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治理格局
① 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创新社会治理的主要措施共有以下4点:
(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2)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
(3)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
(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1)构建大治理格局扩展阅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深入研究社会治理规律,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增强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充分把握我国社会运行条件和机制发生的变化,深刻分析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活力的因素,寻找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方式方法。
从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治理转变为面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治理,从封闭的区域性社会治理转向开放的系统性社会治理,从人口低流动性的社会治理转向人口大规模快速不均衡流动的社会治理,从面对低风险的社会治理转向应对高风险的社会治理,我们党不断深入研究社会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把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实践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现代社会治理辩证思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与时俱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② 公民如何积极参与构建社会治理格局
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遵循法律、规则和程序,有序参与社会治理。
②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③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等方式参与民主决策,为社会治理出谋划策。
④积极参与民主管理,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主动性。
⑤对政府社会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推动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形成社会治理的合力。
③ 打造()的社会治理格局。
选项D 共建共治共享
④ 在推进市域治理新格局建设,视联动力做了哪些努力
视联抄动力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研发通信协议、具有领先市场地位的高清视频通信企业,我从新闻中了解到,前段时间,视联动力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其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视频产品并集成信息安全防护技术,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点业务,将视频会议、视频监控、视频通讯、视频培训、视频点播、视频调解、视频信访、视频调研、信息发布等功能整合在同一平台上,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指挥调度、分析研判、应急处置、服务管理等业务应用可视化、智能化、扁平化。
⑤ 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上,《决定》提出哪些要求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首先要在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上下功夫。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基层治理体系的内涵不断丰富。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要让基层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推动形成民主协商格局。近年来涌现的“民主恳谈”“村民说事”“四议两公开”等因地制宜的基层民主探索,提出了“提、议、调、督、评”“说、谈、问、办、评”等一系列相对制度化的做法,有效补充了村/居民(代表)大会、党员代表大会等民主载体的不足,让民众真正参与到基层的常规决策之中。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还要用好科技支撑,以“互联网+治理”打通政府之间、部门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壁垒,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科学化、精准化水平。
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归根结底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旨归。既要规范有序,又要充满活力,新格局既意味着政府服务的精细化,更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具体化。
⑥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上,《决定》提出哪些要求
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构建,归根结底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专题,以让人民群众属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旨归。既要规范有序,又要充满活力,新格局既意味着政府服务的精细化,更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具体化。从找准服务群众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入手,为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可持续机制奠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创造过程,必将见证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灿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