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②
(2)加固堤坝
(3)武汉
(4)水土流失
(5)上
(6)南水北调
❷ 比较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成因的不同及其治理措施的差异。
荆江段是由于此段长江九曲十八弯,导致容易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回,淤积抬高河床。进行截答弯取直工程。搞好分洪工程。
黄河由于河水含有大量泥沙,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主要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种植防护林。
❸ 有关黄河流域和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下游河段梯级开发B.中游河段兴修防洪水堤C.治黄的关键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治理中游泥沙即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故选:C.
❹ 黄河中游段的主要环境问题
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的1/17,仅占全国河川径流总量的2%,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4位。流域内人均水量593m3,为全国人均水量的25%;耕地亩均水324m3,仅为全国耕地亩均水量的17%。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下游河道严重淤积,河床平均每年抬高约10厘米。黄河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合沙量为35kg/m3,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在世界江河是绝无仅有的。如果把16亿吨泥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其长度为地球到月球距离的3倍,可以绕地球赤道27圈。 “跳进黄河洗不清”的说法,也就是由形容黄河泥沙多而来的。同时,黄河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呈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还真不易洗净呢!
二是水、沙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水量的60%来自兰州以上,秦岭北麓,90%以上的泥沙主要来自河口镇至龙门区间与泾河、北洛河及渭河上游地区。全年60%的水量和80%的泥沙量集中来自汛期,汛期又主要集中来自几场暴雨洪水。这种水少沙多,水、沙分布的集中性,给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和下游防洪,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三是地上悬河。
由于长期泥沙淤积,目前黄河下游堤防临背悬差一般5~6米。滩面比新乡市地面高出约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约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约5米。悬河形势险峻,洪水威胁成为国家的心腹之患。
四是洪水灾害频繁。
从先秦时期至民国年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余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北抵天津,南达江淮,洪水波及范围达25万平方公里,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惨重损失。同时黄河洪水挟带大量泥沙,淤塞河道,良田沙化,给环境造成的破坏
❺ 长江中游地上河荆江河段与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荆江段是由于此段长江九曲十八弯,导致容易流出原有河道。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淤积抬高河床。
进行截弯取直工程。搞好分洪工程。
黄河由于河水含有大量泥沙,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❻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但又被称为“中国的忧患”.据图1及下表回答:(1).对黄河各河段流量变化的描述
(1)黄河中游段水位落差大,这里有著名的壶口瀑布和三门峡.沿途接纳了汾版河、渭河等来权自黄土高原上的重要支流,水量大增,同时也带来大量泥沙;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泥沙;
(3)黄河下游游荡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4~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4)图1中阴影部分地势高低状况是北高南低,判断依据是黄河中游干流及支流自北向南流.
(5)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这里不少地区是国内闻名的贫困地区.近几十年来,通过植树造林对黄土高原进行大规模的整治,这里的生态环境逐渐发生了喜人的变化,不少地方已满目青翠,林茂粮丰,摆脱了昔日的贫困局面.
故答案为:(1)B;(2)C;(3)D;(4)北高南低;黄河中游干流及支流自北向南流;
(5)

植树种草.
❼ 黄河之害主要出现在哪个河段为什么说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中游
黄河之害主要出现在下游,主要是冲积平原地带,从河南三门峡市以东直到入海口。历史上出现内多次黄河容决口,改道。
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中游,黄河之害主要是由于下游河床泥沙淤积严重,抬高河床,河床大大高于地面,形成地上河现象。而泥沙的主要来源就是中游沿线地区,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中游,在于水土保持工作。
❽ 长江、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线、河段特征及其治理方法谢谢。
长江:河口、旧孟津
黄河:宜昌、湖口
一、长江上中下游分界
1、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的长江河段为长江上游。
2、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之间的长江河段为长江中游。
3、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以下的长江河段为长江下游。
二、黄河上中下游分界
1、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
2、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之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
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
长江、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洪涝灾害成因及综合治理
(一)长江
(1)长江各河段水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江阔水深、少支流。
(2)易洪段: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尤其是荆江段。
(3)成因
①自然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暴雨时南北两岸支流同时涨水;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排水不畅,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中游地区湖泊淤积严重,蓄洪能力下降。
②人为原因——中上游地区滥垦乱伐,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含沙量增加;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湖泊面积缩小;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4)措施: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三峡水库防洪作用巨大;裁弯取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二)黄河
(1)黄河各河段的水流特征
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平缓;
中游: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2)易洪河段:下游。
(3)成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带来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后,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从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4)措施:①上、中游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修建水库(小浪底水库)。
②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❾ 黄河上中下游河段的治理措施有何差异
地上悬抄河,抗洪能力差袭,一旦发生大型洪灾,中下游将有可能变成一片汪洋大海;抗旱能力差,在缺水季节,黄河的径流量达不到两岸经济农业生活所需用水,造成用水紧张!措施:上游加强植树造林工作,南水北调,治理河床,提高群众的节约意识,加固河堤,加强防洪预警!
❿ 长江、黄河的上中下游分界线、河段特征及其治理方法谢谢。
长江:河口、旧孟津
黄河:宜昌、湖口
一、长江上中下游分界
1、湖北省宜昌市以上的长江河段为长江上游。
2、湖北省宜昌市至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之间的长江河段为长江中游。
3、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以下的长江河段为长江下游。
二、黄河上中下游分界
1、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上游。
2、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至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之间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中游。
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
长江、黄河各河段的水文特征,洪涝灾害成因及综合治理
(一)长江
(1)长江各河段水流特征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江阔水深、少支流。
(2)易洪段: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尤其是荆江段。
(3)成因
①自然原因——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暴雨时南北两岸支流同时涨水;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排水不畅,有长江的“地上河”之称;中游地区湖泊淤积严重,蓄洪能力下降。
②人为原因——中上游地区滥垦乱伐,水土流失加剧,河水含沙量增加;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河床变浅、湖泊面积缩小;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下降。
4)措施:上游地区植树造林;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三峡水库防洪作用巨大;裁弯取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二)黄河
(1)黄河各河段的水流特征
上游: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丰富,河套段水流平缓;
中游: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2)易洪河段:下游。
(3)成因: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后,带来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华北平原后,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从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4)措施:①上、中游地区,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修建水库(小浪底水库)。
②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