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电缆管线整改方案
① 煤矿井下电缆选用应遵守哪些安全规定
1、电缆敷设地点的水平差应与规定的电缆允许敷设水平差相适应。
2、电缆应带有供保护接版地权用的足够截面的导体。
3、严禁采用铝包电缆。
4、必须选用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电缆。
5、电缆主线芯的截面应满足供电线路负荷的要求。
6、对固定敷设的高压电缆:
(1)在立井井筒或倾角为45°及其以上的井巷内,应采用聚氯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2)在水平巷道或倾角在45°以下的井巷内,应采用聚氯乙烯绝缘钢带或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交联聚乙烯钢带或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3)在进风斜井、井底车场及其附近、中央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之间,可以采用铝芯电缆;其他地点必须采用铜芯电缆。
7、固定敷设的低压电缆,应采用MVV铠装或非铠装电缆或对应电压等级的移动橡套软电缆。
8、非固定敷设的高低压电缆,必须采用符合MT818标准的橡套软电缆。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应使用专用橡套电缆。
9、照明、通信、信号和控制用的电缆,应采用铠装或非铠装通信电缆、橡套电缆或MVV型塑力缆。
10、低压电缆不应采用铝芯,采区低压电缆严禁采用铝芯。
② 矿井井下常见的电缆故障及预防措施有哪些求解
井下常见的电缆故障有: (1)电缆落在地上,甚至浸泡在水中。许多人对电缆落在回地上或浸泡在水中毫不在乎,答不认为是故障,实际上许多电缆事故都是由此而引起的,如各种机械性的压、挤、刨、刺或冒顶砸等使电缆绝缘损坏而漏电或短路的事故,大多数都是由此引起。 (2)铠装电缆弯曲半径过小,使电缆的铠甲裂口,铅包裂纹。导致由此浸人潮气或水分,使电缆的绝缘损坏。 (3)电缆吊挂位置过低,电车头或矿车掉道时将电缆碰撞坏;电缆吊挂过高,巷道顶板来劲时,由于支架变形将电缆挤坏。 (4)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是造成漏电和相间短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5)电缆或电缆接头制作质量不合要求,造成相间短路或断线。 (6)回柱绞车拉或运输机的链板刮等,将电缆拉断。 (7)由于过负荷运行使电缆过热,绝缘老化而损坏。 为了防止发生各种电缆事故,除设计安装应符合技术规程的电缆外,还必须按规定悬挂,高度、弛度适当;使用中还要定期巡回检查,出现可能危及电缆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应定期测定其绝缘电阻,按规定做预防性绝缘性能试验,发现问题或缺陷,及时汇报处理;必须正确地设置漏电、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并保证其动作可靠。
③ 煤矿井下电缆间距的具体规定
煤矿完好标准没有明确讲明.只说的电缆的间距(高压和低压).但矿上没有一人去量的.按个人想法应该是边距,因为电缆粗细不一样.
④ 煤矿井下电缆铺设安全技术措施
你是铺设什么规格的电缆呀,如果是高压铠装电缆,可以采用车辆移动运输铺设,措施部分主要包括与车辆同行期间的注意事项;如果是人工拖运,要包括人员的行走和站位配合。
⑤ 煤矿井下要求为什么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间距不小于50mm,有何缘由规定
1、防止绝缘破损,同鲁;2、防止感应电压影响;
⑥ 井下常见的电缆故障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井下常见的电缆故障有
(1)电缆落在地上,甚至浸泡在水中,遇到各种机械性的压力表、挤、刨、刺或砸等使电缆绝缘损坏而漏电或短路的事故。
(2)铠装电缆弯曲半径过小,使电缆的铠甲裂口,铅包裂纹,导致由此侵入潮气或水分,使电缆的绝缘损坏而漏电造成事故。
(3)电缆吊挂位置过低,电车头或矿车掉道时将电缆碰撞坏;电缆吊挂过高,巷道顶板来压时,由于支架变形将电缆挤坏。
(4)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是造成漏电和相间短路的主要原因之一。
(5)电缆或电缆接头制作质量不合要求,造成相间短路或断线。
(6)回柱绞车钢丝绳或运输机的链板等将电缆拉断。
(7)由于过负荷运行使电缆过热,绝缘老化而损坏。
为了防止发生各种电缆事故,除设计安装应符合技术规程的要求外,还必须按规定悬挂;高度、强度适当;使用中还要定期巡回检查,出现可能危及电缆的情况时,应立即采取防护措施;应定期测定其绝缘电阻,按规定作预防性绝缘性能试验,发现问题或缺陷,及时汇报处理;必须正确地设置漏电、过负荷和短路保护装置,并保证其动作可靠。
⑦ 煤矿井下常用电缆分哪几类
井下常用电缆分为三大类,即铠装电缆,塑料电缆和矿用橡套软包缆。铠装和塑料电缆主要用于井下供电干线或向固定设备供电,矿用橡套软电缆主要向移动设备供电。
具体包括包括mc电缆,mcp电缆,mz电缆,mzp电缆,myq电缆,my电缆,mcptj电缆,myptj电缆,mvv电缆,mkvv电缆,myjv电缆,mkyjv电缆,mhyv电缆,ugf电缆,高压矿用电缆,10kv橡套电缆,6kv矿用电缆,矿用移动电缆,矿用阻燃电缆,mcpt电缆,矿用橡套电缆。
矿井供电系统中,高压供电线路一般都采用铠装电缆,其故障率相对低压供电所采用的要少得多。采区供电是供电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工作环境又较差,因而如何选择电缆的型号与截面,关系到供电运行的安全。
(7)煤矿井下电缆管线整改方案扩展阅读
在使用过程中采煤机电缆局部的弯曲半径远远小于标准规定的电缆的弯曲半径,电缆长期频繁受到过度弯曲、拉伸等两种以上应力的复合作用,再加上控制线芯导体截面远远小于电缆主线芯的导体截面,致使控制线芯的断芯。
解决办法:
1、增加煤矿用采煤机电缆的柔软性;
2、增加控制线芯的相对滑移性;
3、增加煤矿用采煤机电缆导体的强度;
4、将导体由原来的束绞结构改为正规绞合,这样可以增加它的弯曲性能,然后在导体外面进行钢丝编织,而增加它的强度;
5、控制线芯可以采用镀锡铜丝和钢丝混合编织。
⑧ 泵站电缆整改方案
1、整改单位——泵站名称
2、整改的原因——工程遗留的问题
3、整改流程——具体的工版作过权程
4、安全措施——设备和人员的保护措施
5、应急预案——发生事故后的处理过程
大概就是以上几个内容,你就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能力的文字能力去表达吧,要拿出写情书的激情
⑨ 煤矿井下电缆吊挂离地高度标准是多少哪里有规定
这一般没有硬性规定,电缆吊挂一般不能遭受淋水,还一般不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必须与瓦斯抽放管路分挂在巷道两侧。
所以说吊挂高度因地制宜,原则上能高尽量高一些,不低于1.8米最好。当然条件受限制,即使吊高1米,也是可以的。掌握一个原则,电缆不受水淋、车撞,减少这些隐患存在的可能即可。
煤矿安全规程相关条款:
第四百六十九条 电缆不应悬挂在风管或水管上,不得遭受淋水。电缆上严禁悬挂任何物件。电缆与压风管、供水管在巷道同一侧敷设时,必须敷设在管子上方,并保持0.3m以上的距离。在有瓦斯抽放管路的巷道内,电缆(包括通信、信号电缆)必须与瓦斯抽放管路分挂在巷道两侧。盘圈或盘“8”字形的电缆不得带电,但给采、掘机组供电的电缆不受此限。
井筒和巷道内的通信和信号电缆应与电力电缆分挂在井巷的两侧,如果受条件所限:在井筒内,应敷设在距电力电缆0.3m以外的地方;在巷道内,应敷设在电力电缆上方0.1m以上的地方。
高、低压电力电缆敷设在巷道同一侧时,高、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应大于0.1m。高压电缆之间、低压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mm。
井下巷道内的电缆,沿线每隔一定距离、拐弯或分支点以及连接不同直径电缆的接线盒两端、穿墙电缆的墙的两边都应设置注有编号、用途、电压和截面的标志牌。
第二十二条 运输巷两侧(包括管、线、电缆)与运输设备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新建矿井、生产矿井新掘运输巷的一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0.8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巷道另一侧的宽度不得小于0.3m(综合机械化采煤矿井为0.5m)。巷道内安设输送机时,输送机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5m;输送机机头和机尾处与巷帮支护的距离应满足设备检查和维修的需要,并不得小于0.7m。巷道内移动变电站或平板车上综采设备的最突出部分,与巷帮支护的距离不得小于0.3m。
(二)生产矿井已有巷道人行道的宽度不符合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要求时,必须在巷道的一侧设置躲避硐,2个躲避硐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40m。躲避硐宽度不得小于1.2m,深度不得小于0.7m,高度不得小于1.8m,躲避硐内严禁堆积物料。
(三)在人车停车地点的巷道上下人侧,从巷道道碴面起1.6m的高度内,必须留有宽1m以上的人行道,管道吊挂高度不得低于1.8m。
第四百六十八条 敷设电缆(与手持式或移动式设备连接的电缆除外)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电缆必须悬挂:
1.在水平巷道或倾角在30°以下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吊钩悬挂;
2.在立井井筒或倾角在30°及其以上的井巷中,电缆应用夹子、卡箍或其他夹持装置进行敷设。夹持装置应能承受电缆重量,并不得损伤电缆。
(二)水平巷道或倾斜井巷中悬挂的电缆应有适当的弛度,并能在意外受力时自由坠落。其悬挂高度应保证电缆在矿车掉道时不受撞击,在电缆坠落时不落在轨道或输送机上。
(三)电缆悬挂点间距,在水平巷道或倾斜井巷内不得超过3m,在立井井筒内不得超过6m。
(四)沿钻孔敷设的电缆必须绑紧在钢丝绳上,钻孔必须加装套管。
抄录一个井下电缆吊挂标准给你,供参考
1、 通用标准
(1)动力电缆和通讯信号电缆进行分类吊挂,通讯信号电缆挂在动力电缆上方,间距大于100mm;信号电缆之间、动力电缆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
电缆钩间距1.5米,吊挂高度距底板不少于1.米;
(2)巷道交岔点处电缆要顺巷帮垂直上行,在巷道肩窝处弯成圆弧,不拐死弯,然后贴顶吊挂到对帮指定位置。
(3)单根通讯信号电缆过帮过顶采用塑料扎头,每0.5米捆扎一扣。
(4)多根电缆从巷道的一边过到另一边时,电缆沿巷顶板贴顶敷设且电缆走向与巷道走向垂直,电缆固定用专用的电缆卡箍(见附图),间距为不大于0.6米。
(5)电缆出开关、接线盒后先向下弯曲,比喇叭口低50mm以上,两侧电缆弯曲弧度自然一致。
(6)小绞车操作台上的四小电器出线必须保证出线弧度。
(7)四小电器出线必须保证四小电器中心线高于两侧电缆50mm 以上。
(8)高压接线盒,两头的电缆余量必须大于500mm,接线盒应与巷道方向一致,用电缆钩或固定架固定在帮上,离巷道底板1.5m,并按标准做好接地。
(9)低压接线盒,两头的电缆余量必须大于300mm,四通必须盖向外,小喇叭口朝下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巷道帮上。
(10)接线盒两端电缆弯曲部分随电缆自由走向而固定,高度离巷道底板不低于1.5m,严禁强行弯曲。遇到风水管时,必须相距300mm以上。
(12)电缆标志牌的悬挂:电缆标志牌必须规格统一,标志牌上的内容包括电缆的管理单位、规格型号、长度和用途等;悬挂地点:在改变电缆直径、接线盒出线端、电缆的拐弯处、分岔处均应悬挂电缆标志牌。在采掘巷道内,原则上沿电缆走向每100米悬挂一块电缆标志牌,不足100米时,至少应在一处悬挂电缆标志牌。在大巷等其它通过电缆的巷道内,每200米悬挂一块电缆标志牌。
(13)严禁电缆吊挂时的盘圈现象,禁止盘圈的电缆(包括盘成“∽”字型)带电运行,但采煤机上的电缆除外。
(14)碹头、三叉口、拐弯处的电缆、电缆悬挂间距可适当减少,平滑过度,以求达到整齐美观。
(15)井下电缆要保持干净,相关责任单位要定期擦洗。
2、大巷、石门与主要运输斜巷永久电缆吊挂标准
(1)大巷、石门与主要运输斜巷电缆的敷设采用永久电缆钩吊挂。
(2)大巷与石门电缆走向与腰线平行,电缆钩与腰线垂直,电缆钩形成的平面与大巷侧面平行。电缆钩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米且钩间距要均匀,电缆吊挂高度不小于1.5米。
(3)主要运输斜巷电缆电缆走向与腰线平行,电缆吊挂高度距地不小于1.5米。电缆钩形成的平面与巷道侧面平行。电缆钩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5米且钩间距要均匀。
(3)大巷电缆钩的制作由机电科根据动力电缆计通讯信号电缆的根数,并留有一定备用电缆沟出图,经机电副总审批后由机厂加工,机电科负责安装吊挂。
(4)斜巷电缆钩的制作由运输科根据动力电缆计通讯信号电缆的根数,并留有一定备用电缆沟出图,经机电副总审批后由机厂加工运输负责安装吊挂。
3、煤巷两道电缆吊挂标准
(1)煤巷两道电缆使用聚乙烯电缆钩吊挂。
(2)电缆钩采用2″钢丝绳或8#钢丝吊挂,钢丝绳(钢丝)不小于60米拉一次,并用花杆螺丝张紧。
(3)使用聚乙烯电缆钩吊挂,规格为20的吊挂通讯信号电缆;规格为28的吊挂4mm2电缆;规格为38的吊挂6-10mm2电缆;规格为48和50的吊挂16mm2、25mm2、35mm2电缆;规格为68的吊挂50mm2、70mm2电缆;规格为80的吊挂95mm2以上的电缆。电缆钩间距1.5米,用14#铁丝固定在拉紧的钢丝绳或8#钢丝上,固定铁丝单股拧两圈,丝头剪短拧向帮。
(4)迎头及部分地点单根小线吊挂采用铁丝拉线,然后用塑料扎头捆绑,取代现在用铁扎线绑扎。
4、岩巷电缆吊挂标准
(1)巷道动力电缆、通讯及信号电缆使用焊接式电缆钩;电缆钩表面要刷成杏黄色.电缆钩固定在巷帮上,间距1.5米,要求电缆吊挂与底帮平行,电缆吊挂后形成一条直线。
(2)迎头接线盒出多根小电缆时,用塑料扎头绑好,做到横平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