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治理
❶ 中国跨国公司经营的公司治理内涵和问题
多国之间法律环境和政府监管的不同,其他同集团公司治理。
❷ 跨国河流治理最佳国情况
(一)莱茵河重现生机
莱茵河全长1300多公里,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以上几个国家的重要饮用水源,也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莱茵河现在的成功,与莱茵河流域各国的有效协调合作密不可分。莱茵河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则轮流由各成员国的部长担任,但这却是一个民间组织,从来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现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仅12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莱茵河还很清澈,人们可以在河里游泳、钓鱼,但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工作,大批能源、化工、冶炼企业同时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又将大量废水排进河里。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在污染最严重的上世纪70年代,城市附近的河水中溶解氧几乎为零,鱼类完全消失。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1963年,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范围内签订了合作公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的合作基础。ICPR制定了相应法规,强行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ICPR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违者罚款,罚金50万欧元以上。保护委员会还实行“责任到户”,如委员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莱茵河终于恢复了生机。2002年年底调查表明,莱茵河已经恢复到二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二)汉江奇迹
韩国人经常自豪地称汉江是韩国创造“汉江奇迹”的源泉。在工业化大步前进的关键时刻,韩国丝毫没有放松对水资源的保护,《水源地保护法》规定,凡是处于上游水源的地域,一律设为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不得兴建工厂等设施,对林木不得乱砍滥伐。在环境管理上,首尔市制订了《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凡是在公园内乱扔废弃物的人,最高罚金为100万韩元。为监督和惩罚违法行为,公园事业所拥有165名环境监督警察,日夜对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韩国政府规定,汉江不许行驶运输船舶,只允许部分游船航行,江边不得开地种田。几年前,有一家企业在汉江的一个岛上私自倾倒垃圾,被揭发后该企业被迫关闭。此后,汉江流域再没出现垃圾倾倒场。目前汉江的水质已达到2级国际标准。
(三)全面治理泰晤士河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而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2.5万人死于霍乱。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还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0多座污水处理厂。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泰晤士河。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经过20多年的整治,泰晤士河已有115种鱼和350种无脊椎动物重新回归。
(四)秦淮河重现碧波
曾经在城市行进中不堪重负30多年的秦淮河,经过3年治理,其12.5公里长的主城段奇迹般重现碧水清波。为何秦淮河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资金从哪里来?南京政府独具匠心的推出了秦淮河工程的项目法人制。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水利、环保、安居、景观、路网5大项目,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规划和指挥。2003年7月,南京市政府授权成立集投融资、建设、管理和经营为一体的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社会公益性工程实施项目法人制,公司打破条块壁垒,5大项目统筹推进。随后,南京市巧用政策,成功打开了市场化融资大门:沿河200米范围内开发3000亩土地融资;自来水费中城市污水处理费每度上涨0.15元,每年7500万,20年用于秦淮河治理。尽管3000亩土地还在土地储备中心排队,污水处理费也在等待调价指标,但是政府作出这些政策决定的会议纪要却已成了融资“敲门砖”,公司凭此得到了银行贷款22个亿。与此同时,南京市赋予公司两个特许经营权,一个是旅游特许经营权,另一个是广告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的项目所得用来弥补秦淮河建设的资金缺口。
(五)多瑙河活力再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多瑙河流域因为大量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排入,曾经是一条国际性的黑河、臭河,既没有水生物存在,也不成为一条景观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国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了发展多瑙河水利和保护水质的国际会议,协调行动,通过共同声明,沿岸各国加强合作,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资源而作出努力。
1992年,来自欧共体各国、一些国际银行和环境机构的专家们组成“多瑙河特别工作组”,开展保护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国组成国际委员会,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签署了一项保护多瑙河水的协议。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沿河各国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一项整治多瑙河的计划。要求各国减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质(包括污染严重的黑海),实施沿岸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污染监测系统;对沿岸9个国家的170多家污废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对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资金进行改造。
如今的多瑙河是清澈的江水,大量水鸟在河中嬉水,还依稀可见到河底中的水草与卵石,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江河治理的成功典范,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六)国内外经验对我国目前水污染治理的启示
借鉴国内外的案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我国水污染治理问题:
首先,改革国家对地方的考核机制。对地方主要以经济增长指标为考核依据的模式转化为将环境污染管理作为重要的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其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是借鉴“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借鉴莱茵河的经验,要求相关区域签订合作公约,奠定共同治理的合作基础;国家对合作公约的基本原则进行规定,充分体现“政府调控、市场推进、注重协调”的原则。二是借鉴韩国汉江和英国泰晤士河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水污染治理法律,要在现有的等24种水资源保护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河川法》、《水质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和条例。充分考虑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三者的历史依存关系,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管理监督职能应完全分开的原则。国内领头羊首创股份在湖南正尝试这中流域治理的模式。
第三,开辟水污染治理的多种融资模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增加政府环境保护投入,必要的时候,借鉴英国泰晤士河的经验,由政府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学习南京秦淮河的经验,运用项目法人制,或者借鉴BOT模式,让相关公司运用项目融资;逐步推行全成本水价政策面;加快征收城镇污水处理费为鼓励水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对经营水污染治理的企业实行税前还贷还债,或者免征营业税;鼓励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回报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国内目前不能生产的水污染治理设备和监测仪器等进口产品,减征进口关税等政策措施。另外,环境官员还可通过提供不同技术或其他守法替代方面信息,如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水净化技术等,减少排污的成本,给企业创造效益。在北京高牌店污水处理厂就是利用水源热泵系统,以污水为水源合理利用出水流量和温差进行制冷和供热,而不影响二级出水的后续回用,这种技术既高效又经济,可在污水处理厂中直接推广,在类似场所(如冷却水池,湖泊,水库等处)也可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最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治污技术。建议在市政建设中多使用透水砖,以维护水的自然循环,河道治理尽可能使用软性材料,杜绝“三面光”,让河道恢复自然和生态。
❸ ACCA P阶段考试科目都有哪些
SBL战略商业领袖、战略商业报告、P3《商务分析》、P4《高级财务管理》、P5《高级业绩管理》、P6《高级税务》、P7《高级审计与认证业务》
专业阶段:核心课程
SBL战略商业领袖Strategic Business Leader
SBL战略商业报告Strategic Business Reporting
选修课程(任选其中2门)
P4 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高级财务管理
P5 Adv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高级业绩管理
P6 Advanced Taxation高级税法
P7 Advanced Audit and Assurance高级审计和认证
P阶段相对于F肯定是难度更大的,P阶段考试科目是对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和专业知识部分提出了新的挑战。当然也不是想象的那么难的,毕竟有很多ACCA考试的学生已经考试完毕了。只要好好准备复习即可。ACCA考试科目P2、P4、P5偏向于计算,ACCA考试科目核心课程的计算量较少.所以想一次性报考的话,建议交叉考试分配。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❹ 创业要考虑哪些因素
1、生存阶段,以产品和技术来占领市场。
2、公司化阶段,规范管理来增加回企业效益,答这是需要创业者的思维从想法提升到思考的高度,而原先的搞关系就转变成一个个渠道的建设,公司的销售是依靠渠道来完成,创业搭档团队也初步形成。
3、集团化阶段。这时依靠的是硬实力(产业化的核心竞争力),整个集团和子公司形成了系统平台,依靠的是一个个团队通过系统平台来完成管理,(人治变成了公司治理),销售变成了营销,区域性渠道转变成一个个地区性的网络,建立了销售队伍,有一定的销售队伍管理能力。
4、思维从平面到三维。这时你就可以退休了,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就有了现金流系统(赚钱机器),它是24小时为企业工作的,这就是许多创业者及其创业搭档梦想达到的理想状态。
5、创业搭档团队的最高境界,集团总部阶段,是一种无国界的经营,也就是俗称跨国公司。集团总部的系统平台和各子集团的运营系统形成的是一种体系。
集团总部依靠的是一种可跨越行业边界的无边界核心竞争力(软实力)子集团形成的是行业核心竞争力(硬实力)这样将使集团的各行各业取得它们在单兵作战的情况下所无法取得业绩水平和速度。思维已从三维到多维,这才是企业发展所能追求和达到的最高境界。
❺ ACCA都考哪些科目
ACCA考试一共15门课程,考试通过13门课程加上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即可申请证书,ACCA科目分为基础阶段课程与专业阶段课程,其中专业阶段课程P4-P7为四选二,通过F1-P3后,通过P4-P7其中两门即可,其中P6高级税法以英国税法为主,因为国内暂还没有培训机构开设此门课程。小编再送一个2019ACCA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ACCA考试科目
(F1/FAB)Foundations of Accounting in BusinessTo introc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business and its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this has on how organisations are structured and on the role of the accounting and other key business functions in contributing to the efficient,effective and ethic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an organisation and its people and systems.
(F2/FMA)Foundations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providing basic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an organisation to support management in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F3/FFA)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Accounting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s and concepts relating to 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technical proficiency in the use of double-entry account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the preparation of basic financial statements.
(F4)Corporate and Business Law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general legal framework,and of specific legal areas relating to business,recognizing the need to seek further specialist leg advice where necessary.
(F5)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techniques to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information for planning,decision-making,performance evaluation,and control(F6)Taxation(UK)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skills relating to the tax system as applicable to indivials,single companies,and groups of companies.
(F7)Financial Reporting(INT)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 the prepar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of entities,including groups and how to analyse and interpret those financial statements.
(F8)Audit and Assurance(INT)
To develop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carrying out the assurance engage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professional regulatory framework.
(F9)Financial Management
To develop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expected of a finance manager,in relation to investment,financing,and dividend policy decisions.
(P1)Governance,Risk and Ethics
To apply relevant knowledge,skills 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ment in carrying out the role of the accountant relating to governance,internal control,compliance and the management of risk within an organisation,in the context of an overall ethical framework.
(P2)Corporate Reporting(INT)
To apply knowledge,skills 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financial report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a range of business contexts and situations.
(P3)Business Analysis
To apply relevant knowledge,skills,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 assessing strategic position,determining strategic choice,and implementing strategic action through beneficial business process and structural change;coordinating knowledge system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by effectively managing processes projects,and people within financial and other resource constraints.
(P4)Advanced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apply relevant knowledge,skills 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ement as expected of a senior financial executive or advisor,in taking or recommending decisions relating to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an organisation.
(P5)Advance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apply relevant knowledge,skills and exercise professional judgement in selecting and apply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accounting techniques in different business contexts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an organisation and its strategic development.
(P7)Advanced Audit and Assurance(INT)
To analyse,evaluate and conclude on the assurance engagement and other audit and assurance issues in the context of best practice and current developments.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❻ 跨国公司在国际扩张中,是否存在治理模式的当地化问题
跨国公司在国际扩张能确实存在着治理模式当地化的问题,但绝大部分都是使用国际化管理的。
❼ 跨国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要国内的
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基本理论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
现代企业不同于传统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通过组织行为来代替价格机制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因此,职业的管理者阶层和管理者市场随之产生。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不同,产生了约束、激励的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组规范与法人财产相关各方的责、权、利的制度安排,通过制衡来实现对管理者的约束与激励,从而最大限度地达到治理目标。
两种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特点与比较
微观企业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受到历史文化、政治制度、法律和经济特点等方面演进轨迹的影响,因而,国家、地区、时期不同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及相应的制度安排是具有差异性的。目前全球主要有两种治理模式:英美的市场导向型和德日的控制导向型。
英美模式:这些国家19世纪后期证券市场就高度发达,使得公司的资本结构以股本为主,股东多且高度分散、股市流动性强,银行资产结构中股市的地位举足轻重,公司治理更多地依托一个庞大的资本市场、依赖于银行外部市场的力量和相对完善的立法及执法机制,强调银行财务数据的充分公开,增强透明度,禁止内部人交易,用股票市场监督经理活动。
德日模式:二战后德日两国加强银行对企业的支持,银行既是股东又是债权人。企业资本结构往往以负债为主,股权高度集中,股东相对稳定,形成了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治理的模式,管理上更多地依靠债务约束和经营者的“团队精神”,以及法人、股东在银行非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力。
从企业的管理目标来看,德日着眼于公司的长期效益,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而英美更着重短期效益,把股东财富最大化视为企业经营的最高目标;从管理方式来看,德日重协调、合作,英美重分工、制衡;在利润分配的政策方面,英美公司更愿意把收入中较大的比例作为红利;而从人员的流动上看德日的管理人员一般是大股东选派,所以较稳定,英美管理人员的产生可看成管理人员市场供求的一种交易,相对流动性较大。
本文认为两种类型模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都是有效的,不能笼统地判定孰优孰劣。所以研究的切入点不是两种模式的优劣,而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下对两种方式在利益权衡中的选择和平衡点的确定,并能建立一种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机制,能根据外界和自身的变化对利弊得失不断地进行判定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我国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及完善
我国跨国公司存在的缺陷
根绝上文对两种模式的分析和比较,反观我国跨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跨国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一系列缺陷:
治理目标混乱 转轨经济方案的实施造成了我国跨国公司公司治理目标的混乱,是追求公司效益最大化,还是突出社会整体利益,成为公司治理目标的两难抉择。由此看来,跨国公司定位和与外界宏观环境的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股权结构不合理 我国跨国公司大多数仍是国有股占控股地位,股权结构欠合理。政府作为所有权的主体,委托代理人经营,却无须对代理人的经营结果向所有者承担责任,最终产生“产权主体虚位”以至“代理人缺位”的问题。
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 作为跨国公司的母国,我国还并未建立起适应全球市场竞争需要的人才观念,经理市场还不发达。我国跨国公司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大部分经理仍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信息的及时正确披露,是强化市场约束、增强经营透明度、保护相关者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国跨国公司披露信息的范围、及时性以及某些信息的真实性等确实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完善我国跨国公司治理结构
本文主要从治理目标、产权改革、组织结构、激励约束机制和信息披露制度等几方面作为着眼点,来研究如何完善我国跨国公司制度。
实现股权多元化 逐步减持国有股毫无疑问是实现股权结构的合理与优化最根本的措施,在减持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投资者,尝试发展法人持股和机构持股,形成几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的格局。
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尚未成熟,机构投资者在成长中,也不能忽视组织资源、组织功能的存在。
建立独立董事会制度 目前我国的跨国公司要在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独立性的董事会,利用股东之间的利益竞争来促进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这样才能切实把握母公司和海外子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于中国的跨国公司更为可取的是,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由总经理任CEO,这就得要求董事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国际业务经验。
加强人员与境外企业的管理和监控 我国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境外管理人员的激励不足;二是由于信息非对称国内母公司以最低的成本如何去监控境外子公司。
首先,必须正视激励机制的局限性。企业的利润某种程度上是“公共品”,有时对于股东或者经营者来说“搭便车”则是更好的选择。只有当收益份额大到足以抵偿其监督成本时,他才情愿承受让利别人“搭便车”,付出必要的成本去改善企业的利润空间。竞争机制对代理人的激励是企业内部显性激励无法替代的,所以要重视外部竞争性的资本市场和经理市场这一隐性激励机制的引进。
其次,节约对境外经营的监督成本。公司很难充分了解境外经营状况的信息、管理者的努力程度及决策情况。这时可考虑由政府设立机构完成这项职能,如建立境外财务监督机构、经常向国内企业提供境外企业经营状况的信息等。还可以采用行业管理的办法,把监督事务委托给会计协会、律师协会等中介机构去完成。
健全监督市场 信息是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信息交换是否充分对称直接关系到市场经济是否公平、经济运行是否有效。我国跨国公司首先要减弱被监督单位对监督机构的决定权,其次依靠超越企业局限的实施有效的监督机构,包括行业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等非赢利机构或政府有关机构。在信息化管理、资本市场的经验以及对一线经营、投资情况都相对比较弱势的母公司,怎样来监管相对而言经验比较丰富的海外子公司,将是所有中资企业面临的挑战。
发挥政府在发展跨国公司中的作用 对于我国跨国公司来说,政府的调节作用不可忽视。政府虽不能干预具体的经营活动,但政府可通过施加外部影响如创造竞争环境、推进企业治理机制改造方案等来使企业提高效率。政府筛选优秀的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培育地方市场体系,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去改善治理机制以提高国内母公司和境外子公司的经营绩效。
❽ 什么是《跨国公司行为准则》
个观察员国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 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1976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制订《跨国公司行为准则》(Guidelines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34 个国家政府签署了这一行为准则使其逐渐在全球推广。该准则对于上世纪70 年代全球范围开展的企业准则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2000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这一准则 进行了修订,将其重点放在了可持续发展上,并包含了国际劳工组织所有的核心劳工协议,这 表明新修订的准则更突出对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指导。 准则的内容具有综合性特点,涵盖一般政策、信息公布、劳资关系、环境、打击行贿、消 费者利益、科学技术、竞争、税收等方面。 OECD《跨国公司行为准则》遵循以下适用原则: (1)企业遵守本准则是自愿并且非法律强制性的; (2)加入本准则的各国政府须鼓励在其领土上经营的企业遵守本准则; (4)本准则适用于与跨国企业内部所有实体(母公司和(或)子公司); Linksus Media Communication Group 第2 页 共2 页 (5)本准则对任何相关的跨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同等适用; (6)本准则加入国政府应推广企业实施本准则。 此准则是通过OECD 成员国的国家联络点推广试行的,通过这些联络点不断地宣传此准则, 提供咨询服务,并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些措施促进了行为准则的推行与遵守。但是,与国 际劳工协议一样,这些行为准则都是针对政府的,这就难以保证企业会承担相关的责任,因此 这使得准则在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 经过三十年的推广应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跨国公司行为准则》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此外,OECD 还先后出版了《OECD 公司治理原则》、《公司治理:对OECD 各国的调查》、《OECD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指引》等重要文献,丰富了和发展了准则,对OECD 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开展公 司治理改革、建立本国的公司治理规范、制定新的立法和采取新的监管举措,都产生了重要影 响。
❾ 跨国公司为什么重视公司治理
现有的公司治抄理结构来源于西方袭,跨国公司更熟悉公司治理结构所带来的对公司的控制
因大部分跨国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中层管理者均采用本地化,需要相对完善的制度加以约束,公司治理结构(董事会-总经理-)较为成熟
公司治理结构某种程度上转移了资方和劳方的矛盾,转变为股东和职业经理人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