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滑坡治理意义

滑坡治理意义

发布时间: 2020-12-07 01:29:25

❶ 研究泥石流的背景和意义!!急

长江上游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最著名的危险区和多发区,据不完全调查版,长江上权游100万km~2土地上有大小滑坡15万处,泥石流沟道万余条,分布面积达5万多km~2,灾多面广,突发性强,常常酿成重大灾害。近50年来,人类生产活动增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不合理开矿、炸石、筑路、修建水工程以及各种开发建设等,造成山体破坏失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日趋频发,滑坡、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和直接经济损失也日益扩展和增强。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中,了解历史,认识区情,结合实际,切切实实地搞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研究,对西部大开发和各项经济建设将是有力的支持和坚实的保障。通过对长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的深入研究,解释了该地区产生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通过对本区滑坡、泥石流的规律与先兆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滑坡、泥石流预警减灾的措施。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滑坡、泥石流的防治对策,并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群众防治水土流失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❷ 基本认识

4.1.1 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或岩、土碎屑及其与水的混合体的移动事件。一般以崩塌(含危岩体)、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为典型代表,是比较公认的因地壳表层地质结构的剧烈变化而产生的。类似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提出的“地面破坏灾害”(ground-failure hazards)。

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是一个具有社会属性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安居的重要因素。因此,地质灾害防治就不仅是指预防、躲避和工程治理,在高层次的社会意识上则表现为努力提高人类自身的素质,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或政府立法约束公众的行为,自觉地保护地质环境,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

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生存、生活、生产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地壳外表圈层,它的上界面为起伏的地表面,下界面为人类活动影响的最大深度(约20km,水库诱发地震最大深度),在陆地范围内,相当于地壳的硅铝层。地质环境灾害是指区域性地质生态环境变异引起的危害,如区域性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石山地区的水土流失、石漠化和区域性地质构造沉降背景下平原或盆地地区的频繁洪灾等。这些问题通常是由多种因素引起,且缓慢发生发展,地质界常称为缓变性地质灾害。

4.1.2 地质灾害区域暴发的基本特征

地质灾害预警对象主要是降雨、融冻等极端气象条件变化引发的区域或流域群发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局地暴雨影响下的完好斜坡地区是坡面型“链式”反应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地区,这类地质灾害具有显著的特点,是实施预警预报和群测群防的重点与难点。它具有以下特征:

1)区域性:一般在数百至数千平方千米内出现。

2)群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某一区域多灾种呈群体出现。

3)“链式”反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在同一地点逐次快速转化,破坏力极强。

4)同时暴发性: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先后或同时出现,具有突然暴发性,宏观上完好的坡体突然滑塌或“奔流”;当地人称为“涡旋炮”或“山扒皮”。

5)持续超强降雨作用:局地区域性持续超强降雨造成极大冲刷力,使达到过饱和状态的松散堆积层奔涌而下。

6)地形陡峻,地质结构上软下硬:一般斜坡坡度25°~70°,高差100~400m;地质上具备二元结构,上为松散堆积层,下为坚硬基岩,容易在二者的接触处形成强大渗流带;松散堆积层厚度小,一般0.5~5m。

7)植被类型特殊:生态环境不利于固坡稳定,如大量种植毛竹、杉树等浅根性、速生速长类树种,在持续的暴风、暴雨“耦合”作用下加剧斜坡表层的整体破坏。

8)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房屋、道路建设切坡而很少维护,缺乏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房屋结构简易、破旧,房屋结构抗破坏强度低。缺乏灾害风险意识。

9)后续性:大型滑坡一般出现在降雨过程后期,甚至降雨结束后数天,如中国新滩滑坡(1985年6月12日),菲律宾特大滑坡灾难(2006年2月17日)。

10)发灾区域总体造成人员伤亡和各种财产损失重大,但单点损害的规模较小。

11)分析发现,滑坡的发生在过程降雨量和降雨强度两项参数中,存在着一个临界值,当一次降雨的过程降雨量或降雨强度达到或超过此临界值时,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即成群出现。

12)不同地区具体一条沟谷的泥石流始发雨量区间为10~300mm,差异之大反映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的差异。

13)在降雨过程的中后期或局地单点暴雨达到临界值时出现突发性群发型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滑坡以小型者居多。

14)大型滑坡常在降雨过程后期或雨后数天内出现。

4.1.3 预警分类

目前,对单体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在技术上相对比较成熟,也比较易于开展群测群防工作,而对群发型地质灾害,特别是一定地质背景下由气象因素引起的群发型滑坡、泥石流的预警预报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显不足。群发型地质灾害是指在某一区域多灾种呈群体出现的现象。地质灾害预警是一种包括预测与警报的广义“预警”,在时间精度上包括了预测或预估(估测)、预警、预报和警报(数小时)等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是一个政府机构、工程技术与公众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体系。

按预警对象的物理参量划分,滑坡、泥石流灾害预警可划分为空间预警、时间预警和强度预警3类,一次圆满的预警应包括这3个物理参量,且应该计算做出每个物理参量发生的概率大小(可能性大小),从而确定向社会发布的方式、范围和应急反应对策。

(1)空间预警

空间预警是在滑坡、泥石流灾害调查与区划基础上,比较明确地划定非确定时间内滑坡泥石流灾害将要发生的地域或地点及其危害性大小。空间预警基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要控制因素(如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地貌形态、地层突变等)和诱发因素(如降雨、地震、冰雪消融、人为活动)开展工作,控制因素是基本条件,诱发因素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段常常表现出极大差异。不同地区具体一条沟谷的泥石流始发雨量区间为10~300mm,差异之大也反映了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的差异。有条件时,应分别研究预警地区的24h降雨强度(h24)、1h降雨强度(h1)与10min降雨强度(h1/6)与岩土体饱和状态及滑坡或泥石流复活的关系。

(2)时间预警

时间预警是针对某一具体地域或地点(单体),给出滑坡、泥石流灾害在某一种(或多种)诱发因素作用下将在某一时段内或某一时刻将要发生的预警信息。时间预警基于预警区域的地质环境状况、诱发因素发生范围与强度及其持续时间等开展工作。时间预警一般是在空间预警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技术观测,系统的理论分析和专家会商,并报有关管理部门认可后发布。

(3)强度预警

强度预警是指对滑坡、泥石流灾害发生的规模、暴发方式、破坏范围和强度等做出的预测或警报,是在时空预警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预警,是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追求的目标,也是目前研究工作的最薄弱环节。

由于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既有其地质演化的内在规定性,又受多种随机因素影响,滑坡、泥石流灾害时间、空间和强度三要素的预警也就都存在一个可能性大小(概率描述)的问题,目前以预警等级来表示。

4.1.4 预警阶段划分

地质灾害预警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或勘查评价)、观测(监测)系统建设与运行、灾害发展趋势分析会商、预警信息传播和适度的准备反应或防治对策等5个步骤,相应包括了预测(数年)、预警(数月)、预报(数日)和警报(数小时)等多个层次的多种精度的预警功能(表4.1)。预测是指时间精度较低,着重灾害发生集中的区域,预测基础是调查数据;预报、临报和警报的时间精度较高,必须有系统连续的观测或监测数据和基于正确的区域地质环境分析或地质体变形模式的综合分析。

表4.1 预警工程的阶段划分

4.1.5 预警产品发布

预警产品一般用红、橙、黄和蓝和绿五色表示,一般用暖色调表示比较危险,冷色调表示比较安全,因此,预警产品等级对应的色调划分为5级(表4.2)。

表4.2 预警产品等级及色标

❸ 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对当代商品社会道德滑坡趋势的正面意义和作用

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所持的道德标准常有差异。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道德的实质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之上架构社会基本运作关系及其规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形成具有规范性、调节性的价值规范。社会转型期,面临诸多的道德问题,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加强公民的思想建设,为此要切实达到加强公民道德的目的,我们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必须坚特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道德建设的基础。共产主义道德是建立在对社会,历史,人性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从而道德信仰便坚实有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正确地解释道德现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必须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的是塑造人,塑造崇高的理想人格。过去我们偏重于道德许可范围内的宣传,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宣传虽有必要,但决不宜过份渲染.否则,雷锋精神稀有,先进模范倒是值得怀疑。     3、改造传统道德,正确对待西方道德。道德建设既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道德建设社会环境,同时也需要道德改善其自身。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作为基础。同时,吸收一切古今中外道德建设的优秀成果。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丰满厚实,成为具有中国待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个国家的文明发展,经济建设至关重要,它是国家文明进步的物质基础。但国家的文明发展,不仅包括物质文明,还包括精神文明,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公平正义和社会公德就是精神文明的体现。当国家处于贫穷落后状态时,首先要搞好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但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要将精神文明的发展摆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否则就影响物质文明的发展。我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社会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道德发展明显滞后,质疑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改革开放大局,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因此,我们有必要大力加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❹ 求滑坡的剩余下滑力有什么意义具体能说明些什么问题,表示是外专业的不是很理解

不赞成一楼所说,我们算剩余下滑力的目的肯定是为我们的治理设计提供依据,比如你得到了多少剩余下滑力,然后打算用抗滑桩,锚杆,那你就得考虑放在什么位置,需要打多少来抵消剩余下滑力了!

❺ 边坡滑坡监测的必要性

边坡滑坡是露天来矿安全源生产的重大隐患之一。露天矿边坡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能否正常生产。中央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加强露天矿边坡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但由于缺乏对安全监测技术的系统研究,一直没有一套成熟的监测方案。MineSSO 边坡稳定性在线监测及预警系统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建立了一套智能边坡安全监测系统,为边坡日常养护、管理和监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❻ 边坡防护与山体滑坡治理的重要性

山体滑坡治理及边坡防护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山体及边坡的稳定是影响公路能否安全、环保和高效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山体滑坡治理和高边坡加固成为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❼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想人格对当代商品经济社会道德滑坡趋势的正面意义和作用”这个主题应该怎么写论文

我也想问问怎么写,我鬼才的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