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坡面
❶ 简述坡面治理工程的基本类型
区域性的水土保持规划应从小流域开始,在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时,版应当考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权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之间的合理配置的原则。
应全面分析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山洪导排工程及小型水利工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工程与生物相结合,实行沟道、山坡兼治,上、下游治理相配合的原则。
应作到“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则。
❷ 滑坡治理,抗滑桩锚固段有多种土,就是在滑动面以下有多层土,应该怎么计算
根据多层地基土计算弹性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❸ 基于神经网络方法的边坡治理设计
海州矿露天井工联合开采工程现场勘察资料不足,而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时,应以100m间距的剖面进行设计较为合理。但现只有12个剖面有详细的勘察资料和物理力学参数,并给出了设计参数(见第6章)。为此,尝试采用神经网络方法确定未知剖面W1、E3、E9、E11、E15、E21剖面的治理方案。鉴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协调性需要,以削坡后安全系数、总边坡角和各台阶坡面角为输出参数;输入参数与前类似,取为容重、黏聚力、内摩擦角、坡高、采深采厚比、采空区面积、煤层倾角。鉴于勘察资料不足,预测时的物理力学参数取为平均值。
鉴于海州矿矿坑边坡高达350m,采用局部抗滑桩、挡土墙或锚索支护效果不明显且费用高,为此拟定治理方案采用削坡压脚,设定台阶段高10m,坑底回填同一标高-90m。而各剖面需根据具体需要设定相应的削坡总边坡角和各台阶坡面角。
第6.2.2.3节中,对已知的12个剖面,其中,W3~E21区域拟采用削坡压脚的方法进行治理。分析表明,设计的削坡压脚方法满足稳定性要求,达1.30以上。可以作为剖面设计的合理学习样本。建立计算样本及结果如下表6-14。
表6-14 学习样本及参数
将学习样本代入神经网络程序学习,建立输入-输出模型。用 W1、E3、E9、E11、E15、E21剖面的参数网络,进行输出预测。输入参数见表6-15。
表6-15 预测样本输入参数
将该表输入训练好的网络,预测结果及误差见表6-16所示。
表6-16 神经网络预测结果
该表数据与表6-15的设计参数共同形成了海州矿南帮逆层边坡治理的各剖面削坡治理方案。可见,削坡总边坡角在32°~32°是合适的,台阶坡面角在39°~49°是合适的。相应各削坡剖面安全系数均达到1.30以上。
❹ 政府出面治理的滑坡越治越滑怎么办
崩塌滑坡灾害的应急防治措施
崩塌滑坡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宣传、监测、预告、预防、科研及技术交流等内容,只有组织起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统一规划,群策群防,共同努力,有机配合,正常运转,才能达到预防目的。由于我国崩塌滑坡灾难发育较为普遍,大多崩塌滑坡灾难接到当地居民报灾后,进行应急调查和采取应急防治措施,在此情况下,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视险情将人员物资及时撤离危险区
当崩塌滑坡由加速度变形阶段进入临滑阶段时,崩滑灾难在所难免,不是人力在短时间内可以制止的,此时,应及时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组织将险区内居民、财产及时撤离险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及时制止致灾的动力破坏作用
为争取抢险、救灾时间,延缓崩塌滑坡发生大规模破坏,监测技术人员应立即分析资料,及时制止致灾动力破坏作用,如因采矿而诱发的崩塌,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采矿活动;如因开挖坡脚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开挖活动;如因渠道漏而诱发的滑坡,应立即停止对渠道进行放水。
三、事先有预兆者,应尽早制订好撤离计划
崩塌滑坡灾难在大规模崩、滑前,往往事先有前兆,在此种情况下,当地政府部门应尽早制定好险区人民疏散、撤离计划,以防造成混乱而发生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事故。
❺ 滑坡的成因是什么如何治理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强度因素
滑坡的活动强度,主要与滑坡的规模、滑移速度、滑移距离及其蓄积的位能和产生的功能有关。一般讲,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移动距离越远,则滑坡的活动强度也就越高,危害程度也就越大。具体讲来,影响滑坡活动强度的因素有:
地形:坡度、高差越大,滑坡位能越大,所形成滑坡的滑速越高。斜坡前方地形的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开阔程度对滑移距离的大小有很大影响。地形越开阔,则滑移距离越大。
岩性:组成滑坡体的岩、土的力学强度越高、越完整,则滑坡往往就越少。构成滑坡滑面的岩、土性质,直接影响着滑速的高低,一般讲,滑坡面的力学强度越低,滑坡体的滑速也就越高。
地质构造:切割、分离坡体的地质构造越发育,形成滑坡的规模往往也就越大越多。
诱发因素:诱发滑坡活动的外界因素越强,滑坡的活动强度则越大。如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所诱发的滑坡多为大的高速滑坡。
人为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
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4]
消除和减轻水的危害
滑坡的发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有: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
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钻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竖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撑盲沟。
改善边坡岩土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2,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2,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3,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4,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5,SNS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6,镶补沟缝。对坡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等以防止裂隙、缝、洞的进一步发展。
❻ 边坡治理中面积怎么计算
边坡防护和治理工程中,治理面积一般是按照斜面积(法线垂直于坡面)来计算的.
单位按照平方米计算.
❼ 水土保持的三个工程措施是
水土保持工程是在小流域内修建工程设施防治水土流失,是综合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门应用工程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自然科学。
一、山坡防护工程
作用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及雪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同时,将未能就地拦蓄的坡地径流引入小型蓄水工程。
在有发生重力侵蚀危险的坡地上,可以修筑排水工程或支撑建筑物防止滑坡作用。属于山坡防护工程的措施有:梯田、拦水沟埂、水平沟、水平阶、水簸箕、鱼鳞坑、山坡截留沟、水窑(早井)、蓄水池以及稳定斜坡下部的挡土墙等。
二、山沟治理工程
作用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沟床下切、沟岸扩张,减缓沟床纵坡、调节山洪洪峰流量,减少山洪或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含量,使山洪安全地排泄,对沟口冲积扇不造成灾害,拦泥淤地生产。
属于山沟治理工程的措施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工程和淤地坝工程,其作用在于防止沟头前进,拦蓄和调节径流泥沙,巩固抬高侵蚀基准,削减山洪洪峰流量。
三、小型蓄水引水工程
目的是将坡地径流及地下潜流,采取拦蓄引措施,充分利用,合理调配,减少水土流失危害,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其主要措施包括小型水库工程、山地引洪灌溉工程、引洪淤滩造田工程等。如小水库、蓄水塘坝、淤滩造田、引洪漫地、引水上山等。
(7)治理坡面扩展阅读:
水土保持工程是在小流域内修建工程设施防治水土流失,是综合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土保持工程是一门应用工程原理,防治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自然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坡面与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研究在水力、重力、风力、冰川等多种外营力和各种侵蚀形式的作用下,水和土的损失过程及采取防治的工程措施。
就是通过各种措施改变小地形,达到改变径流流态,减少和防止土壤侵蚀,拦蓄利用径流泥沙的目的。防护和拦蓄是水土保持工程的两大主要作用。
❽ 简述坡面治理截水沟的布设原则
(复1)当坡面下部是制梯田或林草,上部是坡耕地或荒坡时,应在其交界处布设截水沟;
(2)当无措施坡面的坡长太大时,应在此坡面增设几道截水沟。增设截水沟的间距一般20~30m,应根据地面坡度、土质和暴雨径流情况,通过设计计算具体确定;
(3)蓄水型截水沟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水沟应与等高线取1%~2%的比降;
(4)当截水沟不水平时,应在沟中每5~10m修一高20~30cm的小土土当,防止冲刷;
(5)排水型截水沟的排水一端应与坡面排水沟相接,并在连接处作好防冲措施。
❾ 请问边坡治理中面积怎么计算
边坡防护和治理工程中,治理面积一般是按照斜面积(法线垂直于坡面)来计算的。
单位按照平方米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