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整治
『壹』 我国开展国土整治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我国开展国土整治从以下工作方面着手
一、要尊重民意、维护法定权益。
国土整治工作与项目区所在地的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发(2010)47号文件精神,严格按照项目实施程序实施。充分保障国土整治项目所涉及的当地农民的权益,认真做到使当地群众知情、讲出他们的真心实话、调动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接受他们的监督,要在充分听取当地农民的意见、保证各方利益最大化后才能实施。要做到整治前农民同意、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对项目区内土地权属的调整、农田整理等,要做出多种切实可行的方案供论证选择,项目的实施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自主决定,绝不能够搞强拆强建。
二、要加强领导、落实共同责任。
国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涵盖从农业生产到农民生活的诸多领域,受众和影响面广,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施体系,形成由国土部门搭建平台、地方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从根本上确保项目在申报实施验收管护等方面均为阳光操作,还要建立监督部门、职能部门、监理单位、基层群众四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做到“资金投入封闭运行、技术指导准确、监督管理有效、项目收益凸显”的四到位。
三、要多元筹资、整合各种项目。
要提高国土整治的建设标准、增加资金投入,打造高标准基本农田,提高地力和产出能力,是我们实施国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但依靠目前这种单一财政专项资金多部门多行业的投资方式只是杯水车薪,极易就造成了不得不使部分项目压缩成本的现象,从而使项目建而不全、建而不精,严重影响了惠民工程的效益、也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我们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整合各行业、各部门的相关项目,集聚有限的资金办大事,办精品工程。我们还要出台一些支持国土整治项目实施的若干奖补政策。一方面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自筹资金;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金融、工商民营资金投入国土整治的新模式,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实施国土整治项目建设,为国土整治工程的实施提供宽泛而稳定的资金保障。
四、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实施。
开展国土整治工作,必须强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控范围内科学编制专项规划,由国土资源部门统筹协调、县级政府组织,使其与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水利、林业、畜牧和交通等规划相衔接,项目设计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紧贴“三农”的现实情况,做到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相对集中、先易后难的逐步开展整治工作。
五、要健全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要实行“一张图”管理,加快进行国土整治工作的数据库建设;要建立完善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在线备案制度,实现国土整治信息的统一管理,加大对农村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情况的社会公示力度,接受公众和社会监督;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区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资料得到有效地保护和利用;要制定权属管理制度。要明确受益主体、规范收益用途,确保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得到保障,切实维护好农民权益;要建立项目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区的设立、批复、实施、验收等规范有序;要落实管护经费,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和设施维护。
六、要做好权属调整和安置工作。
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必须要按照权属的实际情况,单独成立一个由地籍管理和乡镇主要领导及农业农村工作的专家们组成的权属调整小组,有针对性的对整治项目中涉及的权属进行专项调整,从而实现安置政策的透明,减少工程实施中的阻力。
『贰』 土地规划中的禁止整治区域是什么
土地整治规划是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和控制下,对规划区内未利用、暂时不内能利用和容已利用但利用不充分的土地,确定实施开发、利用、改造的方向、规模、空间布局和时间顺序。土地整治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制订规划期内土地整治战略,评价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未利用地开发和土地复垦潜力,明确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划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安排土地整治工程(项目),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重大政策等。
『叁』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国务来院批准颁布《全国自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十二五”土地整治目标任务,部署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土地整治的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到2015年,新建4亿亩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经整治后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粮食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效显著,补充耕地任务全面落实,农村建设用地整治规范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取得重要进展,土地复垦明显加快,土地整治保障体系更加完善。规划期内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4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补充耕地2400万亩,确保全国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粮食亩产能力增加100公斤以上,整治农村建设用地450万亩。
『肆』 什么是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规划是重要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科学指导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回
《土地整治规划》答以土地主管部门和专业实践领域的土地整治规划工作为本底,具体内容包括:土地整治规划概述、土地整治规划的理论基础、典型国家和地区的土地整治规划、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治理规划、土地整治规划预评估。
『伍』 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带来什么好处
随着土地流转和现代农业的推进,农民更认识到土地所蕴藏的潜力,土地权属意识更强了。 《意见》提出,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完善承包合同,健全登记簿,颁发权属证书。同时提出,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农户承包地块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 “非农化”将被严厉禁止。土地流转行为将严格规范。土地是否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形式如何选择,都由承包农户自主决定。没有农户的书面委托,农村基层组织无权以任何方式决定流转农户的承包地,更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将整村整组农户承包地集中对外招商经营。严禁通过定任务、下指标或将流转面积、流转比例纳入绩效考核等方式推动土地流转。 从当前实际来说,非粮化较难避免,但是非农化是一定要禁止的。就是一旦需要,这些地都可以拿来发展粮食。郎溪县家庭农场协会会长陈金宝也认为,“关键还是抓住非农化这个牛鼻子。光讲大道理没用,关键要落实政策,出台监管、惩罚、奖励措施,控制投机漏洞。 ” 家庭农场将获重点扶持。 “我国家庭经营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不存在生产力水平提高以后改变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问题,家庭经营现在是、将来也是我国农业最基本的经营形式。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中央提倡的农业规模经营,其实质不是对家庭经营的否定,而是通过改善家庭经营的资源配置及其外部环境,实现生产环节的专业化、社会化。从世界范围看,家庭经营也是最普遍的农业经营形式。 《意见》提出,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至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产业务工收入的,将给予重点扶持。什么叫规模适度? 50-300亩都叫适度。上海家庭农场平均113亩,能不能再大一点?大的肯定收益好,但是你在收入高的同时,离开土地的其他农民怎么办?还有规模越大,到了风险的零界点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不能忽视。 从政策方面来说,大的数千亩的土地流转没有说禁止,但是务必要谨慎。今后,重点是发挥家庭经营的基础作用。重点培育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在大力扶持家庭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新的集体经营方式。 比如,积极推广既不改变农户承包关系,又保证地有人种的托管服务模式,或以承包地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组织,通过自营或委托经营等方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陆』 什么是土地整治规划
土地整治规划 是以土地整治为核心内容的规划。土地整治是指通过采取生物内措施和工程技术措容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资源能持续利用。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土地整治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整治、盐碱地的整治、风沙地的整治、沼泽化土地整治和红黄壤综合整治等类型。
『柒』 请问土地整理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内容有哪些不同
1、根据土地整理的概念,土地整理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行为。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 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可利用土 地面积和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活动。 土地整理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农地整理与市地整理。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土地整理的重点在农村地区。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包括:(1)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2)平整土地,改良土壤;(3)道路、林网、沟渠等综合建设;(4)归并农村居民点、乡镇工业用地等;(5)复垦废弃土地;(6)划定地界,确定权属;(7)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2、程序根据新《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结合各地实践,土地整理程序一般如下: (1)确定土地整理区域,提出工作方案。县、乡(镇)人民**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对土地利用的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利用分区和有关专项规划,选定实施土地整理区域,制定实施土地整理工作方案。土地整理区域一般集中连片,规模视当地具体情况而定。 (2)组织进行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具体分析土地整理潜力、综合效益,提出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和权属调整的意见等,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后,完善有关规划及各类备件。 (3)依法报上级人民**或土地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上级人民**或土地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结合当地情况,审核、批准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与工作方案并进行备案。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及工作方案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4)组织土地整理实施。按照批准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作方案,县、乡(镇)人民**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土地整理建设。 (5)确认权属。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对调整后的土地,办理确定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等手续。 (6)检查验收。按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要求,依法由批准土地整理的人民**或土地管理部门组织进行检查验收并确定土地利用调整情况,包括耕地面积调整情况。有关资料、图件等整理归档。
『捌』 土地整治规划的含义,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
土地规划指一国或一定地区范围内,按照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需要,对土地的合理使用所作出的长期安排。旨在保证土地的利用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发展的要求。规划的依据是现有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分布和配置状况,务使土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不因人为的原因造成浪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在空间上、时间上所做的总体安排和布局。 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将土地资源在各产业部门进行合理配置,首先是在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进行配置,其次在农业与非农业内部进行配置,如在农业内部的种植业、林业、牧业之间配置。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还明确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因此,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使用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