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货币整治

货币整治

发布时间: 2020-12-11 10:43:41

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怎样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治理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主要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是“紧”的货币政策,能够抑制社会总需求,但制约投资和短期内发展,反之,是“松”的货币政策,能扩大社会总需求,对投资和短期内发展有利,但容易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增税和减支是“紧”的财政政策,可以减少社会需求总量,但对投资不利。反之,是“松”的财政政策,有利于投资,但社会需求总量的扩大容易导致通货膨胀。
虽然这两项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中都有较强的调节能力,但仅靠一项政策很难全面实现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没有双方的配合,单个政策的实施效果将会大大减弱,这就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综合优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四种不同的搭配组合,政府究竟采用哪种取决于客观的经济环境,实际上主要取决于政府对客观经济情况的判断。概括地说,“一松一紧”主要是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和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具有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两大政策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因此,这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第二,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第三,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第四,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例如,需要有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社会政治环境;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包括金融企业)的运行机制;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② 当经济衰退和萧条时,政府应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治理

1.宽松的财政政策

主要包括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减税由于涉及到税法和专税收制度的改属变,所以不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手段。
财政支出是总需求的组成部分,增加支出可以增加总需求。但增加财政支出需要考虑资金的来源问题,解决途径是向中央银行借款,其次是发国债。

2.宽松的货币政策。

就是通过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刺激总需求的增加与扩大,以此来缓解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

主要政策有: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在贴现率,央行在证券市场上购入证券。

③ 货币学派的治理措施

通过上述详尽的分析,弗里德曼相信,制止通货膨胀的办法只有一个,出路只有一条,即减少货币增长。他认为,只有把货币供应增长率最终下降到接近经济增长率的水平,物价才可望大体稳定下来,而后,政府采用单一规则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就能有效地防止通货膨胀。其它制止通货膨胀的办法诸如控制物价和工资都是行不通的,不仅因为药不对症而无效,反而会加剧病症。
弗里德曼指出,制止通货膨胀,是“知易而行难”。制止的方案虽然简单明了,但实施起来却因存在着许多障碍而困难重重。这些障碍主要来自于医治通货膨胀在短期内所产生的不良副作用。由于时滞效应的存在,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最初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增加,而物价下降幅度却不大。
传导机制分析表明,货币供应量变动后同适应这一变化而进行的产量和物价的充分调整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滞后。通货膨胀的发生有一个时间过程,通货膨胀的制止也需要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初始效果和最终效果是不同的。与发生通货膨胀的初始效果是暂时的繁荣相反,制止通货膨胀的初始效果是暂时的衰退。这种暂时衰退的副作用是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传导反应,是人们的信息传播不灵敏,预期缓慢地变化、调整没有迅速跟上所致。因此,这种初始效果是暂时的,当制止通货膨胀的传导继续进行下去,人们的预期适应了变化的形势,并根据修订的预期采取调整行动后,治疗的良好效果就出现了:生产恢复并稳定上升,就业增加,通货膨胀率下降,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经济进入稳定发展的正常轨道。这种结果才是长期的、真实的。遗憾的是,许多人看不到这种时间上的延迟所引起的失真现象,把初始效果误以为是制止通货膨胀的结果,当局也因此而中断对通货膨胀的治理,又继续增发货币提高货币增长率,企图制止这种短期衰退的初始效果,结果却导致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因此,弗里德曼指出:“制止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政治障碍:第一,美国、英国及其它许多政府都对充分就业做出许诺;第二,一般公众不认识制止通货膨胀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或暂时的副作用;第三,政治领袖们不愿或不能说服公众接收这些副作用”。
弗里德曼指出,面对通货膨胀,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选择是:使物价上涨继续下去,或者加速上涨。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受到打击。
另一种选择是:你经历了一个困难时期,而这个困难时期是为了有效地治好物价上涨带来的副作用。对每个人来说,这意味着一年或更长时期的低经济增长,相对多的失业人数和收入的缓慢增长。
任何有理智的人都会作后一种选择。因为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选择,在短期内,没有任何制止通货膨胀的办法既能产生良好效果又不使每个人有所损失,长痛不如短熬。制止通货膨胀不仅需要决心和适当的政策,还要有耐心和远见。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如果采用减轻其副作用的措施,就能够使治理通货膨胀的不良初始效果降到最低限度,从而有利于对通货膨胀的进一步治理。弗里德曼指出,减轻副作用的措施主要有两条:
第一,减轻副作用最重要的方法,是事先宣布一个逐步稳定地降低通货膨胀的政策,并坚持执行,使政策得到公众的依赖。逐步进行和事先宣布,是让人们有时间调整其安排,并促使他们这样去做,只要坚持执行,人们就会从长期考虑来安排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调整资产组合,从而减少因通货膨胀而产生的生产滑坡、就业下降等临时副作用。
第二,广泛地使工资合同及其他合同指数化,即长期合同应包括名义价格可以自动调节以抵销通货膨胀的条款。这一措施的实质是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契约按实际量而不是名义量来缔结。存贷款利率也应采取这一措施,保证实际利率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其好处是,无论通货膨胀高低,契约双方(雇主与雇员,借者与贷者)都可以受到保护而免受损害,使他们在不受通货膨胀的干扰下,按照本行业的条件去谈判,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当然,以上两条措施都只能相对地减轻副作用而不能完全消除它。制止通货膨胀的最好办法是不要沿着通货膨胀的道路滑下去,坚决采取固定货币供应增长的货币政策,有效地进行预防,这才是上策。

④ 通货膨胀的治理(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分析,主要侧重于货币政策也成),可以的话尽量详细点,谢谢

(一)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最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之一,它也是治理通货内膨胀的一个重要手容段。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以压抑总需求;二是提高利率,以抑制投资需求,并刺激储蓄增加,从而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了通货膨胀的压力;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减少流通货币,缩小信贷规模,从而减少投资规模,达到平衡储蓄和投资,从而增加商品和服务,消除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进而达到了防止通货膨胀的目的。

(二)、财政政策
通过开征不动产税、遗产税等特殊税种,直接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通过累进税率可以对分配进行再次调节缩小贫富差距。通过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提高税收来限制这些行业的盲目扩张,通过转移支付,直接对低收入人群进行补贴以缓解物价上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⑤ 论述货币政策三大工具与通货膨胀治理。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备率、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
通胀治理方法一般有三种:
1.控制货币供应量。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具体解释可以网络上查一下。解释的都很详细

⑥ 请结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谈谈国家对通货膨胀的治理措施

中国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主要有8点:
1、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比例(每提高0.5个百版分点,能冻结权4000亿-5000亿人民币的流通量)
2、提高存贷款利率。
3、减少货币发行量与供应量
4、引导投资方向,减少项目审批和政府采购力
5、减少国债和地方债券的发行量
6、调整税收政策
7、调整财政政策(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转为中性或紧缩性财政政策)
8、发行央行票据(甚至惩罚性定向票据)
这8项治理措施中,涉及银行业务的都是与货币政策有关的措施。其余措施其实都是直接或间接的财政政策。
你可以就这8项措施逐条展开论述,就是一篇很大的论述题了。
这些都是我从事省一级工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体会结合我在大学讲课的体会,应该对你有帮助。

⑦ 运用货币政策三大法宝治理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Inflation)一般指: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通货紧缩(deflation) :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应对措施
通货紧缩时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可以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刺激总需求。
(二)宽松的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
(三)结构性调整
对由于某些行业的产品或某个层次的商品生产绝对过剩引发的通货紧缩,一般采用结构性调整的手段,即减少过剩部门或行业的产量,鼓励新兴部门或行业发展。
(四)改变预期

政府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增加公众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信心。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适当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提高中下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以增加消费需求。
(六)恶性紧缩模型
国家综合物价指数,只发行与国民数量相当的货币,后果货币无限升值,如战国时齐刀币,王莽篡汉时发行的法币。
通货膨胀时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 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⑧ 通货膨胀的治理(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分析)

由于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的正常发展有相当的不利影响,所以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平抑通货膨胀。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1.控制货币供应量。
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在货币 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 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其他政策。
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如果总需求上升到大于总供给的地步,过度的需求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普遍上升。所以,任何总需求增加的任何因素都可以是造成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的具体原因。

⑨ 目前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是什么

人民币升值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成明显通货膨胀是2008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在央行12次上调准备金率,六次提高存贷款利率的情况下,从去年开始的物价持续上涨问题仍未缓解,国家不得已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为何被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视为通货膨胀克星的利率手段在中国就不管用呢?,归根结底是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没有分析清楚。

中国通货膨胀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呢?其一,美元降息和大幅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大幅上涨,从而导致我国进口商品大幅涨价,传导到国内商品接连上涨。鉴于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尽管政府已通过财政尽力采取了价格补贴等来控制物价,但来自世界粮食、石油等普遍上涨带来的传导效应却是短期难以避免的。其二,美元贬值,导致国内持有美元的企业纷纷抛售美元,投资于房地产以及其他商品。其三,引入美元,引入了通货膨胀。如此这般,利用利率手段抑制通货膨胀就很难见效。

怎么办?有三个应对之方,一是加速人民币升值;二是加速提高劳动力价格,增加社会公共福利,以解决国内消费需求不足和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三是保持股市平稳发展,发挥股市吸纳过剩流动性的作用。

当然,另外一些方面也不可忽视。石油价格、粮食价格上涨也引发和推动了通货膨胀。可以说,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综合原因引发的,解决办法只有采取经济的、行政的、产业的等综合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加速人民币升值、继续使用货币工具以及诸如市场干预和限制乙醇工业发展等措施都应该综合运用。
美国的接连加息对中国货币政策将带来很大影响。一方面中国大陆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任务很重,对继续加息的要求非常迫切;另一方面中国加息,而美国接连减息,导致中美利差倒挂(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相对人民币来说美元将继续贬值,促使未来全球资金将进一步流入中国,使中国的流动性过剩局面进一步加剧,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继续攀升甚至使通货膨胀成为现实。这就形成这样一个局面:眼看着物价节节上涨,却又不能使用加息货币工具;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回收过剩流动性,但是,美国一直减息,美元一直贬值,又使中国流动性过剩加剧。这就好像我们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是在“堵水”,而美国降息却是在“注水”,不把“注水口”堵上,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人认为,目前,央行已经失去了货币调控的主动权,虽然不一定正确,但是也有一定道理。起码美国接连降息使中国货币政策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

如何应对呢?当前应该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缩短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时间;大幅度提高劳动力、环保、资源能源成本;迅速出台鼓励企业、个人对外直接投资优惠政策;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回收商业银行过剩流动性。

同时,保持股市稳定发展对当前经济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股市的稳定向上发展,可以吸纳大量过剩流动性,对防止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有好处。如果当前股市出现暴跌甚至发生股灾,那么,对当前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股市吸纳的大量流动性必然会一方面流向储蓄、其他理财产品,另一方面将会流向房地产以及其他商品上面,将推动房地产价格以及物价继续走高。因此,要建设好股市,防止股市的大起大落,使股市成为良好的投资资金与消费资金的蓄水池,较好地吸纳当前过剩的流动性。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