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治理
㈠ 毫无根基的汉宣帝刘病已,是如何铲除霍光的家族势力的
汉宣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四夷宾服,史学界把他在位的这段时期称为“孝宣之治”,其实汉宣帝刘询的皇帝之路走的实在是坎坷崎岖,由于巫蛊之祸的影响,他从小被收养在狱中,后来受汉武帝之赦,重获皇室身份,养于掖庭,刘贺被废后,被霍光迎立为皇帝。
刘询大仇得报,从此之后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新政,西汉在他的治理下走上了最巅峰的时代。
虽然霍氏子孙阴谋叛逆,但霍光对他,对大汉江山社稷是有大功的,刘询并没有因此而抹杀霍光的功劳,公元前51年,汉宣帝刘询令人画十一名功臣图像于麒麟阁以示纪念和表扬,霍光赫然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由此可见汉宣帝刘询担得起明君,贤君的称号!
㈡ 西汉最强盛的时期是由哪位皇帝治理的
西汉时期最强盛的时期是汉宣帝时期,史称昭宣之治。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卫太子刘据的孙子。汉武帝长期对匈奴用兵,基本上解决了匈奴问题,但是离解决匈奴问题还是有距离。但是汉武帝为此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汉朝出出了民升调蔽的现象。因此到了汉武帝末期对匈奴的战争基本上是以失败告终,汉武帝不得不调整政策,回到修养民生的轨道上来。汉武帝死后,遗命霍光、金日的、桑弘羊、上官桀四人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实际上是霍光大权独揽。霍光继续汉武帝时制度的修养生息的政策,国家力量逐步恢复。汉昭帝去世,由于没有子嗣,因此只好从汉武帝的子孙中找继承人。权臣霍光先是找了昌邑王刘贺,但是昌邑王令霍光很不满意,因此霍光发动政变废掉了昌邑王。这时有大臣提议立卫太子刘据的唯一后代刘病已。霍光认为不错,于是立刘病已为皇帝。刘病已当时在民间,经有十八九岁,是一位仅具有皇族民份的平民百姓。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使得卫太子全家死光,仅留下刘病已一人存活下来。而且刘病已刚出生没多久,也被下到诏狱等侯处决。好在事后汉武帝事后了渐渐了解到真象,知道太子刘据的冤情,下令赦免太子。可是诏书晚了一步,太子刘据藏身的地方官在接到诏书前已经攻杀了太子及其两个儿子。汉武帝内心非常悲痛,于是又下令诛杀挑起巫蛊之祸的人。于是诏狱连年不决,刘病已也就只好呆在监狱里了。不过刘病已的遭遇也得到了一些正直之士的同情。时任廷尉狱吏的丙吉(字少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怜悯年幼的刘病已无辜,于是在监狱中找了两个有奶水的女犯人照顾刘病已。刘病已就这样慢慢长大。晚年的汉武帝非常多疑,有人说南面监狱中有天子气,汉武帝下令反长安监狱中的犯人无论罪的大小全部诛杀。不过当使者拿着汉武帝的诏令到了丙吉所管的监狱时,丙吉坚决地阻挡了使者,说:“皇曾孙在此,任何人不得擅入!”。使者三番几次都无法进入监狱执行命,只好回报汉武帝。汉武帝没想到自己还有个曾孙在人世,于是下令赦免了犯人,皇曾孙刘病已则从监狱中接了出来交由掖庭抚养。出狱后的刘病已得到了一些祖父当年部下的照顾。其中就有时任掖庭令的张贺。张贺是汉武帝时大臣张汤的儿子,曾任卫太子的家令,与卫太子刘据交情很深。巫蛊之祸,张贺也受牵连,被处以宫刑(阉割)。事件过去后,张贺被任命为掖庭令。刘病已到了掖庭后,张贺从生活和学习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刘病已,为他延请名师教育刘病已。所以当刘病已长大后已经精通儒家经典了。刘病已渐渐长大,离开掖庭,来到祖母史良娣(卫太刘据的良娣)娘家。史良娣的母亲和兄弟也很怜悯刘病已的不幸遭遇,对他也很照顾。又过了几年,刘病已来到了长安求学。当他到了结婚年龄时,张贺又开始为他的婚姻发愁。因为刘病已是皇曾孙身份,如果选一般的人家不太好,但是名门大户对他避之唯恐不及,怎么还会把女儿嫁给这位沦为平民的皇孙。于是张贺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病已,可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时为右将军的张安世时,张安世没有答应。于是张贺只好只选了一位姑娘,就是他的部下许广汉(也受过宫刑)的女儿许平君。许家很有钱,是当时的暴发户。刘病已结婚后与妻子的感情很好。不久他们生下了后来当上皇帝的汉元帝。而且婚后的刘病已遍游三辅,开拓了眼界。霍光废掉了昌邑王,经过对其他有资格继任的诸侯王考察后都不满意。当丙吉向他举荐了刘病已时,霍光大为满意。其实这是他出于自己的私心。要知道当时诸侯王都有自己的一套人班子,上台自然会用自己的人马。而刘病已平民百姓一个,没有自己的势力,正适合自己的控制,以方便自己专权。于是霍光向自己的外孙女上官太后说明,傀儡一个的上官太后根本没有反驳的权力,于是封刘病已为阳武侯,同一天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本始。宣帝初即位,政事一决于光。朝臣和上官太皇太后都认为应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但宣帝顾念旧情,“诏求微时故剑”,于是群臣议决立许平君为皇后。霍光的夫人显非常恼怒,于本始三年派人鸩杀许皇后(谥号“恭哀皇后”),霍光授意宣帝不追查此事;次年,霍成君如愿以偿成为皇后。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病逝,宣帝开始亲政,逐步开始剥夺霍家的权力,霍家人开始感到恐惧。地节四年(前66年)霍家试图发动政变,事情败露,遭铲除,霍皇后也同年被废,于十二年后被迫自杀。由于宣帝长期在民间生活,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他在位时期,勤俭治国,进一步确定儒家地位,而且还很放松人民的思想,对大臣要求严格,特别是宣帝亲政以后,汉朝的政治更加清明,社会经济更加繁荣。在亲政的二十年中,他着重于整肃吏治,加强皇权。他不但族灭了腐败的霍氏家族,而且诛杀了一些地位很高的、腐朽贪污的官员。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宣帝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宣帝又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统一思想。其余如废除一些苛法,屡次蠲免田租、算赋,招抚流亡,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继续霍光的政策。对周边异族的关系,则软硬皆施。神爵元年(前60年),先零部(属羌族)与诸羌联盟并和匈奴借兵,企图对汉复仇。宣帝派后将军赵充国、弩将军许延寿出金城攻击西羌,均获胜利,留赵充国屯田。神爵二年五月(前59年),羌族杀其首领杨玉、犹非等,遂降汉。宣帝设金城属国,撤回屯田军。袭破车师。时匈奴发生内乱,呼韩邪单于于甘露三年(前51年)亲至五原塞上请求入朝称臣,成了汉朝的藩属,宣帝又得以完成武帝倾国之力而未完成的事业。汉宣帝在位期间,“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号称“中兴”,应该说,宣帝统治时期是西汉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因此史书对宣帝大为赞赏,曰:“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他与前任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之治。黄龙元年(前49年),汉宣帝去世,在位25年,享年43岁,谥号孝宣皇帝,东汉建武年间上庙号中宗 ,逝后葬于今天西安市东郊的杜陵。汉宣帝为人与仁弱的祖父卫太子刘据很不相同,其作风很像曾祖父汉武帝刘彻。他虽然自幼学儒,但是行事作风却颇象法家。因此招致了崇儒有儿子汉元帝的不满。汉宣帝为此训斥儿子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 。其实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遵循此道,即所谓的“外儒内法”,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满口仁义道德,私下里男盗女娼”。汉宣帝时期,人才济济。汉宣帝无论内政还是外交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正是在他任内,汉朝达到了巅峰。国力空前强盛,侵扰汉代100多年的匈奴终于被他驯服,呼韩邪单于款塞,向汉代称臣,沦为汉朝的附属国,这是汉武帝做梦都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也是在他的时期,校尉陈汤斩杀匈奴的郅支单于,并在奏书称“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后将军赵破奴平定了羌乱。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汉朝在西域建立西域都护府,把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
㈢ 出自神话故事表示勇敢和睿智的成语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请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