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非典时治理

非典时治理

发布时间: 2020-12-08 22:25:39

⑴ 非典如何预防

(一)传染源
现有资料表明,SARS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极少数患者在刚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传染性随病程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播力。通常认为症状明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特别是持续高热、频繁咳嗽、出现ARDS时的传染性较强。退热后传染性迅速下降,尚未发现潜伏期患者以及治愈出院者有传染他人的证据。
并非所有患者都有同等传播效力,有的患者可造成多人甚至几十人感染(即超级传播现象),但有的患者却未传播一人。老年人以及具有中枢神经系统、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疾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肿瘤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不但较其他人容易感染SARS,而且感染后更容易成为超级传播者。造成超级传播的机制还不清楚,但肯定与所接触的人群对该病缺乏起码的认识以及防护不当有关。其中有一些超级传播者由于症状不典型难以识别,当二代病例发生后才被回顾诊断。影响超级传播的其他因素还取决于患者和易感者的接触程度和频次、个人免疫功能以及个人防护情况等。超级传播者的病原是否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征尚不清楚。
已有研究表明,SARS-CoV感染以显性感染为主,存在症状不典型的轻型患者,并可能有隐性感染者,但较少见。尚未发现隐性感染者的传染性。一般认为,症状不典型的轻型患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已有本病的病原可能来源于动物的报道,并在果子狸、山猪、兔、猫、鸟=蛇、獾等多种动物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或血清学检测获得阳性结果。有人检测发现,从果子狸分离的病毒与SARS-CoV的基因序列高度符合,因此推测本病最初可能来源于动物。但上述研究还不能从流行病学的角度解释2002年11月后我国华南疫情初起时的疫源地多发的现象。
(二)传播途径
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即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吸入患者咳出的含有病毒颗粒的飞沫,是SARS经空气传播的主要方式,是SARS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另一种方式,被高度怀疑为严重流行疫区的医院和个别社区暴发的传播途径之一,其流行病学意义在于,易感者可以在未与SARS患者见面的情况下,有可能因为吸入了悬浮在空气中含有SARS-CoV的气溶胶所感染。通过手接触传播是另一种重要的途径,是因易感者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了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其他被污染的物品,经口、鼻、眼黏膜侵入机体而实现的传播。目前尚不能排除经肠道传播的可能性,尚无经过血液途、性途径和垂直传播的流行病学证据,但在预防中均不可以掉以轻心。
影响传播的因素很多,其中接触密切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治疗或护理、探视患者;与虱共同生活;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等。在医院抢救和护理危重患者、吸痰、气管插管以及咽拭子取样时,很容易发生医院内传播,应格外警惕。医院病房环境通风不良、患者病情危重、医蔌探访人员个人防护不当使感染危险性增加。另外如飞机、电梯等相对密闭、不通风的环境都是可能发生传播的场所。改善通风条件,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扩护措施,会使传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尚无证据表明苍蝇、蚊子、蝉螂等媒介昆虫可以传播SARS-CoV.
(三)人群易感性
一般认为分各普遍易感,但儿童感染率较低,原因尚不清楚。SARS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是SARS的高危险人群。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与亲友在治疗、护理、陪护、探望患者时,同患者近距离接触次数多,接触时间长,如果防护措施不力,很容易感染SARS。
感染SARS病原后,已证实可以产生体液免疫,已有观察到发病6个月时血清抗SARS-CoV仍呈强阳性的报道,但其持续时间及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以及流行病学意义均有待深入研究。细胞免疫状况目前仍无明确报道。
(四)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根据WHO2003年8月7日公布的疫情,全球共报告SARS临床诊断病例8422例,死亡916例,发病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病例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美洲等地区。亚洲发病的国家主要为中国(包括内地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新加坡等。中国内地总发病数达5372例,死亡349例。病例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山西、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地区。其中在北京与广东共发病4033例,占全国总病例数的75.7%。最初病例报告来源于广东省河源市,经回顾性调查,目前认为首例病例发生在广东省佛山市,是目前已知全球最早的病例。其后远程传播到山西、四川、北京等地,再向全国其他地区扩散。根据2002-2003年疫情发生和传播情况,可将我国内地分为四类地区:(1)本地流行区(广东等地);(2)输入病例,并引起当地传播地区(北京、内蒙、山西、河北、天津等地);(3)输入病例,未引起当地传播地区(上海、山东、湖南、辽宁、宁夏等地);(4)无报告病例地区(海南、云南、贵州、青海、西藏、新疆、黑龙江等地)。
2、时间分布
已知的首例病例于2002年11月发生于我国广东佛山市,到2003年2月,SARS已呈现全球流行的态势。发病主要集中在2003年3月中旬到5月中旬。6月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我国内地从广东省内最初的局部暴发,至3月上旬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根据截至2003年8月16日的疫情发布(最后病例发病时间为6月11日),共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报告发生SARS临床诊断病例。现有资料表明,广东省佛山、河源等市和广西省河池市,均在早期出现了原发性病例,在这些城市的首例病例之间未发现有相互传播的证据。广东的SARS发病高峰为2月份,其他地区主要流行时间在4月初到5月中旬左右,主要与传染源输入的时间有关。
3、人群分布
该病患者以青壮年为主。根据中国内地5327例资料统计,主要发病年龄在20-60岁之间,占总发病数的85%,其中20-29岁病例所占比例最高,达30%。15岁以下青少年病例所占比例较低,9岁以下儿童病所占比例更低。
男妇性别间发病无显著差异。人群职业分布有医务人员明显高发的特点。医务人员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高达20%左右(个别省份可高达50%左右)。在流行后期,由于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得力,医护人员发病数以及构成逐渐减少。有8.6%的病例为学生,均为散发,未发现学校学生集中发病的情况。早期广东省病例调查显示,部分无同类患者接触史的病例为与野生动物接触的人员,如厨师,采购员等。
4、死亡病例分布特点
2002-2003年流行中,我国SARS的死亡率为0.024/10万,病死率为7%。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60岁以上患者的病死率为11%-14%,其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44%)。随着年龄增加,病死率也增加,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及肿瘤者等疾病的患者病死率高。
(五)自然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1、自然因素
从目前的资料看,不利于空气流通、以及迫使人们室内集聚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传染源传播病原体。根据越南、加拿大、我国台湾等地的资料表明,SARS流行时当地已不是“冬春”季节、且气温较高。季节因素与SARS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似无直接关系。至于气象条件、季节性、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与SARS发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观察。
2、社会因素
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卫生条件差、不良的卫生习惯,均有利于疾病的传播。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城市,常因患者就诊相对集中,容易造成SARS的暴发和流行。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力、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不当等,有利于发生医院内传播。此次流行中,患者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流动和迁移,成为SARS远距离传播的原因。
(一)防治总则
SARS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是需要重点防治的重大传染病之一。要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采取以管理传染源、预防控制医院内传播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特别是在SARS流行的情况下,要采取措施,确保“四早”措施落实到位。强调就地隔离、就地治疗,避免远距离传播。
(二)防治措施
1、传染源管理
(1)患者的管理:1)早发现、早报告:本次流行中,因诊断不明确、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而引起大规模医院内传播是早期暴发的主要原因。控制SARS流行,病例的早期预警和防护尤其重要。当有发热伴呼吸系统表现的患者就诊时,特别是当患者呈现肺炎影像学表现时,要注意询问可能的接触史,并询问其家属和同事等周围人群中有无类似症状。要特别注意询问是否有到过收治SARS患者的医院和场所等不知情接触史,同时要注意有些老年慢性病患者其SARS症状表现不典型,应慎重鉴别。
1)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通称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或其他医务人员发现SARS患者、疑似患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向辖区内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如出现暴发或流行,则应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件》的要求,迅速逐级上报。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接诊医生应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务人员尤其是直接接触肺炎患者的一线人员发生肺炎;聚集性发生2例及以上的肺炎(指某一群体中14天内发生2例以上肺炎,或接触过肺炎患者后2周内发生肺炎,以及14天内医疗机构局部出现2例以上获得性肺炎病例等);与野生动物有职业接触的人发生的肺炎以及出现SARS残废病例等。出现上述情况,均应立即严格隔离观察,同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2)早隔离、早治疗:SARS的疑似患者、临床诊断患者和确诊患者均应立即住院隔离治疗,但应收治在不同区域,其中临床诊断患者、疑似患者均应住单人病房,避免交叉感染。应就地治疗,尽量避免远距离转送患者。
(2)密切接触者管理:对每例SARS患者、疑似患者都应在最短时间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追溯其发病前接触过的同类患者以及发病前3天和症状期密切接触者。
对症状期密切接触者应实施医学观察,一般采取家庭观察;必要时实施集中医学观察,但注意避免交叉感染的可能。对可疑的发热患者应立即住院隔离治疗。
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曾与状状期SARS患者或疑似患者有过较长时间近距离接触下列人员,为密切接触者:与患者或疑似患者共同居住的人员;在一个教室内上课的教师和学生;在同一工作场所(哪办公室、车间、班组等)工作的人员;与患者或疑似患者在密闭环境下共餐的人员;护送患者或疑似患者去医疗机构就诊或者探视过患者、疑似患者,又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的亲属、朋友、同事或司机;未采取有产保护措施,接触过患者或疑似患者的医护人员;与患者或疑似患者乘同一交通工具且密切接触的人;为其开过电梯或在患者发病后至入院前与其一起共乘电梯的人员;直接为上述患者在发病期间提供过服务的餐饮、娱乐等行业的服务员;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根据高歌情况确定的与上述患者有密切接触的其他人员。
观察、隔离期间应采取如下措施: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拽定的医疗卫生人员,每日对隔离者进行访视或电话联系,并健康教育和指导;密切接触者应每天早晚各测试体温1次,一旦发生发热等临床症状,必须衣时到指定医院实施医学观察。
隔离观察期为14天(自最后之日算起)。在隔离观察期满后,对无SARS症状和体征的隔离观察者,应及时解除隔离。如果隔离观察者发展成为SARS,应严格按患者实施管理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一旦可疑患者排除SARS,对其接触者的管理也相应解除。
(3)动物传染源(宿主)的管理:应加强对动物宿主的监测研究,一旦发现可疑动物宿主,应立即向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避免或减少与其接触机会。
2、切断传播途径
(1)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选择符合条件的医院和病房收治SARS患者是避免医院内感染的前提。
发生流行时,应设立SARS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应符合规范要求,配备必要的防护、消毒设施和用品,并有明显的标志。要开辟专门病区、病房及电梯、通道,专门用于收治SARS患者。确定适宜收治SARS患者的医院和病房十分重要,可选择合格的专科(传染病、肺科)医院、经过改造的综合医院作为定点收治医院。病房应设在严格管理的独立病区;应注意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病房通风条件要好,尤其是冬季要定时开窗换气,最好设有卫生间;医护人员办公室与病区应相对独立,以尽量减少医护人员与SARS患者不必要的接触或长时间暴露于被SARS病原污染的环境中。
发热门诊应在指定的医院设立,门诊内的治疗区应有独立的诊室、临床检验室、X线检查室和治疗室,并保持通风良好,医护人员、患者都必须戴口罩;还应设立观察室,以昨日地观察可疑患者,并做到一人一间。
建立分会院内感染管理组织,制定医院内预防措施,促使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防止发生医院内SARS传播的基本措施。要特别强调通风、呼吸道防护、洗手及消毒、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隔离管理、病区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的妥善处理,加强医务人员SARS预防控制(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防治知识的培训。
对患者及疑似患者及其探视者实施严格管理。原则上SARS患者应根本上陪护与探视。
(2)做好个人防护: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或面罩、鞋套等。其中以防护口罩与手套最为重要,一般接触患者者在戴由12层以上纱布制成的口罩,有条件的或在SARS感染区则应佩戴N95口罩。在对危重患者进行抢救、插管、口腔护理等近距离接触时,基护人员还应佩戴护目镜或面罩。
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树立良好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规范操作。呼吸内科门诊和急诊室值班医生平时应佩戴口罩,当有发热、呼吸困难、类似肺炎表现的患者就诊时,更应特别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对诊疗患者时所使用的器械包括听诊器、书写笔等,要注意消毒或清洗,避免因器械污染而造成传播。接触患者后,手部在清洗前不要触摸身体的其他部位,尤其是眼睛、鼻部、口腔等黏膜部位。
对医务人员尤其是诊治SARS患者的一线医护人员应加强健康监测工作。所有进入SARS患者病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登记,并记录与患者接触时采取的防护措施情况。工作人员在离开时,根本上将污染物品带出病区;离开病区时或回家后,应洗澡、更衣。病区工作人员应每天测体温,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或其他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实行医学观察,直到排除感染为止。鉴于至今尚无证据表明SARS可通过无症状者传播,已经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务人员在诊治SARS患者期间,不必隔离观察。
3、疫源地消毒与处理
病原可能污染的区域称为疫源地。疫源地可分为疫点和疫区。SARS疫点、疫区大小的划分可根据患者隔离治疗前及发病前3天所污染范围的大小、通风状况等来确定。出现单一病例的地区和单位,患者可能污染的场所,称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凤点连成片时,称为疫区。
原则上患者在发病前3天至隔离治疗时所到过的场所、距调查时间在10天之内的、停留时间超过半小时、空间较小、又通风状况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一般疫点的划分以一个或若干个住户、一个或若干个办公室、列车或汽车车厢、同一航班、同一病区等为单位。如果在一个潜伏期内,在一个单位、一个街区或一个居民楼发生2例或以上SARS病例,则应考虑扩大活动造成传播危险,或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在一个潜伏期内出现了数个传染源,或出现了暴发、流行时,则可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将这个范围如一个小区、乡、街道甚至城市等宣布为疫区,对出入疫区的人员、物资和交通工具实施卫生检疫。除非传播的范围无法确定,一般不必将较大区域称为疫区。
疫点或疫区的处理应遵循“早、准、严、实”的原则,措施要早,针对性要准,措施要严格、落到实处。对疫点应严格进行消毒。通常情况下,不必开展针对SARS的外环境消毒工作。疫区的处理要在疫点处理原则基础上,突出疫情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防止疫情的传入、传出。
如果疫点、疫区内的SARS患者已痊愈、死亡或被隔离治疗,对患者可能污染的场所或物品已经进行终末消毒,在一个观察期内(暂定为患者、疑似患者被隔离治疗后14天)在疫点、疫区内未再出现新的患者或疑似患者时,由原宣布单位宣布解除疫点、疫区。较大范围的疫区如省、城市等的解除,需要在该区域内所有患者治愈或死亡后2周方可宣布。
4、检疫和公共场所管理
如果出现SARS暴发或流行,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时,可以实施国境卫生检疫、国内交通检疫,还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采取紧急措施,如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作等。
5、多部门协作、共同做好SARS防治工作
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指挥、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社会联动、大众传媒体系是尽早发现和控制SARS疫情的重要保障。必须由政府牵头,卫生、教育、工商、交通等部门联动,统一指挥,统一协调,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加强督查。成立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护、后勤保障、社会宣传与服务等专业队伍,负责各项具体防治措施的科学论证和落实。做好与军队、厂矿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的联动,准备好第二、甚至第三梯队的医疗卫生及后勤保障队伍。储备必要的物资和药品。
6、加强健康教育、社会关爱和心理干预
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SARS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群众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配合做好预防、控制工作并注意针对疫情的变化调整宣传教育重点。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以宣传防治知识为主,明确群防群治的措施和公众的义务和责任,要真空报道疫情,并要减少有可能引起群众恐慌的报道。
心理干预可以通过宣传正确的防治知识来实施,防止歪曲事实、过度紧张和麻痹大意等倾向。SARS是一种在一定条件下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一旦流行,特别是在医务人员及亲属、朋友中出现传播病例甚至死亡病例时,人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而某些不良心理反应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SARS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接诊患者时,医护人员要以友善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在患者充分理解的前提下,积极给予心理支持,医护人员的肢体语言,也能给患者增添战胜疾病的力量。对于康复期患者,帮助其打消复发和传染他人的顾虑。对于将要出院的患者,可叮嘱其在出院后两周内暂勿与同事、朋友来往,尽量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而啬心理负担。
7、其他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药物预防方法。

⑵ 预防非典 倡议

(一)行病学
经典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该病毒包括三个群第一二群主要为哺乳动物冠状病毒第三群主要包括禽类冠状病毒人冠状病毒有两个血甭型(HCo-229E,HCoV-OC43)是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人类20%的普通感冒由冠状病毒引起冠状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气管炎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因之一基因组学研究结果表明SARS-CoV的基因与已知三个群经典冠状病毒均不相同第一群病毒血清可与SARS-CoV反应而SARS患者血清却不能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反应因此作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SARS-CoV可被归为第四群

(二)形态结构

SARS-CoV属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为有包膜病毒直径多为60-120nm包膜上有放射状排列的花瓣样或纤毛状突起长约20nm或更长基底窄形似王冠与经典冠状病毒相似病毒的形态发生过程较长而复杂成熟病毒呈圆球形椭圆形成熟的和未成熟的病毒体在大小和形态上都有很大差异可以出现很多古怪的形态如肾形鼓槌形马蹄形铃铛形等很容易与细胞器混淆在大小上病毒颗粒从开始的400nm减小到成熟后期的60-120nm在患者尸体解剖标本切片中也可见到形态多样的病毒颗粒

(三)生物学特性

病毒在细胞质内增殖由RNA基因编码的多聚酶利用细胞材料进行RNA复制和蛋白合成组装成新病毒并出芽分泌到细胞外与以往发现的冠状病毒不同利用Vero-E6或Vero(绿猴肾细胞)细胞很容易对SARS-CoV进行分离培养病毒在37℃条件下生长良好细胞感染24小时即可出现病变可用空斑进行病毒滴定早期分离株的培养滴度一般可达1×106pfu/ml左右在RD(人横纹肌肿瘤细胞)MDCK(狗肾细胞)293(人胚肾细胞)2BS(人胚肺细胞)等细胞系上也可以培养但滴度较低

室温24℃下病毒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泻患者的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病毒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降37℃可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75℃加热30分钟能够灭活病毒紫外线照射60分钟可杀死病毒

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4℃条件下作用24小时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作用5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氯的消毒剂作用5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四)分子生物学特点

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由大约30000个核苷酸组成与经典冠状病毒仅有约60%同源性但基因组的组织动工与其他冠状病毒相似基因组从 5'到3'端依次为:5’-多聚酶-S-E-M-N-3'5'端有甲基化帽子结构其后是72个核苷酸的引导序列基因组RNA约2/3为开放新闻记者框架(ORF)1a/1b编码RNA多聚酶(Rep)该蛋白直接从基因组RNA翻译形成多蛋白前体后者进一步被病毒主要蛋白酶3CLpro切割主要负责病毒的转录和复制Rep的下游有4人ORF分别编码SEM和N四种结构蛋白它们从亚基因组mRNA中翻译亚基因组mRNA以不连续转录的机制合成其转录由转录调控序列(TRS)启始后者的保守序列为AAACGAAC基因组3'端有polyA尾

病毒包膜为双层脂膜外膜蛋白包括糖蛋白SM和小衣壳E蛋白M糖蛋白与其他冠状病毒糖蛋白不同仅有短的氨基末端结构域暴露于病毒包膜的外面长而弯曲的螺旋状核衣壳结构由单一分子的基因组RNA多分子的碱性N蛋白以及M蛋白的羧基末端组成病毒的模拟结构如图1所示S蛋白负责细胞的黏附膜融合及诱导中和抗体相对分子质量大约150000-180000包括胞外域跨膜结构域以及短羧基末端的胞质结构域在经典冠状病毒中E蛋白和M蛋白可能组成最小的装配单位E蛋白对病毒的组装发挥关键作用M蛋白对于病毒核心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与其他冠状病毒不同的是在S和E之间(X1-274aaX2-154aa)以及M和N(X3-63aaX4-122aaX5-84aa)之间有多于50个氨基酸的多肽潜在编码序列M和N之间还有少于50个氨基酸的多肽潜在编码序列同源性搜索结果表明这些潜在多肽与任何其他蛋白都没有序列的相似性

⑶ 非典什么时候被消灭的

2003年中期SARS疫情才被逐渐消灭的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为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本病为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潜伏期1~16天,常见为3~5天。起病急,传染性强,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可有畏寒,体温常超过38℃,呈不规则热或弛张热,稽留热等,热程多为1~2周;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泻。起病3~7天后出现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肺部体征不明显。

病情于10~14天达到高峰,发热、乏力等感染中毒症状加重,并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略有活动则气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这个时期易发生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病程进入2~3周后,发热渐退,其他症状与体征减轻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变的吸收和恢复则较为缓慢,体温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复正常。轻型患者临床症状轻。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儿童患者的病情似较成人轻。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患者。

(3)非典时治理扩展阅读

SARS的预防方法

1、控制传染源

(1)疫情报告我国已将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12月1日施行的法定传染病乙类首位,并规定按甲类传染病进行报告、隔离治疗和管理。发现或怀疑本病时,应尽快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2)隔离治疗患者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诊断病例应在指定的医院按呼吸道传染病分别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3)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对医学观察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如条件许可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为期14天。在家中接受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密切接触,并由卫生防疫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量体温。

2、切断传播途径

(1)社区综合性预防减少大型群众性集会或活动,保持公共场所通风换气、空气流通;排除住宅建筑污水排放系统淤阻隐患。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避免在人前打喷嚏、咳嗽、清洁鼻腔,且事后应洗手;确保住所或活动场所通风;勤洗手;避免去人多或相对密闭的地方,应注意戴口罩。

(3)医院应设立发热门诊,建立本病的专门通道。

⑷ 03年的非典是怎么消失的,怎么治愈好的

非典型性肺炎又叫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为1-16天,一般三到四天就会发病,且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的特征,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超过38摄氏度,还伴有头痛、腹泻等症状。非典还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特征,感染者基本都是黄种人,全球九成感染者都为中国人,中国最危机的时刻,欧洲等西方国家基本无感。首先大家要明白一点,非典不是被消灭而是消失了,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迄今为止,人们也没有研制出专门针对非典病毒的特效药,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办法针对这个病毒,我们只能被动防御。非典的消失,主要原因是国家应对得力,在中央的英明领导下,再加上地方的全力配合,还有一线医护人员的努力以及全体国民的重视,最后才让非典消失了。控制感染源,隔离患者,掐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典便自然消失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

⑸ 非典成功治理的标志是什么

非典成功治理的标志是疫苗的诞生对病情的有了特效药。是非典移情变为一种普通的可以控制的病情。

⑹ 非典如何防治

你现在问这干啥?

避免前往人烟稠密的地方。
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在公共汽车或TAXI要开窗通风。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用皂液,流水洗手,时间在30秒以上。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应洗手。应避免触摸眼睛、鼻及口,如需触摸,应先洗手。
注意均衡饮食、定时进行运动、有足够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公共场所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品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擦拭消毒。
在公共场所人群拥挤的地方可以戴16层纱布口罩。但在空旷的地方活动或在大街上行走就没有必要戴口罩。
避免探视病人。
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囗鼻。
GOPLA提示:好的心情,好的心态比种种严格的预防措施都显得重要,是否能够远离疾病,在于自身的免疫能力。适当感染一些病毒并不是完全不可。非典的传染性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可怕。

接触过“非典”患者,应采取何措施?
如果家人或朋友被确诊为非典型性肺炎患者后,为保证病人家庭成员、接触者及他人的健康,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对患者家中或近期患者滞留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包括空气、家具、衣物等物品。
为控制疫情需要,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应配合疾病控制机构进行医学观察或相对隔离,期限一般为2周,尽量休息在家,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远游。如有不适请尽早就医,并主动告知“曾密切接触过同类病人”。
避免探视病人。需要探视时,必须戴口罩。留意自己身体状况,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洗手。

⑺ 非典时期的问题

抗击“非典”话题作文写作素材
(1)医学伦理观核心理念希波克拉提斯誓言:

把我的一生献给人道主义服务。我凭着良心和尊严行使我的职业。我首先考虑的是我病人的健康。我将尽我的一切能力维护医务职业的荣誉和崇高传统。在与非典型肺炎斗争中,可敬的医务人员正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这段名言。

(2)

你们正在用自己的生命作堤坝,

护卫着我们所有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让我们默默为你们祝福——

保重,白衣天使!

(3)钟南山:医务界抗击“非典”第一功臣

他是一名院士,但现在他更像是一名战士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他殚精竭虑,勇于直言

作为一个67岁的老人,到底承受着什么样的压力

在这场和疫病的战争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的全部精神?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谈“非”色变,形形色色的传言更是让人们感到风声鹤唳。钟南山院士果敢的否定了,卫生部所属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典型衣原体是非典型性肺炎”的观点,为广东卫生部门及时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决策论据。正如钟院士所说:“首先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随后,以钟南山为首的广东专家摸索出来的治疗经验,大大地提高了“非典”危重病人的成功抢救率,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4)衣原体与冠状病毒之争

最先认定“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为衣原体”的科学家是中国工程院士洪涛,这一位在出血热病毒方面的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责无旁贷,立刻投入“非典”病毒的研究。随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非典”病人的肺标本上有衣原体,并2月18日向社会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

洪涛说,自己曾要求媒体宣布他的发现时“要留有百分之二十的余地”,但实际发布时“还是余地留小了”,致使“衣原体”之说成为官方“非典并不可怕”“已经得到控制”的一份“医学证明”。

虽然洪涛院士的结论曾获官方认可,但由于他仅仅观察了几个病例,就确定衣原体为“非典”的病原体,广东医疗界人士对此并不认可。钟南山院士就坚决地认为:“不可能!”他们根据临床实践,判断其病原体应是一种特殊的病毒。目前,这场中国医学科研领域最大的公案——衣原体、冠状病毒之争已经落下帷幕,洪院士的结论被证明是错误的。为此,洪涛院士公开坦言:“医学研究不要有浮躁情绪,要冷静!”

科学家的本职就是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一个从谬误走向真理的过程;科研没有止境,应该对科学家多一分宽容。

(5)《战斗在“非典”一线 —— 一位护士长的日记》

张积慧: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2003年2月,担任“非典型肺炎”病区护士长,4月15日,她写的《一个护士长的日记》在媒体上公布。

在张积慧的日记里,提到了许许多多个名字。在这46天里,共有30几个医护人员参与了“非典型肺炎”病人的救治和护理,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感人故事,他们克服了个人的困难,顶住了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然而,让他们从内心难以承受的是那些不断转来的染病的同行。

2月18 星期二

早上,上班不久,从传染病院转来了一个昏迷的病人。这是一名护士,她不幸病倒后,深爱她的丈夫每天给她送汤、送饭、送花,不顾医护人员的强烈劝阻。她的丈夫不幸染病也倒下了,而且走得十分匆忙,没能给爱妻留下半句遗嘱。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场的医护人员心情无不万分悲痛,这是我们的姐妹啊。

这个护士走完以后,留下一个八岁的小孩,大家有说不出的感觉,有一个护士当时就流眼泪了,她就说如果早一点来,或者早一点抢救她,她是能够活过来的。如果我们能有好的办法,或者是早一点治疗,总是希望她能活过来的。就是因为护理病人,染上了“非典”,八岁的孩子突然间爸爸妈妈都没有了,半个月左右,20天。和和美美的家庭就这样消失了。

3月18日 星期二

刚上班,谢书记和王主任来看望大家。

王主任说:“经过整整一个月的战斗,你们取得的成绩为医院赢得了荣誉,尽管这场战斗还未结束,但医院还是要抽调一部分同志到二线工作。”话音未落,黄侃医生马上站起来说:“王主任,我是男同志,体质好,家庭负担不重,让女医生先下一线吧。”女医生于晓春、郑云、郭群英马上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也不想走,听王主任的安排吧。”她们知道,男医生呆得最久,先下二线的应该是他们。

最后点了三个医生走,一个是陈曲海,还有一个就是詹琪,那还有一个郭群英,是女的。

当时我就见郭群英就背过脸去掉眼泪了:陈曲海,男同志就坐在沙发上,低着个头,就没出声,那个脸支在那里。詹琪是一个年轻医生,像木头一样发呆在那里。第二天,写了一封《致亲密战友的一封信》,他说我真的不舍得离开你们这个集体,但是我不得不离开你们。在临时病区工作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是我人生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救治非典型肺炎的宝贵临床经验,同时还深深感受到集体的友情和亲情,虽然我提前离开了你们,但我的心依然和你们并肩战斗在一起,随时听候你们的召唤。

大家在这个集体里,由从不认识到像兄弟姐妹一样融洽,好像有一种力量把大家拧在一起拉不开,谁都不愿走。我记得有一个护士组织决定要把她撤下去,因为她身心都很疲倦,结果她说我不走,你能不能让我不走,我说不行,是上级要让你走,你得走了,你很累了。结果她整个背影就这样一步步走向那个梯子下面去。当时我看到那背影我觉得好凄凉。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凄凉,这当时我形容不出当时心里面是怎么样的凄凉,然后我想又不是让她去做一种很为难的事或者怎么样的事,只是让她就去休息或者做一种不是很危险的事,就造成了一种让我难受的这种感觉。

后来我现在收到一个信息,她说头儿,你知道吗?我当时走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是一个逃兵,她这样说,我的手机里还有这个信息。我一直没有把它抹掉,没抹掉这个信息。

我觉得这是一种最珍贵的纪念,是缘自战友对我的信任,是我们在生于死的边缘,共同战斗建立的友谊。

(6)姜素椿·生死试验

一位74岁的老传染病专家——姜素椿,曾多次参与地区传染病的控制和处理工作。1975年,他们的医疗队成功处理了陕西户县出血热疫情;2002年赴黑龙江密县成功平息疫苗风波。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又是姜素椿不顾年事已高身患癌症多次化疗,主动请缨加入抗击“非典”的战役。在一次非同寻常的会诊中,他不幸感染上了“非典”,还是他执意要求尝试“康复病人血清”疗法。输注任何血制品就有一定的风险,是试验就会有失败的可能,但为了找到克服病毒的方法,一场生死试验开始了。

姜素椿教授的病终于一天天好起来,就在他还没有出院的时候,就开始要求到“非典”一线工作,他觉得自己身上有了SARS抗体,可以不再被感染,同时表示需要时可以献血。

(7)佑安医院里的志愿者:王兰

具有帮助他人、帮助社会的能力是一种幸福;把这种能力付诸实施是一种美丽。

身为大雄珠宝公司董事长的王兰,在生意场上的摸爬滚打使她只信奉坚强。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看到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舍生忘死的情景,她落泪了。她原想同当医生的丈夫一起到小汤山非典第一线,虽不懂医,可以做点打扫卫生、照顾病人的活,但没有被医院批准。

随后,她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地坛医院有护工因惧怕感染“非典”而辞工。于是,她用电话于地坛医院、小汤山医院、佑安医院联系做义工。一小时后,王兰成为了佑安医院护理部的一名志愿者。

⑻ 非典时期我们国家的财政政策是什么

1、非典时期我们国家的财政政策是“人民生活有保障”。
2、2003年的“非典”疫情,国务院成立防治“非典”指挥部,中央财政设立“非典”防治基金,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改善医疗机构的收治能力。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国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建设所起的作用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财政的这一巨大作用具体体现在“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上。这一举措,为人民创造了安宁、和谐的生活环境,取得了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体现在它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和“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3、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总需求,从而增加国民收入,反之则压抑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税收对国民收入是一种收缩性力量,因此,增加政府税收,可以抑制总需求从而减少国民收入,反之,则刺激总需求增加国民收入。它由国家制定,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并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关系制约。

⑼ 防治非典如何依法办事

目前,在非典的防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现象。专家提醒,有关的法律依据十分明确,有关部门和公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应以法律头脑进行思考,在防治非典时,也要注意防止“非法”。无论采取什么方式解决问题,都必须依法进行: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有关检查、预防、控制措施。———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七条

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不得隐瞒、谎报疫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二条

三、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地如实公布和通报疫情。———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三条

四、医疗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传染病时,应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

五、必要时,可以由公安部门协助治疗单位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

六、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政府可采取限制集会、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集房屋、交通工具等紧急措施。———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

七、医药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及时供应预防和治疗的药物。———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九条

专家提醒大家,对于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刑期长者可达7年。

最后,专家告诫广大群众,消除恐惧心理,保持平和心态,上下同心,依法科学地防治非典,赢得防治非典战役的最后胜利。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