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治理
1. 河流域的治理对中国有什么借鉴意义
一、成立河流域管理局
二、综合开发利用资源
三、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
四、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五、资助自然资源利用的研发工作
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2. 我国的河流治理中,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经验,有哪些方面最值得借鉴
一、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设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授权其负责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建设,并拥有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流域内各种自然资源等广泛权利。这是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成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拥有一支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科研、生产、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人数在施工高潮时曾达4万多人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一方面是联邦政府领导下的政府职能机构,下设若干机构专门负责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另一方面又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进行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直接从事全流域各种开发项目的营运这种双重职能的政策,使管理局既能作为联邦政府机构行使流域内经济发展管理和综合治理等职能,又能利用市场机制
充分配置流域内各种生产要素,促进全流域经济的发展山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之初,按照法案的要求,用了二年的时间,对全流域进行统一规划,制定了流域开发建设的一系列具体方案,为流域内工农业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综合开发利用资源
田纳西河流域水力资源极其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筑坝建水库既可以发展水上交通,又能防洪减灾和发展旅游,还可以兴修电站发电。鉴于此,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规划以及规划的实施过程中,从国民经济建设整体利益这一根本点出发,以水坝建设为突破口,把水坝建设与流域内的防洪、城市用水、航运、生态建设、休闲旅游等结合起来,进行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山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不仅致力于防洪、城市用水、航运、水力发电等水资源
开发利用和管理、而且在火电、核电、肥料生产、地产、金融等其他经济领域也主动出击,积极参与社会竞争,不断壮大自我。在兴建一系列水坝工程和电厂的同时,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考虑输送电力的要求,修建了相应的输电设施;在此基础上,又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和方便稳定的水源,就近修建大型火电站,以后又修建了核电站,形成了庞大的供电系统,电价远远低于美国平均电价廉价可靠的电力,加上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进人田纳西河流域.极大促进了电解铝工业、原子能工业、化学工业、机械、运输设备、电器、服装、纺织、造纸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沿田纳西河工业走廊,整个流域也因此摆脱了贫困落后
三、建立多元化融资体系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耗资巨大。根据开发的需要,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通过各种渠道筹集流域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为流域的开发提供经费保证。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开发与治理资金,1960年以前主要由联邦政府拨款,联邦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1960年以后,发行债券成为主要的资金筹集渠道。《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规定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有权发行总金额在300亿美元以内的债券及其他债券凭证,以资助其水利电力建设与开发,并规定债券将成为对该局合法投资的一部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发行的债券占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各年总投资的59%一92%。城市用水、水电、休闲旅游等以经济效益为主。但又兼有一定社会效益的项目,在明确项目法人投资主体的情况下,走市场化融资的路子,广泛采用发行开发债券、上市融资、向银行贷款等方式,鼓励和吸收社会资金以及外资投资和运营。
四、重视人力资源开发
面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深刻地认识到,人才是赢得市场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素。因此,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非常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创办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职工大学,聘请了专业教师和
中、高级管理人员讲课,形成了较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职工都要接受定期的岗位培训,包括上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管理局特别重视新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能的培训,并要求每位员工每3年必须完成120学时的培训任务。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职〔大学还和美国众多著名大学联合开设了多门选修课程,将选修课程的成绩记入学分,为职工继续深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方法和手段,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资助自然资源利用的研发工作
在政府的资金资助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组建了专业的科研队伍,开展自然资源利用的研发工作。科研课题涉及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所从事的所有业务领域,如水资源开发研究、电力工程建设研究、高效化肥研究、湿地研究等。这些科研项目在全美均占有重要地位。比如,为了提高农业产量,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建立了{棚巴厂和实验室,后来发展成了全美最大的肥料生产和研究中心,产品畅销全美并远销欧、亚、拉美等;又如,为保护环境,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阿拉巴马州建立了环境研究中心,其湿地研究在全美处于领先地位。
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在开发中重视环境保护和治理,是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的成功经验。随着流域开发的逐步推进,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在整个流域的不同生态环境地区建立了26个水文、水质监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如给水中增氧以防治水电站尾水排放对生物产生有害影响;根据田纳西河流域的径流资料,确定需要保护的各河段的最低流量,以满足生态多样化的要求;还投入大量资金净化空气,并通过植树造林、禁止随意砍伐森林和毁林垦荒、改过去用木材作燃料为用电代替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3. 中国五大河流是哪五条
中国的五大河流分别是:长江,黄河,珠江,淮河,黑龙江。这些河流结合众多湖泊组成了中国复杂的海岸线,中国是世界上江河湖泊众多的国家之一。流域面积在100 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约有5万多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也有1600多条,天然河道总长40 余万公里。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达2800多个,湖泊水面总面积达8万平方公里。纵横交错的河流与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沼泽和绵亘于高山之巅的冰川雪原,共同构成一系列复杂的水系。
1、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干流横贯青海、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10个省、市、自治区,流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居世界第三位。沿途纳大小交流700多条,流域面积180余万平方公里。
长江流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流域内大部分是山地和丘陵,平原较少。自发源地至湖北宜昌为上游,长4529公里;宜昌至鄱阳湖口为中游,长927 公里;鄱阳湖口至入海口为下游,长844公里。干流的不同河段有不同的特点。 江源至囊极巴陇称沱沱河,长375公里;以下至玉树的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1188公里。 此段流行在青藏高原上,地面起伏平缓,流速缓慢,河谷宽坦,多湖泊沼泽,两岸草滩茫茫。
巴塘河口以下至宜宾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此段河谷深切,两岸陡峻,河道狭窄,比降增大.江水急湍。宜宾以下至宜昌称长江或川江,途中纳入多条大支流,水量急增,江面增宽至300-800米。自川东奉节至宜昌200公里间, 长江穿过石灰岩山地,形成著名的三峡。峡谷两岸峭壁高耸,江面收缩,最窄处只100 米左右,峡谷中滩礁密布,水流湍急。
长江出三峡后自宜昌以下进入中游冲积平原地带。这里江面宽展,河道曲折,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河床日渐淤高,洪水时江面高出两岸平原10多米,极易溃堤成灾。长江下游段,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江面更加开阔,入海口附近宽达80公里。
长江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径流资源非常丰富,年径流总量达1 万亿立方米,占全国径流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黄河的20倍。流域内有耕地3.7亿亩,有近3亿人口。可开发利用的水电资源2.3亿万千瓦,占全国水力总蕴藏量的40% 它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干、支流通航里程已达9.6万公里,年货运量占全国内河水运量的70%左右。
2、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也是世界著名的大河之一。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的各姿各雅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自治区,流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主要支流有40多条,大小溪流1000多条,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黄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从源头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长3472公里。从源头至龙羊峡段,河道迂回曲折,两岸多湖泊、沼泽、草滩,河水较清,水流稳定;龙羊峡至青铜峡段为峡谷段,河道流经山地丘陵,其间形成 19个峡谷;出青铜峡后,流经荒漠和半荒漠区域,河床平缓,水流缓慢,形成大片冲积平原。
河口镇至孟津为中游,长1l22公里。河口镇至龙门段水面比降很大,这段长仅718公里,但水面降落达611米,龙门至潼关段,水流缓慢,泥沙淤积,河道左右摆动,很不稳定,麓关到孟津,中间经过黄河最后一个峡谷——三门峡。孟津以下为下游,长874公里。此段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宽阔平坦,水流缓慢, 巨量泥沙淤积下来,河床平均每年抬高10厘米,现在河床已高出地面四、五米,有的地方达10米以上,人们称这里的黄河为“悬河”,又称“地上河”。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摇蓝。几千年来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对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黄河也曾给人民造成无数次的严重灾难。据不完全的历史记载,从公元前602年至解放前夕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多次, 较大的改道就有26次,吞噬了无数的生命和财产。解放以来的30多年中,对黄河进行了不间断的治理,没有再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但黄河水害尚未得到完全根治。
黄河年径流量虽然只有480亿立方米,在我国河流中居第八位, 但季节性变化十分明显,一到雨季河水猛长,每年6至8月水位最高,极易造成下游洪水泛滥,因此,要严加防范。尤其是在战时,重要特别加强对黄河下游大堤的保护,防止遭破坏后泛滥成灾。另外,要严防凌汛期给中、下游造成灾害。黄河给南北交通造成了障碍,对军事行动有很大影响。目前河上有桥梁39座,其中铁路桥11座。
3、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向东流经安徽入江苏洪泽湖后分为两路, 一路入长江,一路流入黄海。全长1000公里,有较大的支流10多条,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淮河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南北两侧地貌、气候、水文差异很大,并且两侧居民生活大不相同。淮南多山地坡地,降水量大,支流虽小,但水量丰富,淮北流域面积虽大,支流虽多,但径流相对较少。从河源到安徽交界的洪河口为上游,河流两岸山丘起伏;自洪河口到洪泽湖为中游,干流附近湖泊较多,穿过峡山、荆山和浮山等峡口,北岸是平原坡地地区,南岸多丘陵;洪泽湖以下为下游,地势平坦,水网纵横,湖泊星罗棋布。
淮河流域降水量很集中,6~9月4个月的降雨约占年降水量的50%。暴雨在汛期各月均能发生,但大量多出现于7、8两个月,而且一、两次大暴雨就能形成局部地区的洪水。淮河干流洪水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洪量大。如蚌埠站1954年 30 天洪量 397亿立方米,洪峰流量为1.16万立方米/秒。1975年,河南大洪水降雨仅仅5天,但洪水退却持续时间达20多天。因此,在雨期要特别注意洪水对军事行动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黑龙江流域,森林茂密,水草丰盛。黑龙江干流自洛古河村至黑河附近的结雅河河口为上游,长约900公里。上游具有山地和丘陵地河流特性, 河谷较深且狭。自结雅河河口至乌苏里江河口为中游,长约1000公里。中游河段谷形宽展,地形低平。下游全部位于俄罗斯境内,属平原性河道。
黑龙江位于我国最北部,是我国东北北部边疆的屏障。黑龙江径流资源丰富,干流年径流总量约2720亿立方米,在我国境内通航里程达2 200余公里, 夏季水量丰富,可通木船和小汽轮。冬季有长达140-160天的封冻期,最厚冰层为1.00-1.50米,机动车辆畅通无阻。
4. 中国河流湖泊
1.长江中下游 华北平原
2.水力资源 宁夏平原 沙化 黄土高原 地上河(悬河) 凌汛 地表 小浪底 堤防
5.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财政部 水利部通知
财政部 水利部关于印发《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建[2011]1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水利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水务局: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1号)精神,为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规范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投资效益,我们制定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财政部 水利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七日
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
6. 世界河道治理经历了哪些阶段,我国河流生态治理现状如何
因人们需求和社会经济环境不同,我国的河道治理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依附自然被动阶段,该阶段基本是在原有自然条件下进行,河流防洪效益不高;与河争地的阶段,该阶段是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修建了提水灌溉、河道治理、堤防建设等工程,但治理方法落后、单一、不科学;经济治河阶段,主要是利用有限的资金进行河道整治以保护耕地、道路设施和排放污废水;和谐治理阶段,在我国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首先在经济建设的同时,考虑到提高生活品质和创造优美环境,河道治理工程保持了河道的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坦白说,我国河道治理理念仍相对滞后,导致了我国的河道系统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防洪能力下降、堤防功能单一、基流减少、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等。可见,生态水利建设迫在眉睫。
7.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河流是哪条
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治理开发规划的河流是黄河。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江河综合治理与开发的规划是《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这一规划报告揭开了人民治黄事业的新篇章。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境内长度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
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河流域的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河。
(7)中国河流治理扩展阅读:
关于黄河的治理和开发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即着手查勘、调查与研究,1952年水利部和燃料工业部向党中央提出聘请前苏联专家综合组来我国帮助制定黄河规划。
1953年7月成立黄河组,1954年有中苏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共120多人参加,自2月23日由北京出发,经巡黄河,6月15日返京,初步酝酿出《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草稿。
随着我国大江大河的第一部综合治理规划——《黄河综合利用规划技术经济报告》的实施,全面开展了黄河的治理开发,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了生态环境。
下游防洪取得了连续53年伏秋大汛不决口的安澜局面。修建了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等干支流水库。先后4次加高培厚了黄河下游1400公里的临黄大堤。
初步开展了放淤固堤,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开辟了北金堤、东平湖等滞洪区,对河口进行了初步治理,初步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下游防洪工程体系。
,加强了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提高了黄河下游抗御洪水灾害的能力,扭转了历史上频繁决口改道的险恶局面,保障了黄淮海大平原的防洪安全和稳定发展。
8. 河长制在中国的哪些地方实施了
党和政府已经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实行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专
“河长制”,即由各级属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通过河长制,让本来无人愿管、被肆意污染的河流,变成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中国“水危机”严峻的当下,似乎是一个催生河清水绿的可行制度。
9. 中国有哪三条河流,湖泊被重点治理了
淮河、黑龙江、长江
10. 中国被污染河流多少年能能被治理好
河流污染看程度以及污染来源的
首先要遏制住污染源头 然后才能进行有效的治理
一边污版染 一边治理没效权果的
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等中国各地经济发展起来:具体来说就是大家都不愁吃穿,开始看重生活品质的时候,中国的河流污染问题就能被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