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河的治理
(三)全面治理泰晤士河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而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2.5万人死于霍乱。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还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0多座污水处理厂。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泰晤士河。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经过20多年的整治,泰晤士河已有115种鱼和350种无脊椎动物重新回归。
(四)秦淮河重现碧波
曾经在城市行进中不堪重负30多年的秦淮河,经过3年治理,其12.5公里长的主城段奇迹般重现碧水清波。为何秦淮河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资金从哪里来?南京政府独具匠心的推出了秦淮河工程的项目法人制。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水利、环保、安居、景观、路网5大项目,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规划和指挥。2003年7月,南京市政府授权成立集投融资、建设、管理和经营为一体的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社会公益性工程实施项目法人制,公司打破条块壁垒,5大项目统筹推进。随后,南京市巧用政策,成功打开了市场化融资大门:沿河200米范围内开发3000亩土地融资;自来水费中城市污水处理费每度上涨0.15元,每年7500万,20年用于秦淮河治理。尽管3000亩土地还在土地储备中心排队,污水处理费也在等待调价指标,但是政府作出这些政策决定的会议纪要却已成了融资“敲门砖”,公司凭此得到了银行贷款22个亿。与此同时,南京市赋予公司两个特许经营权,一个是旅游特许经营权,另一个是广告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的项目所得用来弥补秦淮河建设的资金缺口。
(五)多瑙河活力再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多瑙河流域因为大量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排入,曾经是一条国际性的黑河、臭河,既没有水生物存在,也不成为一条景观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国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了发展多瑙河水利和保护水质的国际会议,协调行动,通过共同声明,沿岸各国加强合作,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资源而作出努力。
1992年,来自欧共体各国、一些国际银行和环境机构的专家们组成“多瑙河特别工作组”,开展保护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国组成国际委员会,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签署了一项保护多瑙河水的协议。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沿河各国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一项整治多瑙河的计划。要求各国减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质(包括污染严重的黑海),实施沿岸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污染监测系统;对沿岸9个国家的170多家污废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对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资金进行改造。
B. 各位大仙有谁知道世界上各国怎么样治理水污染的吗还有其排污收费形式和标准怎么制定的
泰晤士河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成立了治理专门委员会和
泰晤士河水务局 (公司),对泰晤士河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
理,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标准,有充分的治理资金保障。
泰晤士河 #"" 多年的治理费用高达 ’"" 多亿英镑。在近 #" 年
就投资 () 亿美元用于供水和污水处理。在泰晤士河的治理中,
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尤其是泰晤士河的第二次治理,是
在有关科学研究的指导下进行的。科学研究帮助水务局制定合
理的、符合生态原理的治理目标,根据水环境容量分配排放指
标,及时跟踪监测水质变化。
#$)"—#&*& 年英国政府开始第一次泰晤士河治理,主要是
建设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和河坝筑堤。#&)" 年至今进行了第二次
污染治理,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采取
对河流直接充氧等措施治理水污染。经过 #"" 多年的综合治理,
特别是上世纪 ("—+" 年代的高强度治理,泰晤士河已成为国际
上治理效果最显著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河系之一。全流
域建设污水处理厂 *+" 余座,日处理能力为 ’(" 万吨,几乎与给
水量相等。#&))—#&$" 年间,总污染负荷减少了 &",,枯水季节
溶解氧最低点依然保持在饱和状态的 *",左右。$" 年代,河流
水质已恢复到 #+ 世纪的原貌,达到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鱼类
绝迹百年后,#"" 多种鱼重返泰晤士河。-./012 至 341567689 段
的鱼类数量由 #&(+ 年的 ’* 种增加到 #&+$ 年的 &+ 种。#&+* 年,
鲑鱼在泰晤士河重现,现在年产 #" 万尾以上
C. 欧洲著名的河流有哪些
美国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全国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9705亿立方米,约占全球年地表径流总量的6.3%,居世界第四位.但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在水网密度、水系大小、水源补给、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等方面分布很不平衡.落基山脉构成全国水网的主要分水岭,其次是东部的阿巴拉契亚高地和北部低矮的冰碛垅.分从三者发源的河流各自向着不同的方向独流或汇集为大小不同的水系,分别注入大洋;西南地区的河流,则注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于沙积中.落基山脉以东地区水网稠密,水量丰富,集中了本土年地表径流量的72%;落基山脉以西地区,水网稀硫,水量不大,仅占本土年地表径流量的28%,其中约3/4又集中在西北部.此外,阿拉斯加州集水面积广,气温低、蒸发弱,又有来自加拿大境内径流量的流入,年地表径流量很大,但利用率很低.
美国本土的中部平原地区,发育了世界最大的水系之一密西西比水系和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密西西比河纵贯国土南北,往入墨西哥湾,全长(以密苏里河为源)6262公里,是世界第四长河;流域面积322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干支流流经美国31个州,占美国本土面积的2/5以上.东岸重要支流有俄亥俄河等,水量大,季节变化较缓和;西岸支流有密苏里河、雷德河等,水量较小,季节变化较大.干流的水量及其季节变化,主要决定于东岸交流,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1.88万立方米/秒,洪水期见于春季,枯水期在秋季.五大湖分布在美国中北部边境,除密歇根湖完全在美国境内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与加拿大共有.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素有“北美州大陆地中海”之称.各湖主要由更新世冰期冰川挖蚀而成.湖面由西向东逐级低降,各湖之间有水道相通,最后安大略湖汇经圣劳伦斯河注入大西洋.五大湖水量丰富,湖面季节变化幅度很小,在安大略湖出水口处的年平均流量为6640立方米/秒.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之间,有多条运河相通,联成一个庞大的内河航运系统.
阿巴拉契亚高地以东,空间有限,水系较小,但因降水量多,水网稠密,水量丰富.其中纽约以北地区,冬季雪量大,积雪期长,洪水期出现在春季,枯水期在秋季;纽约以南地区,河流水量季节变化一般以夏涨冬枯为特点.
哥伦比亚河源于加拿大境内落基山脉西坡,流经美国西北部半干旱区,切穿喀斯喀特山脉和海岸山脉,注入太平洋,全长1953公里.河流水量大,比降陡,主要依靠山地冰雪融水,部分为冬季降水补给,洪水期见于春末,冬季也形成次高峰,晚夏至秋季为枯水期.西北太平洋沿岸降水虽丰,但河流多独流入海,不构成系统,水流湍急.盆地与山脉区和科罗拉多高原地区,多间歇河和盐沼,大部分属于内流区,较大的外流河是科罗拉多河,源出落基山脉,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补给,流经干旱与半干旱区,注入加利福尼亚湾,全长2333公里;还有流经加利福尼亚谷地的萨克拉门托河等.它们为灌溉农区提供了宝贵的水源.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
D. 通过水质检测,能够分析出治理方法吗
(三)全面治理泰晤士河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而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2.5万人死于霍乱。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还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0多座污水处理厂。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泰晤士河。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经过20多年的整治,泰晤士河已有115种鱼和350种无脊椎动物重新回归。
(四)秦淮河重现碧波
曾经在城市行进中不堪重负30多年的秦淮河,经过3年治理,其12.5公里长的主城段奇迹般重现碧水清波。为何秦淮河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资金从哪里来?南京政府独具匠心的推出了秦淮河工程的项目法人制。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水利、环保、安居、景观、路网5大项目,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规划和指挥。2003年7月,南京市政府授权成立集投融资、建设、管理和经营为一体的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社会公益性工程实施项目法人制,公司打破条块壁垒,5大项目统筹推进。随后,南京市巧用政策,成功打开了市场化融资大门:沿河200米范围内开发3000亩土地融资;自来水费中城市污水处理费每度上涨0.15元,每年7500万,20年用于秦淮河治理。尽管3000亩土地还在土地储备中心排队,污水处理费也在等待调价指标,但是政府作出这些政策决定的会议纪要却已成了融资“敲门砖”,公司凭此得到了银行贷款22个亿。与此同时,南京市赋予公司两个特许经营权,一个是旅游特许经营权,另一个是广告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的项目所得用来弥补秦淮河建设的资金缺口。
(五)多瑙河活力再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多瑙河流域因为大量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排入,曾经是一条国际性的黑河、臭河,既没有水生物存在,也不成为一条景观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国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了发展多瑙河水利和保护水质的国际会议,协调行动,通过共同声明,沿岸各国加强合作,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资源而作出努力。
1992年,来自欧共体各国、一些国际银行和环境机构的专家们组成“多瑙河特别工作组”,开展保护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国组成国际委员会,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签署了一项保护多瑙河水的协议。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沿河各国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一项整治多瑙河的计划。要求各国减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质(包括污染严重的黑海),实施沿岸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污染监测系统;对沿岸9个国家的170多家污废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对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资金进行改造。
如今的多瑙河是清澈的江水,大量水鸟在河中嬉水,还依稀可见到河底中的水草与卵石,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江河治理的成功典范,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欢迎追问
E. 跨国河流治理最佳国情况
(一)莱茵河重现生机
莱茵河全长1300多公里,流经瑞士、德国、法国、卢森堡、荷兰等9个欧洲国家,是以上几个国家的重要饮用水源,也是世界上管理得最好的一条河。莱茵河现在的成功,与莱茵河流域各国的有效协调合作密不可分。莱茵河由莱茵河保护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主席则轮流由各成员国的部长担任,但这却是一个民间组织,从来没有制定法律的权力,现在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仅12人。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莱茵河还很清澈,人们可以在河里游泳、钓鱼,但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战后重建工作,大批能源、化工、冶炼企业同时向莱茵河索取工业用水,同时又将大量废水排进河里。莱茵河水质急剧恶化。在污染最严重的上世纪70年代,城市附近的河水中溶解氧几乎为零,鱼类完全消失。为了使莱茵河重现生机,1963年,包括德国在内的莱茵河流域各国与欧共体代表,在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ICPR)范围内签订了合作公约,奠定了共同治理莱茵河的合作基础。ICPR制定了相应法规,强行对排入河中的工业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为减少莱茵河的淤泥污染,ICPR严格控制工业、农业、生活固体污染物排入莱茵河,违者罚款,罚金50万欧元以上。保护委员会还实行“责任到户”,如委员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工作组,分别负责水质监测、恢复重建莱茵河流域生态系统以及监控污染源等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莱茵河终于恢复了生机。2002年年底调查表明,莱茵河已经恢复到二战前的生物多样性水平。
(二)汉江奇迹
韩国人经常自豪地称汉江是韩国创造“汉江奇迹”的源泉。在工业化大步前进的关键时刻,韩国丝毫没有放松对水资源的保护,《水源地保护法》规定,凡是处于上游水源的地域,一律设为保护区。在保护区内不得兴建工厂等设施,对林木不得乱砍滥伐。在环境管理上,首尔市制订了《废弃物管理条例》,规定凡是在公园内乱扔废弃物的人,最高罚金为100万韩元。为监督和惩罚违法行为,公园事业所拥有165名环境监督警察,日夜对环境进行监督和管理。韩国政府规定,汉江不许行驶运输船舶,只允许部分游船航行,江边不得开地种田。几年前,有一家企业在汉江的一个岛上私自倾倒垃圾,被揭发后该企业被迫关闭。此后,汉江流域再没出现垃圾倾倒场。目前汉江的水质已达到2级国际标准。
(三)全面治理泰晤士河
横贯英国的泰晤士河是英国的母亲河。19世纪之前,泰晤士河还是河水清澈,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两岸人口的激增,使泰晤士河迅速变得污浊不堪,水质严重恶化。1878年,“爱丽丝公子”号游船不幸沉没,造成640人死亡。事后调查发现,大多数遇难者并非溺水而死,而是因河水严重污染中毒而死亡的。而上世纪50年代末,泰晤士河的污染进一步恶化,水中的含氧量几乎等于零,1849年到1954年,滨河地区约2.5万人死于霍乱。20世纪60年代初,英国政府下决心全面治理泰晤士河。首先是通过立法,对直接向泰晤士河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作了严格的规定。有关当局还重建和延长了伦敦下水道,建设了450多座污水处理厂。目前,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先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再排入泰晤士河。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经过20多年的整治,泰晤士河已有115种鱼和350种无脊椎动物重新回归。
(四)秦淮河重现碧波
曾经在城市行进中不堪重负30多年的秦淮河,经过3年治理,其12.5公里长的主城段奇迹般重现碧水清波。为何秦淮河能够得到有效治理?治理资金从哪里来?南京政府独具匠心的推出了秦淮河工程的项目法人制。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水利、环保、安居、景观、路网5大项目,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规划和指挥。2003年7月,南京市政府授权成立集投融资、建设、管理和经营为一体的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社会公益性工程实施项目法人制,公司打破条块壁垒,5大项目统筹推进。随后,南京市巧用政策,成功打开了市场化融资大门:沿河200米范围内开发3000亩土地融资;自来水费中城市污水处理费每度上涨0.15元,每年7500万,20年用于秦淮河治理。尽管3000亩土地还在土地储备中心排队,污水处理费也在等待调价指标,但是政府作出这些政策决定的会议纪要却已成了融资“敲门砖”,公司凭此得到了银行贷款22个亿。与此同时,南京市赋予公司两个特许经营权,一个是旅游特许经营权,另一个是广告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的项目所得用来弥补秦淮河建设的资金缺口。
(五)多瑙河活力再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多瑙河流域因为大量的工业与生活污水的排入,曾经是一条国际性的黑河、臭河,既没有水生物存在,也不成为一条景观河。
1986年1月多瑙河沿岸各国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了发展多瑙河水利和保护水质的国际会议,协调行动,通过共同声明,沿岸各国加强合作,为更合理地利用多瑙河水资源而作出努力。
1992年,来自欧共体各国、一些国际银行和环境机构的专家们组成“多瑙河特别工作组”,开展保护多瑙河水的工作。1995年沿岸各国组成国际委员会,在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签署了一项保护多瑙河水的协议。1995年初又在布加勒斯特召开沿河各国环境部长会议,通过了一项整治多瑙河的计划。要求各国减少向多瑙河排放污水量,改善干支流的水质(包括污染严重的黑海),实施沿岸地区的区域合作,建立污染监测系统;对沿岸9个国家的170多家污废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对其中急需更新的,投入资金进行改造。
如今的多瑙河是清澈的江水,大量水鸟在河中嬉水,还依稀可见到河底中的水草与卵石,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江河治理的成功典范,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六)国内外经验对我国目前水污染治理的启示
借鉴国内外的案例,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解决我国水污染治理问题:
首先,改革国家对地方的考核机制。对地方主要以经济增长指标为考核依据的模式转化为将环境污染管理作为重要的指标纳入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
其次,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一是借鉴“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可以借鉴莱茵河的经验,要求相关区域签订合作公约,奠定共同治理的合作基础;国家对合作公约的基本原则进行规定,充分体现“政府调控、市场推进、注重协调”的原则。二是借鉴韩国汉江和英国泰晤士河的经验,进一步完善水污染治理法律,要在现有的等24种水资源保护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河川法》、《水质环境保护法》等法规和条例。充分考虑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三者的历史依存关系,坚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管理监督职能应完全分开的原则。国内领头羊首创股份在湖南正尝试这中流域治理的模式。
第三,开辟水污染治理的多种融资模式。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增加政府环境保护投入,必要的时候,借鉴英国泰晤士河的经验,由政府投资建设污水处理厂;学习南京秦淮河的经验,运用项目法人制,或者借鉴BOT模式,让相关公司运用项目融资;逐步推行全成本水价政策面;加快征收城镇污水处理费为鼓励水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对经营水污染治理的企业实行税前还贷还债,或者免征营业税;鼓励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进行回报融资,投资建设和运营城市污水处理厂;对国内目前不能生产的水污染治理设备和监测仪器等进口产品,减征进口关税等政策措施。另外,环境官员还可通过提供不同技术或其他守法替代方面信息,如污水回收再利用技术、水净化技术等,减少排污的成本,给企业创造效益。在北京高牌店污水处理厂就是利用水源热泵系统,以污水为水源合理利用出水流量和温差进行制冷和供热,而不影响二级出水的后续回用,这种技术既高效又经济,可在污水处理厂中直接推广,在类似场所(如冷却水池,湖泊,水库等处)也可应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最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治污技术。建议在市政建设中多使用透水砖,以维护水的自然循环,河道治理尽可能使用软性材料,杜绝“三面光”,让河道恢复自然和生态。
F. 泰晤士河的污染是怎么治理的
泰晤士河是英国伦敦的主要河流,清澈的河水令人陶醉,然而在20世纪60年代初,这里却一度成了死河。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要追溯到100多年前的19世纪。那时,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发迹最早的国家,首先发明了蒸汽机并得到广泛的应用,使泰晤士河两岸工厂林立,天空上黑烟滚滚,英国的现代工业显赫一时。
然而就在这时,污染也成了泰晤士河的一大社会问题。工厂污水日夜不停地排向河中,美丽的泰晤士河水变黑了,变臭了,几乎完全失去了魅力,人们爱吃的银鱼早已不知去向。1856年,伦敦成了“奇臭年”,泰晤士河的臭气使河岸上议会大厦内的议员们无法开会,议会不得不把浸泡过石灰水的床单挂在窗子上,以阻挡臭气的侵袭。1878年,英国“爱丽思公子”号游船沉没,人们发现死亡的640人中,大部分受到了污水的毒害。这一下舆论大哗,政府开始重视污水治理的问题。不久,河西岸建造了两家污水处理厂,这才使多年未见的银鱼重返旧地。
后来,由于伦敦人口膨胀和工业的大规模兴起,泰晤士河再次陷入污染之中。到了本世纪60年代初期,流经伦敦的河段里,河水黑乎乎的,一年内几乎有9个月水里不含一点氧气,除了鳝鱼,其他生物几乎绝迹,就连水鸟都没了踪影。夏天的傍晚,人们常被阵阵迎风扑来的臭气熏得头痛难忍。
在这种情况下,伦敦当局专门成立了一个治理泰晤士河的委员会,对泰晤士河的污染情况和污染源进行调查。1961年公布了调查结果:污水79%来自工业和民用废水。根子找到了,治理的目标也就定了下来。英国政府决定,第一步,使河水不再散发令人厌恶的臭气;第二步,不但使河水恢复到卫生状态,还要能在河里饲养鲟鱼。这后一个目标可以说是很高的,因为污染的环境是无法让鲟鱼存活的。
他们采用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建造两座大型污水处理工厂,日夜处理污水,让洁净的水流向河里。其中贝克登污水处理厂是当时欧洲最大的污水处理厂,每天处理后的净水达100万立方米。另一方面是制定法律,以法律的约束来控制污染,规定任何厂矿企业不得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液、废水,一经发现违法者,除追究法律责任外,还要处以重罚。这样一来,沿河工厂的负责人不敢再随心所欲了,都把治理本单位的废水问题放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莫比尔公司为了控制污染,花了50万美元购置了充气装置,做到了排出的废水中不留一滴污油。泰晤士木材公司一时没有污水处理的经费,干脆把用于发展生产的钱用来改善污水处理设备。如此精心治理了16年,终于使河水恢复到卫生状态,泰晤士河获得了新生。
如今的泰晤士河鱼虾成群,水鸟纷至沓来,每年冬季到泰晤士河越冬的水鸟超过1万只。国际水鸟研究局已把泰晤士河列为世界上重要的水鸟栖息地之一。目前的泰晤士河中鱼虾种类已近百种,甚至中国的螃蟹也在异国他乡的泰晤士河定居下来。
泰晤士河的治理,在世界上是相当有名的。在英国伦敦,城区人口有700万,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供应压力巨大。但伦敦城供水一直通畅、及时、充足,在1995年英国50年一遇的大旱之年,伦敦供水依然没有出现短缺,保证了居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这些均是靠伦敦泰晤士供水公司、英国河流管理局和英国环境保护部三个单位相互协调和监督来保证的。泰晤士公司负责采水、向居民供水,并负责城市非工业污水处理;河流管理局审批供水公司的采水量和水源保护、监测以及水源的开发研究;环保部负责饮用水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监督。此外,英国全国设有供水协会,伦敦有水资源顾问协会等等,这些都给人留下管理机制健全、使用合理、保护充分的深刻印象。
伦敦的水源主要是泰晤士河和部分地下水。泰晤士河长346公里,有6条主要支流,平均每天泰晤士公司向伦敦供水22.5亿升,其中90%取自泰晤士河及其支流李河。该公司在泰晤士河岸建有11座水库,李河两岸有9座。20座水库总容量2000亿升。在伦敦北区还建有一蓄水容量4亿升的地下水库,共有14个泵站。秋冬季,伦敦雨量充沛,各水库均蓄满后,地下水库则利用泵站向地下注水。泰晤士公司在河流管理局和环保部的合理规划下,在取水量不影响泰晤士河流域生态和植被环境情况下,保证向伦敦供应充足、优质的水源。
泰晤士河达到今天的清洁程度实属不易。早在上个世纪,它还是一条有名的臭河,河水发黑,鱼虾灭绝。当时伦敦人取河水为生活用水,造成1849年的霍乱流行,1.4万人染病死去。1856年,河中的臭气使河岸上议会大厦内的议员们无法开会,不得不把浸泡过石灰的床单挂在窗子上以阻挡臭气。在此情形下,议会才通过决议,拨款治理泰晤士河。到本世纪50年代,泰晤士河才渐渐恢复生机。目前河内有近50种鱼类,两岸酒家食肆林立,游客如云,给伦敦带来无限风光。今天的伦敦人对来之不易的清洁河水百般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