的发展。
在优先发展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同时要加强区际合作。实现各地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同时省内社会经济落后的山区,国土资源丰富,社会经济的严重滞后会对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对湘西自治州以及其它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要根据其国土资源状况,按照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突出重点、各展所长、协调发展的原则,实行对口扶贫工作,以加快全省300万人口的脱贫,缩小与社会经济发达地区的贫富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二)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是关系湖南社会经济全局和子孙后代的大事。人多地少是湖南省经济发展和国土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之一。目前,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正处于从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变阶段,但少年、成年人口基数仍然很大,总负担系数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23%(1995年)。若放松计划生育,让少年人口迅速扩大,则建设成果将部分或大部分被人口增长所抵消,资源和环境也会承受更大的压力。因此,要继续切实加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完善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健全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的法规和政策,把推行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
(三)造林育草、整治江湖塘库,扼制地质灾害
造林育草扼制水土流失:森林覆盖率低、草地退化是湖南省地质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继续造林育草、发展植被是整治生态环境、改善经济条件最重要的基础措施之一。湖南省森林覆盖率达52%,远高于全国水平,但是由于大部地区地势起伏大,雨量多,尤其是暴雨和大雨,地质灾害仍然频繁发生。同时,原始林业已开发殆尽,现有林木绝大部分为次生林,主要为马尾松林、杉树林和经济林,它们对水土流失的扼制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必须强化“森林法”的实施,以法治林,封山育林,同时要调整林种结构,扩大防护林的种植面积,以保证森林不但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真正得到改善,提高涵养水土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湖南省草地退化明显。由于人类对草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大面积草坡被垦、公滩滥牧,加上不顾客观条件的毁草造林,结果使草地垦植失败,有种无收,公滩荒芜、造林不成,反而引起草地退化。因此,必须从措施上采取围栏封育,退耕、退林还草,使草类具有充分的休养萌生时间;实施防护林与草地同步发展、交互分布的综合防护措施,以逐渐使草地恢复发展,改善生态条件。
整治江湖塘库,扼制洪涝灾害:每当春夏季节,雨水集中,水量充沛,且四水洪水与长江分流入湖洪水遭遇时,在洞庭湖平原及四水下游地势低缓平坦地区酿成洪涝灾害。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洞庭湖围湖造田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二是由于长期水土流失,造成四水及洞庭湖含沙量和输沙量增加,江河淤积,湖河床抬高,泄洪防洪能力明显降低;三是四水中上游水库蓄水调节能力低。因此,必须整治江湖塘库。
首先,在湘、资、沅、澧四水及其重要支流中上游,特别是在暴雨中心地段或降水高值区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库,以及加强对已建水库的维护管理,提高四水中上游蓄水能力,做到防洪、抗旱调节自如,减少洞庭湖及四水尾闾的防洪压力。
在湘、资、沅、澧四水中下游河段,存在江河淤积、河床抬高的地段,应进行河道清障和疏挖,达到畅通水流,降低水位。同时要加固沿江大堤,使之达到防洪能力20年一遇甚至更高的标准。特别是社会经济发达的重点城市,如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城市,沿江大堤的加固要达到防洪能力50~100年一遇的标准。此外,要确保重点铁路、重要公路不受淹没,常年畅通。
洞庭湖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湖床抬高,造成洞庭湖蓄水防洪能力大幅度降低,是洞庭湖平原及四水尾闾洪涝灾害的症结。因此,要切实退田还湖、清理四水尾闾洪道。此外,要加强堤坝建设和增强堤垸排涝能力。
(四)综合治理水污染
(1)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监督机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排污动态申报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2)调整产业结构,扶持环保产业,对排污严重的企业应采取关、停、并、转的方针,对于化工、冶金、造纸等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应实行区域性集中生产、慎重发展的方针。
(3)实行谁污染谁治理,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的监督管理,对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没有正常运转的,限期整改,对处理效果差的设施进行技改,尽快达到排放要求。
(4)加强水资源管理,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降低万元产值与单位产品的耗水量和排放量。
(5)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兴建和扩建生活污水处理厂,严格控制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五)综合治理大气污染
(1)以控制煤烟型污染为重点,综合治理大气污染,凡不符合国家烟尘排放标准的企业、民用锅炉和土灶要限期治理。推广节能高效、污染小的炉窑。
(2)逐步改变燃料结构,积极发展气体燃料,提高城市用气率。有条件的,要积极推广利用太阳能、沼气等非污染能源。
(3)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控制和管理,对尾气排放不符合要求的汽车不准上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4)对工矿企业排放的各种废气,要结合技术改造进行治理或回收利用,污染严重的应限期治理,达标排放。
『伍』 山西省委组织部一倒查六整治是什么内容
省委组织部9月19日召开组织部长座谈会,针对选人用人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剖析、深刻反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盛茂林出席并讲话。
盛茂林强调,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定上来,统一到省委对组织工作的各项要求上来,坚决打赢严厉整治用人不正之风的攻坚战、持久战,为实现山西弊绝风清、富民强省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一要充分认清吏治腐败的严峻形势,充分认清中央、省委的态度决心,充分认清干情民心,充分认清组织部门肩上的责任,与吏治腐败作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二要坚决遏制干部“带病提拔”,坚决调整干部“带病在岗”,坚决预防干部“提拔后生病”。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解决用人标准把握不严、投机钻营者得利、老实肯干者吃亏的问题;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突出解决以人划线、任人唯亲、搞“小集团”“小圈子”的问题;要严格按程序办事,突出解决程序走过场、实质“夹私活”的问题;要认真开展“一倒查六整治”,突出解决用人责任制不落实的问题;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突出解决个别人说了算代替集体决策的问题;要改革考察考评方式,突出解决识人荐人失真失实失当的问题;要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突出解决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四风”,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作风不正、严重影响干部队伍形象的问题。三要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为党委选人用人把好关当好“守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