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西方治理理论

西方治理理论

发布时间: 2021-02-13 19:09:15

Ⅰ 什么是行政管理学当中的治理理论

自从1989年世界银行首次使用"治理危机"一词并于1992年将起年度报告称为《治理与发展》后,治理(governance)和善治(good governance)便成为国际社会科学中最时髦的术语之一,成为多学科领域中的最新研究领域。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政府与民间的合作,改善国家,特别是地方、地区、公司、机关、学术机构等的治理结构,提高效率,增强民主。90年代后,治理和善治不仅是经济学的重要话语,也是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重要话语。治理和统治有什么区别,善治与善政有什么不同,怎样评估一个国家的治理状况?这些都成了国际社会科学界的热门话题。
政府治理理论在西方的兴起有其必然性。开放的中国处在开放的世界体系中,全球化这一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现实同样对中国产生影响,同样对中国政府的治理提出挑战。中国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即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全球化的冲击,吸取西方国家政府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新的治理思路并提炼出一些适合中国的治理理念,这既是对中国当前面临问题的回应,也是对政府治理理论的充实和完善。

Ⅱ 西方语言环境下的治理理论的特点包括哪些

西方语言环境下的治理理论的特点包括

1、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2、治理的操作手段和规则的多元性;

3、主体间权力的互相依赖性和互动性。

治理理论作为一种价值理性,一方面它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集中表现,蕴含了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它在世界各国的推行中,需要与各国国情相适应,其实现形式必然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2)西方治理理论扩展阅读

治理理论的主要理论

1、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

除政府外,社会上还有属于第三部门或志愿性的机构,如教会、各种基金会、私立协会、民间慈善组织、福利机构、志愿组织、社区互助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运动等。它们分别致力于种种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解决,在负责维持秩序、参加政治、经济与社会事务的管理与调节等方面发挥作用,承担传统上属于政府的一些责任和职能。

2、重新定位政府角色

治理理论认为,在新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充当元治理的角色,承担指导责任和确立行为准则的责任。但不具有最高绝对权威。

3、倡导网络管理体系

网络管理体系即治理的社会。共识、共治、共享是网络管理体系的明显的特征,市场原则、公共利益、社会认同之上的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结合等广泛的合作,是这个网络管理体系运作的基本路径。新的管理体系的权力向度是多元的、上下互动的、相互依存,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

Ⅲ 如何评价西方管理理论从中获得那些启示

西方古代管理思想及其启示

西方管古代理思想大致可以分为行政与法制管理思想、经济与生产管理思想以及组织管理思想。

1、行政与法制管理思想

行政与法制管理思想的代表便是西方各个古国在治理国家中所形成的思想。2000多年前,《汉莫拉比法典》的颁布,开启了西方管理思想的先河。这是一部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典,它成为西方管理思想体系中具有开元意义的第一步成文的法典。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西方管理体制中对政权和法制的重视程度。之后,古罗马帝国统治欧洲很长一段时间,其疆域几乎涵盖整个欧洲。要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疆域的国家,在管理体制上是需要严格的制度和成型的体系的。

2、经济与生产管理思想

西方古代经济与生产管理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中所提出的“分工协作”的理论思想。这种思想为以后机械设备的发明使用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可以说,“分工写作”思想的提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深远的。埃及金字塔能够成功的建立起来少不了分工协作思想的功劳。当然。最为典型的还是威尼斯兵工厂的生产过程最能体现这种思想。其生产过程也是现代企业流水线作业的始祖。威尼斯兵工厂在生产、库存甚至财务上都沿用了这种分工协作的思想。

在“分工协作”上,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古代的管理思想是随着军事的发展而产生,这也是当时时代所造成的。不管怎么样,其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管理理论方面的财富。从生产、库存、财务、会计以及其他各个方面,分工协作的思想至今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从效率上来说,这种思想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奠定了宝贵的基础。

3、组织管理思想

组织管理思想依然要以古罗马天主教会的三分管理体制最为典型。古罗马在管理上是分级管理、分领域管理、分部门管理这样一个三分体制下的管理。当然,能够形成这样一种组织管理体制。是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力、成功的目标魅力以及高超的管理技术的。从效果和效率上看,这种严密的三分组织管理思想对于管理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凭借着这样一种组织管理思想,在科技、通讯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不发达的古代。罗马帝国仍然能够实现至少行政体制上的统一,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种严密以及森严的等级制度思想也是值得我们企业在组织管理上借鉴的。

4、西方古代管理思想总评

在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不胜枚举。与西方古代管理思想相比,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古代管理思想是较为实的,而且突出了法治的重要性。而我国古代的管理制度是人治而且较为虚的。看现在我国的管理制度,我们也可以发现这种人治的思想对我国管理思想的影响较为深远。如何学习西方古代这种突出法治的思想,并且与我国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对我国管理的发展将是影响深远的。人治和法制的完美结合。将会是现在管理思想的一个热点以及突破点。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及其启示

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有传统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新古典管理理论)、以及管理科学理论(定量管理理论)。

1、传统管理理论

传统管理理论主要是指的是以下三个古典管理理论派别: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以及管理组织理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是以费雷德里克·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最大的贡献就是标志着管理科学的形成,使得管理由经验走向了科学,并且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不过,这个理论典型的把工人当成“经济人”来看待,仅仅重视技术因素的作用而忽视社会及团体因素对管理的影响,局限于组织基层具体作业问题的研究而没有从整体的管理概念上考虑。一般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亨利·法约尔。它提出了企业六大职能为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以及管理。并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种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的角度正好是相对的。它从最高管理者的角度为管理理论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框架和内容,而且它适用于任何管理领域。这个理论给管理理论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以致现在的管理理论通常都是从企业职能或者管理的职能出发的。不过。这个理论由于追求一般性而使得具体的一些管理过程以及方法被忽略。管理组织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韦伯。它提出了着名的理想官僚行政组织体系,并且提出了这种体系的特征是正式的选拔、非人格化、分工职权等级以及严格的制度。

2、 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理论主要是强调了对人的研究以及人的作用对组织中的影响。其可以分为早期的行为科学理论(人际关系学说)以及正式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主要是以着名的“霍桑”实验为代表的。“霍桑”实验得出了很重要的人际关系学说理论:工人是社会人,是有很多非理性的因素的影响以及情感的需要的。而且组织并不一定是正式的,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并不正式的组织形式。所以,需要建立一种以满足职工需要为原则的新型领导方式。正式行为科学理论则从个人行为、团体行为以及组织行为的角度进行了非常正式的研究并得出了相关的理论。其代表有X、Y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这些理论讨论了领导风格,集权或者分权的管理方式等。
总之,行为科学理论从人的角度来探讨了管理上的一些改进。

Ⅳ 西方贫困治理理论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章 早期管理思想
第一节 古代管理思想
第二节 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专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四属节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的管理思想
第二章 科学管理理论
第一节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要点
第三节 泰勒的追随者和同时代的人对科学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三章 古典组织理论
第一节 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Ⅳ 西方语境下的治理理论是什么

西方影响的这个什么东西啊,这个应该是比较一个零食,或者是一个当地人研究出来的东西。

Ⅵ 近代西方基层治理制度发展原因

基层治理制度创新是地方政府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许多重大制度变迁专的经验基础。近20年来,属地方政府创新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关注,已有研究在创新主体、内容、方式、效果、动力等方面均有涉及,尤以创新的动力问题研究为甚。在创新动力研究中,有学者强调了创新的现实紧迫性,认为政府创新是各级政府针对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所做的创造性回应,事件性动力所发挥的作用最为明显

Ⅶ 全球治理经历了一个从西方治理到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国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首要条件是其能否在全球治理的规则制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西方国家依靠规则等手段治理世界,在国际规则制定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大国,制定国际规则的意志和能力不足,尚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规则制定者。 制定规则的意志取决于中国的对外政策目标,而制定规则的能力则是国家在对外关系领域中“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若只是接受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必然无法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并通过更加合理的规则去约束他国。 西方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一直强调“基于规则”的多边主义世界秩序。一些人更是乐此不疲地谈论让中国加入更多的国际规则,以便对中国进行约束。

(7)西方治理理论扩展阅读:

中国的全球治理战略应注重理论战略优先。目前,关于全球治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建立在西方理论基础上,是西方中心主义的。

中国不是现存全球治理理论或全球性问题解决方案的主要来源国和生产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强对全球治理理论的研究,对现有的西方全球治理理论提出质疑,并贡献一些能在国际学术共同体中站得住脚的权威命题、概念和原理。

形成中国等“非西方”的全球治理理论是完全可能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西方的“权力决定地位”规则未必对我们不利: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地位迟早会在国际金融机构(IFIs)中有所体现。

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还能与其他非西方大国一道,争取实现真正的“全球治理民主化”。国际制度改革不能仅仅考虑“权力”和“争权”,而必须考虑人口等其他因素,以使国际机构更加符合民主的本意,更具全球包容性和代表性。

中国曾经提倡的“国际关系民主化”与当前的“全球治理民主化”意义相近,但将“国际关系民主化”仅仅理解为落实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是不够的,须按照全球治理的原则重新定义“国际关系民主化”。

根据民主的本意,“国际关系民主化”应指人口大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更决定性的作用。

Ⅷ 西方善治理论的渊源是哪

治理与善治俞可平是国内善治理论的先驱者,较早在国内引入和发展了西方学者提出的治理与善治理论。 俞可平认为治理是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治理的目的是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它特别地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内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用。 “治理“(governance)与“统治“(government)从词面上看似乎差别并不大,但其实际含义却有很大的不同。治理与统治的最基本的,甚至可以说是本质性的区别就是,治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非一定是政府机关;而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的合作。治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强制与自愿的合作。政府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令、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与此不同,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上而下的。 治理可以弥补国家和市场在调控和协调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但治理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它也内在地存在着许多局限,它不能代替国家而享有政治强制力,它也不可能代替市场而自发地对大多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为了克服治理的局限性,就有必要实施“良好的治理”或“善治”。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实际上是国家的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于民的过程。善治表示国家与社会或者说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好合作,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从某个小范围的社群来看,可以没有政府统治,但却不能没有公共管理。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所以,善治的基础与其说是在政府或国家,还不如说是在公民或民间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民间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民间社会,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