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具体工作
㈠ 如何推进社会治理工作之我见
1、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要进一步加强镇、街综治办建设,配齐配强综治专职干部,健全完善协作联动机制,从政策导向、力量配置、经费保障、技术装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切实加强镇街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力量建设,加强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
2、广泛开展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格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立足源头预防,努力抓早、抓小、抓苗头,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衔接起来,形成矛盾纠纷调处的工作合力。
3、大力推进创新社会管理,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通过加强服务来提高管理效能。要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工作,推行流动人口“一站式”、“一证式”服务;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建立衔接机制,落实安置政策,发动社会力量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帮扶,落实帮教、帮扶责任。
4、强化社会治安防范工作,努力推进科技防范建设。在公共复杂场所、商业金融集中区、广场、车站、码头等人员密集场所、重点要害部位、案件多发区域、城市出入口、重点交通道路口等,按照有关标准建立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
5、有效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健全完善综治、纪检、组织、人事、监察等五部委联席会议等工作制度。建立并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绩档案制度,完善警示、诫勉谈话、黄牌警告、一票否决等具体办法和程序,严格兑现奖惩措施。
同时,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理论研究,这是必须重视的工作环节。
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新对策
(一)加强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议事日程,跟街道整体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总结,做到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持之以恒。
(二)大力加强防范工作。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是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方针。要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和治本兼顾。要进一步把严打、严管、严防、严治有机结合起来,坚决纠正“重打轻防”的错误倾向,切实把思想观念、工作重点、人员配置、经费投入、考核奖惩机制真正落实到“预防为主”上来;要集中力量,切实解决好影响社会治安的重点、难点问题;要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工作,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防控体系,下大力气做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工作。
(三)严格执行责任制。严格执行责任制是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权制等各项制度。要建立健全落实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并把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绩,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落到实处。
总之,我街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通过上下各级的通力配合,必将开创登峰街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局面。
㈡ 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共有以下4点: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2)社会治理具体工作扩展阅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深入研究社会治理规律,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增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充分把握我国社会运行条件和机制发生的变化,深刻分析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活力的因素,寻找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方式方法。
从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治理转变为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治理,从封闭的区域性社会治理转向开放的系统性社会治理,从人口低流动性的社会治理转向人口大规模快速不均衡流动的社会治理,从面对低风险的社会治理转向应对高风险的社会治理,我们党不断深入研究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实践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现代社会治理辩证思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㈢ 公务员招聘“社会管理职位”具体都做什么工作呢
所谓的社会管理职位就抄是打杂。。。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并不一定是与招聘岗位对应的,因此你要迎接做各项工作的可能。
看你要去的单位性质,如果是机关,安排你爬格子的可能性大。如果是比较具体的职能部门,也可能安排你下基层,如果是乡镇,那就一切皆有可能。
基层公务员嘛,就是纷繁复杂。。
㈣ 社会治理的构成要素包括
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
其中,组织体系是主体,制度体系是依据,运行体系是路径,评价体系是标准,保障体系是支撑。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一体,从而架构起治理社会的互为前提、互相制约与互相推动的社会网络。
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深刻与激烈的转型阶段,旧有体制、文化、意识形态的惯性冲击,现代西方治理潮流涌入碰撞,现实社会强烈的内在发展动力所产生的急迫冲动,使得思想理论的基础与瞬息万变的社会实践存在着步伐脱节,为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实践带来严峻的挑战。
面对如此现实,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必须立足现实,把握方向,科学设计,稳步推进。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是与国家治理体系相统一的以公共社会事务为主要内容的治理体系,按照组织行为学的基本原理,它包括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五种基本构成。
(4)社会治理具体工作扩展阅读:
构建组织体系是社会治理的首要问题。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主体结构与西方国家有着根本区别,与我国未来成熟的社会治理体系同样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现代化的组织体系不能力求一步到位,必须立足当前的中国国情,围绕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按照 “强政府—大社会”的思路,逐步推动“大政府—小社会”向 “强政府—大社会”、 “社会管理型”向 “社会治理型”转变。
从此意义推论,当前构建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围绕公共权力体系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以及完善基层社会自治。
㈤ 现在提出社会治理,对工作的影响有哪些
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说明了从传统的、维稳取向的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的合理性;从社会工作的角度阐述了社会治理的逻辑结构:理念上的源头治理一主体上的系统治理一机制上的综合治理和原则上的依法治理,据此指出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层面;总结了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服务性特点,并将社会工作参与治理概括为基础一服务型治理;认为社会治理创新首先是政府理念的创新,社会工作群体则应该通过有效服务和政策倡导来增强自己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促进社会治理和善治。
㈥ 社会治理办公室是个新部门吗
社会治理办公室?听名字类似于城市管理类的部门。主要是维护社会治安,保持城乡环境卫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类型。按照工作类型来分,这应该是属于城管部门的管理范畴。至于属不属于新部门那就不得而知了。
㈦ 普通工作人员基层社会治理,我该怎么做
挣一只眼闭一只眼,能不管就不管,碰到茬子管了还容易挨揍,找上门的再管,要学会耍滑头!哈哈哈哈
㈧ 对社会治理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把以集中治理、重点治理为主转为常态治理为主。在社会治理办公室增设管区轮值坐席,各管区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进行轮值.
㈨ 什么是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 是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和依靠各部门、各单位版的人民群众的力量,运权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方面的工作,解决社会治安问题,实现从根本上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治安秩序,保障 社会稳定的社会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