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有效统治理论

有效统治理论

发布时间: 2021-02-14 02:06:01

❶ 简述治理理论的基本涵义和主要内容

作为英语国家的日常用语,治理(governance)概念源自古典拉丁文或古希腊语“引领导航”(steering)一词,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指的是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威。它隐含着一个政治进程,即在众多不同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一致或取得认同,以便实施某项计划[2] 。
随着全球对公共治理的关注变得更为广泛和日益重要,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出现了多种说法,直到现在治理仍是一个相对模糊和复杂的概念。“治理”被定义为多种,如“在管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权力的行使方式”,如“确定如何行使权力,如何给予公民话语权,以及如何在公共利益上作出决策的惯例、制度和程序“,这些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治理这一概念的内涵。然而,鉴于关系概念的性质,“治理”永远不可能被定义成一个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通用方式。
在治理的各种定义中,全球治理委员会的表述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于1995年对治理作出如下界定: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种种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种种均由人民和机构或者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而授予其权力[3] 。

❷ 一个美国人,提出了一条理论,大意是说,研发一些好玩的游戏,好看的电影,就可以有效保证统治不被动摇

就让美国人在美国好好实践吧。

❸ 西方关于政治统治的理论有哪些

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阿圭那政治著作选》、马基雅维利版《君主论》、霍布斯《权利维坦》、洛克《政治论》下卷、卢梭《论人类一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密尔《论自由》。

❹ 急求,论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

1 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是指大多数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统治的承认,对于政治统治行为的心理认同、忠诚与遵从以及政治统治在社会中获得正当性的资格与权利。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统治如何以及能否在社会范围内以价值观念或建立在价值观念基础上的规范所认可的方式进行有效运行;二是这种有效性的范围、基础和来源。
合法性是政治学话语谱系中的核心术语和重要范畴,也是一个政治体系持久运行的关键所在,因此成为政治统治者孜孜以求的宝贵资源。没有任何政治统治是完全能够依靠暴力进行的,它必须唤起并维持民众对它的合法性信仰,即让社会民众认为当前的政治状况是值得认同和拥护的。
一个政治体系要具有较高的合法性,可以减少统治成本,使统治更具有效力,使政局更具稳定性,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避免合法性的危机。
一个政治权力或权威主体要通过实际取得的成就才能赢得合法的支持。这里指的成就实际上是指政治权力主体对社会进行政治管理或政治的实际业绩。政治权力主体取得的实际业绩,满足了社会成员对经济增长的诉求和强烈愿望,体现了他们的利益。如果社会成员认为政治权力主体在行使权力时,他们从中得到的利益在价值上超过了他们因服从政治权力主体而给他们带来的某些痛苦,他们就会互相交流看法,从而形成一致意见。这种一致意见表现为群体的压力,促使社会成员服从政治权力主体的管理,加强了政治权力主体的控制与协调能力,使政治权力主体的权威合法化。正因为治理绩效将会使政治权力主体合法性水平降低或丧失,所以每一个时期的政治权力主体都会谋求经济的发展,以此来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以增加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意识形态、结构和规则、治理绩效共同构成了政治系统的合法性基础。它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三者结合的程度越高,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合法性就越牢固。

2 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政治形态中,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是不同的。因为,不同阶级性质的国家是依据不同的历史过程形成的,而不同的历史过程决定了执政党掌握国家权力的实际地位,从而也对其合法性基础产生重要影响。所以,我们完全不能脱离现实国家和社会的具体实际来研究政治合法性的策略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领导人需要建立适应现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政治权威,更需要创造和运用能够形成执政合法性的各种体制基础和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利益普遍觉醒的现实使得人们思想出现了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形态,人们不再看重政治体系的“正统”或“神圣”,对政府领导人的要求也不再苛求其“尊严”,而只是从工作成效上来要求他。此外,腐败现象、失业增加、农民负担加重、城乡差距扩大等等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和挑战。
1.要用“关怀”建立认同系统。在社会民众中生成的“认同”,不是一种单向作用的过程,它必须以政治系统与社会认同系统双向互动的过程而存在。所以“认同”即合法性的生成和实现,必然要求执政党和既定政权实现对社会认同系统及其成员的教化和关怀。这就决定了政治系统一方面要通过意识形态的作用,建立起该系统及其成员对既定政权的信仰和信念;另一方面要加快经济建设,创造能够给民众带来更多现实物质利益的条件。
总之,只要执政党开展的一切工作都以人民同不同意、人民赞不赞成、人民拥不拥护、人民支不支持为衡量标准,就一定能够充分显现出共产党执政的有效性,也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执政的信任和拥护。由此可见,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重要策略促成了这样一种实际效果,即合法性为执政有效性奠定了合理的价值基础,执政有效性为合法性提供了有效的现实支撑。因此,用执政的有效性生成合法性,以合法性促进执政的有效性,并长期保持它们之间的良性互动,就必然成为执政党治理国家和整合社会的重要动力性资源。
2.要用“制度”维系合法性。现代理性统治观念认为,一种统治只有至少满足两个条件才可以说是合法的,一是必须从正面建立规范秩序;二是人们必须相信规范秩序的正当性。⑥(P128)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制度建设的战略构想和实际步骤,而执政党的一切决策和行动,只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检验和认可,才是可靠和可行的,亦即只有人民真正需要的政治制度才能够得到人民的认可,并被人民所贯彻。
实践已经证明,当政治制度价值取向指向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时,人民就会把执政党及其国家政权看作是“我们”而不是“他们”,从而有利于形成维持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这样,社会认同系统就能始终处于法律制度和有序的政治环境中,进而稳定地发挥其生成和实现合法性的功能和作用,以保证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

❺ 治理理论包括哪些理论

治理理论作为英语国家的日常用语,治理()概念源自古典拉丁文或古希腊语“引领导航”(steering)一词,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指的是在特定范围内行使权威。它隐含着一个政治进程,即在众多不同利益共同发挥作用的领域建立一致或取得认同,以便实施某项计划 。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志愿团体、慈善组织、社区组织、民间互助组织等社会自治组织力量的不断壮大,它们对公共生活的影响日益重要,理论界开始重新反思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如果说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关注公共部门对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技术的引进,治理理论的兴起,则进一步拓展了政府改革的视角,它对现实问题的处理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成为引领公共管理未来发展的潮流,
随着全球对公共治理的关注变得更为广泛和日益重要,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出现了多种说法,治理仍是一个相对模糊和复杂的概念。“治理”被定义为多种,如“在管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权力的行使方式”,如“确定如何行使权力,如何给予公民话语权,以及如何在公共利益上作出决策的惯例、制度和程序“,这些定义有助于我们更加明确治理这一概念的内涵。然而,鉴于关系概念的性质,“治理”永远不可能被定义成一个具有普遍有效性的通用方式。
在治理的各种定义中,全球治理委员会的表述具有很大的代表性和权威性。该委员会于1995年对治理作出如下界定:治理是或公或私的个人和机构经营管理相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机构和规章制度,以及种种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种种均由人民和机构或者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而授予其权力

❻ 解释政治统治是否有效,能否长久

礼乐制度在我国古代是统治者的利用工具,可以算是古代政治制度的一部分,也可以理解版为中国音乐文化发展权的一部分,另外民间音乐也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礼乐制度作为统治者的利用工具的确在诞生时为统治阶级得到一定政治成效,随着历史的发展,礼乐制度并不能如统治阶级所愿成为长久有效的治理手段并且一直延续下去,但它却控制了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音乐格局。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礼乐制度诞生于西周一直延续到清末共几千年,每个时期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是以西周为标榜并且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 礼划分了阶层,使中国古代音乐有了 “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 之分。宫廷音乐的素材基本上都来自民间,由宫廷御用文人乐工修改编订而成。为宫廷收集音乐素材也是体察民情的一种有效手段,西汉时期成立的“乐府”其职能之一就是收集民间音乐,统治者可从民间歌曲中看出自己的政绩到底如何,由此可知己知彼达到更好的统治效果,与此同时也收录了散落在民间的音乐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它们流传后世。

❼ 为了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元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1)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上设行回中书省简称“行答省”由中央派官吏进行管理。
(2)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3)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澎湖和台湾地区的管理。

❽ 有什么史实能够论证有效的边疆治理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

想要知道边疆治理的具体的方法就需要对这样的过程比如说屯垦有处分的人识。

❾ 政治统治的方式有哪些

1,强治方式,即强力直接统治的方式,对于危害特定政治秩序的敌对群体、敌对势力和社会成员采取压迫、权利剥夺和分化瓦解等方式,以消除或减轻对政治主体地位和政治秩序的威胁危害和破坏。2,法治方式,依照特定法律或制度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实际其运行就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照和维护法律的秩序来实现和维护政治统治的秩序。3,绩效方式,即政治权利主体以承担社会职能和实现公共利益的绩效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4,理治方式,即以意识形态和思想理论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把自己的政治价值主张内化为社会成员的基本价值信仰和信念,形成持久有效的政治统治的精神支柱。5,德治方式,政治权利以道德伦理的方式建构和维护政治统治。6,心治方式,即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认同心理的培养和强化进行政治统治的方式。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❿ 27、精英统治理论和多元统治理论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精英统治理论: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精英统治理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西方的一些思想家提出的。古典精英统治理论认为,无论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因为这些精英具备了更高的统治才能和品质。精英们的权力基础不一定是经济关系,军事力量、教士地位和专业特长同样能成为政治统治的基础。精英分子之所以失去权力是因为没有制度化地吸纳新的社会力量。精英统治的核心是精英与社会阶级的关系。民主精英统治理论(代表人物为熊彼特)是精英主义与多元主义的混合理论。认为西方现代多元政治中,虽然存在着竞争性的政治集团,但政治集团的竞争同样是集团中精英统治者(领袖们)之间的竞争。无论是古典精英统治理论还是民主精英统治理论,都抹杀了统治的阶级本质。多元主义者认为,精英统治论低估了存在于西方国家的政治自治和社会团体相互控制的能力。在现实国家中,国家的统治权或为寡头所有,或为众多的利益集团分享。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民主的实际意义就是权力为众多的自治团体分享的多头政治。社会集团之间通过不断竞争和妥协来获得对国家的控制权,但谁也不能垄断国家权力。多元主义者把国家的政治统治看成是公正的仲裁,把国家视为社会整体的托管人、工具和代理人。其实质和精英主义者一样,否认政治统治的阶级性,否认国家实际上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分析与提示]精英统治理论和多元统治理论,都是非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他们都从根本上否定统治的本质,即阶级统治。[相关思考] 新马克思主义统治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兴起的一种自由社会主义思想。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