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整改整治 » 河道治理中

河道治理中

发布时间: 2021-02-11 07:11:38

① 河道如何整治

为改善木材流送条件对河道采取的工程治理措施。其内容包括:①河道治理。疏炸和清除流送路线上的障碍物,用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筑物封滩、堵岔、导流和护岸,或用漂浮型诱导设施诱导木材,对沉积形成的滩险采取疏浚措施等。②径流调节。修筑闸坝工程存贮径流,再按一定时段重新分配,以增加流送水深,提高流送能力。③水位调节。即修筑壅水坝淹没障碍物。这项工作多在设置径流调节闸坝工程时附带进行。④修筑人工水路。即修筑绕过或穿过滩险的渠道、筏道以及舍弃原河道而在沿岸另筑的人工渠道。上述几种措施通常根据河道具体情况及不同的木材水运方式单独实施或综合采用。

单漂流送河道整治

①炸礁:施炸前应对阻碍流送的滩险做详细调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拟定爆破方案。因浮行原木在水流轴线附近较为密集,处于该位置的礁石需先炸除,边侧的后炸除;阻碍严重的先炸除,一般的后炸除。炸礁后要观察效果,然后决定续后的施炸方案,以逐步改善流送条件。中国在流送河川上炸礁多采用枯水期钻孔爆破作业法。凡爆破工程量大的石滩,需对炸礁和设置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筑物封拦两种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选取较优方案。②修筑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筑物:河道经初期疏炸能够进行流送后,治理重点即转移到解决木材的大量搁浅插垛上。中国山区河川洪期水流表面流速多在4~5米/秒以上,漂浮型诱导设施难于工作,故治理工程建筑物以固定型为主。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筑物可用于封堵、遮拦导致木材搁浅插垛的边滩、岔流、漏壕(纵贯边滩,大水过流、中小水干枯的岔壕)、中滩(大水淹没、中小水裸露的江心滩)、江心岛以及处于边滩尾端的回水区。中滩和江心岛迎水面可修筑分水鱼嘴导引木材。为防止水流淘刷地质松软的河岸及避免木材在岸边搁浅,可修筑丁坝或顺坝护岸工程。(见河道整治工程建筑物)③疏浚河道:当边滩或中滩迫使主流流向过分弯曲,致使木材运行不畅、滩上大量积垛,或利用固定型治理工程建筑物封滩堵岔会束缩水流过水断面导致对岸严重冲刷时,可考虑采取疏浚措施取直河道。疏浚施工应先按预定路线开挖4~6米宽的导沟,然后抛石筑坝截断原河道,导沟即可被水流拓宽冲深成新河道。截流石坝纵轴线应与新开河道水流轴线基本一致,最大交角不得超过20°。④设置漂浮型诱导设施:对不能或不宜修筑固定型治理工程而流速又较小的障碍河段(如停材严重的回水区、多支岔河段),可设置漂浮型诱导设施导引木材。中国因山区河川流速高、结构坚固的漂子在洪期也常不能安全工作,故多利用流送原木,临时连成单根原木漂子,或绑扎成2~3根原木的束状漂子,以解决中枯水位的木材诱导问题,洪水到来之前即行拆除。对一些重要且流速较低的区域,如诱导木材进绠、过坝、过桥孔等则应采用有抗洪能力的金属漂子、钢筋混凝土或钢丝网结构薄壁箱形漂子和原木螺栓结构漂子等。

排运河道整治

①石质滩险治理:其主要天然障碍物是妨碍木排通行的基岩滩、崩岩滩、跌坎及急弯等导致打排的石质滩险,因此初期治理也以炸礁为主。中国中南、华东地区人工放运的木排宽度在2~3米之间,流送线路宽2.5~3.5米即可,相应的疏炸工程量较单漂流送河川少。疏炸后的滩险如果水流漫散、纵坡陡峻或槽道参差不齐会磨损木排索具,导致散排时,可砌筑浆砌石筏道,以束水导流和形成人工水路。落差超过3米的跌坎也需修筑筏道与下游衔接。有打排危险的急弯河段可通过疏炸缓和弯度,或在下游修筑壅水坝,降低弯道流速。②径流调节:山区河川因大水期水流急,难于放排,多利用平枯水作业。对一些不能满足最小流送水深的小河需进行径流调节,多采取日调节方式,修筑小型闸坝工程。③河川的综合利用:中国放运木排的山区河川多途经农业区,随农田水利和小型水电事业的发展,修建了大量低水头闸坝,给木排放运带来很大困难。木材过坝和水利水电矛盾突出,应在互利原则下就工程布局、水量分配及过坝设施投资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解决河川的综合利用问题。

② 河道治理需要什么资质

河道治理分为几块,河道整治需要水利方面的资质。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

治理步骤:

1、定生态河道治理的目标。

2、定生态河道治理的利益相关者。

3、析人类活动对河道功能的影响。

4、别河道的主要天然资产和主要间题。

5、定生态河道治理的优先次序。

6、定保护资产和改善河道的策略和措施。

7、定优先河段后,列出保护和改善这些河段重要资产的所有方法。

8、定生态河道治理详细而可度量的目标

9、析目标的可行性。

10、定修复工程的详细计划。

11、计修复工程的评估方案。

12、组织修复工程的实施。

13、证修复工程的实施,需要制定时间进度表,进行明确的任务分派,落实资金来源,组织项目评估。

14、实施修复工程。

(2)河道治理中扩展阅读:

①河道治理治理要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兼顾;

②治理依照河势演变规律因势利导,并要抓紧演变过程中的有利时机;

③河槽、滩地要综合治理;

④治理过程根据需要与可能,分清主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布设工程;

⑤对于工程结构和建筑材料,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节省投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网络—河道整治



③ 河道综合治理中都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是各自为政的意思,其次就是利益纠结在你后面。

④ 河道治理都有哪些方式,植物都有哪些

一、河道治理的方式有有三种,分别是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态--生物方法生态--生物法(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
1、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和调水等。疏浚污染底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调水的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此类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
2、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浊度、eoD、ss、TP去除效果较好,对TN、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药剂用量少。但该河道污水治理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3、生态--生物方法生态--生物法(主要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1)生物修复技术
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现场降解为c02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用于河道污水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经过培养筛选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试验证明cOD去除率口丁达9096以上。另一类是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微生物促生剂(营养物质),促进“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投放药剂后,通过促生作用,促进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长,河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使污染水体的BOD5,COD迅速下降,溶解氧明显上升,黑臭消除。这种方法对于消除水体黑臭、增加水体溶解氧作用明显。
(2)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河道污水治理技术。它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七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度对水的净化的目的。
(3)水生植物净化法
该方法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的污水净化方法。例如采用浮萍、湿地中的芦苇等在一定的水域范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生活污水的排入会产生臭气、害虫和景观影响等问题,因此选用时要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如选择在春夏季下风口的位置种植芦苇等。
(4)河道曝气法
人工曝气复氧是指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机动灵话、安争可靠、投资省、见效快、操作便利、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等优点,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和微污染源水的治理。
(5)生物膜技术
是指使微生物群体附着于某些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吸收并加以同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目前,常用于河道污水治理的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砾间接触氧化法、持水沟(渠)的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薄层流法和伏流净化法,用得比较多是接触氧化法。
二、河道治理中常用的水生植物有:
1、香菇草:多年生挺水观赏植物,株高5~15cm,叶互生,长柄、盾形,直径2~4cm,缘波状,草绿色,叶脉放射状。常作水体岸边丛植、片植,是庭院水景造景,尤其是景观细部设计的好材料。
2、大聚草:多年生挺水或沉水草本,植株长度50~80cm,茎上部直立,下部具有沉水性,叶轮生,多为5叶轮生,是观赏价值很高的水生花卉。将其成簇栽种,当植株形成后在环境重便又多了一片悦目的绿色。
3、紫芋:植株高可达1.2m,地下有茎球,叶柄及叶脉紫黑色,十分醒目。叶片巨大,主要作为水缘观叶植物。
4、伞草:又名水竹,多年生湿生植物,高40-150cm,茎秆粗壮,直立生长,茎近圆形,丛生,花期7-9月。常配置于溪流岸边假山石的缝隙作点缀,别具天然景趣。
5、再力花:多年生挺水植物,植株高2~3m株幅2m花期7月,生长强健,喜湿怕旱,适合用于水体浮台造景种植。株形美观洒脱,叶色翠绿可爱,是水景绿化的上品花卉。
6、花叶美人蕉:株高50~80cm,叶黄绿相间,宽大,总状花序自茎顶抽出,花期7~10月,全年绿色期240天。花红灼灼、叶色鲜艳。除了点缀,还能起到净化空气和水质的作用。
7、美人蕉:株高可达到100~150cm,叶互生,宽大,阔椭圆形,花色丰富艳丽适合湿地浅水栽植。具有净化空气、保护环境作用。是绿化、美化、净化环境的理想花卉
8、紫叶美人蕉:株高100~150cm,叶紫色,宽大,椭圆状披针形,总状花序自茎顶抽出,花期7~10月,全年绿色期240天。
9、花叶芦竹:秆高1~3m,茎部粗壮近木质化,叶宽1~3.5cm,具白色条纹,地上茎挺直,有间节,似竹。主要用于水景园背景材料,也可点缀于桥、亭、榭四周,可盆栽用于庭院观赏。
10、梭鱼草: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叶大,高20~80cm,叶形多变,花蓝色,花葶直立,通常高出叶面,花期7~10月。梭鱼草叶色翠绿,花色迷人,花期较长,可用于家庭盆栽、池栽,也可广泛用于园林美化。
11、西伯利亚鸢尾:株高40~59cm,花期5~6月,该品种最大的特色是终年常绿,是水生花卉中难得的司机常绿的品种,既可观叶,亦可观花,是观赏价值很高的水生植物。
12、黄菖蒲:多年生宿根性直立草本,喜温暖,较耐寒,怕干旱,花期4~6月,观叶观花,是水生花卉中的骄子,花色黄艳,花姿秀美,如金蝶飞舞于花丛中,观赏价值高
13、花菖蒲:多年生宿根挺水型水生花卉,长50~80cm,花大紫色,中部有黄斑,花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花大而美丽,色彩也丰富,叶片青翠似剑,观赏价值高。
14、睡莲:多年生水生花卉,叶丛生,浮于水面,直径6~11cm,花白色,直径3~6cm,花期为5月中旬至9月。大面积种植,长势旺盛时,可呈现壮美景观。

⑤ 河道整治的治理措施

1. 山溪性河道治理
(1)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2)复式 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
(3)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设 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⑥ 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有哪些

1. 山溪性河道治理
(1)滩地的保留和利用
滩地是山溪性河道的特有产物。一般河道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应保留其功能,并充分开发利用。流经城区的河道,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绿化地、公园、交通辅道和运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成为市民娱乐、健身、游玩的好地方。整治中,顺应河势,因河制宜,保留河滩和弯道,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减少河床的坡降,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同时可降低防洪堤的高度。另外,弯曲的水流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为各种牛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2)复式[1] 断面的设计
山溪性河道一般河滩开阔,河道断面设计可采用复式断面形式。枯水期流量小,水流归槽主河道;洪水期流量大,允许洪水漫滩,过水断面大,洪水位低,一般不需修建高大的防洪堤。枯水期根据河滩的宽度和地形、地势,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开发河滩的功能:如滩地较宽阔,一般可开发高尔夫球场、足球场等大型或综合运动场;河滩相对较窄的可修建小型野外活动场所、河滨公园或辅助道路等。河滩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充分发挥河滩的功能,又不因围滩而抬高洪水位,加重两岸的防洪压力。[2]
(3)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型堤坝设计
山溪性河流具有河床坡降陡、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高水位历时短,流量集中,流速大,对沿河堤坝、农田冲刷严重:通过规划,采用防冲不防淹的矮胖堤型设[2] 计,保护区下游堤段开口.还河流以空间,给洪水以出路,允许低频率洪水漫坝过水,确保堤坝冲而不垮,农田冲而不毁。以防洪为主要功能的农村河道,堤防基础冲刷严重,可采用松木桩基础,投资省、整体性好、抗冲能力强,以提高堤防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采用生物固堤,减少堤防硬化
对于乡村田间河道,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应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岸滩、江心洲、岸线等自然形态,维持河道两岸的行洪滩地,保留原有的湿地生态环境,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堤防建设中,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岸趋于自然形态。个别受冲河岸堤防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等根系为直根的树种或草坪护坡等植物护堤措施。

⑦ 河道治理工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工程措施主来要修建顺岸主坝梯形自丁坝适用于河道游水流流速纵坡陡河岸崩塌严重河段
(2)纯物性措施主要种植河谷林适用于河道游且该河段水流流速岸坎较稳定且土质适宜种植河谷林河段
(3)工程与物措施相结合主要修建顺岸主坝梯形丁坝并种植护堤林适用于河道游水流流速适岸坎稳定性较差河流游荡堤土质种植护堤林河段
总结运行经验工程与物措施相结合形式治理范围较广适应性强发挥工程措施应急效且治理河道同完态建设物治理效逐渐呈现近工程措施与物措施相结合治理河道形式博州河道治理应用较

⑧ 河道整治工程划分中型或小型项目是怎么划分的

河道整治工程划分中型或小型项目通常是根据河流的面积大小来划分,标准如下内:容

  1. 中型项目的河道整治工程所整治的河道河流面积为一万至三十万亩(不包括一万亩),即河流面积范围约在6.67~200平方千米内(不包括6.67平方千米);

  2. 小型项目的河道整治工程所整治的河道河流面积为一万亩至一万亩以下,即河流面积范围约在6.67平方千米及以下。

此外,大型项目的河道整治工程标准是所整治的河道河流面积在三十万亩以上,即河流面积超过200平方千米的河道工程属于大型项目。

⑨ 整治河道有几种方法

河道湖泊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承载着各自然要素间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河道的生态功能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①通道功能,与交通干线等人工廊道相类似,河道起到不同板块间运输和连接通道的作用。②生境功能,即栖息地作用,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类动、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③“源”的功能,能够提供水源,生命的根本。④“汇”的功能,吸收、聚集和积累了大量的物质。
一旦外界对于河道湖泊水体的干扰超过了河流自身的环境恢复功能之后,河流就会出现水质变差、颜色变暗、溶解氧下降等问题,使河道湖泊生态系统发生破坏,从而使食物链上与之密切联系的其他水陆两栖及陆地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进而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水体的生态平衡是其他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所以要恢复生态系统整体的平衡,就要认真考虑平衡的基础条件——河道湖泊水体的生态平衡。城市内河特别是中心区域城区河道是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渠化”和“硬化”等工程手段及污水直排到水体,造成了自然生态破坏、环境质量恶化、服务功能下降等不良后果。具体表现在:①减少了河道植物成分,降低了水体的环境承载力和自净能力;②河道形状“直线化”、“平面化”严重,减少了生境的空间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③河道的三面硬质衬砌阻断了水陆间物质、能量交换,破坏了生境条件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严重时导致河道所在的局部生态系统瘫痪;④景观协调性差,不能满足现代人类期望亲近自然的要求。因此,城市河道湖泊生态修复已经成为我国中长期城市环境治理中的重点任务之一。

热点内容
影视转载限制分钟 发布:2024-08-19 09:13:14 浏览:319
韩国电影伤口上纹身找心里辅导 发布:2024-08-19 09:07:27 浏览:156
韩国电影集合3小时 发布:2024-08-19 08:36:11 浏览:783
有母乳场景的电影 发布:2024-08-19 08:32:55 浏览:451
我准备再看一场电影英语 发布:2024-08-19 08:14:08 浏览:996
奥迪a8电影叫什么三个女救人 发布:2024-08-19 07:56:14 浏览:513
邱淑芬风月片全部 发布:2024-08-19 07:53:22 浏览:341
善良妈妈的朋友李采潭 发布:2024-08-19 07:33:09 浏览:760
哪里还可以看查理九世 发布:2024-08-19 07:29:07 浏览:143
看电影需要多少帧数 发布:2024-08-19 07:23:14 浏览:121