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海景房
❶ 威海银滩海景房最新消息
11月18日,央视一则《海景房交易存骗购陷阱记者暗访遭勒索》的深度调查,曝光了山东威海银滩海景房销售的种种猫腻:夸大房产升值空间、利用信息不对称忽悠看房者出手、限制看房者人身自由、强行索要买路钱……
事实上,上海市民对山东威海的海景房也不会很陌生:地铁口、购房网站甚至自家信箱经常都会有相关的宣传海报,而在上海组团兜售威海海景房的机构更是多如牛毛。
昨日,晨报记者以普通置业者的身份分别采访多家威海银滩一带的海景房销售本部以及其委托在沪负责营销、组织看房团的代理机构。调查发现,海景房“本部”与“上海代理”对海景房的说辞有四大猫腻。
猫腻一:价格
同一楼盘每平方米差千元
昨日记者以购房者身份致电威海银滩某海景楼盘的售楼处。当地售楼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楼盘依据房型、楼层、景观效果的不同,每间房的价格也不同,“最便宜的每平方米3600元,高档一点的均价要7000元。”
随后,记者拨打了该楼盘上海销售公司的电话,工作人员的报价是,最便宜的房型每平方米要3800元,而高档一点的均价差不多五六千元,“现在的价格十分合算,报团去看房要趁早,否则,可能过几天就要提价了。”猫腻二:入住率
同一问题得到两个答案
“听说银滩那里一到冬天就几乎没什么人了,连暖气都没有?”这样一个问题,当记者询问某楼盘威海售楼处得到的答复是:“我们这里有规定,一个小区的入住率一定要达到40%以上,才能供暖。”而记者从该楼盘上海代理处却得到另一番答复,“这个你放心,一旦交了钱,就可以开地暖。”
当记者把该楼盘威海销售处的说法转述给上海代理处后,对方明显有些气急败坏,“你不要听他们乱说,以我说的为准”,“我们带你看的都是尾盘,小区的入住率都达到80%到90%”。猫腻三:配套
小诊所忽悠成“大医院”
当记者询问某海景房的配套设施时,该楼盘威海售楼处小姐告诉记者,“我们这边紧邻当地的一个小镇,有学校、医院、商场,一应俱全。”
而该楼盘上海代理处的回答却露出了马脚:“小区隔壁就是学校、医院、商场,当然,医院主要是给镇上渔民看病的诊所,如果你想去大一点的医院,就要到乳山市中心,从那里过去,差不多15分钟的车程吧,还是很方便的。”猫腻四:看房
看房团更像旅行团
昨日记者从上海一家银滩海景房代理机构了解到,公司每周都会组织看房团到威海看海景房。“以前好的时候,每周都会发五六趟车,现在是冬天比较冷,但每周也会发一到两趟车。”一业务人员说。
当记者询问起看房团的日程安排时,对方表示,一般周五晚上8点发车,周六早上6点左右到威海,“然后会带你们游览一下威海当地的海景。”
“这个活动是必须的吗?”面对记者的追问,上述业务员非常肯定地回答说,“对的,是看房之前必须要做的,当然,如果有人提出要看其他景点的话,我们还可以带着你们去游览。”
“看房每位要交200元,公司包食宿、交通费,如果在当地购房了,所有费用退还;如果不购房,我们保证也不增加费用。”上述业务员说。
业内自曝:不下单买房会“翻脸不认人”
“上海代理银滩海景房的各类公司估计有50-60家,但其中只有少数几家是在上海注册的正规代理公司,多数都是在写字楼或居民区租办公房、在地铁口撒传单的草台班子。”昨日,威海某海景房销售中心总经理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
王先生表示,目前市场的确良莠不齐,“我们公司原先是上海一家房产代理公司,今年转型专做海景房代理,在威海当地还提供租赁等服务。”王先生表示,公司的看房收费标准是210元/人,“食宿是三星酒店标准。”
“210元/人去趟威海,如果不买房你们不是亏本了吗?”对于记者的疑惑,王先生表示,到威海看房实际成本约为460元/人,不足部分来源于开发商的补贴。“公司的业务实际上相当于为房产开发商提供市场、营销以及广告宣传方面的外包服务,利润来源于开发商的一次性付出,并不从房屋销售中抽取提成。”
王先生还称,在地铁口发广告的公司多数都是靠销售提成,“一旦购房人没有下单买房,有可能出现翻脸不认人的行为。”
王先生透露,半年来公司已经在上海卖掉了几百套位于威海的海景房,“投资者多数是老年人,他们通常每年4-10月住到银滩,一入冬再回到上海。”
王先生还提醒说,投资海景房一定要注意两点:首先代理商是否有执照并在上海注册;其次是否容许退房,“一般规范的代理公司是容许退房并返还订金的。”[事件最新动态]
乳山市政府全天开会“商量”对策
肯定有监管等措施,如何整顿将对外公布
威海市下辖的乳山市银滩海景房被曝光存在“骗购”问题后,昨日记者第一时间与威海市房管局及乳山市委宣传部、乳山房管局等部门取得联系。
相关人士透露,昨日上午,乳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专门就银滩海景房“骗购”一事召开紧急会议,磋商和研究下一步整顿措施。同日下午3时左右,乳山市再度召集与海景房“骗购”相关的各科局负责人开会,专门研究和部署整治方案。
据乳山市房管局办公室负责人透露,乳山市领导对银滩海景房“骗购”问题十分关注,昨天几乎全天的工作都围绕该事件进行部署和处理,“上午下午各召开了一次会议。出了这么大的事情(被央视曝光),市里肯定会有相关措施的,起码会有一些监管办法出来。”
上述负责人表示,并不完全了解央视曝光的海景房“骗购”的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要整治被曝光的种种海景房销售乱象,单靠房管局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市里多个部门共同协作处理,比如房管局主抓楼盘开发商的各种手续是否齐全,工商局负责对涉嫌欺诈的房产中介进行惩处,规划局则要主管银滩的中长期规划等等。”
据介绍,银滩地区楼盘的交易量最近一直比较火爆,每天在交易中心办理房产证的购房人络绎不绝,“并没有听说有关‘骗购’的投诉。”上述负责人表示,冬天银滩海景房没有供暖是正常的,因为冬天那里几乎没有什么人居住。
随后,记者与乳山市委宣传部取得联系,一位姓任的工作人员也证实了乳山市委、市政府昨天全天都在处理银滩海景房“骗购”事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向外发布的消息,具体的整顿措施可能稍晚才会公布。”
❷ 山东乳山:针对银滩房地产“乱象”等问题成立调查组
乳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日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近期媒体报道和网上反映的银滩房地产“乱象”等问题,乳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对属实的问题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对不属实的问题及时澄清回应。
目前,乳山市已成立滨海新区(银滩)突出问题解决工作专班,设立热线电话,组建“爱银滩”业主俱乐部微信群,安排专人收集民意诉求,及时分办转办,建立台账、销号解决。
据通报,对发现的房地产中介虚假夸大宣传导致购房矛盾纠纷频发的情况,部署开展二手房中介机构集中治理行动,组织住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对银滩所有中介机构进行拉网式排查,下气力整治“虚假宣传和售后包租”行为,健全房产中介市场信用体系,对“红黑榜”中的失信主体进行惩戒,直至清出市场。着手搭建银滩房地产有形市场,让一批有资质、讲信用的房地产中介机构进驻,通过树先培优,引导房地产中介机构规范自身从业行为。
对网民关注的银滩海景房销售模式问题,实施商品房销售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对银滩区内在售楼盘售楼处进行现场检查,规范房地产销售现场管理,正在研究转变房产销售模式,完善房产交易信息平台,动态公开房价、销售等信息,要求开发企业在售楼现场公示《购买新建商品房应注意事项》,让购房人对《购买新建商品房须知》阅后签字确认,从源头上规避购房后矛盾纠纷。
对业主关注的物业管理、设施配套等问题,同步启动银滩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物业管理规范提升、配套设施完善提升等行动,重拳出击、综合施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处置措施,研究物业服务质量动态考评机制,有序实施建设改造,逐步补齐短板弱项。
通报称,下步,还将持续完善银滩房地产市场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对房产销售产业链进行全过程监管,探索实行购房冷静期机制,从制度上规避退房退款难的问题。
❸ 山东乳山开房地产座谈会:让群众正确认识政策,科学理性消费
12月7日,山东省乳山市政府官网发布消息显示,乳山市于4日下午召开全市房地产健康发展座谈会。
乳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宫本杲在会上指出,房地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平稳健康发展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对历史负责、对群众负责、对发展负责的态度,严格落实责任,立足乳山市实际,加强管理引导,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营造更加规范的房地产开发销售秩序,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立足群众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坚持两城并重、统筹共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营造优良环境。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让群众正确认识房地产有关政策,科学理性消费。要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全面分析房地产业发展趋势,切实抓住乳山口大桥、荣莱高铁建设等机遇,瞄准大健康产业、新兴产业等,积极推动房地产业的转型发展,进一步擦亮“母爱圣地美好乳山”城市名片。
座谈会上,部分房地产企业代表就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和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乳山召开房地产座谈会有较强的针对性的。今年9月中旬,乳山曾因“单价1800元每平方,15万元购置一套海景房”的购房骗局引发热议。同时,10月份以来,乳山频上热搜,多名用户反馈,自己在参与旅游团的时候被迫买房。为了让人们在这里买房,中介们更是不惜以返本销售、返租等违法形式诱惑消费者。
对此,乳山市委宣传部于今年11月20日曾发布《情况通报》指出,针对媒体报道和网上反映的银滩房地产“乱象”等问题,乳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
《通报》显示,对发现的房地产中介虚假夸大宣传导致购房矛盾纠纷频发的情况,部署开展二手房中介机构集中治理行动,组织住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对银滩所有中介机构进行拉网式排查,下气力整治“虚假宣传和售后包租”行为,健全房产中介市场信用体系,对“红黑榜”中的失信主体进行惩戒,直至清出市场。着手搭建银滩房地产有形市场,让一批有资质、讲信用的房地产中介机构进驻,通过树先培优,引导房地产中介机构规范自身从业行为。
对网民关注的银滩海景房销售模式问题,实施商品房销售市场集中整治行动,对银滩区内在售楼盘售楼处进行现场检查,规范房地产销售现场管理,正在研究转变房产销售模式,完善房产交易信息平台,动态公开房价、销售等信息,要求开发企业在售楼现场公示《购买新建商品房应注意事项》,让购房人对《购买新建商品房须知》阅后签字确认,从源头上规避购房后矛盾纠纷。
❹ 大理违建别墅的建设,对其生态环境是否有所破坏
最近有不少报道关于违建别墅的新闻,可见这种“风气”的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了,那么究竟是谁在背后操纵着事件的发生,又是谁在纵容着事件的发生?
无限度、不加节制、违法违规建别墅,简单看是人的问题,往深究则是深刻的社会问题,是基于长远生存发展,而对整个社会提出的疑难问题。
毋庸置疑,违建别墅的存在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对于法律的制约也是一种挑战。在我们反思这类事件发生的同时,也应该好好想想,到底是谁给予的权利去建违法别墅,这里面究竟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❺ 旅游环境问题及建议
看完我的回答你一定满意 《对改善海南旅游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阳光、海浪、沙滩;珊瑚、椰树、黎寨民俗。海南岛的热带风光和民族风情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
2007年12月24日到28日,我参加广西“C17S-S20071224hN”旅游团到海南,先后游览了玉带滩、黎村苗寨、天涯海角、亚龙湾海滩、门山园等景点,参加了万泉河竹排漂流。海南的山光水色、民俗、海滩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但给我留下更深印象的却是海南混乱的旅游环境、价格高昂的旅游购物点、以钱为本的导游、千方百计诱人入陷井的商家。如果不对之严加整治,海南的旅游业前景将不容乐观。
一、存在问题
1、首先是收费混乱。
4月25日上午6时,我们乘船从北海到达海南。接待我们的是海南中国旅行社的导游小周。上午8时,我们26位散客在海口新港码头的街旁登上了“琼A07685”号旅游车。上车后才知道,全团26位游客收费大相径庭。我与广西中国国际旅行社签的合同是“海南双船五日游”,往返二等舱,收费是一人580元。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一马姓游客在北海向另一旅行社交了430元,从北海坐3等仓,到海口后当地导游竟要他再交400元才准他登车。而在海口上车的游客交费情况也不一样,他们的“两夜三日游”,有每人交180元的,有交120元的,有交100元的。全团最高的一人交了830元,最低的只交100元。乘车、食宿、门票、导游服务全部一样,收费却相差四、五倍。相比起来,我向广西国旅交的费用算低的了,一路也无麻烦。有的游客不同,交完费以后,还被导游追交所谓住宿、乘车费外的“政府调节基金”每人60元。真是闻所未闻。
2、其次是购物太多、价格太贵。
到海南旅游三天,旅游景点只有博鳌论坛会址外景、万泉河、玉带滩、门山园、黎村苗寨、珊瑚礁海湾、天涯海角、亚龙湾海滩、台湾民俗区等九个景点,而且博鳌论坛外景只是远望并不能入内。“天涯海角”也只能坐艇在海上眺望而不能登陆。九个景点加在一起的时间只有约九个小时。匆匆而来,匆匆游览,匆匆而走。大家形容象“鬼赶的一样”。而三天中,竟被带到九个购物点购物,它们分别是:咖啡产品店;椰果制品店;茶叶馆;鹿制品店;珍珠店;钻石店;玉石店;海产品店;水果店。所花的时间比景点还多。而且店内商品价格奇高。以咖啡、椰子、水果等产品为例,400克罐装的碳烧咖啡每罐32元,400克的罐装椰奶咖啡每罐32元,500克一袋的椰子糖每袋14元。而同样品牌、同样规格、同样包装、同样厂家的商品在当地超市的价格是:碳烧咖啡每罐18元,罐装椰奶咖啡每罐18元,椰子糖每袋8元。水果贵得更是离谱,在旅游景点,杨桃每斤3.5元、橙子每斤3.5元,而在当地市场上,杨桃每斤1.3元,橙子每斤1元。
3、就餐食品太差,游客称为“减肥餐”。
在海南旅游,旅游餐饮是游客抱怨较多的一件事。正餐中所谓“八菜一汤”,“八菜”中八样菜是名符其实的“菜”,每餐几乎都是豆腐、豆芽、茄子、南瓜、节瓜、大白菜、蒸蛋等素菜,一碗清蒸“罗非鱼”尽管被大家笑称为“袖珍鱼”,但也算“奢侈品”了,很难见到猪肉、牛肉等晕菜。吃的饭被大家称为“陈化粮”,没有粘性,大米饭好象豆腐渣,十分难吃。这还不算,我们有两次还被带到大排档就餐,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在这里,导游说了算。
4、导游千方百计诱逼游客购物,十分烦人。
我们的导游是周姓男子,安徽人,三十一、二岁。他一路上都在给车上的游客施加压力,说他带的台湾团购物多,新加坡团购物多,桂林市公安局团购物多,就是我们这个团购物少。反复对我们说,导游也是人,也要吃饭,也要生活。千方百计诱使我们买东西、看表演。我们26人中,有十一人看了“红艺人”表演(门票每人150元),有五人到外海参加了海底潜水项目(每人交费380元),游客还购买了大批咖啡、椰子、珍珍等商品。海南三天游,他获得的回扣不下数千元,他还不满足,一上车就絮絮叨叨,话不离钱,令人生厌。
综观一路上导游敛钱的方式,大致是“三要三不要”:“要生不要熟,要外不要内,要小不要大。”
“要生不要熟”:生面孔放心要钱、大胆要钱,熟面孔小心要钱、谨慎要钱。因为生面孔不会带来麻烦,熟面孔可能引来后患。
“要外不要内”:黑龙江佳木斯的马先生,上车后被导游小周索要补交200元,而在海口常住的山西杨先生只交了100元,并在合同中注明“只交此款,其余概不交费”。在海南二夜三日游中,导游也不敢再向他收一分钱。
“要小不要大”。所谓小,是小旅行社,所谓大,是大旅行社。小旅行社合同不规范,有的还是用圆珠笔复写的合同,有很多漏洞可钻。而大旅行社签的是国家制订的标准合同,双方权利、责任、义务十分明确,导游很难从中渔利。同时,导游不怕小旅行社。小旅行社客源少,得罪了,也无碍大局。大旅行社,客源多,导游不敢得罪,这是他们长远利益所在。由于我签合同的旅行社是广西国旅,是大旅行社,虽交费不多,但一路却相安无事。
许多游客被导游敲诈后,非常生气但又无奈,半真半假地开玩笑说:“海南山好、水好,就是导游不好!”
二、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1、由零团费、低团费导致。
一些旅行社为了吸引游客,有一段时间肆意用零团费招徕游客。经过政府整治,现在“零团费”已不多见了,但以低团费吸引游客现象仍十分普遍。以从广西南宁市到海南“双船五日游”、往返二等仓为例。最低成本也要580元。分别是:
①南宁往返北海车费60元;
②北海往返海口二等仓船费180元;(实际上,单程二等仓船票即需180元,往返需360元。但旅游团体票可打五折,才是这么低价格)
③海南环岛游车费120元;
④海南二夜住宿60元;(标准间对外80元,打折后60元)
⑤海南三天3早5正餐130元;
⑥门票30元(门票对外50元,团体打折后30元)。
我向广西国旅交费580元,算来已是成本价,旅行社已无利可图了。而且这里还不包括飘流、导游费等费用。由于低团费没有利润,旅行社交给导游的费用入不敷出,导游只好从购物、潜水、观看红艺人表演、降低餐饮标准和拿“回扣”来弥补了。对此,旅行社心知肚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是纵容导游拿回扣。
2、由导游的零工资、低工资导致。
许多旅行社给导游的工资很低,有的基本工资只有一千元,八百元。有的甚至是零工资。导游为了生活,为了赚钱,只好从游客身上想办法,拼命诱导游客购物,拼命向游客推销自费项目,甚至拼命压低餐费,减少旅游景点,增加购物项目。导致游客与导游矛盾不断、纠纷不断。一些有良心的导游不愿扩大这种矛盾,但又会遭到同行排挤与讥笑。西谚云:“三好夹一坏,坏可变好;三坏夹一好,好可变坏。”长此以往,导游的良知就会逐渐泯灭。
3、政府管理不到位
不少地方政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通盘考虑,整治旅游环境,而是象消防队一样,那里起火就到那里扑火,政府有关部门忙得团团转,结果仍然是“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游客不满意,旅行社及旅游从业人员也不满意。
三、对海南旅游工作的建议
海南是个穷省,工业薄弱,2007年财政收入只有150亿元,仅相当于广西南宁市一个市的收入(2007年该市财政收入150.03亿元)。旅游收入是海南经济的一大支柱,净化旅游环境是海南当务之急。为此,我建议:
1、坚决消灭“零团费”、“低团费”现象。
凡是低于成本的团费都是“低团费”,凡以这样收费来吸引游客的旅行社,旅游局都应给予黄牌警告,三次黄牌仍不改正的,旅游局在年审时应坚决不予其通过年审,并在报纸公示注销其营业执照。据我所知,海南省已多次治理过“零团费”、“负团费”,但收效甚微。看来还要多“较真”几次才行。
2、坚决消除导游“零工资”、“低工资”的现象。
导游的基本工资不应低于当地“社保人员”退休后的最低工资。工资太高,旅行社付不起;工资太低,又造成导游拼命在游客身上敛钱,旅行社增加利润是建立在高质量服务的基础上。不讲良心,在游客身上敛钱,只能是“饮鸩止渴”,最后只会导致海南旅游市场萎缩。受害的最后还是海南旅游业和海南经济。
3、提倡“纯玩团”、“纯游团”。
“纯玩团”就是只有旅游景点而没有购物项目的旅游团,这种团收费可高一些,但应确保无购物项目,使旅行社和游客在游览上“双满意”,在经济上“双赢”。
4、与国际旅游接轨,明码实价收小费。
在国际上,无论欧洲还是美洲,旅行社与游客签合同时,都要游客给导游交“小费”。到台湾,也要交小费。我2005年夏天到台湾旅游,导游很敬业,购物项目很少,即使有,也不强求游客购买。旅游气氛很合谐,游客都很满意。不象这次到海南旅游,双方剑拔弓张,随时都会暴发“冲突”,没有一点和谐气氛。而且明码实价收了小费,导游、司机收入相对稳定,就不敢于明目张胆地公开敛财了。
5、亮牌经营。
在这点上,海南乃至全国旅游业很值得向台湾旅游业学习。到台湾旅游,最大一个亮点就是司机、导游亮牌经营。在台湾,所有出租车司机的名字都被喷注在车门上,既醒目又方便游客监督。所有旅游大巴车司机的名字都被喷注在大巴尾部的车身上。所有导游的名字都十分醒目地标注在导游证牌上。所有旅游大巴、出租车的车身上都喷注有“台湾交通部”、“台湾观光局”的监督电话,游客有问题可随时拨打,任何时候都有人接听,有人管事,而且及时到位。这样许多问题都可消除在萌芽状态,不致引起大的纠纷。
有人会说,司机、导游的名字是隐私,不应公开,但在台湾,大众并不这样认为,旅游行业的司机、导游是为大众服务的,他们必须接受大众的监督。你不愿公开名字当然可以,前提就是你不要吃旅游这碗饭。
6、旅游购物点的物价不能失控。
旅游购物点的商品利润可稍高于市场上的普通商店,但利润应在物价部门的控制之下。既有区别于普通商店,但又不可暴利,更不能物价失控。从某种意义上说,失控就是失掉游客。
7、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
海南的自然景观奇特、美丽。但海南的人文景观也很突出。这次我到海南旅游,游览的多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只有黎村苗寨风情和门山园等。但有名的“五公祠”、“海瑞墓”、“宋氏祖居”并未列在其中,令人遗憾。应把自然景观与上述人文景观紧密结合起来,使游客知道海南与大陆的历史渊源,知道海南精英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和地位,岂不更妙。
2010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