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环保精神
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还很大.污染治理是不得已而为之,治理的前提是防范,说到防范,公民的环保意识就是重中之重了。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意识决定了发展的方向.少制造或不制造污染,治理起来的难易程度大不一样。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天天在用的塑料袋,看似不起眼,可是如果形成污染,几乎就没有什么好方法,一只塑料袋在自然界中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降解掉,仅中国目前的网购外卖这一项,每天产生的塑料污染就足以覆盖一个西湖.如果公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了,少用或不用塑料袋,用过的塑料袋分类投放,后期处理起来将会容易太多。从塑料推广开来,所有的垃圾都分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开,塑料和纸制,金属分开,若要让我们生存的环境逐步得到改善,向着生态宜居方向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最科学有效的方法就是抓好全民环保教育:其一,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抓起,开设环保教育课程,消除环保教育“短板”局面,让环保意识植根民众心灵,通过几代人的努力,逐渐形成一种“爱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环保当作爱国的自觉动力。其二,加大环保法制教育,对生产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实行国家环保考核认证制度,只有通过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考试考核合格,才能担任生产企业管理人员,从而增强生产企业环保守法意识,消除污染环境大案的发生。其三,通过多种媒介介绍国外治理环保的成功经验,让国人睁眼看世界,从中得到教益和启发,真正认识到环保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民众生活幸福指数的重要性,并进而对环保提出更高要求,推动中国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⑵ 治理、保护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护
1、建设生活用水设施,生活供水系统按照卫生标准进行净化,为施工人员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
2、水池附近不准堆放垃圾等废弃物,不准修建渗水坑、渗水厕所,不准铺设污水管道,不准居住人员等。
二、施工废水处理
1、施工场地修建截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并采取治理措施,保证排水达标。
2、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3、经处理后排出的施工废水不得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地方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2)治理环保精神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
保护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做好综合的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们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概念。
防止污染
防止由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化学污染,包括防治工业生产排放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放射性物质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恶臭和电磁微波辐射,交通运输活动产生的有害气体、液体、噪声,海上船舶运输排出的污染物,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学品,城镇生活排放的烟尘、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防止破坏
防止由建设和开发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线、大型港口码头、机场和大型工业项目等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农垦和围湖造田活动、海上油田、海岸带和沼泽地的开发、森林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新工业区、新城镇的设置和建设等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自然保护
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⑶ 环保六治理是什么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六个治理,六个上水平"
一是坚持持续治理,攻坚破难、一抓到底,治理工作成效要上水平。
二是坚持全域治理,突出重点、拓展延伸,治理广度深度要上水平。
三是坚持科学治理,规划引领、建管并重,塑造特色亮点要上水平。
四是坚持常态治理,健全标准、完善机制,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要上水平。
五是坚持联动治理,整合资源、协调配合,合力推进要上水平。
六是坚持依法治理,明确责任、强化监督,保障力度要上水平。
⑷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所确认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具体包括:
1、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环境保护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这一原则和国际环境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一致的。
“协调发展”着重从横向关系上,即制约发展的基本因素的相互关系上对发展提出要求,“可持续发展”则是从纵向历史发展过程,即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关系上提出要求。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的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这是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和国内外环境管理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提出的。这一原则在各部环境法律中均有体现。
3、鼓励综合利用的原则。综合利用是指把物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做到物尽其用,以便使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或者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和养护。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或者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4)治理环保精神扩展阅读
中国环境保护事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其历程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3-1993年):点源治理、制度建设
这一阶段,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开展重点地区污染治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
第二阶段(1994—2004年):流域整治、强化执法
这一阶段是强化执法、全面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的重要时期。在1992年开始正式编制全国环境保护年度工作计划的基础上,从“九五”时期正式开始编制国家环境保护五年规划,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
环境保护由单纯工业污染治理扩展到生活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农村环境保护、核安全监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等各个重要领域,并逐步参与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中。
第三阶段(2005—至今):全防全控、优化增长
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确立了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环保宗旨,成为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一五”规划纲要针对我国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
⑸ 我们怎样治理环境
①必须加抄强资源袭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学习、宣传,提高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②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
③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④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A、提高环保意识;
B.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守法,同破坏资源、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C、落实环保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⑹ 治理保护环境措施有哪些
一、水源保护
1、建设生活用水设施,生活供水系统按照卫生标准进行净化,为施工人员提供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饮用水。
2、水池附近不准堆放垃圾等废弃物,不准修建渗水坑、渗水厕所,不准铺设污水管道,不准居住人员等。
二、施工废水处理
1、施工场地修建截排水沟、沉沙池。施工前制定施工措施,做到有组织的排水,并采取治理措施,保证排水达标。
2、土方开挖施工过程中,保护开挖邻近建筑物和边坡的稳定。施工机械、车辆定时集中清洗。清洗水经集水池沉淀处理后再向外排放。
3、经处理后排出的施工废水不得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或地方环保部门的有关规定。发现排放污水超标,或排污造成水域功能受到实质性影响,立即采取必要治理措施进行纠正处理。
4、《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部分代替GB
8978-1996、《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皂素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GB
20425-2006 部分代替GB 8978—1996。
三、生活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先经化粪池发酵杀菌后,按规定集中处理或由专用管道输送到无危害水域。化粪池的有效容积满足生活污水停留一天以上,并定期清理,以保证处理效果。
四、废弃物处理
1、施工弃渣和固体废弃物以国家《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依据,按设计和合同文件要求送至指定弃渣场。
2、做好弃渣场的综合治理,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工程保护措施,避免边坡失稳和弃渣流失。
3、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营地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垃圾贮存设施,防止垃圾流失,定期将垃圾送至指定垃圾场,按要求进行覆土填埋。
4、遇有含铅、铬、砷、汞、氰、硫、铜、病原体等有害成份的废渣,经报请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在环保人员和监理工程师指导下进行处理。
5、保持施工区和生活区的环境卫生,在施工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数量的临时卫生设施,定时清除垃圾,并将其运至指定地点堆放或掩埋、焚烧处理。
6、完善渣场地表截排水规划措施,确保开挖和渣场边坡稳定。
五、大气污染防治
1、机械车辆使用过程中,加强维修和保养,防止汽油、柴油、机油的泄露,保证进气、排气系统畅通。
2、运输车辆及施工机械,使用0柴油和无铅汽油等优质燃料,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3、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防止运输车辆将石渣等撒落在施工道路及工区场地上,安排专人及时进行清扫。场内施工道路保持路面平整,排水畅通,并经常检查、维护及保养。晴天洒水除尘,道路每天洒水不少于4次,施工现场不少于2次。
4、不在施工区内焚烧会产生有毒或恶臭气体的物质。因工作需要时,报请当地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同意,采取防治措施,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实施。
5、运输可能产生粉尘物料的敞蓬车,车厢两侧和尾部配备挡板,控制物料的堆高不超过挡板,并用干净的雨布覆盖。
6、在现场安装冲洗车轮设施并冲洗工地的车辆,确保工地的车辆不将泥土、碎屑及粉尘等类似物体带到公共道路路面及施工场地上,在冲洗设施和公共道路之间设置一段过渡的硬地路面。
六、噪声控制
1、加强交通噪声的控制和管理。合理安排运输时间,避免车辆噪声污染对敏感区影响。
2、调整施工时段:晚间控制高噪声机械的设备运行、作业,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实行轮班制,控制工作时间;并为相应机械设备操作人员配发噪声防护用品。
3、选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降低施工噪声。
4、进入生活营地和其它非施工作业区的车辆,不使用高音和怪音喇叭,尽量减少鸣笛次数,最好以灯光代替喇叭;广播宣传、音响设备合理安排时间,不影响公众办公、学习和休息。
七、人群健康保护
遵守并执行国家或当地医疗部门制定的有关规定、条例和要求,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传染病,并定期进行灭蚊、灭鼠、灭蝇等工作。
八、绿色植被保护
1、搞好生活营地的绿化、美化工作,临时住房、仓库、厂房等临时施工设施,在设计及建造时,考虑美观和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要求。
2、在每个施工区和工程施工完成后,及时拆除各种临时设施,施工临时占地及时恢复植被或本来用途。
3、按施工设计要求,认真及时地完成工地绿化工作。
九、资源保护
1、在施工过程中,对全体员工加强然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尽量减轻对现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创造一个新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不在施工区捕捞任何水生动物。
2、在工程完工后,按要求拆除的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保留的设施外的施工临时设施,清除施工区和生活区及其附近的的施工废弃物,并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环境保护措施、计划完成环境恢复。
十、水土保持措施
1、做好弃渣场的治理措施,按照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弃渣规划有序地堆放和利用弃渣,防止任意倒放弃渣阻碍河、沟等水道,降低水道的行洪能力。
2、进行土方明挖和临时道路施工时,根据地形、地质采取工程或生物防护措施,防止边坡失稳、滑坡、坍塌或水土流失;按设计和合同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3、不得因堆料、运输或临时建筑而占用合同规定以外的土地,如情况特殊,需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使用。施工作业时表面土壤妥善保存,临时施工完成后,恢复原来地表面貌或覆土。
4、施工活动中严格按合同要求采取设置截排水沟和完善排水系统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防止破坏植被和其它环境资源,造成水土流失;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防止运输的物料进入场区道路,并安排专人及时清理。
⑺ 国家将要怎样治理环保问题
其实,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非现在才有,我国古代就有朴素的保护环境的思想。我们要继承古代环境保护的思想,懂得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保护环境,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其实,我觉得很简单的讲,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息息相关的。从这次氯气泄露事件足以证明环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保护公众的健康,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维护地球供养人类的能力,以及保留那些人类认为值得保留的有美学价值的或有历史意义的地方!举两个例子:像美国环境管理的起源就是来源于环境恶化对人类的影响;我们产生的大量垃圾如果不收集,会影响到我们居住的环境!
目前环境保护就是这种,起点就是那种被动的、自私的动机!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居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经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环境保护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我国政府也早就提出了明确的治理目标。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人,虽然不可能都直接从事环保工作,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只能是开发新技术,利用白色污染的物质制造其他的产品。现在已经出现了利用废旧塑料等物质制作下水井盖的技术了,还有救是回收废旧塑料,重新融化合成。这样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⑻ 环境治理三大战役的内涵
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要深入推进“蓝天行动”,重点抓好工业废气排放、扬尘整治、餐饮油烟治理、秸秆禁烧和还田利用、输入性污染控制等工作;要持续实施“碧水行动”,重点抓好黑臭水体整治、“两湖”流域综合治理、饮用水水源保护、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工作;要扎实开展“净土行动”,弄清楚现状、摸清楚风险,分类施策,分类施治,认真落实关于废弃农膜收集处理体系建设、饲料清洁化行动、粪污治理专项行动要求;要强化执法,对环保违法违规项目和多次违法排污的企业,该关的关、该停的停、该罚的罚,始终保持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要划定全市生态保护红线,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等多种手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相协同。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按照中央和省上要求,在市县两级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建立完善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领导小组,有序启动和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加快在乡镇(街道)设立环保机构,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开展“三大战役”涉及的机构、编制、经费等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要强化投入,推进重点区域(流域)、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项目治理。
二要强化环保考核。要进一步加大环保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适当增加分值,依据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绩效评价考核,对环境质量不升反降、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地区,取消优秀等次。省上在我市试点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我们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在全市推行,对在任职期间造成资源环境生态严重破坏并负有责任的,即使已经调离岗位也要严肃追责。
三要加强环保问责。中央、省上对加强环保问责的要求非常明确,表明了抓好环保工作、严肃追责问责的坚定决心。我市纪检监察部门、督察部门、环保部门要加强跟踪督察督办,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的坚决问责,工作没完成的实行“一票否决”,不作为、乱作为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依法依纪坚决查处。
⑼ 环境保护的意义有那些
1、环境保护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污染和破坏环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保护人类健康,造福子孙后代。
2、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3、提升环保的政策力度,从而更好地采取治理和应对突发环境事故,是当前急不可待的任务。
4、能够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企业成功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时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5、提升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9)治理环保精神扩展阅读:
环境保护通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措施,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
还要依据人类的意愿,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它更好地适合于人类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中生物的生存,消除那些破坏环境并危及人类生活和生存的不利因素。
环境保护所要解决的问题大致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身心的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的影响下变异和退化。
⑽ 环保项目治理因素是什么
环境问题突出,通过实行环境项目治理,可以改善恶劣环境问题,提高各各行各业对环境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