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整治
⑴ 工信部为综合治理网络环境所确定的“三谁原则”不包括( )。
不准网络言论人生攻击
不准网络非法交易活动
不准扰乱公共网络环境
⑵ 工信部如何治理手机不明扣费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信部近日大力核查媒体报道所涉通信服务热点问题。针对媒体报道的手机不明扣费、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问题,工信部表示,已督促电信企业立即纠正错收费行为,并要求从下月起以短信方式按月向用户主动推送通信账单信息,让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对媒体报道所涉灰色利益链条上的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工信部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置。
确实是该管管了。乱收费。
⑶ 工信部是如何回应骚扰电话治理
不少公众疑问,骚扰电话为何“治而不止”?电话销售公司靠什么打个不停?骚扰电话能否依法得到治理和惩处?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回应,骚扰电话治理进入“深水区”,现有单纯依靠管控通信渠道的做法难以取得进一步明显成效,亟待创新管理方式,推动源头治理。
工信部将持续加强渠道管控,建立垃圾信息治理考核评价制度及违规责任追究机制,采用量化指标对电信企业垃圾信息治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责任追究落实到人,对不达标的企业予以问责,对工作不力的移动转售企业、明显存在违规行为的呼叫中心在分配线路和号码资源、签订用户服务合同时依法采取相应限制措施。
⑷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任务责任
(一)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决策行为。
1、加强项目建设程序的监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管理程序,规范项目决策。(规划司、相关司局)
2、完善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投资项目管理的配套制度,建立完善部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划司、通信发展司)
3、加强节能评估审查,强化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对未进行或未通过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行业预审制度。(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规划司)
4、按照政务公开和相关要求,公开建设项目信息,明确审批流程,及时公布审批结果。(办公厅、驻部监察局、规划司)
5、配合牵头部门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二)规范招标投标活动。
1、依据《招标投标法》,加大招投标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核准招标范围、招标方式和招标组织形式,确保依法应该公开招标的项目实行公开招标。(规划司、通信发展司、驻部监察局)
2、完善通信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制度,研究修订《通信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规定》,继续做好《通信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文件范本(试行)》和《通信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文件范本(试行)》的贯彻实施工作。(通信发展司)
3、积极参与招标投标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健全部门招标投标行政监督机制和举报投诉处理机制。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规划司、通信发展司)
4、加强对通信行业招标投标从业机构和人员的规范管理。加强中介组织管理,规范招标代理行为。(通信发展司)
5、配合牵头部门做好其他相关工作。
(三)加强项目实施和工程质量的监管
1、加强通信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程序管理。严格执行《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基本建设程序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质量监督和竣工验收备案等制度。(通信发展司)
2、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落实通信建设工程质量各方责任制,强化对企业建设行为的监管。依法规范通信建设各方合同订立行为,禁止转包和违法分包。(通信发展司)
3、加大通信建设质量监督检查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部省两级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通报制度。按照《通信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和《通信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点》要求,重点检查3G重点建设项目、低价中标项目以及相关单位建立质量管理制度的情况等。(通信发展司)
4、加强通信业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管,完善相关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措施,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安全生产司、通信发展司)
(四)加强物资采购和资金使用的管理。
1、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政府采购行为的监管。(财务司、规划司、通信发展司、驻部监察局)
2、加强工程建设项目资金监管,严格概预算管理,确保项目建设资金的安全有效。(财务司、规划司)
3、严格执行竣工财务决算审计和审批制度,并对严重超概算项目进行专项审计。(财务司、规划司、驻部监察局)
(五)推进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
1、按照统一的建设项目信息公开的要求、目录和标准,通过部门户网站等渠道公开建设项目信息。(办公厅、政策法规司、规划司、通信发展司、信息化推进司、驻部监察局)
2、按照信用信息目录和共享标准,梳理部门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相关信息,为互联互通的工程建设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平台提供相关信息。(规划司、通信发展司、信息化推进司)
3、建立健全我部工程建设领域失信惩戒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信用系统的完善。(规划司、通信发展司、政策法规司)
4、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我部专项治理工作的宣传报道。(办公厅、规划司、通信发展司)
(六)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办案件工作力度
1、公布专项治理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并依据职责权限进行处理。(驻部监察局、规划司)
2、查处工程建设领域的典型案件,重点查处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法干预项目决策、招标投标等突出问题,查处因监管不力、行政不作为、乱作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驻部监察局、规划司)
3、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开展警示教育,查找体制机制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驻部监察局、规划司)
⑸ 工信部为综合治理网络环境所确定的 三谁原则是什么
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接入,谁负责
⑹ 尊敬的客户,根据工信部等十三部委联合下发的《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司现正开展
电信公司发布的预警告知短信,提醒用户的。
⑺ 工信部如何回应骚扰电话为何屡禁不止
新华社“新华调查”21日播发稿件《谁在打、怎么打、打给谁——骚扰电话生产链条调查》引发社会舆论关注。不少公众疑问,骚扰电话为何“治而不止”?电话销售公司靠什么打个不停?骚扰电话能否依法得到治理和惩处?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回应,骚扰电话治理进入“深水区”,现有单纯依靠管控通信渠道的做法难以取得进一步明显成效,亟待创新管理方式,推动源头治理。
工信部将继续深入研究骚扰电话等垃圾信息治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完善垃圾信息治理长效机制,巩固前期治理效果,推动从根本上尽快解决垃圾信息扰民问题。
工信部正在推动《网间骚扰电话治理技术要求》《通信网络不良语音信息判定标准》《通信网络不良语音信息处置规范》《电信网络不良和诈骗语音处置技术能力要求》等一系列骚扰电话治理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为相关治理单位开展骚扰电话处置提供明确的依据。下一步,工信部将继续与相关部门沟通协商,促进相关立法的出台,使骚扰信息治理工作尽快走上全面法制化的道路。
希望,工信部能再接再厉,拿下骚扰电话。
⑻ 工信部何时关停违规语音专线
8月6日工信部表示,电信诈骗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信部将持续加强电信诈骗源头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电信诈骗整治力度。目前已关停违规语音专线6.1万条,“400”涉案号码从2016年月均700余个下降至目前的个位数,用户举报和公安通报封停号码总量与2017年同比分别下降55%、66%。日均处置诈骗电话400多万次,累计3.39亿次。
近日,相关媒体报道,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电信诈骗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工信部将持续加强电信诈骗源头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电信诈骗整治力度。
下一步,工信部还将加强通讯信息诈骗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进一步督促企业建立完善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责任体系和强化督查、定期检查等工作举措,加大技术监测和处置力度,并强化各部门间协同联动,完善与网信、公安等部门各项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
⑼ 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这件事,工信部专项整治、狠查严查!
App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这件事,不仅今年严查,专项整治更延续到2021年!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27日在工信部召开的全国App个人信息保护监管会上表示,工信部将加大力度,从2021年初继续开展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对有令不行、整改不彻底、反复出现问题、搞技术对抗的企业和App严厉处置。
远程医疗、智慧交通、电商购物……你在享受数字经济的便利同时,是否也有过被电话骚扰的不快?
新技术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同时,一些App侵害用户权益问题也在显现,对违规App进行整治是当务之急。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鲁春丛说,工信部连续两年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并在2020年7月以来针对App常使用的SDK(软件工具开发包)存在侵害用户权益等问题,部署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完成国内用户使用率较高的44万款App技术检测工作,责令1336款违规App进行整改,下架94款拒不整改的App。
刘烈宏说,工信部将狠抓严查App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紧盯反复出现问题被点名通报的重点企业。同时推动App及SDK开发运营者、应用分发平台、第三方服务提供者、设备厂商、安全厂商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会上11家互联网企业代表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将严格落实整治工作,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⑽ 一起交通事故引发全国整治:轻卡司机,你的车被复检了吗
自去年5·21后,蓝牌轻卡的市场开始长期的“动荡”,中途既有严查路上超载、上牌超限等,又有一定程度的放开蓝牌轻卡上牌,缓解(经销商、用户)压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轻卡标载这根神经线一直都是绷紧的,这个多年的矛盾,始终是要解决的。
参考欧洲市场,直接淘汰现有轻卡,转而由VAN、微卡微面的车型替代,看似简单,但国内的轻卡保有量巨大,退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高的成本。
再者就是这些车型的功能性都不能与现有的轻卡相比,在同等货运量的情况下,需要更多数量的车和驾驶员,运输成本也会大幅提升,这也并不是很好的处理方式。
总之,蓝牌轻卡的情况比以往的轿运车、大板等车型都要复杂,它有它的不可取代性、高需求性,而且涉及的人、企业、车辆巨多,真的不好处理,无论哪种方式,都不可能完美,不然也不至于讨论了多年,依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城市、轻卡、政策的矛盾。
但我们仍然希望,相关部门在处理的时间,能把卡友的利益也考虑进去,不能让他们独自承担所有后果,轻卡市场的扭曲不是他们一方造成的,而是多方共同促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