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违三惯治理
1. 三违两惯是指什么
“三违”“两惯”:“三违”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两惯”指惯性违章操作,即干惯了、看惯。
2. 反“三违”有哪些规定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要杜绝违章回,首先答要明白什么是违章: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3. 反三违破三惯查隐患堵漏洞心得体会
230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4. 结合组织岗位谈自己的安全职责及如何防治三违
生产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简称为“三违”),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导致的各类事故的罪魁祸首。反“三违”是各行各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当务之急,是遏制事故强有力措施之一,也是安全生产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有专家提出,反“三违”应从以下10项内容着手:
1、舆论宣传为先导
首先要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作用,广泛开展反“三违”宣传。利用各种宣传工具、方法,大力宣传遵章守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违章违纪的危害性。表彰安全生产中遵章守纪的好人好事;谴责那些违章违纪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恶劣行为,并结合典型事故案例进行法制宣传,形成视“三违”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通过宣传,使职工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勿忘安全,珍惜生命,自觉遵章守纪。由“要我反‘三违’”变成“我要反‘三违’”。实现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觉搞好安全生产的目标。“反三违”舆论宣传为先导
2、教育培训为基础
教育培训是安全工作的重头戏。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的高低,防范“三违”的自觉程度和应变能力都与其密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除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形势任务、安全方针、法律法规、组织纪律、安全知识、工艺规程的教育外,应重点抓好法制教育、主人翁思想教育,特别要注意抓好新干部上岗前、新工人上岗前、工人转换工种(岗位)时的安全规程教育。做到教育培训、考核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增强防范事故的能力,为反“三违”打下坚实的基础。
3、企业领导是关键
“‘三违’除不除,关键在干部”,开展反“三违”要以领导为龙头,从各级领导抓起。
一方面,从提高各级领导自身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入手,针对个别领导容易出现的重生产、重效益,忽视安全的不良倾向,进行灌输宣传,使他们真正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自觉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身作则,做反“三违”的带头人。
另一方面,要求各级领导运用现代管理方法,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对“三违”实行“四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综合治理,把反“三违”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之中。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约束作用和经济责任制的激励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反“三违”的强大推动力,充分发挥领导的龙头作用。
4、安监队伍是主力
安监队伍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力军,不但是领导的助手和参谋,而且是企业内的“警察和裁判”,为创造企业一方平安的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各级领导要稳定安监队伍,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经验丰富懂技术、作风扎实制度熟、任劳任怨敢管理的安监队伍,树立安全管理的权威,促进企业生产的安全、持续、稳定发展。
5、企业班组是阵地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既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反“三违”的主要阵地。要真正使“三违”销声匿迹,抓好对班组的管理无疑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抓好日常安全意识教育。针对“违章不一定出事故”的侥幸心理,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危害性,启发职工自觉遵章守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自查自纠,自我揭露,同时查纠身边的不安全行为、事故苗子和事故隐患,从“本身无违章”到“身边无事故”。
另一方面抓好岗位培训。让职工掌握作业标准、操作技能、设备故障处理技能、消防知识和规章制度;向先进水平挑战,做到“四比”(比敬业爱岗态度,比职业技术水平,比实际操作能力,比安全作业标准),“三不”(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6、三种人群是重点
(1)班组长。企业生产一线的指挥员,是班组管理的领头羊。班组安全工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这些人。班组长敢于抓“三违”,就能带动一批人,管好一个班。
(2)特种作业人员。他们都在关键岗位,或者从事危险性较大的职业和作业,随时有危及自身和他人安全的可能,是事故多发之源。
(3)青年职工。他们多为新工人,往往安全意识较差,技术素质较低,好奇心、好胜心强。在这个群体中极易发生违章违纪现象。
把上述3种人作为反“三违”的重点,进行重点教育、培训、管理,并分别针对其特点加以引导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有效控制“三违”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
7、现场管理最必要
现场是生产的场所,是职工生产活动与安全活动交织的地方,也是发生“三违”,出现伤亡事故的源地,狠抓现场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要抓好现场安全管理,安监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在第一线查“三违”疏而不漏,纠违章铁面无私,抓防范举一反三,搞管理新招迭出,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安全生产顺利进行。“反三违”现场管理最必要
8、良好习惯要养成
人们在工作、生活中,某些行为、举止或做法,一旦养成习惯就很难改变。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在实际工作中,养成的违章违纪恶习势必酿成事故,后患无穷,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
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需要对不安全行为乃至成为习惯的主观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矫正措施,克服不良习惯外,还要利用站班会、班组学习来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开展技术问答、技术练兵,提高安全操作技能;严格标准、强调纪律,规范操作行为;实行“末位淘汰制”,促使职工养成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9、教罚并举是武器
要实现安全生产,不能仅靠思想教育,还须搞好法制教育。运用法律武器和法制手段教罚并举,反“三违”,除隐患,灭事故。企业必须对国家、各级政府和本企业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进行宣传教育并自觉执行。
凡是事故,都要按照“三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追查分析,根据情节轻重和造成危害的程度对责任人给予帮教处罚。对导致发生伤亡事故的责任者,依据规定,严肃查处,触犯法律的交司法部门处理。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干部职工一视同仁,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10、群防群治作保证
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企业负责,群众监督”是两项同抓并举的任务。“群众监督”是实现“企业负责”搞好安全生产的可靠保证,也是搞好反“三违”工作的可靠保证。要搞好群众监督,就应特别注意发挥各级工会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不断提高职工代表的安全监督能力,广泛发动职工依法进行监督,开展以“群防、群查、群治”反“三违”的监督检查活动,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引用自http://ke..com/view/2309288.htm
5. “三违”是如何发生的
在煤矿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行为不规范,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造成的。认真分析三违的成因和危害,减少和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是煤矿实现长治久安,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进程中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严肃对待的问题。一、三违现象的类型及特点
通过对三违发生的成因和性质分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盲目性三违。一部分职工认为煤矿井下作业只是很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对学习安全知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凭习惯和经验作业,造成盲目性三违。
无知性三违。相当一部分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较低,自控能力和自主保安意识差,对应知应会技术和施工措施一知半解,很多人违章了还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
习惯性三违。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包括基层干部,不能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只讲产量、进尺,随意省略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在尝到甜头的情况下,实施习惯性三违。
管理性三违。有些管理干部重生产、轻安全,重制度制定,轻现场落实。甚至有极少数管理人员,在明知不具备安全条件的情况下,仍指挥职工强行作业,造成了管理性三违。
放任性三违。个别管理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现场管理粗放,对一些轻微三违现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助长了职工的错误思想,久而久之,造成放任性三违。
工序性三违。有的职工在作业中不按照规程要求施工,工程质量差,安全设施不齐全,给后续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留下了安全隐患,造成了工序性三违。二、三违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
1、三违现象发生的主观因素
三违的主体是人,人的错误思想认识,是导致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根源。由于职工个体的文化层次、社会阅历、家庭状况、思想素质等各不相同,造成三违的主观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九种:
侥幸心理。有些职工自认为自己控制力强,对作业环境和条件变化能够掌握,偶尔违章不会出事,碰运气一旦成功,就盲目自信,经常抱着侥幸心理。这类情形在工作时间不长的青年工人中较为普遍。
麻痹心理。在单位一段时间没有发生事故,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有些职工就会不自觉地松懈下来,把规程措施抛至脑后。
习惯心理。由于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很多职工看惯了、干惯了,靠惯性作业,凭经验施工,根本不去想是否违规,是否符合措施要求。
马虎心理。部分职工在工作中一贯马马虎虎,粗枝大叶,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应付了事,结果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
蛮干心理。有些职工,特别是基层区队管理,摆不正安全与生产、与效益的关系,只想着要产量、要进尺,不顾作业场所有没有安全隐患,甚至有极少数人发现了隐患也不处理,野蛮操作,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取巧心理。有的职工为了达到目的,投机取巧,我行我素,不充分估计行为的恶果,冒险违章违纪,扒矿车、坐皮带等。
盲目心理。一些进矿时间不长的新工人和部分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工人,由于缺乏安全知识或文化技术素质低,作业中糊里糊涂违章,糊里糊涂出事。
厌倦心理。少数职工因长年累月地高强度劳动或身体健康原因,不堪重负,生产热情不高,工作完全处于应付状态,使安全缺乏可靠性。
唯心心理。极少数文化程度较低的职工,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抱着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错误想法。不注意安全,随意工作,往往造成事故。
2、三违现象发生的客观因素
职工文化素质不高,相对较低的文化水平,往往使职工认识问题不全面、不充分、不理性,反映在安全生产上,就是摆不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常会产生上班就是挣钱的单纯认识。
作业条件恶劣,劳动强度大。煤矿生产受多种自然灾害威胁,生产战线长,作业条件恶劣,长期高负荷的简单劳动,很容易让职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疲倦,滋生麻痹和取巧心理,常常为图一时的省事、省力,就心存侥幸,铤而走险。
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干部抓管理不讲究方式方法,喜欢采取土政策对职工高压强管,缺乏民主公正,严重挫伤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积极性;管理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在现场强行要求职工违章作业,甚至带头违章违纪,给职工的安全观念造成错误引导;工作任务布置不合理,不考虑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安排任务,造成职工身心疲惫,忽视安全,违章蛮干。
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工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在不断增加。
6. 怎样消除重复“三违”、减少“三违”
“三违”是指企业职工、管理人员在生产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在本企业的事故追查记录中,笔者发现: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三违”造成的。可以说:“三违”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大敌,是引发事故的罪魁祸首。对“三违”现象加以剖析,目的就是找出其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采取措施加以防范,从而确保企业生产安全。
从“三违”性质分析
习惯性“三违”:这是指职工在生产实践中,长期或一段时间内形成的一种行为定式,因为对规程、规章制度没有理解或理解片面,对自身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意识不到或估计不足,习以为常的“三违”。
无知性“三违”:因为年龄、工龄、文化水平、技能、经验等方面的问题,对应该知晓的内容不知或一知半解,在规程、规章修改后未及时学习理解而造成的“三违”。
侥幸心理“三违”:这种“三违”人员多半有违章“前科”,但因种种原因未发生事故或受到处罚,因而心存侥幸,对自身行为缺乏约束。
重复性“三违”:除了智力、技能、文化水平等因素外,主要是职工思想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三违”。
疏忽大意“三违”:自认为工作经验丰富,对情况变化没有重视,没采取相应措施而造成的“三违”。
冒险性“三违”:个别管理人员、职工有一种错误观点,不违章不能正常生产,常常出现冒险作业、冒险指挥行为。
情绪性“三违”:作业人员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到了工作中,精神不集中,反应迟缓,从而造成“三违”。
恶意“三违”:为了报复、宣泄情绪等,有意“三违”。
从“三违”人群情况分析
有“三违”行为的人群,具有一定规律性,笔者以所在企业上一年度情况为例予以说明。
去年,笔者所在企业因“三违”行为被处罚的共220人次,现分类别分析如下。
工龄:220名“三违”人员中,10年以下工龄的“三违”者有132人,占60%;10年至20年的20人,约占9%,20年至30年的68人,约占3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工龄短的人违章几率较大,基本属无知性“三违”;工龄长度适中的人群中“三违”现象较少,说明这部分人比较谨慎;而工龄在20年以上的人发生“三违”行为,则多属于习惯性、情绪性、疏忽大意“三违”。
年龄:220名“三违”人员中,30岁以下的“三违”者有42人,约占19%,31岁至40岁的有114人,约占52%,40岁以上的有64人,约占29%。31岁至40岁这一年龄段的职工,基本仍处于自觉程度不够的阶段,还有些冒险精神;30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职工,因为害怕而违章少;40岁以上的“三违”者则是因为胆大而违章。
工种:在220名“三违”人员中,采煤专业人员141人,约占64%,掘进专业人员35人,约占16%,机运专业人员26人,约占12%,瓦检员12人,约占5%,其他人员6人,约占3%。采煤和掘进这两个较为复杂的工种是“三违”高发区。
文化程度:220名“三违”人员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19人,约占9%,初中文化程度的185人,约占84%,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6人,约占7%。
身份:220名“三违”人员中,工人“三违”218人,约占99%,管理人员2人,约占1%。
次数:220名“三违”人员中,只违章一次者195人,约占88.6%,违章两次者24人,约占11%,违章三次者1人,约占0.4%。
对“三违”现象的认识
“三违”行为是可以纠正的,就是要严格管理、严格训练。因不规范、不熟悉而出现的“三违”行为,随技能、素质的提高,可逐步纠正。
反“三违”应以事前控制为主,对职工的可能出现的“三违”行为、情绪变化、生理节律的变化,应在事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要改变以往把反“三违”工作重心放在事后的做法。
堵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减少“三违”现象的有效手段。针对各种“三违”行为,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班前、班中提醒,组织专人督查,星期天管理人员必须到岗,在夜班后程进行检查,适时、适度地对各工种进行抽查。
对已发生的“三违”行为,要处理一点。教育一片。企业要将每月的“三违”人员名单、违章经过、处理结果编成反“三违”简报,作为每月安全生产活动的学习内容,以警醒所有员工。
如何遏制“三违”
安全定岗定级:根据生产岗位因“三违”可能引发事故的危害程度等级,确定岗位的安全等级,给予相应的工资待遇。这样,在该岗位出现的“三违”行为也就有了相应的等级,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责任连带:在建立“三违”处理制度的基础上,将车间、班组中员工出现高等级“三违”行为与各项指标挂钩,中低等级“三违”只作教育处理,在季度末、年终予以通报。
督查检查:抽调责任心强,有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老员工作为安全生产督察人员,持证上岗,带证督查。安全生产检查要既有面上的、又有点上的,既有跟班的、又有抽查的。
加大赔偿责任:凡是因自身“三违”行为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违章者要依据违章等级、危害程度,给予被伤害者或集体一定数量的经济赔偿。
引入交通管理中的计分制度:按“三违”等级,对应给予计分处理,一年中计分达到一定数值,则对来年的安全生产奖励产生影响;如重复违章、发生重大违章,计分达到本人限定值,则予以降级、留用察看、解除合同等处分。
对“三违”职工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不适应岗位的作业人员,企业应立即予以调整。
注重培训教育:企业应配备专门的安全生产培训人员,对各类可能出现的“三违”行为,要编写专门的培训教材,简单明了,深入车间、班组培训。
人性化管理“三违”职工:对职工教育要“以人为本”,以奖励为主、处罚为辅,对“三违”属于低等级而在年度内不再“三违”者的处罚金,在年底予以退还。 实践证明,"三违"是事故的源头.据国内煤矿多年来的事故统计分析表明:7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三违"而酿成."三违"现象已成为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顽疾",严重困扰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减少"三违"现象呢?笔者结合该公司近年来的具体做法,就如何减少"三违"现象谈几点看法.
7. 煤矿“三违”如何整治
三违的管理
1、现场管理。加强安全员现场的巡回检查制度;强化技术员现场指导;认真落实领导跟班制度。现场的管理要严格,对作业人员的违章违纪,要及时制止,严肃查处,促使作业人员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2、内业管理。安监部门应每旬公布三违处罚情况,在硐口显眼位置张贴,并根据三违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存档。
3、监督管理。安监部门要抓好作业人员的三违管理,还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技术员,直至矿领导的监督检查工作。真正做到一级管一级,下级对上级负责。
4、原则管理。对三违行为实行“四不放过”原则:三违发生的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三违责任者没有受到处罚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发生三违行为后,没有制订出防范措施不放过。
“三违”的预防。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组织工人认真学习三大规程:煤矿规程、操作规程、作业规程。让职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根本性转变。
2、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分析。在潜意识里,许多人认为“三违”只能给自己带来点经济损失,并没从内心真正认识到“三违”可能会对自身或他人生命造成伤害,会为亲人、朋友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和感情上的痛苦,让“三违”人员现身说法,使大家充分认清“三违”的严重后果和危害,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3、开展图片和视频案例教育。有研究表明鲜红的画面会刺激人们的眼球,凄凉的哭声会令人感到伤心,揪心的过程会扣人心弦,以现实的案例提高大家的自觉性、责任感,促使大家遵守规章制度。 4、管理人员应该以身作则。事实表明管理人员如果不能以身作则,带头违章违纪,会给职工的安全观念造成错误引导;工作任务布置不合理,不考虑作业现场的实际状况,不切实际地安排任务,会给职工造成身心疲惫,忽视安全,违章蛮干。
5、加强日常走访工作,及时了解作业人员心理动态。特别是对那些受到三违处罚的人员,应讲明处罚的原因,消除其抵触的情绪。
8. 安全生产法三违行为
“三违”是指“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简称。
要杜绝违回章,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违章:答违章就是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范、章程,违反安全技术措施及交底要求所从事的活动。违章包括:作业违章,指挥违章,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是指从事各类活动的人员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行为;指挥违章是指各级承担管理职能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违章指挥行为;失职违章是指承担安全管理、监督职责的人员,在活动过程中,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而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违章不一定出事(故),出事(故)必是违章。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事故与违章的关系。根据对全国每年上百万起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证明,95%以上是由于违章而导致的。违章是发生事故的起因,事故是违章导致的后果。
事故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会对个人、家庭带来巨大的伤痛,对企业、社会、国家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要保障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幸福,要保障企业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就要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就是杜绝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