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渚港整治
『壹』 泉州后渚港详细点的资料
宋元时期泉州已成为东方大港,后渚港在泉州湾的西边,洛阳江的西南,晋江的东边,为宋元时期泉州港的中心。这里背山面海,水道较深,是个很好的避风港,便于海船的停泊和启航。该港在宋代为临江里,元代称后渚铺。《元史》说:至元廿九年(1292年)征爪哇,用海船大小五百艘,军士二万人……十二月后渚军发泉州。《新元史》说:发海船千艘,斋粮一年……自后渚启行。两本史书都说自后渚港启行。一个地方名,能在史书中出现,说明当时后渚港在泉州海运中的重要地位。
已故厦门大学教授庄为玑在考察后渚港时发现古渡头一个,据传为通东京大道。从古渡头的建筑技术上推知是宋元时期建造的码头,还发现当时出航船主祭海神的五个风水塔,塔石上刻着“至元癸未仲夏廿年(1283年)。后山杨应祥刻”。
当时由泉州城到后渚的距离有十多公里,中间的地势北高南低,北段是山地,中段是水田、滩涂,南段是水道。这样从城区到后渚港先后形成三条通道:一条从仁风门(东门)经鹿园—双路口—乌脸宫—洋店、洋墓到后渚;一条从泉州清净寺—通淮门—云鹿到后渚,这两条都是陆路,俗称“东京大路”。另一条从德济门(南门)、聚宝街—法石到后渚,这一条是水路。
宋末泉州市舶司蒲寿庚的大本营,就在附近的法石。蒲寿庚原为阿拉伯人,既当市舶官员,又有庞大的商船队,直接参与海上贸易。波斯湾一带的商人向来有在海岸建高楼以望海舶出入的习惯,蒲寿庚也曾在后渚海岸建“望云楼”,后来倾废了。
1973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后渚港的滩涂下发掘出一艘距今700多年的木造远洋货船。通过科学分析得出的结果推定:这艘古船航行于东南亚海域,大约于当年6-9月返航泉州湾后渚港时沉没的。宋船出土的文物十分丰富,绝大多数是香料,可以说这是一艘中古时代的香料船。通过古船资料,说明我国宋代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情况和中外友好关系,也说明后渚港的地位和作用。
『贰』 刺桐港是不是后渚港
自1974年后渚港发掘宋代沉船后,“后渚港即刺桐港”即成定论。目前,凡是介绍泉州的书籍、影视作品甚至地方志、中小学的乡土教科书都说“刺桐港就是后渚港”。以致现在随便问一个泉州人“刺桐港在哪里”,他都会毫不犹疑地回答是“后渚港”。戴泉明认为,几十年来这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一直使人们以为后渚港就是刺桐港,甚至影响到泉州申报“世界遗产”考察景点的确认。然而,他却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戴泉明在研讨会发表题为《刺桐港考证及其申报“世遗”文化意义》的学术论文中指出,从中世纪到过泉州的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以及《光明之城》的雅各等人对“刺桐港”地理环境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们所看到的是具体的、刺桐城“沿岸的一个港口”,即不是“三湾十二港”,也不是从港口看不到城市的后渚港。他在研讨会上用幻灯演示了从隋、唐、宋、元以来泉州古城址的变迁扩建过程,以此证明港口一直牵制着这座商业城市的建设发展方向,并最终与它连成一体,显然这个港口不是后渚港。 戴泉明认为,“沉船在后渚发现,后渚就是刺桐港”的逻辑经不起推敲。他从泉州湾宋代古船的返航时间、沉没原因、沉没地点、沉船上出土的香料货物及其历史背景的分析得出推论,这艘宋船是在南宋末(1276年)秋冬时蒲寿庚尚未举城投元前出海,1277年夏该船返航时泉州已变成元朝天下,此时正遇张士杰率宋军攻打泉州城,该船进不了泉州港,船员们只得弃船而逃,货物遭抢船被破坏沉没。这说明后渚港并非该船的目的地,充其量当时后渚只是候潮停泊的外港而已。 以前学者一直以元史关于元军曾集结后渚出海远征的记载作为“后渚港就是刺桐港”的证据。戴泉明则分析认为,元军出兵征服爪哇时,刺桐港已是世界大港,风樯林立的南关港和人烟稠密的城南一带不可能容纳下元军千艘战船、两万兵马和一年粮草、辎重,因此元军只能选择后渚作为临时军港和营地。因此,元史的记载并不能证明“后渚港就是刺桐港”。戴在文中分析历代泉州市舶司遗址与刺桐港的关系时得出结论,原来“南关港”才是欧洲游历家所看到的刺桐港。他引用了16世纪西班牙公使团奥斯定会士的记述来说明刺桐港的真实位置:“这是个普通城市,环绕着一条长长的河流,可能有7万户人家,交通贸易繁盛,供应各种各样的东西。由于海只离这城市两里格,船舶顺流可入大海,有一个桥架在河上面……靠近桥有一千多条船停在河里,那么多的船只和三樯帆船充满整条河流”。戴泉明认为,奥斯定会士描述明代泉州城“这一个港口”为确认刺桐港的位置提供了很有说服力的诠释:“环绕着一条长长的河流”是晋江;“架在河上面”的桥就是顺济桥;“靠近桥有一千多条船停在河里”———这就是南关港即刺桐港的位置。 戴文的后半部分通过“刺桐港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光明之城”是“商业主义之城”、“泉州的宗教遗存是多元文化互动的历史印证”来阐述刺桐港申报“世遗”的文化意义在于它表现了中世纪欧亚大陆“新的商业联结、技术联结、宗教联结和知识联结”的新文明形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因此,用历史时间标准衡量,泉州申报“世遗”的史迹应限定在南宋末至元代即12-14世纪中叶,而不涵盖其他历史时期。他认为,当千年历史长河淹没了刺桐港众多史迹后,泉州申报“世遗”就不一定要强求历史场景的完整性而应当突出历史功能的独特性。 戴泉明的论文最后说,弄清楚刺桐港的地理位置很有必要,因为它是造就这座商业城市的历史动因。这座城市留存至今的史迹都或多或少地铭刻有中世纪多个民族、多种宗教、多元文化相互接触、同生共荣的历史印记,显现出人间交流价值的东西。可以这样认为,中世纪闻名于世的“ZAITUN”(刺桐)是“欧亚大陆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之一,其形成则是“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多元文化互动的结果。这是因为,泉州不论是在中华帝国版图的沿海诸多港口,还是其所处的东西方海上贸易航线的地理位置上,抑或是在这一新文明形成的世界历史进程中,都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这座中世纪城市的“商业主义”使人们不难理解联结欧亚大陆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因果关系,这也许就是带来城市无比繁荣的刺桐港所放射出的“突出的具有普遍价值的”历史光芒。
『叁』 泉州有个晋江港吗
没有,泉州两个比较大的港是“后渚港”和“石湖港”,后渚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泉州丰泽区(市区)新市政府旁边,石湖港在服装城市“石狮”。 还有就是泉港区的“肖厝港”
『肆』 泉州港在哪呀,是后渚么!
现在的泉州港是指后渚港。
『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字说明: 1974年泉州市后渚港出土的南宋中型远洋商船该船长为34米,宽11米,
(1)市舶司、泉州(4分)
(2)中国海船船体大,装载多,结构坚固回,抗风力强,能答战胜惊涛骇浪;(2分)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2分) (3)海外贸易获利丰厚(2分)政府重视和鼓励海外贸易(2分)推动了造船业的发展 『陆』 泉州港后渚港在什么位置 请网络地图,或谷歌地图一下! 『柒』 泉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后渚分公司怎么样
简介:泉州港抄务集团有限公司后渚分公司成立于1998年07月30日,主要经营范围为许可经营项目:在泉州港后渚港区后渚港务码头2#、3#、4#、5#、6#泊位为船舶提供码头等。 『捌』 泉州最大的港口是哪个 泉州都有哪些港口大一点的 后渚港跟他们比怎么样
泉州市沿海大陆海岸线长541公里,可利用开发建港的自然岸线长112.2公里,其中,深水岸线回57.2公里。答泉州拥有后渚、秀涂、斗尾、石湖、围头等港口,已开通大连、上海、香港、日本等多条航线,与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水运货物往来。 『玖』 传说中的刺桐港在哪
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清道光《晋江县志》载:“(泉州)子城环植刺桐,故曰刺桐城。”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1·地理8》:“五代时,留从效重加版筑,绕植刺桐。” 刺桐,落叶乔木,树皮灰色、有皮刺。原产热带亚洲。随着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的兴盛,刺桐由商人传入泉州,种之街巷,蔚然成风,泉州故称刺桐城。蕃商因称泉州港为刺桐港,泉州出产的的丝绸、陶瓷为刺桐绸、刺桐缎、刺桐陶瓷。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于1292年初从泉州启航离开中国。归后在其《马可·波罗行记》中,亦以刺桐称泉州。 『拾』 从福建泉州后渚港,捉了几只寄居蟹,到底咋养啊
捉的寄居蟹一般来说来养不活,因为是海源生寄居蟹。要养的话只能养宠物店买的陆生寄居蟹。当然,如果你家鱼缸是海缸的话可以尝试养海生寄居蟹,不过我以前捉的寄居蟹就从来没活过。宠物店买的倒是可以养一段时间。首先你要知道,养寄居蟹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不仅仅是需要准备壳,而且缸里的水要天天换(缸底如楼上所说铺粗砂。铺细沙清理会更麻烦)。缸里的水千万不要没过沙子,否则会把寄居蟹淹死的。因为水少,所以水很容易臭。臭起来你就会有把它扔出去的冲动。值得安慰的是食物不很复杂,我喂的话一般是剩菜叶子西瓜皮之类的厨房垃圾。不要放多,放多会变质。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