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生态治理
4月20日消息,严控渤海围填海、推进长江沿江生态岸线改造、治理黑臭水体……生态环境部19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水污染防治的多项举措和计划。机构改革后,这个新组建部门针对海洋污染、流域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有了更多施展空间和更强治理力度。
资料图:海口市2017年着力治理城市内河(湖)污染。图为经过排水、露出部分湖底淤泥的东西湖。
治理黑臭水体
――将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摸清问题
针对黑臭水体,生态环境部也将动真格、下狠手。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于5月初启动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范围涉及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全国其他部分地级市。
本次专项行动,以群众的满意度为首要标准,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为着力点,借鉴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经验,全面摸清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督促地方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问题。
张波强调,今年9月-10月还要对交办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巡查,提出约谈的建议,对约谈后依然整改不力的,将会纳入中央环境保护部督察进行问责。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2. 黑臭水体整治水质净化技术是否有必要
黑臭水体整治包括:水体净化修复、生态护坡、底泥疏浚、水源控制等,水质净专化技术在黑臭水属体整治中视非常有必要的。
为防止和控制景观水体水质变坏,需要科学合理的对原有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珅德以生态滤池修复技术为主体,开发出了“水源控制+杀菌清淤+生态滤池+水体养护”的景观水系统水质改善整体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利用生态滤池系统和曝气生物栅装置尽快培养水体土著微生物和生物酶,进行生物脱氮除磷,降低水体COD含量,增加景观水体含氧量,加强水体流动性,控制水中菌藻数量,并利用水体的生态自净作用,创造平衡之生态,形成一个具有良性循环之生态系统,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恶化问题。
3. 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有案例吗最好是河道生态治理方面的。
有案例,如下:
碧沃丰主导的昆山鸡鸣塘桥河道生态治理试点项目
2个月内透明度由原来15cm提高至60cm,消除河道蓝藻爆发,水质达到地表Ⅳ类水质标准。
4. 水体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该如何治理
生物方法治理蓝藻原理:
利用Eama-11蓝藻生物抑制剂快速抑制蓝藻的生长繁殖。它是从自然环境里筛选出来的对蓝藻生长有抑制效果的微生物经过驯化培养而成。极易溶解在水中,能快速扩散到蓝藻细胞表面,并渗透到细胞内部破坏细胞功能性蛋白基团,使细胞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细胞正常代谢终止,最终控制蓝藻生长。
特点1——高效抑制
抑制蓝藻生长能力很强,针对已经暴发蓝藻水华的水体,该生物制剂对蓝藻具有90%以上的抑制效果。
特点2——施工简便,原位治理
邦源环保采用生物法治理河道过程中使用的设备简单,不需要大量人力进行打捞蓝藻,即无需将蓝藻转移出水体,即可在水体内通过生化反应消解蓝藻及藻毒素。所以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并且不会产生噪音,不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特点3——产品绿色、环保、无公害
①生物产品不燃、不挥发、绿色、安全、无毒,无二次污染。
②配伍性好,该抑制剂由于无毒副作用,因此,可与其它生物制剂配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③生物降解性极佳,该抑制剂在水体中抑制蓝藻生长以后,不会有残留。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生态—生物方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类技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由于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廉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绿化环境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因此已成为水体污染及富营养化治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生态—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微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浮岛技术、植物操控技术,生态护堤技术,生态复氧技术、生态清淤技术、水生动物恢复和重建技术等。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按照水体污染程度,水环境现状及水体功能等考虑选用不同的技术组合,以呈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北京邦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生物方法及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先后完成北京、江苏、山东、海南、河北、云南等地数十个项目的水体生物修复治理工程,具有丰富的治理经验。能够提供系统整体的解决方案,阳光24小时全程跟踪服务机制。
5. 如何理性化治理黑臭水体
湖泊水体污染实则是水体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污染负荷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仅靠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难以完成净化过程。目前常见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大致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其中物理法主要包括截污、清淤、引水等水利工程,以及气浮、增氧、人工造流等措施;化学处理法涉及絮凝沉降、药物灭藻等措施;而生物法是利用特定的水生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通过其新陈代谢过程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或降解,达到减少或消除水体污染,去除水体营养物质及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微生物处理、水生动植物操纵调控等方法。但因湖泊水体污染治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比较多,存在周期性反复的问题,而水处理中常用的物理过滤、化学处理及生物降解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不足和适用条件,很难彻底解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与发黑发臭的问题,使得湖泊水体污染治理成为一个极为困难的过程。
“三分治理、七分养护”,这是水体生态修复处理的经验总结,也充分说明了水体污染重在预防,包括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护坡等工程措施,尽可能削弱甚至避免水体受污染。而一旦湖泊水体出现了污染,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则其治理将是相对较难的一个过程,唯有在去除水体污染物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水体生态平衡系统,增强水体的生态恢复与自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及水质黑臭的问题。
武汉珅德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从水环境生态平衡原理出发,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开发出了生态过滤技术(Ecological Filtration Technology,简称EFT)。它是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将微生物、原生动物、湿生植物等生物体与生物填料、过滤介质等载体有机结合,互为共生,形成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微生态平衡系统—仿自然生态处理系统,对污染水体进行净化的新型生物治污技术。
生态过滤技术(EFT)创造性地将人工湿地工艺与生物接触氧化法有机结合,依靠互生作用及协同效应,持续净化水体污染,改善水动力,提升水体复氧效率,优化生物种群结构,增强水体自净与修复功能,从根本上解决湖泊河流水体水质恶化与水体修复问题。并且生态过滤技术(EFT)引入生态景观设计理念,在增强水体抗污染与自净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景观绿化效果和观赏价值,而且无二次污染,能耗低,占地面积少,特别适合用于中小型湖泊、河流水体污染治理与生物修复,并且在湖泊、河流生态引水领域以及雨水回收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也表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过滤技术(EFT)宜与外源截污、内源清淤工程措施结合起来,否则会由于外源污染物的不断注入、内源污染物的不断释放而影响湖泊水体净化效果。当然对于不具备截污条件、不适合内源清淤处理的水体也可直接采用该生态过滤技术(EFT)原位将污染的湖泊水净化处理后再进入水体,全面提升水体水质指标。
6. 生态环境部督查黑臭水体整治多少城市未达标
7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总体情况。生态环境部介绍,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对19个省46个城市上报已完成整治的739个黑臭水体进行督查,其中21个城市未达到治理目标。
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对19个省46个城市上报已完成整治的739个黑臭水体进行督查,经督查判定57个水体未消除黑臭,占督查总数的7.7%。
此外,督查组通过查阅地方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核实举报信息以及扩大巡河范围,新发现19个城市的255个未向国家上报的黑臭水体,包括广州、深圳、无锡、扬州等城市。
7. 影响生态浮床治理效果的因素有几个方面
影响生态浮床治理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体的性质溶解氧、 pH值、污染物的形态回等都会影响生态答浮床对水体的处理效果,同时,水力停留时间和水流的速度对生态浮床运用于污染水体的治理也是有影响的[5]。
(2)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污染物的化学特性、环境条件、植物种类等都对污染物的吸收产生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植物对环境中污染物的去除率,应从这三个方面深入研究,提高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
(3)气候条件风、温度等条件由于影响植物 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对生态浮床的植物修复有效性 产生影响。 因此,在生态浮床治理污染水体时,应该充分考虑以上这些因素,使生态浮床净化水质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
8. 生态环境部督查46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多少城市未达标
7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总体情况。生态环境部介绍,第一批和第二批共对19个省46个城市上报已完成整治的739个黑臭水体进行督查,其中21个城市未达到治理目标。
在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还介绍了督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目标完成情况。
张波称,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文件要求,按照2017年底前,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不低于90%、其他城市按本省分配消除比例进行评估,在第一批和第二批被督查的46个城市中,达到治理目标的25个,未达到治理目标的21个。
其中,达到治理目标的城市有合肥、三亚、桂林、长沙、海口、南京、安庆、郴州、重庆、杭州、金华、台州、莆田、厦门、吉安、遂宁、六盘水、天津、福州、成都、北京、保定、玉溪和昭通,宁波无黑臭水体。
在上述城市中,合肥、三亚、桂林、重庆、杭州、金华、台州、莆田、厦门、吉安、遂宁、六盘水等12座城市的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为100%。
此外,还有21个城市未达到治理目标,包括了十堰、武汉、上海、南宁、岳阳、芜湖、安庆、无锡、随州、深圳、扬州、广州、东莞、太原、石家庄、赣州、吕梁、南昌、昆明、自贡、安顺和贵阳。
张波介绍,从第一批和第二批督查情况看,黑臭水体治理存在控源截污不到位、垃圾收集运转处理处置措施未有效落实、内源污染未得到有效解决等3个主要问题。
9. 黑臭河道生态治理,有什么方法
治理方法:
城市河流作为城市的命脉,不仅有水体循环、水土保持、贮水调洪、水质涵养等功能,而且还能调节温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健康的城市水体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加快,我国许多城市河流水质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十分突出,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因此,解决城市河流的污染、恢复河流的生态和社会功能问题仍然是许多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任务之一。以下为黑臭水体治理方法:
1.物理方法:
①引水换水 用“以清释污”方法对污染水体进行稀释,可以使水体黑臭关键性水质指标总磷和有机物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浓度等有所下降。但对于蓄水量较大的水域,补水量太小起不到净化效果,而提高补水量又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费用高昂。所以“引水释污”只是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暂缓效果,对于富营养化严重的湖泊,采用“引水释污”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②底泥疏浚 “清淤挖泥”可减少积存湖内的大量有机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大湖的蓄水量,是减少内源性污染、减轻水体黑臭的有效途径和措施。但是大规模清淤,可能会破坏湖泊原有的生物种群结构和生境,削弱其自净功能,对生态修复带来负面影响。
2.曝气复氧法:
曝气复氧对消除水体黑臭的良好效果已被国内一些实验室试验及河流曝气中试所证实。其原理是进入水体的溶解氧与黑臭物质(H2S,FeS等还原物质)之间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对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的黑臭河流,要使水生态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一般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水体曝气复氧有助于加快这一过程。由于河道曝气复氧具有效果好、投资与运行费用相对较低的特点,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及中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如韩国、香港等在中小型污染河流污染治理经常采用的方法。对于污染情况严重,污染长期排入的水体需配合生物方法及生态措施,因此,可做为辅助生物—生态修复的方法之一。
10. 黑臭水体主要有哪些,在水环境生态修复中使用什么工艺方法较好
什么是城市黑臭水体,哪些水体属于城市黑臭水体,这是需要首先明确的概念。
根据《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黑色或泛黑色),和(或)散发出令人不适气味(臭或恶臭)的水体的统称。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可将其细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的分级标准如下表所示。
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体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黑臭水体治理的思路先行,避免为了治理黑臭而治理黑臭。黑臭水体治理思路可谓“百花齐放”,表面上看非朱即墨,实则殊途同归,总体可以概括为“系统分析、综合施策”。“系统分析“是指必须系统分析城市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包括点源污染源(排放口直排污废水、雨季溢水、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源(各类降水所携带的污染负荷、农村畜禽养殖废水等)以及内源污染源(底泥污染物、漂浮物、悬浮物等),“系统分析”保障了“综合施策”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综合施策”既指综合控源截污、内源控制以及生态修复等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避免单一治理技术的局限性,即再好的单一治理技术也不能彻底解决水体黑臭问题,亦指综合水体污染程度、污染原因和污染阶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选用相对适宜的治理方案。根据污染程度与治理目标的不同,将黑臭水体治理分为应急治理、水质改善和长效保持三个阶段。在应急治理阶段,针对黑臭严重水体,采取有效措施,短期内快速缓解和消除黑臭现象。主要技术实施要点为:(1)截污,控制外源污染物的进入;(2)投加絮凝剂、除藻剂等药剂,快速去除污染物;(3)底泥清淤,将大量污染物迁移出水体;(4)补水(地表水或再生水),快速迁移、稀释污染物质。在水质改善阶段,经过应急处理措施,黑臭现象缓解之后,进一步减轻水体污染负荷,采取工程措施净化水质,恢复水体景观功能。主要技术实施要点为:(1)人工增氧(曝气、纯氧增氧、化学增氧等),防止厌氧分解,提高水体中有机污染物质的降解速度;(2)投加底质改良剂或氮磷控制剂,降低内源污染释放(仅适用于滞流型水体、封闭和半封闭型水体);(3)旁路处理,对水体进行循环处理;(4)植物净化(植物塘、生态浮岛等),利用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在长效保持阶段,黑臭水体治理后,可能会面临污染负荷再度升高等问题,使得水体水质恶化和黑臭反复,因此需要保证水质有效管理,确保水质改善效果的长效性。主要技术实施要点为:(1)清水补给,通过补水加快水体循环;(2)生态修复,提高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3)水华控制,消除黑臭后的水体,仍然是富营养化水体,藻类容易暴发,最终导致黑臭,应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水华。
学习污水处理技术上易净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