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发布时间: 2020-12-13 17:13:54

Ⅰ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1)黄土高原概况:范围、地势、地形、植被、位置过渡性
(2)脆弱的环境
①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由黄土本身的特性决定;疏松、富含碳酸钙、垂直节理发达、潜蚀、湿陷;位置的过渡性所致;频繁严重的自然灾害
②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3)尖锐的人地矛盾: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形成
①自然因素:降水、风、地形、土壤、植被
(2)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力,建设基本农田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
④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
(3)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①小流域: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
②治理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
③治理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3、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地理背景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①从东向西的变化规律
地形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呼伦贝尔高原
降水量:←50毫米←200毫米←400毫米←东西:
递减
自然景观: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②荒漠分类:原生荒漠和次生荒漠(荒漠化)
(2)荒漠化的发展:
①历史时期:盲目垦荒、破坏固沙植被、水源减少
②现代:
4、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1)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植被覆盖率差
人为原因(决定作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重视环保
(2)荒漠化的防治: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整治模式→目标
相协调
(3)治理措施和经验
生物固沙、沙地飞插、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
1.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成因与治理
黄土高原的气候、地形、土壤等特点,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基础,在强调人为因素作用重要性的今天,这一点仍然是不能忽略的。当然,通过对现代水土流失的分析,可以认为人为因素所占的份额要高于自然因素,这一点已经得到科学界的首肯。也正因为如此,教材重点介绍了人为原因对水土流失的加速作用。教材是从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以及开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几个方面,来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
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水土保持的措施,不同地区都可以总结出不同的经验。而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是他们的共同经验。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已经有几十年的实践,许多地区在小流域的基础上,连片扩大到大、中流域或以县为单元的大面积治理,取得了水土保持的显著效果。因此,教材选择了“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这一内容。
2.历史时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Ⅱ 东北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主要原因是疯狂开采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和采伐森林

有两种途径:
生物措施:通过植树造林,特别是种植抗旱保水的植被,利用其强大的根系锁住水分;如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的大规模的退耕还林。
工程措施:把坡地推成梯田,利用鱼鳞坑、水窖等积水,结合小流域综合治理。
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 持续治理,才能奏效。

Ⅲ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调理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生产;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恢复地表植被;合理放牧;陡坡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植被稀少,夏季多暴雨,土壤疏松、易容,地表千沟万壑,破面水土易流失;加之,人们开垦、采矿修路毁林毁草,破坏植被、地表。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带走地表肥土,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输送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Ⅳ 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由地貌、气候、土壤(地面组成物质)、植被等因素造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指地表土壤加速破坏和移动的不合理的生产建设活动,以及其他人为活动,如战乱等。引发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有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草原过度放牧、开矿、修路、采石等。

主要措施:
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
加强水土保持宏观战略研究
提升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科技水平
科学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坚持退耕还林还牧 推广节灌技术
调整农业结构

Ⅳ 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及措施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专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属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及治理措施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然后再来谈治理黄内土高原的容主要措施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2)人为原因:长期不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使得高原表面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3)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
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同时要重视发展经济林木。

Ⅶ 水土流失严重带来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治理措施有哪些

淤积河道、造成农田肥力降低、垮塌滑坡、泥石流等

Ⅷ 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2 选择合理的耕作方式
经研究,顺坡开直沟种植造成的土壤侵蚀严重。根据杨一松等人对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侵蚀程度的研究,在坡耕地上种植植物篱哺,能将坡地逐步转变为以植物篱为地埂的梯地。植物篱形成梯地的成本仅为传统坡改梯的3%一17%,且由于长期耕种与土壤侵蚀,会沿植物篱逐步形成梯坎,最终使坡地变梯田。[3]

3 生物措施
营造农田防护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实践证明,植被覆盖率是影响土壤流失最为关键的因素,良好植被覆盖地面水土流失量是自然裸地土壤流失量的1/1 000。且林地凋落物数量明显减少,森林的上述作用也随之下降。因此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尽量保留地表凋落物和林下植被。另外,以林促草,推行混交林也是防止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3]故此,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地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措施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Ⅸ 中国政府近年来在治理水土流失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一、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中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吨,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吨。

二、措施:

治理与开发

(一)化学处理

应用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为国际普遍采用的化学处理措施。2003年美国水土保持报道了美国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应用模拟降雨装置,在多干扰农田中,进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在雨量充沛地区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后,20kg/h㎡PAM能使农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体颗粒淋失量减少60%,还能减缓60 L/min高强度流水的冲刷侵蚀。在易严重侵蚀的地区用PAM处理后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蚀。对初始干土模拟降雨研究发现,在69mm/h降雨中,用80 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减少86%的地表径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雾喷施风干的土壤比直接用干PAM颗粒处理的土壤更能及时有效地控制侵蚀。相信,此项研究对中国应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试验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综合治理

原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具体:
1、压缩农业用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缓坡梯田的建设,充分挖掘水资源,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基本前提)。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超载过牧的地方应适当压缩牲畜数量,提高牲畜质量,实行轮封轮牧;
4、复垦回填。
实践:小流域综合治理
重点: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模式: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三)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复种)。

Ⅹ 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千米,平均每年流失约50亿吨土壤,尤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因此,防止水土流失、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过去对水土流失地区,往往强调单一措施,而广东省兴宁石马镇近年来采取综合措施,积极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显著成效。石马镇是韩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重灾区,区内有27个自然村的耕地和土地,水土流失面积达25.88平方千米;年侵蚀量达40万立方米,60多万平方米良田变成沙滩或沼泽地,部分河床高出地面2米,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1985年以来,他们对水土流失区实施综合治理和连续治理的方针。一方面抓工程治理,对崩口采取上拦、下堵、中间导等措施;另一方面抓好生物治理的配套,做到工程治理一项,生物治理一项。主要采取针阔叶林间种,林果间种,林竹间种,林草间种的方法,因地制宜,多种经营。为巩固治理成果,他们强化行政手段,进行严重管理。可以割草的半封山区,建立定期开放、定点割草、护林员过目检查等制度,确保林木不遭破坏。通过这些措施,已使河床降低0.6米,恢复耕地40多万平方米,大大减少了灾害,确保了粮食和经济作物丰收。如今,石马镇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系统平衡的经验,已引起省内外专家的重视,并被评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先进单位。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