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
① 环保督察组对河北回头看问责多少人
6月30日晚上8点06分,工作人员接听完最后一个群众信访投诉电话,标志着中央第一环境保护督察组结束对河北的“回头看”现场督察工作。
下一阶段,督察组将形成督察报告并与河北省委、省政府交换意见。对于截至6月30日(以当地邮戳为准)寄出的来信和尚未办结的信访件,督察组还将继续转办、督办,确保全部信访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来源:澎湃新闻网
② 中央环保督察将对首轮整改“回头看”吗
3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用了“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取得显著成效”的表述,对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予以肯定。
在开展第二轮督察前,先对首轮督察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则有利于成绩的巩固。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骆建华认为,与第一轮相比,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重点可能会放在第一轮反馈问题的解决情况和解决效果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则表示:“‘回头看’的严厉程度不低于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发现的问题是否整改到位以及还有没有新的问题出现,都会是重点。要‘老账新账’一起算。”
③ 整改环保问题无关企业大小
之所以产生中央环保督察“抓小不抓大”的不实舆论,一种情况是信息不对称,公众对环保执法监管与督察的具体情况不了解;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环境违法的中小企业受到处罚后,利益相关者别有用心地传播不实信息,故意混淆视听,用这种消极的方式对抗中央环保督察和监管执法。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环境违法的中小企业受到处罚后,利益相关者别有用心地传播不实信息,故意把水搅浑,混淆视听,用这种消极的方式对抗中央环保督察和监管执法。
中国的环保问题是该抓了。想想小时候的河水,在看看现在的河水。
④ 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确定多少项整改任务
●将实行清单式调度制度,紧盯地方整改进度
●对督察整改不力的地方和突出环境问题,将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督察
下一步,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将实行清单式调度制度,紧盯地方督察整改工作情况,按月调度,及时督办,加强通报,并对移交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调查问责结果进行审核。同时,持续督促地方利用“一台一报一网”(“一台”即省级电视台,“一报”即省级党报,“一网”即省级人民政府网站)作为载体,加强督察整改工作宣传报道和信息公开,对督察整改不力的地方和突出环境问题,将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督察,始终保持督察压力,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整改效果。
支持环保督查,给大家创造好的生活环境。
⑤ 环保督察的“回头看”释放了什么信号
5月30日至6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陆续对河北、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河南等省(区)实施督察进驻,截至6月14日,被督察地区已问责630人。督察组进驻河南省开展“回头看”期间,发现当地一家国有企业两年来先后被当地环保部门下达整改督办通知、停止违法行为决定等文书33份,但该企业对多次处罚无动于衷,直至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进驻,才下决心解决问题。
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有助促使各级领导干部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环保督察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将环境保护督察结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进而对相关部门及领导干部产生奖惩作用。要进一步提高环保督察在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中所占的权重,强化督察检查,对不履责、履责不到位甚至纵容污染环境的领导干部,实行严格追责终身追责。环保督察越往后执法越严,有助促使各地主要领导干部扛起生态环境保护主要责任人职责,做到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案件亲自督办,组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和改善,不能仅凭企业或地方自律来实现,环保督察的执法压力必须不断加强,越来越严。环保督察工作还要加强与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的合作,重拳出击精准到位,通过按日计罚、限产停产、查封扣押、移送拘留等手段,让污染环境责任人无利可图无处遁形。
环保督察工作还要紧密联系群众,织密环境保护的天罗地网,努力做到“有报必接、违法必查,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让无处不在的群众监督成为促进环保督察越来越严的压力,最终转化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的不竭动力。
来源:北京青年报
⑥ 中央环保督察进住四川、怎么举报
1、设立专门值班电话:028—87306866,专门邮政信箱:成都市85号邮政信箱。督察组受理举报电话时间为每天8︰00—20︰00。权威信息链接:相关权威信息链接
2、根据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和督察组职责,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主要受理四川省环境保护方面的来信来电举报。其他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交由被督察地区、单位和有关部门处理。
3、保护督察组进驻四川现场督察结束后,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举报电话和邮政信箱关闭后的信访举报,统一由“12369”环保热线和市长信箱受理,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守。
⑦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问责已超多少人
截至7月7日,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6个督察组全部完成督察进驻工作。督察组交办的群众举报生态环境问题,地方已办结28076件。其中,责令整改22561家;立案处罚5709家,罚款51062万元;立案侦查405件,行政和刑事拘留464人;约谈2819人,问责4305人。从被督察地方报送情况看,河南边督边改问责达1015人,广东拘留环境违法人员162人,江苏处罚金额近2.4亿元。
经过努力,一批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一批整改不力不实的问题得以再次查处;一批督察整改过程中形式主义问题得到严肃问责;一批被故意掩盖的问题得以曝光并全面整改。根据督察安排,各督察组已进入督察报告起草和问题案卷梳理阶段,并安排专门人员继续紧盯地方边督边改情况,确保尚未办结的群众举报能够及时查处到位、公开到位、问责到位,确保群众举报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来源:人民日报
⑧ 第4批中央环保督察取得了哪些整改效果
第四批8个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已于近日全部完成督察进驻工作,环保部用“喜人的成绩单”形容督察成果。各被督察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强化部署,建立机制,对群众举报问题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取得了明显的整改效果。
目前,第四批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已进入督察报告阶段。对已经转办、待查处落实的群众举报问题,督察组已安排人员继续督办,确保群众举报的环境问题能够查处到位、整改到位、公开到位、问责到位。同时督察组也要求地方总结边督边改经验做法,建立完善群众环境举报受理、查处机制,不断解决和回应群众环境诉求。
⑨ 公开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方案有什么意义
5月29日,吉林、浙江、山东、海南、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等8省份公开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方案,8省份督察整改方案均围绕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意见研究确定整改任务和目标,共确定530项整改任务,其中吉林省67项,浙江省46项,山东省59项,海南省56项,四川省89项,西藏自治区45项,青海省50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18项。
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督察整改是环境保护督察重要环节,也是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键举措。下一步,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将对各地整改情况持续开展清单化调度并组织现场抽查,紧盯整改落实情况,加强协调督办。同时督促地方利用“一台一报一网”(即省级电视台、党报、政府网站)作为主要载体,加强督察整改工作宣传报道和信息公开,对督察整改不力的地方和突出环境问题,将组织机动式、点穴式督察,始终保持督察压力,确保督察整改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据介绍,中央环保督察组于2017年8月至9月组织对吉林等8省份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并于2018年1月完成督察反馈。反馈后,8省份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督察整改工作,认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根据《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要求,经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协调,8省份统一对外全面公开督察整改方案。
来自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