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周公治理天下

周公治理天下

发布时间: 2020-12-03 02:36:04

Ⅰ 周公的封地是鲁还是周 叫他周公是因为他的等地是周吗 周是在洛邑吗那镐又算什么。。。。我晕了

周公的封地是周,在今陕西省岐山县。周公死后其次子袭爵周公,继承了这块封地。周公的嫡长子伯禽封地是鲁,地方五百里,是大国。周公其余六个儿子则封小国。国号分别是“凡 蒋 邢 茅、胙、祭 ”。

Ⅱ 周公为什么没有取周成王而代之

西周时期,周武王驾崩,太子成王年纪尚小,关于周公作为叔父如何处理当时朝中政治局面的这一问题,从春秋时期到现在,一直是众说纷纭。《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称,周公曾股肱周室,夹辅成王传;《左传·定公四年》又记,成王在武王之后继位时,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史记·周本纪》也载,由于天下刚刚稳定,成王还在少年时期,周公乃摄行政,当国。从这些可了解周公只是夹辅或相成王,摄(代为)行政,并没有篡夺王位的意思。《孟子·万章》说得更为详细,周公尔有天下。 然而有些史料中记载,周公的所作所为并不是这样的。 历史真相《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记论训》都说,周公想要夺取天下。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解释说,周公想要得到天子的皇位。《礼记·明堂位》和《韩诗外传》卷三又称:周公想要坐上天子的位置。《尚书·大传》更明确指出,周公身居要位,管理着天下的国事。据今所考,《尚书·大诰》中的王把文王称为宁王,也称作宁考。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文王的儿子是周公,文王的孙子是成王,所以只有周公才能称文王为考。《尚书·唐诰》又载: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周公的同母弟是康叔,封即为康叔之名。《康诰》中的王对康叔称弟,显然这个王又是周公。据上述条件可知,身居王位的周公的确自称为王。 为什么周公会僭位称自己为王呢?根据《尚书·金》的记载,周公曾对太公、召公说:我不管理国家,我没有办法告慰我的先王。众所周知,武王死后,国家还未统一东方,这就有待于让自己的子嗣完成统一大业。由于成王尚年少,不能担负起这个重任。周公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如果自己不称王,则各诸侯就会造反,先王的统一大业将毁于一旦,自己死后无法向先王交待。《荀子·儒效》也说,周公履天子之籍的原因是恶天下之倍(背叛)周。的确,由于刚创下基业,政局不稳定,成王年幼无知,还没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如果想巩固新生政权,就需要经验丰富的君主。其实,武王在临死前也想把王位传给周公。《逸周书·度邑解》记武王曾称赞周公为大省知,认为只有周公可瘳于兹,能稳定周初的政局,因而主张乃今我兄弟相为后,应该由弟来继承王位。当武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公时,周公泣涕共手,即感激又害怕,并说自己不能这么做。这足以证明,周公并不是想篡权夺位。故《韩非子·难二》说: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他也只是代替成王打理国事,等成王长大再主动交出权位。《汉书·王莽传》载,群臣上奏说:周公掌握大权,那么周朝就有道,且王室安稳,如若不然,周朝就有灭国的危险。正因如此,周公才以天子的身份,对众多的大臣发号施令,常常称为天命。很明显,周公是为整个江山社稷作打算,才会假为天子。 但是,有些史料对此还有另一种说法,《荀子·儒效》记载说,周公屏除成王而继接武王来治理天下,有人说偃然固有之,这怎么不是想篡位呢?《史记·燕召公世家》又记当时召公疑之,《鲁周公世家》也记载周公对太公、召公解释过这个问题。召公、太公都是贤明之人,如果当时周公安分守己,怎么都怀疑他呢?特别是管叔、蔡叔他们都害怕周公的所作所为对于成王会有很大的威胁,所以才会发生暴乱。看着管、蔡的表现,足以证明他们对周王朝的忠心。关于管叔、蔡叔受赐于王、开宗循王之事,在《逸周书》中的《大匡》、《文政》等篇中都有记载。所以顾颉刚曾说:他们二人确实是武王的好助手。周公运用计谋让他的哥哥按照兄弟相为后应该继位的管叔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又在管、蔡发动暴乱起兵东征杀死了他。

Ⅲ 周公去世后,他的侄子周成王为何不尊其遗愿,而将他改葬呢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之弟,因其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者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先驱,被后代从政者当做楷模。

周公也是被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最为尊崇的古代圣人之一,被尊为“元圣”。儒家将周公的风格人品当成至高无上的人格楷模,并认为周初实行的仁政就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政治目标。而孔子毕生所极力提倡的,就是周礼。

周公曾经两次辅佐周武王向东伐商,后来成功灭商后,周公辅佐武王治理天下,武王仅仅执政两年后就去世了,由于武王长子周成王年幼,周公又以摄政王的身份辅佐周成王治理周朝,为了更好地控制各个诸侯国,周公还制礼作乐,使周朝国内政治清明。

后来纣王儿子武庚与管叔蔡叔联合叛乱,周公又率军东征,进而真正的实现了周朝天下大一统。

周公主政期间,在招揽人才方面,也是被历代从政者当成学习的榜样。有一典故说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后代的曹操在其代表作《短歌行》中有一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就是生动的运用了这个典故。

在中华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屡次上演子弑父、父杀子、兄弟相残的血腥悲剧,而周公却以他宽广的胸襟,高深睿智的辅佐侄子周成王。周公主政七年后,周成王成年,所以周公将政权归还给成王,自己则重回大臣的位置,恭顺地谨守臣下的礼节。

周公在成王面前,周公从不摆谱,也不以叔叔、功臣自居,而是和其它大臣一样“北面就臣位,躬躬如畏然”,这便是老子所称道的“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所以周公的贤德历百世而不衰。

周公在还政三年后,便在丰京颐养天年,过了一段时间,患了重病,他临终时说:“我去世后,请将我葬于成周,向上天表白我不敢远离成王的心迹。”这是周公临终的遗愿,他一生为周朝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到临终时,仍然心系周朝。

周公这样赤胆忠心,毕生致力于周朝的建设,他临终的遗愿按说应该满足吧,可是,周成王却不同意按照周公的遗愿去做。

因为周成王深知周公劳苦功高,即是开国元勋,又是自己的叔叔,岂能让周公给自己陪葬?因此,成王下令,将周公厚葬于毕,让周公给周文王陪葬。由于周公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周成王将周公葬于文王墓侧,也就是想说明,成王从未将周公看做是大臣。这算是君王对待丞相的至高礼节了。

周公不但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中华文化杰出的代表人物。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周公的人品、睿智与涵养可谓是举世无双,旷古未有。我们可以说:周公的不朽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

史家之韵——借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品五千年文明史之韵味!

Ⅳ 周公跟周文王是什么关系

周文王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生卒年不详。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周公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周公通常只有一个,但东周末年出现了有东西二周公的混乱局面。
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爽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旦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不久,管叔、蔡叔勾结纣王的儿子武庚,并联合东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率师东征。经3年的艰苦作战,终于讨平了叛乱,征服了东方诸国,收降了大批商朝贵族,同时斩杀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巩固了周朝的统治(参见周公东征)。
周公旦平叛以后,为了加强对东方的控制,正式建议成王把国都迁到洛邑(今洛阳)。同时把在战争中俘获的大批商朝贵族即“殷顽民”迁居洛邑,派召公爽在洛邑驻兵8师,对他们加强监督。另外,周公旦封小弟康叔为卫君,令其驻守故商墟,以管理那里的商朝遗民。他告诫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纣王酗于酒,淫于妇,以至于朝纲混乱,诸侯举义。他嘱咐说:“你到殷墟后,首先要求访那里的贤人长者,向他们讨教商朝前兴后亡的原因;其次务必要爱民。”周公旦又把上述嘱言,写成《康诰》、《酒诰》、《梓材》三篇,作为法则送给康叔。康叔到殷墟后,牢记周公旦的叮嘱,生活俭朴,爱护百姓,使当地吏民安居乐业。
建都洛邑后,周公旦开始实行封邦建国的方针。他先后建置71个封国,把武王15个兄弟和16个功臣,封到封国去做诸侯,以作为捍卫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国内普遍推行井田制,将土地统一规划,巩固和加强了周王朝的经济基础。
为了进一步巩固周朝政权,周公旦还“制礼作乐”,制定和推行了一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主要有“畿服”制、“爵谥”制、“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和“乐”制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和贵贱等级制。在殷商时,君位的继承多半是兄终弟及,传位不定。周公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即以血缘为纽带,规定周天子的王位由长子继承。同时把其他庶子分封为诸侯卿大夫。他们与天子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小宗与大宗的关系。周公旦还制定子一系列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
周公旦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决定还政于成王。在还政前,周公作《无逸》,以殷商的灭亡为前车之鉴,告诫成王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不要纵情于声色、安逸、游玩和田猎。然后“还政成乏,北面就臣位”。
周公旦退位后,把主要精力用于制礼作乐,继续完善各种典章法规。年老病终前,他叮嘱说:“一定要把我葬在洛邑,以表示我至死也不能离开成王”。不久辞世。

Ⅳ 周公是谁和周易有关系吗

周公网络名片古代周来公,说的是源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亦有把周恩来总理比作周公之说。
周易网络名片《周易》书册封面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古人用它来预测未来、决策国家大事、反映当前现象,上测天,下测地,中测人事。然而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学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种手段,并不是真正的科学。虽然有些理解与科学相符,那是因为这个理解正好有科学合理性,但就不能因为说它是科学的。只能当它是一种文化。

Ⅵ 曹操在其作品《短歌行》中写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中提到的“周公”是谁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文武周公”是孔子最为推崇的人物,而文王奠基、武王定鼎、周公主政。正是由于文王武王作为君主,而周公为周朝制定了礼乐等级典章制度,使得儒家学派奉周公、孔子为宗,之后历代文庙也以周公为主祀,孔子等先贤为陪祀。但是在唐开元时期,掌控欲极度强烈的唐玄宗李隆基作为皇帝不能容忍周公在武王逝世、成王年幼时期主政以及西周末期周厉王出奔后的“周召共和”,于是下令取消周公文庙供奉的资格,改以孔子为主。 周公庙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43年)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旦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相传他推行井田,制礼作乐,建章立制,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见《尚书》等篇。

Ⅶ 周公 所处的朝代背景 以及他的典故是什么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专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属,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1、周公先圣 儒学先驱 2、辅助武王 翦灭殷商 3、东征叛国 平定三监 4、大行封建 以屏周室 5、营建洛邑 制礼作乐 6、让位成王 有始有终 7、现代周公 千年恩来 8、周公之梦 9、周易 周公解梦

Ⅷ 姜太公和周公两位天下奇才,他们谁的治世方略最为高明

姜子牙是西周建国的总军师,因为功高封于齐国,专伐诸侯;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辅佐周成王平定叛乱,坐稳天下;

他们的治世方略都比较高明,但是再怎么高明的人也管不到三代以后的事情!

然而,齐国由于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力太强,又懂得收买人心,慢慢地将国君架空,当姜子牙的后代传到第二十四代的时候,权臣田氏家族兴起,国君懦弱无能,田氏家族干脆杀了国君,篡国自立;而鲁国虽然国力贫弱,但由于当政者都是周公的嫡系子孙,彼此之间都是血缘姻亲,所以虽然内乱不断,但权力一直掌握在周公后人的手中,一直传了三十二代,直至被齐国吞并。


历史的发展惊人地印证了数百年前姜子牙和周公的预言。

Ⅸ 周公是谁、

古代周公,说的是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历史上有很多周公之说。比较出名的是易经中提到的周公解梦。亦有把周恩来总理比作周公之说。 目录 1先圣 儒学先驱 2辅助武王 翦灭殷… 3东征叛国 平定三… 4大行封建 以屏周… 5营建洛邑 制礼作… 6让位成王 有始有… 展开 目录 1先圣 儒学先驱 2辅助武王 翦灭殷… 3东征叛国 平定三… 4大行封建 以屏周… 5营建洛邑 制礼作… 6让位成王 有始有… 7现代周公 千年恩… 8之梦 9周易 周公解梦 … 收起 编辑本段 先圣 儒学先驱 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和发展周王朝的统治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周公在当时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诗人、学者。其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等人勾结商纣子武庚和徐、奄等东方夷族反叛。他奉命出师,三年后平叛,并将势力扩展至海。后建成周洛邑,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其言论见于《尚书》诸篇,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论语》中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庙 周公旦是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043年)的母弟。他在周灭商之战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灭商2年后,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中不服。他们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谋害成王,篡夺王位。周公闻言,便对太公望和召公召公奭说:“我所以不顾个人得失而承担摄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稳。如果江山变乱,生民涂炭,我怎么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对我的重托呢?”周公旦又对将要袭其爵,而到鲁国封地居住的儿子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论身份地位,在国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时刻注意勤奋俭朴,谦诚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贤人。你到鲁国去,千万不要骄狂无忌。”。 相传他推行井田,制礼作乐,建章立制,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见《尚书》等篇。 编辑本段 辅助武王 翦灭殷商 周人本是活动于今陕甘一带以农业见长的部族。太王、王季时开始兴盛。文王断虞、芮之讼,征伐犬戎、密须,巩固了后方,又越过大河,攻克黎国(今山西长治西南),进攻商王经常打猎的邗(今河南沁阳西北)。灭掉商的同姓国崇之后,在丰水西岸建立了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北),以便东进。武王和周公帮助他们的父亲——文王成了西方的共主,奠定了灭掉商朝的基础。 殷纣王并没有深刻认识到西方姬姓势力发展的严重性,他对外征东夷,对内拒谏饰非,醇酒妇人,酒池肉林,把国内政治搞得一片混乱。文王死后,武王即位,以周公为最主要的得力助手,在召公、毕公等帮助下,在盟(孟)津观兵,大会天下诸侯。这是一种进攻前的总演习,也是一种试探。观兵后的第二年十二月,武王在周公等人的帮助下,统率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渡过盟津。二月甲子(约前1027年)凌晨,武王在商郊牧野集众誓师,誓词就是《尚书》中的《牧誓》。 《牧誓》是周公所作。全文分作两段。第一段痛斥商纣王只听妇人(妲己)的话,不祭祀祖先天地之神;连自己同祖兄弟都不进用,反而重用四方逃亡的罪人,让他们暴虐百姓,导致天怒人怨,招致殷纣王灭亡;第二段申明自己是躬行天罚,宣布作战纪律,鼓励战士勇猛杀敌。 纣王发兵抵挡,结果纣军掉转矛头,往回冲杀,纣军溃败。纣王登上鹿台,自杀而死。第二天,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在武王左右,向上天和殷民宣布纣王罪状,正式宣布殷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武王为天子。其他人不过负责仪仗、保卫、布置祭天地的用具。两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周公的地位仅次于武王,周公把的大钺是一种权力的象征。 纣王是死掉了,可是对如何处置殷商遗民和上层贵族的问题,武王一时拿不定主意。他首先问太公望——姜尚。太公说:“我听说过,爱屋及乌。如果相反,人不值一爱,那么村落里的篱笆、围墙也不必保留。”意思是不光杀掉殷纣,连敌对的殷人也不能保留,而要统统杀掉。周武王不同意。又找来召公商量。召公说:“有罪的杀,没罪的留下。”武王说:“不行。”于是又找来周公。周公说:“让殷人在他们原来的住处安居,耕种原来的土地。争取殷人当中有影响有仁德的人。”周公这种给以生路,就地安置,分化瓦解的政策,深得武王的赞许。武王命令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和被关押的贵族;修整商容故居,并且设立了标志;让闳夭培高王子比干的坟墓;命令南宫括散发了鹿台的钱财,打开钜桥的粮仓,赈济饥饿的殷民。这一切措施都表明要反殷纣之道而行之,给受殷纣残害的人平反昭雪,大力争取殷人。 追问: 有才、 鼓掌 鼓舞…不会是在网页上搜的吧、~? 回答: 恩,为了快速得到采纳,像这种专业的问题只能到网上去抄。 追问: 那 为什么说睡觉是去找 周公 呢?? 回答: 因为 周公 是擅长解猛的。 追问: 好吧 我服你了。。。。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