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治理攻坚
㈠ 以10年申论第一题为例; 1.《渤海治理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
您好!中政申论很高兴为您解答。这是一道典型的概括性试题,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结合题目要求,应根据给定资料1分条理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多方面原因。具体原因如下:
一是渤海地区资源开发过于频繁,导致陆源污染严重;
二是众多主体分享渤海环境与经济效益,使之成为典型的公地,直接影响沿海地方政府治理积极性,造成治理工作效率低下;
三是职能条块分割,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之间难以进行海陆一体化综合治理;
四是法制不健全,《碧海计划》缺乏法律强制效力,在执行过程中,难以借助法律手段实现各个管理体系的对接统一,直接影响治理效果;
五是渤海湾是内海,一旦污染,其自我更新周期长。
中政申论收录了历年国考、省考申论真题及解析,欢迎登录搜集,希望帮助到您。
中政申论在线系统:http://www.zzshenlun.com/
㈡ 生态环境部出什么“狠招”治理水污染
4月20日消息,严控渤海围填海、推进长江沿江生态岸线改造、治理黑臭水体……生态环境部19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水污染防治的多项举措和计划。机构改革后,这个新组建部门针对海洋污染、流域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有了更多施展空间和更强治理力度。
资料图:海口市2017年着力治理城市内河(湖)污染。图为经过排水、露出部分湖底淤泥的东西湖。
治理黑臭水体
――将开展专项行动,全面摸清问题
针对黑臭水体,生态环境部也将动真格、下狠手。
据介绍,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于5月初启动2018年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范围涉及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全国其他部分地级市。
本次专项行动,以群众的满意度为首要标准,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为着力点,借鉴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经验,全面摸清黑臭水体整治工作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督促地方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从根本上解决黑臭水体问题。
张波强调,今年9月-10月还要对交办的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巡查,提出约谈的建议,对约谈后依然整改不力的,将会纳入中央环境保护部督察进行问责。
来源:中国新闻网(北京)
㈢ 能不能将黄河改道防止黄河泥沙进入渤海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长河,虽然水量不大,但由于途径黄土高原而携带了大量泥沙,因此黄河的造地能力绝对是世界第一。
目前位于黄河入海口的东营市面积每年都在扩大,而接纳黄河的渤海面积则每年都在减小,如此下去,渤海迟早会被黄河填平,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引黄济青)
所以让黄河改道是很不实际的,当前南水北调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让黄河南下。
而且黄河在江苏境内的故道降水比较多,万一碰到强降雨,江苏南边的长江发洪水,北边的黄哥也发洪水,事情就麻烦了。
㈣ 生态环境部今年重点攻坚的“七大战役”是什么
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确保3年时间明显见效。
㈤ 天津将实施直排海污染源整治等举措吗
作为半封闭内海,渤海的海水交换能力差,海洋生态系统脆弱。随着越来越多工业项目落户环渤海地区,为确保渤海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天津出台《天津市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作战计划(2018-2020年)》,实施直排海污染源整治行动等一揽子举措。
加强港口船舶污染控制。船舶排放含油污水、生活污水一律达到相应污染排放标准。船舶残油、废油一律回收,禁止排入水体。禁止向水体倾倒船舶垃圾。加强船舶防污染作业现场监督检查。
㈥ 关于渤海的故事
《新唐书》卷219渤海传:“(大)祚荣即并比羽之众,恃荒远,乃建国,自号版震国王,”“中宗时,使侍御权史张行岌招慰,祚荣遣子入侍。睿宗先天中,遣使拜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
《旧唐书》卷199渤海靺鞨传:“(大)祚荣骁勇善用兵,靺鞨之众及高丽余烬,稍稍归之。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睿宗先天二年,遣郎将崔
㈦ 环境部将如何实施农业农村和渤海治理攻坚战
2018年7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
生态环境部强调,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自然生态独特、地缘优势显著、战略地位突出。近年来,海湾生态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生态环境风险持续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严峻,需打一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为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生态环境部要求,坚持以陆海统筹、以海定陆,协同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保护、风险防范为总体思路,部署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源头污染防治,以入海河流环境治理、直排海污染源规范管理等为突破口,严格控制影响海洋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强化海域污染治理。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等为突破口,系统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还需做好沿海城市和海上生态环境风险防范以及海洋生态灾害预警与应急处置,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灾害应对能力,努力实现清洁、生态和安全渤海的战略目标。
㈧ 渤海的治理开发
综述
“南水北调”将南方的水引入北方,缓解北方用水问题。如今,又有人提出“海水西调”,要将渤海之水引入沙漠,化戈壁为良田。
2010年11月5日,在乌鲁木齐召开的“陆海统筹海水西调高峰论坛”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为推动这项工程出谋划策。但在许多人看来,把海水引入沙漠的想法荒诞不经。那么,“海水西调”到底是痴人说梦还是锦囊妙计?
为本次峰会做总结演讲的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海洋分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张宝印表示,“海水西调”绝不是无稽之谈。
张宝印解释,“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渤海距浑善达克沙地只有400多千米,地理位置非常接近。”据悉,浑善达克沙地是对北京气候构成最严重危害的沙漠之一。渤海湾有黄河、海河、滦河、辽河等大陆河流注入,含盐量相对较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让渤海成为不二选择。
据学者们研究,西北地区降雨量多寡取决于三个充要条件:一是西风带;二是高山冷凝系统;三是水汽供应源。其中西风带和高山冷凝系统是具备的,惟独由于缺水干旱,水汽供应源不具备。如果东调深入我国北方大陆500千米的渤海海水,做填充内蒙古到新疆沙漠中封闭的构造盆地和一个个的大小盐水湖,形成人造海,压制沙漠,扩大湿地面积,通过海水的自然蒸发,提供西北地区的湿润气候条件,增加降雨量的水汽供应源。这样,必将从根本上改变西北和华北地区干旱的恶劣生态环境。
在 “海水西调”的设想中,被外界质疑最多的,是引入海水是否会影响内陆土壤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张宝印表示,这绝不会造成任何后果。他说,渤海湾的海水与太平洋相连,一般自净周期为5年,而引入渤海湾海水,能够将净化周期人为缩短,促进渤海湾地区环境变化,甚至促进养殖业发展。
专家已初步确定运输材料选用玻璃钢管,不易被海水腐蚀,稳定性强,一般可使用20-30年。“初步计划钢管直径为8米,基本能满足需求。进入内陆的海水,第一步就要通过半透膜过滤法,达到淡水与盐分离的目的,从而保证后期进入内陆的水源变为淡水,避免海水流经内陆带来土地盐碱化等危害。”
当记者发出 “这是不是一笔亏本的买卖”的疑问时,张宝印却不以为然。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平均每吨水的成本费是4元,当地煤化工生产煤气购入用水的价格是每吨12元,这当中还赚了8元钱差价。“工业用不了的水可以搞农业,如养殖鱼类、开办牧场,这样当地的工农业都能发展。”
基本构想
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在新疆分为北、中、南三支,北支进入艾比湖,中支进入吐鲁番、哈密盆地,南支进入罗布泊盆地。
西调海水在沙漠地区形成“人造海”和大片湿地,靠自然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增加当地的降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实现水的大循环, 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
五大问题
1.盐碱化问题,引水渠沿内蒙古边境盐碱干涸洼地,故盐碱化影响甚微;
2.能源问题,中国电能已供大于求;
3.资金,工程提水站一次性投资不大,要在30-50年以后实施,届时中国经济发达,是西北战略性基础工程。海水西调工程运行投资巨大,但产出更大。如年增1000亿立方米的海水淡化水,按国际价格计算为1000亿美元,为我国2000年GDP的1/10;
4.水汽损失估价。据估计调水蒸发水汽大部分降落在包头—兰州一线300毫米降水线以西,即使东面可以兼顾陕、甘、宁和河北、山西地区,理论分析表明海水西调水汽损失率大体与西北湿地自然退缩率相当;
5.冬季运行。海水西调经北纬42度线,冬季冰下照常流水,可以取冰制淡水,仅内蒙古东西长3000千米可供水植树种草,形成50-60千米宽、3000千米长的中国第一防风沙林带。
质疑
“海水西调”的新闻一经媒体报道,顿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有网友戏称,此设想和当年牟其中提出的“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口子,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进来,西藏变成真正的江南”有一拼。
网友:如果引渤海水入疆的设想很对路,那为什么京津地区不充分利用海水,还要去长江黄河调水?
网友:不少沿海城市由于海水倒灌而引发土地酸碱度变化。如果把渤海水引入新疆,一旦沿途海水泄漏,缺少降雨的新疆很可能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网友:淡化海水在技术上虽说中国已经能做到,但成本仍然不便宜。而且工程可能引发沿线土地征收进而引发强拆,工程款是否滋生腐败……
网友:经过地震带不?玻璃钢管能不能抗地震?
网友:在各行各业造假屡禁不止的情况下,玻璃钢管会不会漏水?奔腾的河水是否会变成玻璃不能承受之重?
网友:海水所流经的地方多有漫长的冬季,结冰断流了怎么办?即便海水西调成功,又怎能保证蒸发的水分只降雨在当地,不会形成新的气流循环方式?
㈨ 黄河携带的泥沙,将来会不会填平渤海呢
我们知道在中国两条大江大河,这两条大江大河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而这两条母亲河的名字,一个叫长江,一个叫黄河。它们给众多的中华儿女子孙携带泥土含有众多的营养物质,让我们中华儿女能够在这片广阔的土地当中进行耕作。也正是这样,中国才会被称为农业古国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农业发展史,而现如今依旧如此。那么关于黄河,其河水一直都是较为的深沉,那么黄河携带的泥沙将来会不会填平?答案是不会的,其中原因有以下几点。
最后一点,在山东地区,他们有很多的拦截河流泥沙的设施。而这些设施,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和黄河有更多的泥沙进入到渤海当中,而且山东地区还把这些泥沙运往全国各地来进行修建房屋,制造水泥。
㈩ 为什么说渤海是内海,所以海洋污染不容易治理
看看地图就知道了,渤海与外海的通道较狭窄,导致内外水量交换小,排入渤海的污染物质会越版集越多权,靠通常使用的搞活水流的办法当然行不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是不容易治理.
但是我们要看到,巨大的,面积达到7.8万平方公里,水量1730立方公里的海洋居然被污染了,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巨大的面积,巨大的容量,只要把岸上的事情做好了,海里面又有什么污染需要你去治理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渤海的污染治理其实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